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易學中幾個基本問題答學易者問- -
問:"周易"、"易學"、"易經(jīng)"是什么關(guān)系? 答:"易學"是一整套關(guān)于八卦、陰陽、五行、河洛方面的學說,如果有一個人或是一個集體研究"易學"并寫出了某些重要文章,學易者可能會奉為經(jīng)典,這就是"易經(jīng)",所以"易經(jīng)"并非只有一本,最著名的是《周易》這一本,除它之外,比如《連山》、《歸藏》等也是易經(jīng)。 所以說,《周易》不能完全代表所有的易學,而不同的經(jīng)典,對易學有不同的側(cè)重點。 問:什麼是陰陽? 答:比如,過去為陰,未來為陽;下降為陰,上升為陽;內(nèi)為陰,外為陽。但是,有關(guān)鍵之處要注意:陰陽慨念并非總是適用。比如"人體",因其上部喜涼,故為陰;下部喜暖,故為陽,然而,"人體"左部與右部卻不能以這種陰陽來定義;并且,如果我們欲控制人體上下的陰陽變化,必先由左部與右部之間求取"反象",才能對其進行陰陽轉(zhuǎn)化。 問:陰陽之間的相互感應是否可以可以超越時間,即,現(xiàn)在對過去和將來進行感應? 答:可以的,但是,此時只能傳遞一種我稱之為"類量"東西〔具體的理論推導與事實證明暫略〕。 問:在什麼條件下,陰陽之間才能發(fā)生感應? 答:"同類"是陰陽之間發(fā)生感應的條件。 問:陰陽在什麼條件下可以轉(zhuǎn)化?怎樣轉(zhuǎn)化? 答:常規(guī)說法是"物極必反"的時候,陰陽就開始轉(zhuǎn)化了——其實這是廢話一句,因為我們根本不知什么時候"物極"了。相似的廢話還有"物質(zhì)可以無窮分割"、"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陰陽陽無窮盡也",它們好像很深刻,很辨證,但你卻不能于此有任何領(lǐng)悟! 所謂"陰陽轉(zhuǎn)化",我們必須明白陰陽中的"第三體",此"第三體"在系統(tǒng)之外,只有它才是控制陰陽變化的條件;如果我們能借外來的"第三體"來作用,"陰陽轉(zhuǎn)化"才是可預知的、可控制的。 問:陰陽的感應在易學中是怎樣說的? 答:《周易》中是這樣說的:"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寂然者,即止言,忘言之義,《周易》說的"思不出其位"也是此義。比如我們的游戲時心態(tài)就是寂然狀態(tài);又如,我們思考問題,當茫茫然沒有思路頭緒、或是思路推到了盡頭,這也是寂然狀態(tài)。 寂然狀態(tài)本是一個混沌狀態(tài),在此混沌狀態(tài)中,天地人三者混為一體,陰陽紐結(jié)成一氣——陰陽的感應基礎(chǔ)就得以成立,"第三體"的作用才會出現(xiàn)——此"感而遂通"也。 問:陰陽的轉(zhuǎn)化在易學中是怎樣表示的? 答:陰陽的轉(zhuǎn)化在易學是用"相綜、相錯"來表示的。比如:卦有爻,爻有陰陽二種,爻變,卦即變,此為"相錯";卦有位置,卦不變,但卦改變位置,此為"相綜"。 相綜法相當與西方數(shù)學中的旋轉(zhuǎn)對稱、平移對稱是相通的,但是,相錯法在西方數(shù)學中是沒有的,因為這類數(shù)學一般不承認這是一種對稱性。 問:"太極"和"無極"在我們的經(jīng)驗層次存在嗎? 答:無極是一個無實指意義的慨念,它是一個邏輯工具,主要是用來轉(zhuǎn)換語言的說話方式的。關(guān)于太極之理,見"論太極妙用"一文。 問:陰陽和五行的關(guān)系是什麼? 答:易有八卦,相當于八個元素,元素有屬性上的區(qū)分,故可概括為陰陽二性;元素之間有相互作用關(guān)系,這就是五行。 將五行關(guān)系單提出來,并用符號表示時〔即天干、地支〕,這是可以不用八卦的。這好比說某種數(shù)學運算法則,我們可以不用數(shù)〔相當于"卦"〕來表述一種抽象的運算關(guān)系,即"A+B=C"之類,而我們的研究重點在"+-×/"的相互關(guān)系上〔這里的"+-×/="相當于五行〕。 [二] 問:上文中說的"反象"指的是什麼,能否講解一下? 答:先有"止象",再有"反象"。欲得"反象"的妙用,我們必須洞察其中關(guān)鍵的兩點:一、此"象"是眾象中的反常的、奇異的、不合常理的;二、此"反象"必有另一象與之相呼應,與"反象"呼應的象必須來自于"我"。 關(guān)于"反象"的具體表現(xiàn),現(xiàn)略。 問:易學是否窮盡了一切陰陽變化和感應的形式? 答:不能,但是一切陰陽變化和感應的形式的類別只可以分三類,即,太乙式、六壬式、遁甲式?,F(xiàn)將三者簡要述之: 1、遁甲式 甲遁于戊宮,稱之為"遁甲"。"遁甲"的目的是補萬物的五行不全之氣,因五行之氣不全,就不能感外界他家真氣。 2、太乙式 乙在東方紫微宮〔震宮〕,與相對待的庚〔兌宮〕相合,稱之為"太乙"。故"太乙"主陰陽交合,可化解一切刑、沖、克、害。 又,太乙式與遁甲式本是同氣而出,故遁甲之氣,就是太乙之氣。 3、六壬式 壬藏入申儀,稱之為"壬遁",之所以現(xiàn)稱"六壬"而不稱"壬遁",因"壬遁"與"遁甲"重名故也。 "六壬"似與"遁甲"有些類似,不過它們各自的"遁法"卻有本質(zhì)上的不同——壬藏入申儀,是天干之氣自外而來,遁入申儀之中,故"壬遁"術(shù)是外界他家真氣傳入我家,而"遁甲"術(shù)是自家之氣與自家之氣相纏繞,即所謂"內(nèi)真"狀態(tài)是也。 "壬遁"與"遁甲"是一隱一顯、一外一內(nèi);"遁甲"在我故為顯、為內(nèi)、"壬遁"在他故為隱、為外。"我家內(nèi)真"可感"他家外真",此即真陰、真陽兩兩相應的根本原理。 問:陰陽、五行、天干、地支中最核心的學問是什麼? 答:最核心的學問是: 一、將天干之間的陰陽、先天五行與后天五行之間的關(guān)系搞清楚; 二、將地支之間的陰陽、先天五行與后天五行之間的關(guān)系搞清楚; 三、將天干與地支之間的陰陽、先天五行與后天五行之間的關(guān)系搞清楚。 問:什么是先后天五行? 答:金木水火土是后天五行,刑沖合害是先天五行。 問:"大道"、"時間"、"空間"這些概念有陰陽屬性嗎? 答:"道"作為萬化的根源,說他有某種陰陽屬性,往往表述不佳,但是,道是能化成陰陽的。 所謂"道",如果其不能自我開示其內(nèi)在狀態(tài),人就不能知道"道"作為真理之源是如何存在的,人不能自己想像真理,人的本真的認識能力是以"玄覽"形式的存在的,這在易學中以"坤"來象征。 坤者,承順也,承納也,此為厚德載道之狀——即,"他"來顯現(xiàn),我來閱覽"他"、順從"他"、追隨"他"、聆聽"他"。 于是,道一發(fā)言,就會進入陰陽范疇,因為"他"注定會使用我們能聽懂的語言,即陰陽語言——"道"不是一個無情物,故老子曰:"......以閱眾父",此處以"父"的形象言"道"。 問:"時間"與"空間"能否用陰陽感應的方式來建立? 答: "時間"、"空間"是陰陽活動的舞臺,其實它是由人的想像力構(gòu)成的。比如"三點",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可以畫一個三角形,但也可以畫一個圓形......,"時間"、"空間"就是我們以這種方式描繪成的,它來源于意識中的聯(lián)想力〔聯(lián)想力是感應的一種〕,但卻不是個體的產(chǎn)物。 所以,"時間"、"空間"明顯依賴陰陽活動的狀態(tài),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它是有陰陽屬性的。 但是,如果陰陽糾纏成一體,只是混沌一氣,這時我們就不能用陰陽慨念了,當然時空慨念也會消除。 問:人建立概念的過程能否用陰陽感應來描述? 答:這肯定是能的,因為一件事情發(fā)生了,它就有一個陰陽交感的過程。只是創(chuàng)造性概念的建立過程,我們不能用常規(guī)語言來描述,我們必須適用陰陽三體結(jié)構(gòu)的語言。 問:"我家"、"你家"、"他家"究竟誰是第三體? 答:"他家"是"第三體","他家"本來無象,但可依"你"來顯象。 問:混沌之器是怎樣的? 答:混沌之器者,乃依水為基所成之器,是用以盜氣的工具——坎為盜也。 問:在陰陽轉(zhuǎn)變完成之后是否第三方就不存在了? 答:是的,第三方只是加入反應過程,不參與反應結(jié)果,反應完成,他會自動隱退。 問:是否任何兩個陰陽都能形成太極? 答:是的,只是它們必須是同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