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讀者 psybright 投稿。
當人的生活有了目標,有了希望后,人們就會自覺或不自覺的訂一個計劃去實現(xiàn)這個目標。然而,在實行計劃中經(jīng)常會被情緒所阻礙,比如,想要控制飲食,結果到了第三天就忍不住想去吃炸雞啦,冰淇淋啦,等回過神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在吃雞腿了,然后開始內(nèi)疚自責,結果搞的自己十分不愉快。于是再也不想控制飲食了,最后又過上了原來的生活。想要改變,卻又總被絆住,最后一事無成。
本文會對其中的原因做一些解釋,同時會提供一種解決的方案。
-
人類情緒的無常性
情緒作為人的心理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參與到了人的每一項活動中里。但是,情緒的個性化和無常性卻讓人對他是又愛又恨。想必你應該體驗過以下幾種情況
- 你自己覺得很有趣的事情,在他人眼中卻無聊至極;
- 他人覺得很有意思的事情,而你卻提不起興趣來。
這些就是情緒的個性化。因人而異。
還有一種情況:
昨天的你對某件事情抱有很大的干勁和熱情,想馬上就去做,立刻把這件事情完成,而到了今天,還是這件事,別的情況也沒有改變,你還是你,事情還是那件事,可是卻對這件事失去了興趣,做了兩下就不想干了。開始拖沓和找各種理由的延誤,最后毀掉了當初的計劃。
你有過這種體驗嗎?如果沒有,請務必和我聯(lián)系。
這就是情緒的無常性。但是,這不是問題也不是錯誤,這只是人類認知加工過程正常的結果罷了。這個階段還談不上好與壞。
這里面存在著一個相對大小效應。
-
相對大小效應
在此時此刻這個時間段中,發(fā)生時間近的事件產(chǎn)生的影響要大于已經(jīng)發(fā)生過的事件的影響,先后順序的不同使兩個事件的權重確實產(chǎn)生了差別。即便后者遠重要于前者,而且當下那個時刻,發(fā)生時間近的那個事件產(chǎn)生的影響的確更大。
以下這些詞語可以讓我們更好的理解這個情況:遠親不如近鄰,近水樓臺先得月和一葉障目等。
可是在情緒過后,兩件事情都成為了過去式,此時兩者的權重比值也趨近于正常,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當下的選擇有多么的不明智。這也是有些人總是愛發(fā)火的原因之一:被自身情緒所俘虜。
也是我們今天要解決的問題:如何控制自己的生活,而不被情緒所控制?
-
一句話的解決方案:用隔天的你去評價當下的選擇
這樣就能分清真情緒和假情緒了,之后再做出正確的決策并去貫徹就好了。可是說的容易,做到難啊。那要怎么辦?靠經(jīng)驗。經(jīng)驗哪里來?不斷地嘗試與總結。
我認為這種方法很簡單也很有效,但是成功做到的人不會太多,這里面有三個大問題,這篇文章只解決了“為什么我總會被情緒所干擾”這個問題。至于如何做出明智的抉擇和如何貫徹執(zhí)行卻是另外兩個十分十分重要和嚴重的問題,以后再做詳述。這里只給出了一些原則。但是只靠原則能夠解決當下所面臨的問題嗎?請往下面看。
-
兩種行為動機
讓我再換個角度來解釋這個問題,為什么總被情緒所干擾?
人的動機按照性質(zhì)來分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獲得快樂的欲望,另一類則是免于痛苦的需求,這兩類動機會讓我們在同一件事上做出完全相反的選擇。
如拿運動減脂來說吧:王六要減肥,所以王六通過科學的鍛煉和飲食來實現(xiàn)目標??赏趿郧疤貏e愛吃炸雞腿,而王六現(xiàn)在不能吃了。
- 如果王六現(xiàn)在遵循吃雞腿就會愉快這個情緒的話,就是獲得快樂的欲望。
- 還是吃雞腿,如果王六想到炸雞腿全部是油,吃了必肥,而且炸雞腿用的油也不知道是否安全(可能是回鍋油或者地鍋油),也不知道商家用的雞腿是否干凈衛(wèi)生,而且現(xiàn)在的雞子激素超級多的,而且現(xiàn)在還說吃油炸食品會致癌,而且油炸食品還會增加身體的負擔。吃這些東西對健康無益。想到這些王六還會吃嗎?還會有產(chǎn)生吃的欲望嗎?反正我是沒有了。既增肥又折壽,吃炸雞腿也太虧了吧。這就是免于痛苦的需求。
- 還是減肥吃炸雞腿這件事,王六現(xiàn)在又產(chǎn)生了吃炸雞腿的欲望,如果不吃,王六難受,吃了就不難受了。于是王六吃了,這也是免于痛苦的需求。
- 還是王六,這人真悲催,王六又產(chǎn)生了吃炸雞腿的欲望! –_-# 但是他想到了自己減肥成功后的樣子和那份喜悅,于是他放棄了吃雞腿的動機,這也是獲得快樂的欲望。
這里面吃炸雞腿這個行為就是干擾動機,而減肥這個行為就是原始動機,也就是目標。
-
完全版解決方案
主導思想:改變對干擾動機的認識加強對原始動機的欲求
前提:你需要有一個目標
關鍵點:
- 識別哪些是干擾動機
- 阻礙你完成目標的那些動機就是干擾動機
- 消除干擾動機
- 指出干擾動機本身的危害性,它會讓造成哪些損失。從認知上改變對干擾動機的看法,將吃炸雞腿這件事認識成一件不健康的事情就是從認知上改變。而只是忍住不吃,認為減肥減下去就可以再吃的這種想法就不是。這是心理學里負強化理論對應用。
- 思考貫徹目標所帶來的好處以及那些可以立即享受到的快樂。比如,王六不再想吃雞腿后,體重每周都會有所下降,朋友們也都說他看起來瘦了,并且自身也感到更有活力和力量,情緒上也好了很多。(這不是編出來的,這些好處基本上每一個成功的減肥者都會體驗到。)這是心理學正強化的應用。
有一句話叫做無欲則剛,如果你能識別出那些誘惑,并且對他不感興趣,那么它還能怎樣干擾你呢?利用好正負強化理論,讓情緒聽你控制。
-
不要拖延
這個關鍵點和本文論點無關但是卻影響著目標的完成率,非常多非常多的人只是停留在認同這個階段,卻從不行動,或者拖到最后一天才行動。
如果你覺得有效,并且愿意一試,那么就設定個時間,到點就去做。這個時間可以是現(xiàn)在,也可以是下班后。什么時候都可以,就是不要想等有時間再弄吧。也許你現(xiàn)在就在想這個,警惕!這就是干擾動機,他要阻擋你去實踐我所講述的方法,阻礙你實現(xiàn)你的目標!
-
一些有用的小問題
這是安東尼·羅賓斯的驅(qū)動力里面的一些問題的摘錄,提供了認清自己的目標和減少干擾的方法。本文沒有強調(diào)目標的重要性,但是清晰的目標是非常重要的。以后再敘述目標的問題:
- 列出四個你現(xiàn)在必須做的事。
- 寫下你覺得做這些事很痛苦,因而到現(xiàn)在日止還無法實行這些事的原因。(注:也就是回避這件事情的原因)
- 列出四個行動中,你因為沒有做這些事而得到的快樂有哪些。
- 分段詳細描述如果不做這些事情,你會付出什么代價?你會犯什么錯誤?你會失去些什么?
- 現(xiàn)在開始聯(lián)想當你問自己下列問題時會感到快樂:如果現(xiàn)在付諸行動,你會得到什么好處?它會如何充實你的生命?它將如何帶給你更大的歡笑、快樂、成功、自由或驕傲?
把你的答案寫下來。
- 以下是四個我現(xiàn)在必須采取的行動:
- 以下是以前我學得做這些事很痛苦的原因:
- 以下是過去我覺得不做這些事會得到的快樂:
- 如果現(xiàn)在我不立即行動會付出什么代價:
- 如果現(xiàn)在我在這些范圍中立即行動會得到什么好處:
-
結語
如果一個人能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說他會取得多大的成就。至少他自己會很自在和祥和。不管你信不信,我覺得你都應該試一試。會有失敗是必然的,但隨著經(jīng)驗的積累,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的確確在進步。
本文涉及到的專業(yè)知識有“強化理論”和“知覺的特性”。
本文的靈感來自于李笑來老師的一篇文章《本末倒置》,一些有用的小問題和兩種欲望取自安東尼·羅賓斯的驅(qū)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