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四柱入門基礎知識 八字最基本學習順序是:先認識天干地支、刑沖合害等五行知識,然后排八字、大運,接著是判斷日主旺衰取用,最后才是八字預測。這是最基本的學習步驟。實際這些基本步驟中還有很多內容待學習。本處只是摘選曲老師《四柱詳真》最基礎部分內容供沒入門者參考。判斷旺衰和八字實際預測部分待你有了這基本基礎后再學! 第一章 四柱的由來 預測學是人類為了提前預知未來的所總結出的一種經驗學,在古代生產力極其落后,人類征服和改造自然能力很差,所以大自然的變化、來自洪水猛獸等等對人類的威脅很大。為了提前預知這些災難,我國古代人類不斷地探索、總結這方面規(guī)律。由此誕生了陰陽學說,總結出陰陽對立統(tǒng)一的宇宙觀,繼而漸漸形成了《周易》學說,"周"是循環(huán)往復周流不息的意思。"易",是變化、變動、更變的含義。周易學說,實質就是揭示世界萬事萬物循環(huán)往復周流不息變化的一門學說。有關對周易學說的闡述,初入門的易友可以看看《說易》這方面的書籍,這些書籍在各大書店都有銷售,在此不必費大量篇幅來論述這個問題。本書主要是讓你盡快入門,是為四柱的中高層次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四柱預測學又稱八字預測學,她是周易學說的一個分支,最初由唐代李虛中根據一個人的年、月、日、時干支來推斷一個人的貴賤夭壽、吉兇禍福,史傳李虛中算命極準百不失一,因此聲名遠播,他是四柱預測學的創(chuàng)始人。后經過了五代宋初徐子平進一步發(fā)展完善,準確度更高。徐子平的四柱預測術,就是聞名后世的"子平法",此法一出,風靡一時,宋人徐大升根據徐子平的命理研究而編輯了《淵海子平》一書,正式開立了八字預測學,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四柱預測學?,F代人們常說的批八字,其實就是四柱預測。四柱預測發(fā)展至今,雖然理數同宗,但法技不一。四柱的流派很多,所以推斷技法不同,最常見的是盲人批八字,他們有自己的一套推斷方法,主要是靠背誦一些斷四柱的歌訣,絕大多數是死記硬背,不論喜忌取用神。而我們不需死記歌訣,只是通過分析命局取出喜忌,便可以推出吉兇。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沒有那么多的精力去背這些歌訣,而盲人由于他們先天條件所致,沒有辦法只能靠死記硬背。 第二章 如何學好四柱 前面我們初步了解了四柱的由來,那么要學會四柱預測學都要掌握哪些基礎知識呢?首先要掌握十天干、十二地支都是那些?四柱八個字是由這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組成的。要明白這十天干、十二地支代表的五行屬性,并且還要知道五行之間的生克關系。有了這些最起碼的知識,才能為下一步怎樣分析命局、判斷吉兇作準備。下面分節(jié)論述有關問題。 第一節(jié) 陰陽五行理論 一、陰陽理論 樸素唯物觀點認為,世界萬物類別繁多,但都可以有陰陽來代表。陰陽所代表的含義是對立統(tǒng)一的,都是相對存在的,陰陽互根。陰可以看作是無形的東西,比如電磁波。陽可以看成是有形的實物。陰可以看成是軟物、陰暗的比如黑夜屬陰。陽可以看成是硬物、光明的。比如白天為陽。陽主動、主積極、向上、前進;陰主靜、主消極、向下、后退等等。在人體上,人的肉體為陽,人的精神、思想屬陰。 總之宇宙間的一切事物根據其屬性,可分為兩大類,即陰陽兩大類。"陽"具有剛健、向上、生發(fā)、展示、外向、伸展、明朗、積極、好動等特性;陰具有柔弱、向下、收斂、隱蔽、內向、收縮、儲蓄、消極、喜等特性。 (一)陰陽平衡 對立統(tǒng)一 陰陽對立,是指事物內部同時存在著相反的兩種屬性,即存在著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如剛柔,熱寒、男女、奇偶、深淺、上下、大小等都是一對矛盾。陰陽兩種對立的矛盾,是一切事物的根本矛盾,但又是互相統(tǒng)一的,只有如此才能產生變化,生成萬物,陰陽的對立統(tǒng)一,是一切事物的始終。 (二)陰陽互根 雙方共存 "陰陽雙方本身既是獨立的,又是對方存在的根源,一陰一陽之謂道,陰是陽存在的條件,陽是陰存在的前提,陰陽雙方,相互依存,相互為用。 (三)陰陽消長 此進彼退 "寒來暑往,暑往寒來,寒暑相推而成歲焉。"由春至夏,陽長而陰消;由夏至冬,陰長而陽消。這種陰長陽消,陽長陰消的動態(tài)平衡,才能保持事物的正常發(fā)展變化。如果陰陽消長出現異常,事物發(fā)展變化就會出現反常。 (四)陰陽轉化 質量互變 陰陽是事物內部的兩種屬性,在一定條件下可向其對立面轉化,也就是說陰可以變陽,陽可以變陰。陰陽消長,是量的變化,而陰陽轉化則是質的變化,從量變到質變必須有一個過程,即是陰極生陽,陽極生陰,要有一個時間和變化過程,完成由量的積累到質的轉變。陰陽學說產生于上古時代,它是我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的基礎,陰陽學說原理廣泛應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人們經常用它,只是不以為然罷了。 二、五行理論 五行學說是四柱預測學的核心,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學說認為:世界上物質元素大致可以分成金、木、水、火、土五類。五行學說,是一種形象類比,將一些性質、特性具有相似屬性的歸納為一類,總共分成五大類,便構成所說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分類。這五類性質的物質元素,是一種廣義的歸類。 這五行之間既有區(qū)別也有聯(lián)系,也就是說事物與事物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而這種聯(lián)系促進著事物的發(fā)展。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方式的實質就是一種相生相克的規(guī)律。所以五行之間的最基本聯(lián)系就是相互之間的生克關系。五行學家就是利用五行生克關系來解釋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從而推斷出吉兇禍福。何為相生?何為相克呢?相生,含有相互滋生、促進、助長、生養(yǎng)的意思;相克,含有相互制約、克制、限制、抑制的含義。 五行關系是生和克的關系,無論是生或者克都是一個循環(huán),都是一種因果關系。五行之間的相生相克,是事物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沒有生就沒有事物的生成與成長;沒有克就沒有事物的組逆與消亡。有生就有死,有滋生就有抑制,相互之間是相對存在的。只有這樣才能維持宇宙間事物正常發(fā)展、變化,才能協(xié)調事物發(fā)展變化的平衡。不然只有生沒有克,只有生沒有死,可以想象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只有克沒有生,只有死亡沒有生成,世界就沒有生命力。所以只有二者共同存在,事物發(fā)展才能得以平衡。正象現實生活中的民主與法制的道理是一樣的,民主可以看成是生,法制可以看作是制,只有民主沒有法制,社會秩序就會變得混亂,人們會任意妄行,人民的生命、生活得不到有效地保障。只有法制沒有民主,人們就沒有發(fā)言權,沒有自主權,處處受壓迫。這些都不利于社會正常穩(wěn)定地發(fā)展。只有民主與法制適當地相結合才行。 五行之間的相生關系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之間的相克關系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這五行的相生相克關系必須牢牢記住。在以后的四柱學習中要經常運用到。不懂這些最起碼的生克關系,就無法來推斷四柱。 初學的易友沒有感性認識,一下子不容易記住,所以筆者在此用一些形象比喻來闡述這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這樣就很容易掌握了。 五行之間相生關系: 金水生,有的書中說是金屬熔化后變成水,這種解釋不正確,金生水的含義有種比較合理的解釋是:因為五行學說來源于我國中原地帶,用五行代表我國五方:金代表西方;木代表東方;土代表中央、中原;水代表北方;火代表南方。這五行代表五方必須得掌握。我國總體地勢是西高東低;所以長江、黃河之水都來源于西方--金所在的方位,因此金生水。 水生木,這很好理解,水能滋潤生養(yǎng)樹木。 木生火,這也很好解釋,木材可以燃燒生出火焰。 火生土,火燃燒后形成灰燼,便是土。 土生金,我們知道金屬金礦,都是從土礦中掏出來的,所土生金。 這五行相生的關系通過上面的形象解說,相信會給你留下個印象,記憶起來就容易多了。 生的另一表現形式為化泄,使生者減力,受生者增力,化泄適宜也為生。 強金得水,方挫其鋒。 強木得火,方化其頑。 強水得木,方泄其勢。 強火得土,方止其焰。 強土得金,方制其壅。 如果日干為木,木氣旺盛,有火化泄,則日主身旺有泄路,則聰穎秀氣,活潑開朗,身強體健。 假生為不適宜之生,其表現為一方受損。假生是主生者和被生者的力量相差懸殊,分為弱不能生和弱不受生。 一是弱不能生,主生者太弱,被生者旺,主生者被化掉。弱不能生表現為泄多為克。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水能生木,木多水縮。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土能生金,金多土變。 如日干為火,日干生者為土為食神、傷官。日主生出太多,則喜自由不服管束和領導和不來,因泄身過度而體弱多病。 二是弱不受生,主生者旺,被生者太弱,被生者不受生。弱不受生表現為生多為克。金賴土生,土多金埋。 木賴水生,水多木漂。 水賴金生,金多水濁。 火賴木生,木多火塞。 土賴火生,火多土焦。 如日干為水,生身者為金為正印、偏印。生身的金太多了,則日主因生者太多不能自由,做事無主見,依賴性強,也因生之太過而身體不好或致病。 五行之間相克關系: 金克木,是因為金屬物如刀鋸、斧頭等能砍伐樹木,所以金克木。 木克土,我們知道治理沙漠最有效的辦法是靠栽植植物、樹木來固土,抑制沙土的流動。所以木克土。 土克水,用土壘砌的河壩岸堤可以堵截水,抑制水向外流,所以土能克水。 水克火,現實生活中用水來滅火。所以水是克火的。 火克金,火能煉金,把金燒熔化,所以火克金。 五行相克是五行中某一五行對另一五行的制約、牽制、抑制的作用。主克者的力量因行克而被耗損,被克者的力量因受克而損失;主克者制約對方,受克者受制于對方。雙方均減力,正常情況下主克者耗力較小,被克者損力較大,反克則克者損力較大,被克者損力較小。五行相克適宜敢為生,五行相克不適宜則為克。 相克適宜為生表現為正克,是主克者有力量制約被克者,雙方減力互受益。 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木旺得金,方成棟梁。 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火旺得水,方成相濟。 土旺得木,方得疏通。 如果日干為金,克日干者為火為正官、七殺。日干克者為木為正財、偏財。日主旺則能擔財勝官,四柱組合得好,則是富貴之命。 五行之不適宜之克分為反克、制。 反克是主克者本身力量太小根本制服不了對方,反而被對方所制。 金能克木,木堅金缺。 木能克土,土重木折。 水能克火,火多水干。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 如果日干為金,被日干克者為木,木為財。木財太多太強,日主身弱擔不起財,反而會受到財的傷害,出現傷病災、兇禍、破財等兇事。 制是主克者太強,被克者太弱,其結果被克者嚴重受傷。 金弱遇火,必為銷熔。木弱逢金,必為砍折。 水弱遇土,必為於塞?;鹑跤鏊貫橄ɑ?。 土弱遇木,必為傾陷。 如果日干為土太弱,克日干者為木為官殺,又四柱組合不好,則日主體弱多病,六親無靠,一生坎坷,兇災頻連。 五行亢勝: 事物發(fā)展旺盛到極點,就會朝著相反的方向轉化,即是物極必反。在五行學說中稱之為亢勝??簞俦仨毷悄澄逍型⒅翗O,又沒有別的五行對其進行有效的制約。旺與亢勝有時很難區(qū)別,如差之毫厘則廖之千里,要仔細揣摩審視才行,否則在實際預測中會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 金剛易折,木過為頑,水狂則濫,火熾則烈,土重則壅。 日主太旺,如行官殺財運又組合不好,必有災。 五行之象、五行特性: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對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的樸素認識基礎上逐步形成的理論概念,因此五行雖來自金木水火土,但實際上已超出了金木水火土具體物質的本身,而具有更廣泛的內涵。 "金"具有肅殺、堅硬、義氣的特性,凡是世界中具有這樣特性的事物,都歸納為金。金曰"從革"。從者,順從、服從也;革者,變革、改革也。改革、變革必施以威力,故金具有能柔能剛、延展、變革、肅殺的特性。金主義。 "木"具有生發(fā)、條達、直來直去的特性,凡是世界中具有這樣特性的事物,都歸納為木。木曰"曲直"。曲者,屈也;直者,伸也。故木有能屈能伸之性,木納水土之氣,可生長發(fā)育,故木又具有生發(fā)、條達、向上、修長、柔和、仁慈之性。木主仁。 "水"具有寒冷、向下、流動、變化的特性,凡是世界上具有這樣特性的事物,都歸納為水。水曰"潤下"。潤者,濕潤也;下者,向下也。故水具有滋潤、向下、隱蔽、暗藏的特性。水主智。 "火"具有炎熱、向上、熱情、禮儀的特性,凡是世界上具有這樣特性的事物,都歸納為火。火曰"炎上"。炎者,熱也;上者,向上也。故火有發(fā)熱、溫暖、向上之性,火具有驅寒,除濕,煅煉金屬之能,火生于木,其勢急,其性烈,其情恭?;鹬鞫Y。 "土"具有生養(yǎng)、承載、厚重的特性,凡是世界上具有這樣特性的事物,都歸納為土。土曰"稼穡"。播種為稼,收獲為穡,土具有載物、生化、藏納功能,故土載四方,為萬物之田,具有貢獻,厚重之性。土主信。 五行的屬性能包括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它是將事物的性質和作用與五行的特點類比得來的。 五行主人之性情: 木主仁,其性直,其情和。木氣中和之人,仁慈樂善,憐憫惻隱,剛直豪氣,勤勉樸實;木氣過強則頑強固執(zhí),偏激執(zhí)拗;木氣過弱則懦弱嫉妒,冷酷無情。 火主禮,其性急,其情恭?;饸庵泻椭?,禮讓恭敬,熱忱坦率,重誼豪邁,樂觀進取;火氣過強則性躁沖動,逞強霸道;火氣過弱則奸巧妒毒,有始無終。 金主義,其性剛,其情烈。金氣中和之人,義理分明,仗義疏財,知廉知恥,剛毅果決;金氣過強則輕信寡仁,好斗貪欲;金氣過弱憂柔寡斷,作事挫志。 水主智,其性聰,其情善。水氣中和的人,足智多謀,明辯是非,我才多藝,反應機巧;水氣過強則詭詐陰謀,激進善變;水氣過弱則膽怯無謀,胸襟狹窄。 土主信,其性重,其情厚。土氣中和之人,誠信敦厚,言行一致,誠信雅量,腳踏實地;土氣過強則愚蠢固執(zhí),好逸惡勞;土氣過弱則言而無信,自私吝嗇。 五行還有很多含義,五行在人理上代表的五常仁、義、禮、智、信是:木主仁、金主義、火主理、水主智、土主信。 五行還代表五色:金主白、木主綠、水主黑、火主紅、土主黃。 五行所代表五味是:木主酸、土主甜、火主苦、金主辣、水主咸。 五行還代表五方:木主東、金主西、火主南、水主北、土主中央。 五行代表人體:金為肺、為骨骼、經絡等;木主神經、毛發(fā)、肝膽等;水主血液、泌尿系統(tǒng)、腎臟;火主精神、眼目、心血系統(tǒng);土主皮膚、肌肉脾胃。 這些基礎知識必須都得記住。 第二節(jié) 干、支基本知識 上一節(jié)我們講了五行基本知識,五行是世界事物的一個概括歸類,根據世界事物存在的形式和位置又可將五行分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干在上,代表天體五行;支在下,代表地支五行。古代人將天視為一個假想的圓形,將大地視為方形,所以有"天圓地方"之說。又將假設的圓形天體按著緯度劃分可以分化成十等份,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來表示。在地上,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代表一年十二個月份。這是天干地支一種由來。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是怎樣來的?唐容川曰:"天有五道,各分五色。一曰黃道;居中央,以戊己配之;二曰赤道,居南方,以丙丁配之;三曰白道,居西方,以庚辛配之;四曰黑道,居北方,以壬癸配之;五曰青道,居東方,以甲乙配之……。蓋十二辰者,天之經度,就以天大圓之形盡分為十二也,十天干者,天之緯度,分五色,各有內外兩界,故就五道剖分為十,而以十干紀之,是以太歲在甲、在乙、在丙、丁……壬,癸之十位。其位不同,其色亦異,其氣亦各別,而陰陽衰旺就可察矣。" 天干共有十個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共有十二個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這干支總共二十二個字,必須熟記,因為四柱八字就是由這二十二個字干支配對組成的。 一、天干 天干有十位,故又稱十天干,它們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十天干又具有各自的五行屬性: 甲、乙屬木;丙、丁屬火;戊、己屬土;庚、辛屬金;壬、癸屬水。 十天干又有陰陽之分,可以分為五陽干和五陰干: 五陽干:甲、丙、戊、庚、壬。 五陰干:乙、丁、己、辛、癸。 甲屬陽木,代表大樹、比較粗壯、堅硬的樹木;乙屬陰木,代表小樹、比較矮小、柔軟的樹木、花草、莊稼等;丙屬陽火,代表比較猛烈、炎熱之火,如太陽、冶煉之火等;丁屬陰火,代表柔火、小火、星光、燈火等;戊屬陽土,代表比較粗曠、頑硬、干燥之土;己屬陰土,代表柔軟、細膩、濕潤之土;庚屬陽金,代表大型金屬、比較堅硬之金,如刀具等;辛金為陰金,代表小型金屬、比較柔軟之金,如金首飾等;壬屬陽水,代表大水、較大的江、河、湖、海之水;癸屬陰水,代表小水,柔水,比如雨露之水。 既然天干具有五行屬性,所以天干之間也存在著相生相克規(guī)律: 天干相生依五行相生的法則是: 木生火--甲、乙木生丙、丁火。 火生土--丙、丁火生戊、己土。 土生金--戊、己土生庚、辛金。 金生水--庚、辛金生壬、癸水。 水生木--壬、癸水生甲、乙木。 五行相生又可細分為同性相生與異性相生,同相相生是指五行陰陽屬性是同一陰陽屬性的五行間的相生,拿天干來講,就是陽性天干與陽性天干相生或陰性天干與陰性天干之間相生,稱為同性相生。異性相生就是兩個陰陽屬性不一樣的五行之間的相生,比如陽干生陰干或陰干生陽干,這屬異性相生。 同性相生:(即生與被生同為陽干或陰干) 木生火--甲木生丙火與乙木生丁火。 火生土--丙火生戊土與丁火生己土。 土生金--戊土生庚金與己土生辛金。 金生水--庚金生壬水與辛金生癸水。 水生木--壬水生甲木與癸水生乙木。 異性相生:(即生與被生一個為陽一個為陰) 木生火--甲木生丁火、乙木生丙火。 火生土--丙火生己土、丁火生戊土。 土生金--戊土生辛金、己土生庚金。 金生水--庚金生癸水、辛金生壬水。 水生木--壬水生乙木、癸水生甲木。 五行之間同性相生力度小,異性相生力度大。這與古書和現代其他人的著述說法不一樣,多數書籍說:同性相生力度大,異性相生力度小。這個問題很關鍵,在本書以后章節(jié)有詳細論述。 天干相克依五行相克的法則是: 木克土--甲、乙木克戊、己土。 土克水--戊、己土克壬、癸水。 水克火--壬、癸水克丙、丁火。 火克金--丙、丁火克庚、辛金。 金克木--庚、辛金克甲、乙木。 相克也有同性相克與異性相克之別。同性相克力度大,異性相克力度小。 天干同性相克: 木克土--甲木克戊土、乙木克己土。 土克水--戊土克壬水、己土克癸水。 水克火--壬水克丙火、癸水克丁火。 火克金--丙火克庚金、丁火克辛金。 金克木--庚金克甲木、辛金克乙木。 天干異性相克: 木克土--甲木克己土、乙木克戊土。 土克水--戊土克癸水、己土克壬水。 水克火--壬水克丁火、癸水克丙火。 火克金--丙火克辛金、丁火克庚金。 金克木--庚金克乙木、辛金克甲木。 在天干相生相克中,同性(同陽或同陰)生克力大,異性(一陰一陽)生克力小。實際應用中同性生克和異性生克的力量差別表現在吉兇程度上的不同。 天干之間除了正常相克關系外,還有一種生克關系,叫做相沖,相沖也是生克關系中的一種,只不過在相生克的基礎上又加大了力度,并且?guī)в蟹轿坏膶_性。因此十天干所代表的方位在此有必要交代一下,初學的易友也必須記住,以后要經常用到。 十天干代表的方位是:甲乙東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中央土;庚辛西方;壬癸北方水。 天干相沖共有四組: 甲庚相沖、乙辛相沖、壬丙相沖、癸丁相沖 戊己土為中央無方位,因此無沖。 天干相沖,實際也是相克,并且都是同性相克所以沖克的力度大,是在克的基礎上,又帶有方位的對沖性。甲庚相沖,是庚沖克甲,甲對庚是只沖不克,所以甲受損力度大,庚損力很小。甲庚相沖,甲主東,庚主西,是東西兩個方位對沖。其它三組對沖道理都是相同。 天干之間的生克關系,還有一種,那就是相合,天干異性相克又相合。天干兩五行相合,合化成功后,會合化成另一種五行,若合化不成功,只論二者之間的生克就可以了。至于何種情況下能合化成功,什么情況下和而不化,在以后章節(jié)中有專門論述,現在說早了,恐怕一下子領悟不了。因為這方面的內容還涉及到旺衰問題。所以學習要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不能太急。 天干合化規(guī)律是: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6、天干相合 由天干和地支規(guī)律性的組合成不同的六十個柱,也稱六十花甲子。天干十字及地支十二字,又按金、木、水、火、土分五行。關于天干地支及五行,后邊還要詳細介紹。 那么,當我們拿到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時,怎樣變換成天干地支呢?
第三章 四柱八字的排法 第一節(jié) 如何立年柱 年柱即人的出生年份,用農歷的干支來表示,如出生在一九六四年,干支為甲辰;出生在一九七六年,干支為丙辰。哪一年是何干支,可以通過萬年歷直接查得,也可以根據己知的哪一年是何干支后,推算出其他年份的干支。地支十二年一個循環(huán),天干則不同,是十年一循環(huán)。 十天干與十二地支按順序兩兩相配,至六十次循環(huán)一周,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直到壬戌、癸亥,因是以天干甲和地支子相配為第一年,所以稱為六十甲子,也稱六十花甲子。因此六十甲子是代表時間的符號。 農歷六十年循環(huán)一個甲子后,天干地支再從頭相配,周而復始循環(huán)不已,近代干支紀年,一八六四年至一九二三年為上元,一九二四年至一九八三年為中元,一九八四年至二○四三年為下元。 排年柱要注意四柱信息預測技術使用的年,不是以農歷的正月初一日為一年的開始,而是以農歷的節(jié)氣"立春"節(jié)為新舊年的交接點。 由于"立春"這個節(jié),有時在農歷十二月,有時在農歷正月,所以排年柱要注意區(qū)別下列四種情況: 1、在本年正月立春后出生,其年柱為本年的干支 例:男命,一九六八年正月初八日出生 我們查萬年歷,一九六八年是戊申年,立春是正月初七日丑時。初八日是立春后,所以其年柱為本年一九六八年的干支為"戊申"。 2、在本年正月立春前出生,其年柱不是本年的干支,仍是上一年干支 例:男命一九六八年正月初四日生 我們查萬年歷,一九六八年為戊申年,立春是正月初七日丑時。初四日是立春前,所以其年柱不是本年干支戊申,而是上一年一九六七年的干支"丁未"。 3、在本年十二月立春前出生,其年柱為本年干支 例:女命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廿二日生 我們查萬年歷,看到下一年一九五六年的立春在一九五五年的十二月廿四日寅時,廿二日在立春前,所以年柱,仍為本年(一九五五年)的干支為"乙未"。 4、在本年十二月立春后出生,其年柱不是本年的干支,而是下一年的干支 例:男命,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廿六日出生。 我們查萬年歷立春是在一九五五年的十二月廿四日寅時,廿六日是立春后,所以其人年柱不是本年(一九五五年)的干支,而是下一年(一九五六年)的干支為"丙申"。 從查年柱來看,我們就已經知道了萬年歷是四柱預測必不可缺的工具書,可是當前各種版本的萬年歷充斥市場,有的錯誤甚多,失去了工具書的作用,因此讀者在購買萬年歷書的時候一定要仔細挑選,選購一本質量好的版本萬年歷陪伴自己。 為了方便讀者記憶公元紀年,今介紹一種簡捷實用的記憶竅門,供讀者使用。 天干紀元 庚 辛 壬 癸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0 1 2 3 4 5 6 7 8 9 凡是天干為庚,其公元年個位數字是0,如庚子1960年、庚戌1970年、庚申1980年。天干為辛,其公元年個位數字是1,如辛丑1961年、辛亥1971年、辛酉1981年。其他同理類推。
第二節(jié) 如何立月柱 月柱即用農歷的干支來表示人出生年月日所在的節(jié)令。 四柱生命信息預測技術所用的月份,不是農歷的每月初一日為月的開始,每月的最后一日,也不是月之終,而是以節(jié)為標準。因此,我們在排月柱之前要弄清節(jié)令,也稱月令。 十二節(jié)令如下: 正月立春,二月驚蜇,三月清明,四月立夏,五月芒種,六月小暑,七月立秋,八月白露,九月寒露,十月立冬,十一月大雪,十二月小寒。 十二支配十二月,稱為月建。建,古代天文學稱北斗星斗柄所指為建。農歷的月份即由此而定。農歷正月斗柄指寅,以寅始,即以農歷正月為歲首,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下面節(jié)令口訣可幫助讀者記憶。 春驚清明夏中暑,秋露寒冬大雪寒。 春 驚 清明 夏 中 暑 ↓ ↓ ↓ ↓ ↓ ↓ 立春 驚蜇 清明 立夏 芒種 小暑 秋 露 寒 冬 大雪 寒 ↓ ↓ ↓ ↓ ↓ ↓ 立秋 白露 寒露 立冬 大雪 小寒 月柱的排法,月支以節(jié)為準,已如上述,至于月干,是根據年干而定的,下面的"五虎遁年起月口訣"必須熟記。 甲己之年現作首,乙庚之歲戊為頭。 丙辛之歲尋庚上,丁壬壬寅順水流。 若問戊癸何處起,甲寅之上好追求。 這首口訣的意思:凡是甲年或己年必須從丙寅起正月,依次二月丁卯,三月戊辰,四月己巳,五月庚午,六月辛未,七月壬申,八月癸酉,九月甲戌,十月乙亥,十一月丙子,十二月丁丑。同理乙年或庚年,從戊寅起正月,依次二月己卯…… 例如:女命,一九三七年七月初五日生 一九三七年是丁丑年,依"丁壬起壬寅"則正月為壬寅,順推至七月為戊申月,即月柱為戊申,其他仿此。值得注意的是,在月令交節(jié)前后出生的人的月柱,初學者極容易搞錯,如果把四柱中任何一柱排錯,都將不是此人的四柱了。四柱排錯,焉能斷事? 1、本月節(jié)令前生的人,其月柱是上一個月的干支 例如:男命,一九七六年三月初四日申時生 查萬年歷得知七六年為丙辰年,三月初四日為乙酉日,三月初五日為清明節(jié),此命是清明節(jié)前生,因此其月柱應該是依"丙辛起庚寅"則正月為庚寅,二月為辛卯,即月柱為"辛卯"。四柱是: 乾造:丙 辛 乙 甲 辰 卯 酉 申 2、本月節(jié)令后生的人,其月柱是本月的干支 例如:女命,一九七背主年三月初八日辰時生 查萬年歷得知七六年是丙辰年,三月初五日是清明節(jié),此命是清明節(jié)后三月初八日己丑日生,因此其月柱應該依"丙辛起庚寅"則正月為庚寅,二月辛卯,三月壬辰即月柱為"壬辰"。四柱是: 坤造:丙 壬 己 戊 辰 辰 丑 辰 3、如在本月下一節(jié)令后生的人,其月柱是下一個月的干支 例如:女命,一九七八年二月廿八日是清明節(jié),此女是清明節(jié)后二月廿九日戊戌日生,因此其月柱應該是依"戊癸起甲寅"則正月為甲寅,二月乙卯,三月丙辰,即月柱為"丙辰"。四柱是: 坤造:戊 丙 戊 戊 午 辰 戌 午 讀者在記人的出生時間年月日時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農歷的特殊規(guī)定--潤月。 一年分四季有廿四個節(jié)氣,其中有十二個節(jié),十二個氣,即一個月之內有一節(jié)一氣,每兩節(jié)相距約三十天又十分之四,而農歷每月日數則為二十九天半,故約每三十四個月必是有兩個月僅有節(jié)而無氣和有氣而無節(jié)的情況,有節(jié)無氣之月,即農氣的潤月,有氣無節(jié)之月不為潤月。 記年月日時遇有潤月時,一定要標明潤月防止排錯四柱。一般情況下,記前后月即可。下面兩個命造,雖然都生于五月,因有前后五月的區(qū)別,故兩命造四柱截然不同。 例如:女命,一九九○年前五月十六日辰時生 坤造:庚 壬 甲 戊 午 午 辰 辰 例如:女命,一九九○年后五月十六日辰時生 坤造:庚 癸 甲 戊 午 未 戌 辰
第三節(jié) 如何立日柱 日柱是用農歷干支代表人出生的那一天,日干支同年干支一樣也是六十次一循環(huán),六十天為一個甲子,由于大月、小月、平年、潤年的不同緣故,日干支需要查找萬年歷。 例:男命,一九六四年正月十四日生 查萬年歷找到一九六四年,農歷正月欄,十四日之干支在"乙巳",乙巳即為日柱的干支。 日柱又稱日主、日元。
第四節(jié) 如何立時柱 時柱是用農歷干支來表示人出生的時辰。 一個時辰在農歷計時中跨兩個小時,故一天有十二個時辰,時柱地支表示如下: 子時 自23時--次日1時前 丑時 自 1 時--3時前 寅時 自 3 時--5時前 卯時 自 5 時--7時前 辰時 自 7 時--9時前 巳時 自 9 時--11時前 午時 自11時--13時前 未時 自13時--15時前 申時 自15時--17時前 酉時 自17時--19時前 戌時 自19時--21時前 亥時 自21時--23時前 時干是根據日干而定,下面"五鼠遁日起時口訣"必須熟記: 甲己還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發(fā),壬子是真途。 這首口訣的意思:凡是甲日或己日,子時起甲子,丑時為乙丑,寅時為丙寅,卯時為丁卯,辰時為戊辰,巳時為己巳,午時為庚午,未時為辛未,申時為壬申,酉時為癸酉,戌時為甲戌,亥時為乙亥。 同理乙日或庚日,子時起丙子,丑時為丁丑…… 例如:女命,一九八九年三月十三日八時十分生 根據萬年歷查到,八九年是己巳年,三月十三日是戊辰月戊申日,八時十分為辰時,依"戊癸起壬子"則子時為壬子,丑時癸丑,寅時為甲寅,卯時為乙卯,辰時為丙辰。此女的四柱是: 坤造:己 戊 戊 丙 巳 辰 申 辰 其他仿此。 值得注意的是子時出生的人的時柱,一定要分清是夜子時還是早子時,23時至24時前為夜子時,24時至次日1時前為早子時。 1、早子時出生的人,其日柱用本日的日柱,其時柱是用本日的日干推出的干支 例如:男命,一九七九年二月廿五日早子時生(即24時至1時前) 乾造:己 丁 己 甲 未 卯 丑 子 2、夜子時出生的人,時柱有兩種排法 仍以上例男造為例 男命:一九七九年二月廿五日夜子時生(23-24時前)其四柱一種是用本日的日柱,時柱用次日的時干支。 乾造:己 丁 己 丙 未 卯 丑 子 另一種是用次日的日柱,時柱用次日的時干支。 乾造:己 丁 庚 丙 未 卯 寅 子 本章向讀者介紹了接觸到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時,怎樣換算成天干地支的方法,如何運用萬年歷達到排出四柱的目的。 請讀者注意下面事項: 一、關于出生時間 無論是求測者還是預測者,都不能忽視出生時間的準確性。如果出生時間不準確,那么所記錄的就不是求測人的出生時空,進而根據錯誤的出生時空所畫定的人生曲線也就不是求測人的了。 二、關于地方時 如果郵生時間正好是單數時,如七時、九時,可參照地方時,除此之外使用北京時間。如日主生在北京時間正好是早七時,而日主出生的地方時,離北京標準時間還差十幾分鐘,可見日主是七時前生人,用卯時。如果日主生在東北,東北的地方時是在標準時后的十九分鐘,則用辰時。 三、關于時差 在外國出生的中國人,或者是外國人用中國的四柱八字預測,是否要根據時差改為中國的時間嗎? 筆者認為也無必要,因為地球受著宇宙的影響。地球上的人當然也不例外,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方位所受的星宿影響不同,人出生的時間(年月日時)是一個記錄,是人在地球某方位出生的記錄,內含宇宙星宿影響的奧妙,因此無必要都改成中國的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