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考綱 強細化 重實效 樹信心 泗縣新集高中 劉欣
一、指導思想 高三教學,在一定意義上是學校的生命線。因此,高三教學應牢固樹立責任意識、質量意識、學生意識和高考意識,本著“求真、求實”的工作態(tài)度,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工作效能,促進學生能力發(fā)展,積極備戰(zhàn)2011年高考。 二、明考綱 一明:安徽省2011年高考考試大綱中的考點及變化。 經(jīng)濟生活77個考點;政治生活51個考點;文化生活42個考點;生活與哲學74個考點。在考試范圍上做了一些調整。變化主要集中在必修一和必修二兩個模塊中,《經(jīng)濟生活》刪除第六課的“中國商業(yè)銀行體系”,第八課的“納稅人”、“負稅人”這三個考點。調整了《經(jīng)濟生活》第七課的“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公平的影響”為“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xiàn)”,《政治生活》中第一課的“人民民主專政是正義的事情”改為“必須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第二課的“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改為“審慎行使權力,科學民主決策”等。 二明:安徽省2011年高考考試大綱中考核目標與要求 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共四種能力,12層級要求??荚嚹繕伺c要求與2010年相比保持不變,體現(xiàn)穩(wěn)定性。 三明:安徽省2011年高考考試大綱中“題型示例”隱含的信息 1、題型示例的呈現(xiàn)的變化 ①.試題呈現(xiàn)方式上更加豐富。除文字表述之外,漫畫、圖表等都可作為試題呈現(xiàn)形式,使整個試題更加生動活潑、氣韻生動。 ②.選擇題和非選擇題的設問角度更加靈活多樣。 ③.探究性試題命制方面做了新的探索和努力??疾鞂W生結合背景材料綜合運用有關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并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策略。 2、2011年題型示例與2010年的變化 題型示例是考試說明中命題指導思想、考試內容及要求的具體化,是這些抽象規(guī)定的外顯。2011年考試說明中的題型示例占考試說明篇幅的一大半,對考試說明中典型題的解讀有利于我們更直接和感性的把握考試說明,提高對高考命題預測的準確性。在題型示例中,選擇題更換了例1、5、6、7、8、12、14、17、21等題。非選擇題更換了例1、3、、4、7、9等題,題型沒有大的調整,內容上更體現(xiàn)熱點問題。我們在復習時應關注這些變化,解讀題型和示例透露的信息(命題者最想說的話主要在此表達了,選材、呈現(xiàn)方式、設問角度,立意、知識、目標、解題方法等)。 3、題型示例中的示例題的背景選材和分析說明中隱性信息 ------“題”在生活中,“案”在課本中,“能”在實踐中,“勝”在特色中。 三、強細化 (一)細化高考課標卷中考點分布 每年高三一開學,我們將全國新課改地區(qū)當年高考文綜試題政治部分印發(fā)給每位老師,并進行研究,將每份試卷中的考點細化到每個模塊、每個單元、每一課。然后再與《5年高考3年模擬》資料進行對比。 高三第二學期,教師要拿出足夠的時間,認真研究新課標、教材、2011年高考考試大綱、近三年來課改地區(qū)(海南、廣東、山東、江蘇、福建、遼寧、浙江、安徽、天津、北京、陜西、湖南、寧夏、黑龍江、吉林、河南、山西、新疆、湖北)的文綜和政治高考試題。只有吃透新課標、考試大綱和近幾年高考試題的命題意圖,才能抓住復習的重點和難點,才能瞄準高考的方向。 (二)細化教學總體規(guī)化 1、第一輪復習 即系統(tǒng)復習:基礎能力過關 時間:2011年2月下旬(6個月左右),復習四個必修模塊 目標:強基固本、錘煉雙基、熟悉高考考點。 要求:(1)第一輪復習應依綱據(jù)本,逐點掃描------按單元逐課從知識要點、重難點、例題講解、練習鞏固、單元檢測、講評的程序進行。 (2)弄清每個知識點的內涵和外延,力求做到懂、全、準、深、活。 (3)教學應采取低起點、緩速度。 本輪復習特別注意: (1)本輪復習著重點是夯實基礎,不要急于拔高,而是入手點要低,考查學生基礎知識要循序漸進。 (2)要以高考考核目標和要求作為教學的標高,借口學生基礎差,而降低教學標高的作法是不可取的。 (3)本輪不能只是簡單地抓課本,搞題海戰(zhàn)術,而要記“死”活用,重視教材中有關研究性學習內容,關注新教材的提法。 2、第二輪復習 即專題復習:綜合能力突破 時間:2011年3月初-4月底 目標:遷移重組、整合體系、查漏補缺、關注生活、學以致用。 要求:第二輪復習不是第二遍復習,它是建立在第一輪復習基礎上的深入、綜合和提高,使由知識外化到知識能力內化轉化的一個重要階段。本輪復習共分二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6周的時間,進行知識專題復習,明確重點知識,及運用重點知識分析說明社會熱點的方法和技能。即知識點帶動熱點復習階段。 第二階段:2周的時間,進行熱點專題復習,幫助學生弄清楚社會熱點的來龍去脈,及可能涉及到的和教材知識點的結合。即熱點帶動知識點復習階段 本輪復習的教學建議: (1)教學內容上突出主干知識:主干知識是教學和考試的重點,先宏觀后微觀。。 (2)采用以專題講座為主的復習形式:通過專題講座,辨析每個知識板塊的基本要領及其相互關系,對主干知識進行梳理串聯(lián),完善學科知識體系,深化主干知識。 本輪復習特別應注意: (1)專題講座時要以題帶知識,把高考真題與專題有機結合起來,對于某一專題要清楚地指出這個專題可以從哪幾個方面命題。 (2)專題講座要以問題為中心,關注新情景、新材料,關注生活。著眼于知識的運用,引導學生重組知識,培養(yǎng)發(fā)散、聚合思維,整合知識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第三輪復習 即綜合復習:綜合應試能力提高 時間:5月初-5月底 目標:精選試題、強化訓練、規(guī)范答題、心理輔導 要求:本輪復習是考前的沖刺階段,本輪復習要做到: (1)立足學科內綜合,堅持天天練(11道客觀題,2大非選擇題) (2)精選試題,規(guī)范答題,提高學生的應試技巧和得分能力。 (3)協(xié)助班主任,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補強心理素質。 (三)、細化教學常規(guī) 1、聚焦復習課堂 (1)教學內容關注五點一轉:五點(考點、難點、辨點、誤點、結合點)、一轉(轉換思維方式) (2)教學的計劃性,嚴謹、規(guī)范、細致,計劃到周,實行知識細目、能力目標細目落實到位 (3)效率與效果:把教師的教落實為學,更關心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變化,關心學生學到了什么,學到了多少;克服以記憶為唯一目的的教學,應更多地關注生成性復習課堂。全面理解、學會運用。 2、學生應達到的可檢測的水準 ---學過的要會 做過的要對 弄清思維過程 力爭考后高分 (1)知識庫的形成、點點過關,對知識點的規(guī)劃表述、準確理解 (2)思維品質的形成:根據(jù)模塊特點、材料特點、題型特點形成特定的思維過程和方式 (3)養(yǎng)成四個習慣(閱讀習慣、記筆記的習慣、認真思考的習慣、總結錯題習慣)和一個意識(解題規(guī)范程序的意識----觀點鮮明、扣準材料、語言規(guī)范、條理清晰) (4)一年練不成書法,但可以寫一筆清楚整潔易認的字 3、老師的功課 (1)教材研究:比高一、高二時要注意廣度與深度、整體性的研究 (2)試題研究:近三年來課改地區(qū)(海南、廣東、山東、江蘇、福建、遼寧、浙江、安徽、天津、北京、陜西、湖南、寧夏、黑龍江、吉林、河南、山西、新疆、湖北)的文綜和政治高考試題的題型特點、取材特點、考點取向、與時政的內在聯(lián)系、解題思路 (3)考點研究:內涵研究、應用研究(映射與對應)、合適題型、訓練方式方法 (4)學生研究:基礎、學法、思想狀況 (5)課后研究:盤點錯題、歸類整理、糾錯反思 (6)重新定位基礎: 基礎:主要是指《思想政治課標》規(guī)定的,要求考生掌握的識記、理解、運用能力。 基礎:有陳述性的基礎和程序性的基礎,復習重點是程序性知識。 如何抓基礎:講好教材,抓落實;用好教材,抓講評;開發(fā)教材,抓探究;重點講清,疑點講明,熱點講活。 三、重實效 突特色 1、復習每一模塊前進行學情調查,讓學生自我列出這一模塊中沒有掌握或掌握不夠好的知識點、易錯點、思維難點。 2、學生個性化復習。進行每一專題復習時,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梳理四個過程:牽連回憶---新發(fā)現(xiàn)新疑點----構建網(wǎng)絡----總結方法。 3在教學的專題設計突出實效性和特色性 針對本校學生學情實際,在專題設計上,不茫目單純使用某一種或兩種資料,精心選材選題,采用教學案一體化,我們高三備課組是這樣設計的:①知考點,明目標;②知考情,明方向;③構網(wǎng)絡,拓思維;④關注熱點,關注生活;⑤練習檢測,落實雙基;⑥學情思語 4、針對學生練習答卷,設計了政治學科滿分答卷分析 政治學科滿分答卷分析 學 生 測試性質 本次得分 測試內容: 目標分
四、樹信心 復習效果最給力-----學生。因此,融洽的師生關系,孕育著巨大的教育“親合力”。老師要主動走進學生,了解學生心理,尤其是考前心理問題,應協(xié)助班主任進行心理梳導,樹立學生自信心,補強心理素質。 總之,技巧是形成,關鍵看能力;能力強不強,關鍵看基礎。分析真題,探求規(guī)律。針對失誤,規(guī)范答題。調整心理,走近成功。我們堅信:教---對路;學---上路;考---自有出路?。?!
2011年3月2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