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 遵化市實驗小學

 笑對人生0225 2011-03-20

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時間:2009-12-08 10:07:12  來源:自創(chuàng)  作者:石艷雙  點擊: 1424

 

 重視動手操作,是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能力最有效途徑之一。新編小學數(shù)學教材的特點之一,是重視直觀教學,增加了學生的實踐活動和動手操作內容。為此,操作活動成了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先就如何優(yōu)化操作活動,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能力,談談我的粗淺認識和體會。
一、   動手操作,要注意學生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實踐出真知”這個淺顯易懂的哲理告訴我們,所有的知識都是通過實踐得來的。實際上,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都是前人在實踐中得到的。所以我們也應該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用實踐來驗證知識,在實踐中獲取知識操作的過程就是知識應用的過程,也就是形成技能的過程。如果說教學生怎樣想是明于心,那么教給學生怎樣做就是動手。而技能又是練出來的,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更要培養(yǎng)多動腦、多動手的習慣。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一課時,讓學生自己利用學具在小組內探索長、正方形有什么特點?學生經過動手操作,出現(xiàn)了以下幾種情況:1、用“折一折”的方法;2、用軟尺量的方法;3、用鉛筆比的方法;4、用毛線量的方法;5、用三角尺量出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對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通過組織學生進行群體探索,使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遇到問題互相討論,使課堂便得輕松活潑、豐富多樣。只有在這種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下,學生的心智才能得到開發(fā)。只有讓學生有時間,有條件去接觸,參加實踐,才能鍛煉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總結經驗。
    二、動手操作,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創(chuàng)新的核心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雖然是一種復雜的、高級的心智活動,但絕不是神秘莫測、高不可攀僅屬少數(shù)天才人物的“專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創(chuàng)新能力是人類普遍具有的素質,可以通過學習、訓練得到開發(fā)、強化和提高。人的思維,從整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度,需要大量的感性經驗作基礎。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布魯納提出的發(fā)現(xiàn)教學法,認為學生理想的學習過程,應該始于直接經驗,逐步向抽象經驗展開。在數(shù)學課中,教師提供盡可能多的創(chuàng)造機遇,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操作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例如;在教學《欣賞與設計》、《軸對稱圖形》一課時,我讓學生先觀察幾幅圖,想想這些圖形是什么,是怎么組成的?用在什么地方?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制作一幅圖畫,發(fā)揮他們的想象能力,自由自在地表達想法。通過動手操作,學生不但提高了對知識的掌握,而且也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動手操作能力。
    三、動手操作,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8世紀啟蒙思想家盧梭曾經說過:“教育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興趣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是創(chuàng)造的非智力源泉。有了興趣可以變苦學為樂學,變厭學為愿學,變被迫、被動的學習為主動、創(chuàng)造地學習。而興趣支配人們的行為的動機,并非人的頭腦中固有的。因此,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恰當?shù)囊龑?,使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中。
例如:在教學《分蘋果》這一課時,設計了以下3個活動?;顒?:體驗除法豎式抽象的過程。師:有20個蘋果,每盤放5個,可以放幾盤?( 學生可能有很多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如:通過乘法口訣,四五二十,可以放4盤;用4個5相加得20,可以放4盤;從20中減去5個4得0,可以放4盤;也有的同學列出除法算式,這時讓學生用20個圓片擺一擺。)先讓學生根據擺的過程講一下除法豎式的寫法,師再總結?;顒?:體會平均分后出現(xiàn)余數(shù)。師:有20個蘋果,每盤放6個呢?請每個同學用蘋果圖片分一分,在小組內討論怎樣列出豎式。(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引導學生重點研究豎式各步表示什么意思即單位名稱的寫法,并介紹余數(shù)。)活動3:體驗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先由學生操作,再列出除法豎式,14個蘋果分給4個人,怎樣分呢?這樣通過操作,使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很多經過平均分后還有剩余的情況,體會到學習除法的必要性,了解了除法豎式每步的含義;通過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余數(shù)和除數(shù)之間的關系,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所以在教學中要善于利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計算產生興趣,想自己去研究、去動手操作,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動手操作,要注意發(fā)揮學生的語言功能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概括和間接的反映,是借助于語言來實現(xiàn)的。在實踐操作中,動作和動作之間,直觀材料和直觀材料之間,動作與直觀材料之間往往都存在者一定的邏輯聯(lián)系,而這些聯(lián)系,用動作或直觀材料都是無法表示的,這就需要善于運用恰當?shù)恼Z言,揭示這些聯(lián)系,幫助學生建立前后連貫的合乎一定邏輯聯(lián)系的思路。  
     案例:講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時,分三步進行:(1)操作:讓學生每人拿出一張長方形紙,折出它的3/8讓學生涂上顏色;(2)操作:再拿出一張同樣的長方形紙,折出這張紙的2/8涂上顏色;(3)解決問題:兩次共折了幾分之幾?第一次比第二次多折了幾分之幾?(4)觀察“折”的結果,3/8+2/8=5/8,3/8-2/8=1/8,師生共同歸納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又如:講正方形的特征時分三步進行:①操作:讓學生每人拿出一張正方形紙,上下、左右對折后,口述:對邊是相等的。②操作:把紙取開,沿對角線對折,口述:上下、左右都是相等的。③觀察“折”的結果,上下相等,左右相等,上下和左右也相等,從而得出正方形的特征,四條邊都相等。
 分析、歸納由此可見,動手操作后,通過學生的外部語言,完整的復述操作過程,然后通過分析、歸納內化為學生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語言的表述,促進外部活動的內化。
五、動手操作、要注意操作方法的恰當性
     操作方法雖然沒有統(tǒng)一的模式、統(tǒng)一的要求,但隨心所欲、信手拈來、           
草率從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經過精心設計,合乎邏輯聯(lián)系的操作方法,不僅能使學生獲得知識更容易,而且有利干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教學長方體的面積一節(jié)時,在演示長方體表面積的操作過程中,有的教師是把表面積整體展開,得到一個組合的平面圖形,然后分析推導求長方體表面積的方法;有的教師把三組相對的面逐次撕下來,貼在黑板上,然后分析推導求長方體表面積的方法。我認為以上這些操作方法不夠妥當,因為無論是認識長方體表面積的概念,還是探索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都必須憑借三維空間才能實現(xiàn)。在分析探索長方體前后兩個面的面積和左右兩個面的面積的方法時,必須憑借“體”的形象或“體”的表象進行,讓學生直觀地看出,求這4個面的面積是用“長×寬×2”和“寬×高×2”。但如果離開“體”的形象,把兩組對面放在一個平面上考察、研究,學生往往會產生心理眩感--求這兩組對面的面積似乎是“長×寬×2”。由此可見,用展開法的操作方法探求長方體表面積的方法是不恰當?shù)?,也是不可取的。在演示長方體表面積的操作活動前,應制作活動教具(可逐次展開相對的兩個面,且可馬上復原),操作時,憑借“體”的形象,用功態(tài)演示,突出感知對象,把一組對面先展開,展開時這組對面仍不離開“體”,學生看清楚后,馬上把這組對面復合“體”上。
     這樣通過操作,不僅可以讓學生從部分到整體綜合歸納出求長方體表面積的一般方法,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發(fā)展學生思維。
     六、動手操作、要注意操作過程的有序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思維,處于無序思維向有序思維的過渡階段,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和幫助學生度過這個階段,訓練思維的條理性。在操作活動中,學生的思維是隨著操作的順序進行的,操作程序反映了學生接受的思維過程,反映了一定的邏輯順序。如果操作的程序混亂,學生的大腦中就無法形成一條清晰的思路。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學生形成清晰流暢的思路,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經過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思維活動,思維的條理性可得到提高,如20以內的進位加法,主要是運用“湊十法”來計算的。教學中教師要進行有序實物演示,再讓學生模仿老師操作進行“湊十”,然后讓學生想操作過程。
     案例:9加2的進位加法,教學程序分三步。
     第一步操作:先拿出9個皮球,放在盒子里,再拿出2個皮球放在盒子外面,問:現(xiàn)在把9個皮球和2個皮球合起來,怎樣計算呢?
  第二步問:盒子里面已有9個,再添上幾個就剛好成一盒10個?(再添1個)操作:把盒子外面的2個分成1個和1個。
     第三步操作:拿起盒子外面1個放在盒內(學生說:9十1=10),老師再用手勢表示盒內10個與盒外1個合并(學生說10+1=11)這樣教學,體現(xiàn)了簡單的直觀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邊操作、邊思考,用操作促進思維,用思維指揮操作,所以操作活動要精心設計操作程序,要做到有條有理。
  七、動手操作、要注意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
 在數(shù)學教學內容中,很多問題需要學生動腦、動手、動口,調動多種感官,共同參與活動,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學習幾何形體時,學生用紙折角,用尖尖的地方刺手心,用硬紙條做活動的角,用鐵絲、小木條圍成長方形框架,讓學生用他們的小手去觸摸、感知,加深理解,建立豐富的表象,提高空間的想象力。如用兩個圓圈和3根等長的鐵絲制成框架式的形體,展開后經過觀察與討論,學生思路打開,想象豐富。他們把這個框架式的形體既可看作有底無蓋的油桶,又可看作有底無蓋的水桶,還可以看作無底無蓋的煙囪,還可以看作是一個與圓柱體等底等高的圓錐體,學生的想象空間得到充分的擴展,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在教學中盡可能地安排學具操作,盡可能地讓學生動手擺一擺、拼一拼,量一量,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活動中,親身體驗,理解新知識,從而提高數(shù)學能力。
除此而外,動手操作實踐活動還要做到適時,在學生想知而不知,似懂而非懂時進行,操作活動可以引起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的作用。總之,教師善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樂于嘗試、探索,善于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勇于質疑、悟理,學生就能自始至終以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在探索中意識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快樂,從而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