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回陽,救急湯(陶節(jié)庵)
9《傷寒六書》) 【歌訣】 回陽救急用六君② 加麝三厘或膽汁 【詞解】①三陰寒逆:指寒邪直中三陰經(jīng)(足太陰、足 少陰、足厥陰),真陽衰微而出現(xiàn)四肢厥冷。 ?、诹?即“六君子湯”。由人參、白術(shù)、茯苓、炙甘 草、陳皮、半夏6味藥組成。 【組成】人參(6g) 白術(shù)(9g) 茯苓(9g) 炙甘草 (5g) 陳皮(6g) 半夏(9g) 肉桂(3g 熟附子(9g) 干姜(6g) 五味子(3g) (共10味藥,原書無藥量) 【用法】上10味藥加生姜三片水煎,臨服時加麝香三 厘(0.lg)調(diào)服。 【功用】回陽救急,益氣生脈。 【主治】寒邪直中三陰,真陽衰微。癥見惡寒踡臥,四 肢厥冷,吐瀉腹痛,口不渴,神衰欲寐,或身寒戰(zhàn)栗,或指 甲口唇青紫,或吐涎沫,舌淡苔白,脈沉微,甚或無脈等。 【分析】三陰寒厥內(nèi)盛,真陽衰微為本方的主證。脾胃 氣虛,有痰濕為本方的兼證。故方中用熟附子峻補(bǔ)元陽,祛 寒救逆,為君藥。肉桂、干姜助君藥溫壯元陽,祛寒救逆, 為臣藥。人參、白術(shù)、茯苓、炙甘草、陳皮、半夏(即六君 子湯)補(bǔ)氣健脾,固守中州,兼能除陽虛水濕不化所生之痰 飲;五味子收斂微陽,以免發(fā)生虛陽散越的危險,五味子與 人參相合,還有益氣生脈之功;生姜溫中散寒,助半夏和胃 降逆止嘔;麝香通十二經(jīng)血脈,能引導(dǎo)陽氣迅速布達(dá)周身, 與酸收的五味子相伍,則發(fā)中有收,不會造成陽氣耗越,共 為佐藥。炙甘草又能調(diào)和諸藥,兼有使藥之用。諸藥合用, 共奏回陽救急,益氣生脈之功。 按:原書還注明:“無脈加豬膽汁”,是因?yàn)殛幒? 真陽更加衰微,為防止拒藥,加苦寒的豬膽汁為引導(dǎo),使熱 藥能入里發(fā)揮作用,以防陽脫之變,是為反佐之用。用本方 治療三陰寒厥原的重證,有非常好的效果。但因其是辛熱竣 劑,不宜過量,中病即止(手足溫和即止)。方中麝香,更 是不可多用,原書只用三厘,以免陽氣耗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