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乳糜尿秘方 88.1 清熱養(yǎng)陰湯 【來源】張羹梅,《臨證偶拾》 【組成】生地、炙龜板(先煎)各12克,川黃柏9克,大青葉、草河車各18克,板藍根12克,威喜丸9克(吞)。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清熱養(yǎng)陰。 【方解】方用生地、龜板養(yǎng)陰;黃柏清利濕熱;大青葉、草河車、板藍根清熱解毒;威喜丸(茯苓、豬苓、黃臘組成)主要用于因濕熱下注之男子遺精、女子白帶。今取其清熱利濕,澀其下流之脂液,與黃柏配伍,其清熱利濕之功尤著。諸藥合用,共奏清熱養(yǎng)陰之功。 【主治】乳糜尿。小溲白如牛乳,且有塊物如脂如膏,反復(fù)發(fā)作。脈虛細(xì)、舌紅。 【加減】紅細(xì)胞多者,加小薊炭12克。 【療效】臨床屢用,效果甚佳。 【附記】本方名為編者擬加。張氏通過臨床觀察,認(rèn)為清熱藥中以大青葉、草河車、板藍根三藥為最好,不論膽囊炎、肝炎、肺炎、尿路感染等各種細(xì)菌和病毒感染均可應(yīng)用。而且效果甚好。 又據(jù)〔《新中醫(yī)》(2)1990年〕報道:張羹梅經(jīng)驗方,即上方加肥知母、車前草、六一散、苦參四味。其組成為:大青葉、板藍根、草河車各18克,車前草20克,生地黃15克,川黃柏12克,肥知母10克,威喜丸6~10克,生龜板、六一散各10~30克,苦參片24克。若腰酸、腰痛、乏力等腎虧癥狀明顯時,加杜仲、枸杞子;伴有遺精、帶下清稀等癥時,加金櫻子、芡實、覆盆子;若尿檢紅細(xì)胞上升,加大薊、小薊、白茅根;白細(xì)胞上升,加白花蛇舌草、半邊蓮、土茯苓;蛋白尿明顯時,加黃芪、黨參、烏梅肉。治療48例,結(jié)果痊愈48例(2星期為1療程,治1療程29例,2療程17例,3療程2例),僅1例1年半后復(fù)發(fā)(因勞累所致),經(jīng)再度服此方而愈。 一般服用上方即可收功,如濕熱偏甚者,可服本方(即加味方)效佳。
88.2 活血分清飲 【來源】馬俊,《新中醫(yī)》(2)1990年 【組成】桃仁、當(dāng)歸、赤芍、川牛膝、車前子各10克,紅花、川芎、桑螵蛸、益智仁、制香附各6克,粉萆薢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活血通瘀,補腎固精,分清泌濁。 【方解】方中以桃仁、當(dāng)歸、赤芍、紅花、川芎以活血通瘀,故為主藥;輔以桑螵蛸,益智仁補腎固精;車前子,粉萆薢分清泌濁;入川牛膝、制香附,以增強活血通瘀之動,且川牛膝引藥下行,直達病所,故奏效頗捷。筆者實踐體會,乳糜尿瘀血癥狀不必求全。而用活血化瘀藥有益無害。倘與固精補腎、健脾升提、清化濕熱、分清泌濁,配伍適宜,效果肯定。 【主治】乳糜尿。 【加減】若濕熱之象較顯著,尿檢膿球(+)以上,去桑螵蛸、益智仁,加瞿麥、山梔子、鳳尾草各10克;有細(xì)胞,加生蒲黃(布包)10克;有陰器及下肢腫者,且病程短,加桑葉、檳榔以利水殺蟲;久治不愈者,酌加炙升麻、柴胡、黃芪以升提中氣。 【療效】治療16例,大多能在20劑內(nèi)臨床治愈,且隨訪未見復(fù)發(fā)。
88.3 乳糜尿湯 【來源】張夢儂,《臨證會要》 【組成】炙黃芪、黨參、白術(shù)、萆薢、杜仲、菟絲子各15克,干姜、益智仁炙甘草、貫眾、升麻各10克,白芷12克,茯苓25克。 【用法】每日1劑,多加水濃煎,一日分3次飯前溫服。10劑為1療程。 【功用】溫補脾腎,散寒利濕。 【方解】本病為脾腎陽虛濕盛,或血絲蟲所引起。方用大補元陽、甘溫益氣之黃芪,黨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使以補火逐寒、辛溫大熱之干姜、益智仁,滋腎補肝;甘溫辛潤之杜仲、菟絲子散風(fēng)除濕;苦寒辛溫之升麻、白芷與萆薢。而萆薢又有治失溺遺濁、分利小便之功能。更加一味能治崩中帶下、解毒殺蟲之貫眾。組合成方,用于臨床以治乳糜尿。通過實踐,較其他藥方療效為好。 【主治】乳糜尿。癥見尿如乳汁,尿中間有條狀、片狀之膠狀凝固物,自覺腰酸腿軟,頭昏目眩,甚則面色萎黃、身體瘦削。 【療效】多年使用,治驗甚多,療效頗著。 【附記】本方名為編者擬加。驗之臨床,多數(shù)服10劑左右,均獲痊愈。
88.4 治乳糜尿方 【來源】鄧鐵濤,《鄧鐵濤臨床經(jīng)驗輯要》 【組成】太子參、白術(shù)、云苓各15克,甘草6克,川萆薢30克,百部12克,臺烏15克,廣木香3克(后下),丹參、珍珠草各15克,桑寄生30克,石菖蒲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健脾祛濕。 【主治】乳糜尿。 【療效】屢用屢效,效果頗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