(6)魚際
位置:第一掌骨中點,赤白肉際處。 手法:點按、壓揉或掐3~5次。 主治:咳嗽、咳血、咽喉腫痛、失音、發(fā)熱。 (7)少商 位置:拇指橈側(cè)指甲角旁約0.1寸。 手法:點按3~5次。 主治:咽喉腫痛、咳嗽、鼻衄、發(fā)熱、昏迷、癲狂。 手厥陰心包經(jīng)穴 (1)曲澤 位置:在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cè)緣。 手法:掐揉,點壓5~10次。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嘔吐、泄瀉、熱病、肩臂攣痛。 (2)郄門 位置:在前臂掌側(cè),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 手法:針直刺0.8~1.2寸。 主治:心痛、心悸、嘔血、咳血、疔瘡、癲癇。 (3)內(nèi)關 位置: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cè)腕屈肌腱之間。 手法:推拿,按揉5~10次。 主治:心痛、心悸、胸悶、胃痛、癲癇、熱病、上肢痹痛、嘔吐、偏癱、失眠、眩暈、偏頭痛。 (4)間使 位置: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腱與橈側(cè)腕屈肌腱之間。 手法:針直刺0.5~1寸;可灸。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嘔吐、熱病、瘧疾、癲狂癇。 (5)大陵 位置:在掌后腕橫紋上,掌長肌腱與橈骨側(cè)腕屈肌腱之間。 手法:掐揉、點按5~10次。 主治:心痛、心悸、怔忡、多夢、喜笑悲恐、胃痛、嘔吐、癲狂、癇癥、胸肋痛、腕關節(jié)疼痛、中風手指攣急。 (6)勞宮 位置:在手掌心,第二、三掌骨之間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 手法:按、揉、掐壓5~10次。 主治:心痛、嘔吐、癲癇、口瘡、口臭。 (7)中沖 位置:中指尖端的中央。 手法:掐點、掐揉5~10次。 主治:心痛、昏迷、舌強腫痛、熱病、小兒夜啼、中暑、昏厥。 手陽明大腸經(jīng)穴 (1)商陽 位置:在手食指末節(jié)橈側(cè),距指甲角0.1寸。 手法:掐、揉5~10次。 主治:耳聾、齒痛、咽喉腫痛、頜腫、青盲、手指麻木、熱病、昏迷。 (2)二間 位置:微握拳,在手食指本節(jié)(第二掌指關節(jié))前,橈側(cè)凹陷處。 手法:點按、壓揉5~10次。 主治:目昏、鼻衄、齒痛、口喁、咽喉腫痛、熱病。 (3)三間 位置:微握拳,在手食指本節(jié)(第二掌指關節(jié))后,橈側(cè)凹陷處。 手法:點按、壓揉5~10次。 主治:目痛、齒痛、咽喉腫痛、身熱、腹?jié)M、腸鳴。 (4)合谷 位置: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間,當?shù)诙乒菢飩?cè)的中點處。 手法:可掐、拿、揉、按5~10次。 主治:頭痛、目赤腫痛、鼻衄、齒痛、牙關緊閉、口眼喁斜、耳聾、痄腮、咽喉腫痛、熱病無汗、多汗、腹痛、便秘、經(jīng)閉、滯產(chǎn)。 (5)陽溪 位置:在腕背橫紋橈側(cè),手拇指向上翹起時,當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中。 手法:壓揉、點按5~10次。 主治:頭痛、目赤腫痛、耳聾、耳鳴、齒痛、咽喉腫痛、手腕痛。 (6)偏歷 位置:屈肘,在前臂背面橈骨側(cè),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 手法:按揉5~10次。 主治:鼻衄、目赤、耳鳴、耳聾、口眼歪斜、喉痛、齒痛、肩膊酸痛。 (7)溫溜 位置:屈肘,在前臂背面橈側(cè),在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 手法:按揉5~10次。 主治:頭痛、面腫、咽喉腫痛、疔瘡、肩背疼痛、腸鳴腹痛。 (8)下廉 位置:在前臂背面橈側(cè),在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4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