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甩手功真?zhèn)?br /> 轉(zhuǎn)載:易經(jīng)甩手功真?zhèn)?br /> 2009-08-04 11:01 易經(jīng)甩手功真?zhèn)?br /> 以下是原文: 原著 ~ 蕭天石 註腳 ~ 李章智 前言 現(xiàn)在社會上流行的養(yǎng)生保健功法之ㄧ是「甩手功」,甩手功就個人所知,早在民國 50 年代就在臺灣與香港等華人社會流行了,那目前就有關(guān)「甩手功」的資料很多,在『真本易筋經(jīng)、秘本洗髓經(jīng)-總主編:蕭天石-自由出版社-民國 52 年- P77 頁』有詳加敘述 (有興趣的人可以買一本來研讀) 。其中「甩手功」的觀點與要領(lǐng)應該出自 蕭 先生 (個人猜測,歡迎指證) , 由於內(nèi)容不多,所以就此刊載供大家參考,並附上個人淺薄的看法,望讀者海涵。 先簡單介紹一下 蕭 先生的生平,讓大家對於 蕭 先生有個了解,先先生對於文化與出版界有重大的貢獻。 一九○九年出生於湖南省邵陽線,三十一歲:在成都期間與任職地方軍校之南懷瑾 (著名密教上師) 認識。經(jīng)過袁煥仙與南懷瑾的介紹,認識光厚老禪師。三十四歲:得大病幾乎快死掉,後來得到光厚禪師救治,而恢復健康。禪師傳給淨土、禪法與天臺宗法法門,並囑咐要遍參道家名師,訪求延生續(xù)命之術(shù), 蕭 先生遵行禪師的交代,因而走上發(fā)揚道家文化之路。次年偕南懷瑾遍訪僧道,曾參訪岷山派羅門,師禮羅春浦真人,而得陳希夷先天道秘旨;又從二仙庵無名子道人,學得北派真訣。三十六歲:出任四川省灌縣縣長,三年多,而道教聖地青城山剛好在其管轄下,從天師洞之李八百丈人得其南宗真?zhèn)?;又由易道士心瑩而得盡窺藏經(jīng)樓之秘笈,並攜出青城秘錄及其它多種不傳之鈔本。四十八歲:出版《道藏精華》第一集,以後陸續(xù)出版至第十七集,費時二十餘年。六十九歲:新文豐出版社公司印行《正統(tǒng)道藏》六十一冊,先生為道藏編印委員會委員兼主編。一九八六年,七十八歲,十二月下旬,先生仙逝。 (由上可知 蕭 先生的甩手功是有傳承有系統(tǒng)的,值得學習甩手功的人好好研讀,其所提的次數(shù)與要領(lǐng)更是要注意,否則雖是簡易功法也會造成身體的傷害。) 『(一)前言 易筋甩手功,屬於道家之導引強身治病功,為仙家初乘修持之安樂延年法門,乃外護功法,與華陀之五禽戲,及達摩之易筋經(jīng),張三豐之太極拳,同為強身治病、練形換形之助道品。達摩易筋經(jīng)第十二卷中,不少節(jié)均曾提及之 (個人就 蕭 先生所?的該書,前後閱讀數(shù)次均不見【甩手功】相關(guān)詞句) ,但早已失傳。道經(jīng)青城秘錄末卷,亦曾附錄及此,以其簡易易行,故文亦不詳 (所以 蕭 先生因此就其所知詳加說明甩手功的細節(jié)) 。修道人入門時,亦間多傳此功,以為卻病治病與強健身心之用。四川羅門,則以此為外練換形的「輔助功」之ㄧ。其治病之種類甚多,尤以慢性病,其見效之速與收功之宏,實不下於易筋、太極拳與五禽戲等多種拳術(shù)及動功,切不可以其簡易而輕忽之也。甚有謂其反屬中老年人並與慢性病及因虛弱虧損而引起之病癥,幾無有不治無有不愈者!故特輯錄之以供同好 (練功調(diào)身仍須看癥狀,對癥練功收效才會好,有一實例說明,有位學生因胸悶,自行練習甩手,經(jīng)甩手後覺得胸悶情況改善,但是反而覺得內(nèi)臟與子宮有嚴重下墬感,十分不舒服,所以練功的量與次數(shù)或要領(lǐng)都是要注意的,如同維他命吃多了也會中毒) 。 甩手特點是「上虛下實」動作柔和,精神集中,兩手搖動。這樣可以改變體質(zhì)上盛下虛 (比如高血壓,頭部發(fā)熱、四肢冰冷) 的狀態(tài),使下部堅固,上身輕鬆,疾病自去。 反應問題:針灸推拿有反應,甩手更有反應。反應就是氣血在起變化,於是胸腹鬆了,腳也熱了,四肢末稍原來血液不足地方走到了,三焦打通了,打呃、放屁、酸麻脹痛、冷熱、蟲爬、震動等等 (氣在人體內(nèi)通行時會出現(xiàn)八觸的現(xiàn)象,有現(xiàn)象隨他去,但不需去追求這些現(xiàn)象) 。 病區(qū)反應都是正常的,有益的,只要堅持有恆,則改善體質(zhì),戰(zhàn)勝疾病,是毫無問題的。 ?。ǘ嵤┮I(lǐng) 甩手時,要身體站直,腳伸直,腳趾用力抓住地下,兩腳伸開距離等於肩寬,兩臂同方向前後擺動,向後用點氣力,向前不用力,由墮力自行擺回,兩臂伸直不宜彎,眼睛向前平視,集中一點,心中不懷思念。只數(shù)數(shù) (心理只要專心數(shù)數(shù)目就可以,就跟氣功數(shù)習法一樣可以使人心專志一) , 開始由一二百起,逐至每次五百次漸增到一千次為止,時間約三十分鐘。嗣即灑腿,散步。 (坊間有說到二千下 ~ 值得斟酌,一天多次練習的效果比一次長時間的練習安全,尤其是單一的功法練習不要一次練習太久,否則容易造成運動傷害或副作用,由於甩手攻一次站 30 分鐘,會造成下肢循環(huán)不良,所以練習完後要散散步,溜溜腿等收功操,活絡(luò)兩腳的氣血,這樣可以守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甩手十九訣(參補記) 「上宜虛,下宜實。頭宜懸,口宜垂。齒宜叩,舌宜抵,津宜嚥。胸宜絮,背宜拔,腰宜軸,臂宜搖,肘宜沈,腕宜重,手宜劃,腹宜實,跨宜鬆,肛宜提,跟宜石,趾宜抓」 (坊間只寫十六字訣,除有遺漏外並有錯別字) ?。ㄋ模┧κ指柙E 1. 內(nèi)中提。 (吸氣提肛,可以防止內(nèi)臟下垂,與強化前後二陰的括約肌,有防止小便不禁遺尿等功效。) 2. 展開連綿搖關(guān)節(jié),活絡(luò)舒筋濁氣沉,虛實變換利開合,氣貫四肢百脈行。 3. 兩腳踏實肩下沉,上三下七有重心,能去頭重腳輕病,精氣充沛體輕靈。 4. 甩手治病啥原因,勝似推拿與金針,氣脈不通起百病,心平氣和病難侵。 說明:「上三下七」指虛實,即上虛下實, 明確地規(guī)定虛實的程度,和用勁的比例。上面三分,下面七分,手裏三分,腳裏七分,出手三分是虛,回手七分是實。 全身來講:用勁的比例是上面七分,下面七分。 向前擺來說:開始出手是虛三分,接下來向後變實就是七分。 從手來講:手是可輕可重的但手與腳始終要保持三分與七分的比例,手重腳更重,上重下更重,上用勁下更用勁。 ( 注意一下甩手時下下巴是否會往上臺下 ,我門診偶而會看到脖子痛來的,問他們做過啥運動,"甩手",一看,姿勢都有問題.還有手太往後,前肩膀受力會大,如果原本肌力不足或關(guān)節(jié)不穩(wěn)定的,也會有問題.有人甩手腰會出問題(每甩一次肚子就往前頂一下的)主要是整體姿勢,如果姿勢OK了,往下往後就比較沒問題,只是往後身體其他部位受力較大. 臺東潘盈達醫(yī)師 ) 不用勁,不是完全放鬆,要用勁也不是全部用勁,全鬆不起作用,反而要搞錯,而錯了在於腳放鬆,手用勁一點,就成為上實下虛了。甩手十九注意手, 了用勁,當然是手裏;不知還有腳的作用,還有腰的作用;而腳與邀是無形的,比手更重要,這點很難理解。打太極拳,從中醫(yī)經(jīng)絡(luò)學說研究,就容易理解。 (想要把甩手功練好,可以練練太極拳把身體的重心與虛實搞清楚,想把甩手的原理了解就需要懂中醫(yī),才可以懂得變化的原理,役功法而不役於功法,就跟醫(yī)家說的:醫(yī)必有方而不執(zhí)於方的道理一樣) 甩手的手是從腰裏出去的,而腰的根在腳,如果上(手)用勁,下(腳)不用勁,就叫失重。 很多人只知道因車上船上跌倒叫失重;不知道頭重腳輕現(xiàn)象,上實下虛現(xiàn)象也是失重;很多慢性病也是失重; (高血壓是一個典型的上實下虛,出現(xiàn)頭重腳暈的現(xiàn)象也是,中醫(yī)是講癥狀來決定虛實而非病名) 肩胛脅起 (疑似斜頃) 也是失重;半身不遂也是失重;甩手的貢獻就是在調(diào)整失重,變?yōu)槠胶狻D_裏用勁有何必要 ? 腳裏涌泉穴是腎穴, (湧泉穴是腎經(jīng)的井穴) 心 跳,失眠,按摩涌泉穴就能治療,就能鎮(zhèn)靜。腳裏還有五臟六腑的不少穴拉 (位) ,可以治五臟六腑的病,用勁即是調(diào)整,即是治療。萬病一針是誇大,但針灸推拿治病,不止百病,因此甩手治病,並不誇大,甩手本身是一奇跡 。 (治病有八綱來判定,才能對癥治療,針灸推拿有其適應癥,同樣甩手有適應與不適應的情況,比如關(guān)節(jié)脫位,除了推拿復位外,針灸、吃藥、甩手可以見效嗎 ?貧血不吃中藥與食物補充營養(yǎng),光靠針灸或甩手有用嗎? ) ?。ㄎ澹┧κ种尾≡E要 甩手何以能治???人體內(nèi)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中醫(yī)認為是「氣血」,氣血有了問題,百病叢生;反之氣血通暢,百病自去。根據(jù)這一原理,甩手能根本改變氣血,改造體質(zhì),掌握了主要原因,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原本蕭先生的文章中並沒有提及對於癌癥的治療效果,也許當時有癌癥的患者不若此時的多,現(xiàn)在也許多人練了甩手功改善的這些癥狀,其原因簡單的說就是氣血循環(huán)好的造成身體沒有淤滯,身體機能自然改善而達到消除疾病的效果,但是並不是說生了病不去看醫(yī)生,光靠甩甩手就能治療或改善,這是不對的觀念) 甩手對眼睛有利,位什麼 ? 內(nèi)經(jīng)中說:「目受血而能視,」還是一個血的問題。氣血走不到,當然引起各種病變,全身上下相通,脈脈相達,自然就沒有病,有人認為眼睛是獨立系統(tǒng),與肌體關(guān)係不大的觀點,實不盡然。甩手運動後,普遍的效果是:能吃飯、能走路、能睡覺、大便通,證明新陳代謝起了變化。 (其實這樣的效果就幾乎能治療現(xiàn)代人許多疾病,能吃飯表示胃氣的功能良好,能吸收各種養(yǎng)份,能走路代表下半身肌力未衰退,能睡覺代表神經(jīng)系統(tǒng)平衡而且睡覺是身體最佳恢復的方法,大便通表示毒素可以排出體外,腸子功能良好身體免疫功能佳。) 半身不遂、中風高血壓、關(guān)節(jié)炎,往往連在一起,這就是身體內(nèi)部氣血不平衡,影響流轉(zhuǎn)分佈,使經(jīng)絡(luò)、肌肉、骨骼起了變化。特點是兩邊的脈不一樣,一邊高(多)、一邊低(少),有的每分鐘相差二十跳、十跳 (這一部分有待商榷) ,而往往一邊手腳就有痠痛、麻木的反應,實質(zhì)上,上下往往也有問題,上面充血,下面血不到。 甩手對這個病有特效,為什麼?甩手不獨能治,而且還可以防止中風的前奏,中風是兩邊血流有問題,因此脈裏反應出來不平衡,上下不平衡 。 中醫(yī)有「脈從跟腳起」的講法 ... 甩手之所以有作用,在於甩手後脈有變化, 脈代表五臟六腑。半身不遂是頭重腳輕即上實下虛。 按脈是中醫(yī)一大發(fā)明,古代醫(yī)學家對脈理作了很精細的工作,有輝煌成就,從脈的變化中可以了解五臟六腑的變化,體質(zhì)的強弱。甩手之所以能冶病,關(guān)鍵在於能改造體質(zhì),既然能改造 體,當然也能從脈裏反應出來。 脈太快的病是血不能控制氣,氣就損失了,是血分不足,甩手能夠補血 (應該是因為甩手刺激到腸胃的循環(huán),使消化吸收功能增強,所以也補血功效,另一說是血行於脈,氣行於脈外,若是不能協(xié)調(diào)一致就會生氣病或是血病,所以甩手使氣與血速度一致,難經(jīng)第 22 :氣主呴之,血主濡之。氣留而不行者,為氣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為血後病也。) ,就有控制氣的作用。脈跳太慢的,在血流暢有阻礙和血氣不足,甩手後四肢在運動,牽動背、胸、腹,阻礙打通了,淤血趕走了,當然脈也正常了。 脈的改變是經(jīng)絡(luò)的改變,怎麼改變 ? 脈從腳根起 (人身體的 12 經(jīng)脈經(jīng)起於手指與腳趾,所以井、榮、輸、原、經(jīng)、合都在四肢末端。) ,甩手重心在腳,腳用勁,如老樹生根,和打樁一樣打下去,使腳裏的氣血起了按摩作用,由此而通達全身,肌肉、皮膚、骨節(jié)、骨髓,改變。 ?。┭a記 十九字訣用法 (一)上宜「虛」。虛乃空虛之意,上體自腦以下宜虛,虛則空靈自在,而不滯重呆板也。 (二)下宜「實」。實乃後重之意,下體自腰腹以下宜實,實則穩(wěn)健剛重,而不輕浮虛弱也。 (三)頭宜「懸」?!笐摇拐邟煲?,似有繩懸起頂上之髮,可以上接天氣也。 ?。ㄋ模┛谝恕复埂?。垂者自然垂合,將嘴巴微微合起,下顎並微向後收,以防削往上沖(衝)也。 ?。ㄎ澹X宜「叩」。叩者即上下齒微微用勁相叩,叩齒乃道佛門中靜坐時常用之工(功)法也。 (六)舌宜「抵」。抵者即舌尖微微上 撓( 翹),抵住上齦,以接神水及任督脈氣也。 ?。ㄆ撸┙蛞恕竾病?。嚥者即嚥華池神水,俗所謂吞津之工(功)法也。 (八)胸宜「絮」,「絮」、是棉花,想著胸部如棉花一樣輕鬆無力。柔和而不用勁也。 ?。ň牛┍骋恕赴巍?,「拔」者,像有東西在上,,用力將你的背脊拔了起來,使上挺也。 (十)腰宜「軸」,「軸」、是車輪的軸心,想像你的腰脊骨左旋右轉(zhuǎn)。直豎如軸心也。 ?。ㄊ唬┍垡恕笓u」,手臂似扒船然輕輕在搖。 ?。ㄊ┲庖恕赋痢梗饧词??,在甩手之際,用意沉下往後甩出。 ?。ㄊ┩笠恕钢亍?,在甩手時,腕部應該用力下後翻並且將掌突筋露,使胸部挺張。 ?。ㄊ模┦忠恕竸潯梗瑒澱邉澊咭?,手向後作劃船狀。也是使內(nèi)臟不斷牽動。 (十五)腹宜「實」,如果肚子像鐵石之實,則自有上輕下重之感。 ?。ㄊ┛缫恕阁牎梗p足稍為閘(扎 ? )馬,跨部自然輕鬆。 ?。ㄊ撸└匾恕柑帷梗袢檀蟊阋粯?,將肛門上提。為不必用勁,使其自然也。 (十八)跟宜「石」,將PP稍微下沉,腰伸直,自然腳跟穩(wěn)如磐石。 ?。ㄊ牛┲阂恕缸ァ梗靡饽钕胫浑p足掌似有勾抓著地面,不由自主便達到「上虛 --------轉(zhuǎn)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