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高血壓藥物的合理應用
時間:2010年01月16日21:20 來源:當代醫(yī)學
雷明秀
[摘要] 高血壓是心血管常見病,其發(fā)病因素復雜,合并癥也比較多。筆者從用藥類型、患者情況及合并癥等方面,對高血壓患者采用合理的治療方案,為臨床用藥提供合理依據。
[關鍵詞] 高血壓;藥物;聯(lián)合用藥;合理
長期高血壓會導致心、腦、腎等多器官疾病,并最終使患者致殘、致死。一項對心血管疾病多種危險因素研究的統(tǒng)計結果顯示,高血壓占心肌梗死發(fā)病危險因素的25%,占腦卒中的73.2%,占其他心腦血管疾病的55%。如何針對高血壓患者的不同情況,選擇抗高血壓藥物,綜合干預高血壓危險因素,嚴格控制血壓,有效保護靶器官,以利于在臨床實踐中合理應用抗高血壓藥物,對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至關重要。
1 有效的血壓控制目標
高血壓治療的最終目標是減少心、腦、腎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據臨床試驗分析表明,收縮壓平均下降10~12mmHg或舒張壓平均下降5~6mmHg,3~5年內腦卒中、心腦血管死亡率與冠心病事件分別減少38%、20%、16%。降壓治療對高?;颊吣塬@得更大益處,例如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糖尿病和腦卒中患者,上述結果為臨床實施降壓治療提供了重要依據。降壓治療的益處主要取決于血壓降低,因此必須長期有效控制血壓,血壓控制目標值應該低于140/90mmHg。老年收縮期高血壓患者降壓的目標水平,收縮壓(SBP)140~150mmHg,舒張壓(DBP)<90mmHg、但不低于65~70mmHg。
2 常用的降壓藥物
循證醫(yī)學證據表明,適用于長期持續(xù)治療的降壓藥物,目前有利尿劑、鈣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1]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
2.1 利尿劑 利尿劑始終列為一線抗高血壓藥,多年來一直用于輕度高血壓治療,由于隨年齡導致的水、鈉處理能力降低,用噻嗪類藥物有助于緩解水鈉潴留。此類藥物長期應用可造成多種代謝障礙,如低血鉀、高血糖、高尿酸、脂代謝紊亂,使用時需密切注意代謝變化。
2.2 鈣拮抗劑(CCB)—地平類 降壓作用起效迅速而持久,它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有抗血小板凝集、抗心律失常、防動脈粥樣硬化、保護血管內膜、改善心肌供氧的作用,適用于長期控制血壓,亦可用于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患者,長效、控(緩)釋鈣拮抗劑對老年高血壓患者尤為適合。
2.3 β受體阻滯劑——洛爾類 β受體阻滯劑通過減輕交感活性和全身血流自動調節(jié)機制降低血壓,主要用于交感活性增強、靜息心率較快的中青年高血壓或合并心絞痛者,用于老年人高血壓療效較差,禁用于房室傳導阻滯和心力衰竭患者。
2.4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 這類藥物通過抑制血管收縮和阻止緩激肽分解,擴張血管而降低血壓,合并利尿劑使用,可使起效迅速,作用增強,在糖尿病和心臟、腎臟、靶器官受損的高血壓患者具有相對較好的療效,無直立性低血壓及反射性心率加快作用,適合于老年患者[2]。
2.5 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 通過選擇性阻滯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降低血壓,起效緩慢,作用平穩(wěn),6~8周達最大作用,合并利尿劑可使起效迅速,作用增強,且隨劑量增大,降壓作用增強,藥物不良反應少見,對改善心肌功能有明顯療效,適于長期應用。
3 降壓藥物聯(lián)合應用
許多臨床治療試驗表明,70%以上患者需聯(lián)合藥物治療才能達到血壓控制目標,合理的聯(lián)合治療應該降壓作用增強,不良反應減輕,提倡小劑量開始,盡可能使用長效藥物,合理聯(lián)合用藥及個體化給藥的原則。目前經國內外專家長期臨床應用,被國際同行公認,推薦最合理的聯(lián)合方案是:(1)ACEI類藥物+利尿劑,ACEI藥物如卡托普利利尿劑合用,可優(yōu)勢互補,‘普利’是主角,利尿劑是配角,具有1+1>2的療效,并且副作用互相抵消。(2)鈣通道拮抗劑+利尿劑,如氨氯地平+利尿劑;(3)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如普萘洛爾+利尿劑;(4)二氫吡啶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5)鈣拮抗劑與ACEI或ARB。
三種降壓藥物聯(lián)合治療方案必須包含利尿劑,采用合理的治療方案,一般可以使患者在治療后3~6個月內達到血壓控制目標。近年來固定小劑量的兩藥聯(lián)合的復方藥物發(fā)展迅速,而成為高血壓治療的主流,作為高血壓一線藥物的選擇治療,方便患者服用,它可充分提高藥物降壓療效。
4 高血壓的個性化治療
在高血壓的治療中注重個性化治療原則,患者合并的心血管危險因素不同,存在靶器官損害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各異,治療藥物應當有別,因此提倡個體化治療原則。
4.1 老年高血壓患者 老年人收縮壓常有升高的傾向,為降低這類心腦血管并發(fā)癥,首選長效鈣拮抗劑:尼群地平、尼莫地平等有良好的降壓作用,副作用少,也可選鈣拮抗劑與ACE1聯(lián)用,如卡托普利。
4.2 冠心病 降壓對冠心病患者有益處,要避免降壓過快而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經增強激活RAS,此類患者首選β受體阻滯劑與ACEI。
4.3 腎型高血壓 已知ACEI、ARB與CCB都有腎臟保護作用,普利與沙坦類長期應用可降低腎功能不全患者蛋白尿延緩腎衰過程。
4.4 糖尿病 對于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療重點是將血壓控制在130/80mmHg或以下,這樣更有效阻止腎病進展和降低心血管病發(fā)生的危險,糖尿病的血壓平均需2~3個降壓藥,ACEI、ARB、鈣拮抗劑、小劑量雙克,適用于高血壓合并糖尿病,長效CCB在糖尿病高血壓患者中安全有效,ARB在高血壓特殊人群如糖尿病的獨特作用,它可使此類人群獲得更大的治療益處。
5 降壓藥物的聯(lián)合用藥不良反應
由于降壓藥物作用機制不同,聯(lián)合用藥中和不同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和禁忌證,應引起警惕,如CCB、β受體阻滯劑,ACEI之間合用,多數(shù)可使降壓作用加強,同時毒副作用增強,應注意合理選用和調整藥物劑量。非洛地平與美托洛爾合用,能使后者血藥濃度升高35%,療效和毒性均增加;合并痛風患者不宜與利尿劑配伍,合并腎功能損害者不宜選用噻嗪類利尿劑。利尿降壓藥吲達帕胺、氫氯噻嗪與ACE1聯(lián)用較單獨使用更易導致腎衰,保鉀利尿藥螺內脂、氨苯蝶啶與ACE1(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合用時,易導致鉀濃度升高,引發(fā)高血鉀癥,引起嚴重心臟阻滯、心律不齊,甚至心搏停止的危險,應用時應檢測血鉀濃度,上述事例應當值得重視及注意[3]。
選擇抗高血壓治療藥物時,不僅要考慮藥物相互作用,同時還要考慮對血壓作用的時間與平穩(wěn)性,即峰藥濃度不至于過高、谷藥濃度不至于過低,要做到這一點,用藥要選擇長效控、緩釋劑,使血壓保持在理想范圍內,所有高血壓患者都應改變生活方式,低鹽、低脂、減少體重,還應戒煙、戒酒,適當增加運動,大多數(shù)高血壓患者需終身用藥,用藥應力求簡便有效,減少藥物的副作用,增強患者治療的依從性。
參考文獻
[1]李勇.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抑制在高血壓藥物治療中的意義[J].世界臨床藥物,2006,27(4):211-214.
[2]王復斌.治療高血壓藥物的合理選用[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08,6(9):1083.
[3]戚穎.淺談當前各類降壓藥物研究進展[J].中外醫(yī)療,2008,27(27):141.
作者單位:610041 四川康骨醫(yī)院藥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