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2010屆高考復(fù)習:詩詞鑒賞(1)-中學語文閱讀

 費厄潑賴 2011-03-19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8分)
溪  居
柳宗元
久為簪組①累,幸此南夷謫。
閑依農(nóng)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
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注】簪組:古代官吏的服飾。
(1)詩中描寫了一種怎樣的生活?請簡要賞析。(3分)
                                                                                 
                                                                                 
詩中描寫了自己的隱居生活,閑散、自然、安逸、寧靜。(1分)
他閑居無事,便與農(nóng)田菜圃為鄰,種樹賞花,自得其樂。雖然有永州的司馬官銜,有時就仿佛是個山林隱逸之士。清晨,詩人踏著露水去耕地除草。不勞動的時候,就蕩起小船,去游山玩水,直到天黑才歸來。常常在自然的懷抱中獨往獨來,碰不到別人,仰望碧空藍天,不禁會放聲歌唱。(簡單描述即可,不必如此詳細。(2分)
(2)清代詩人沈德潛評價這首詩的思想感情時說:“不怨而怨?!蹦闳绾卫斫??請簡要分
析。(5分)
                                                                                 
                                                                                 
                                                                                 
詩人在長期被仕途所累之后有了親近自然、隱居田園的機會,于是在首聯(lián)用一個 “幸”字表達了自己的“慶幸”,故言“不怨”。(2分)
但全詩表面上寫溪居生活的閑適,字里行間隱含貶居時的抑郁之氣。(2分)
詩中“幸”是含著痛苦的笑;“閑依”包含著投閑置散的無聊,“偶似”說明并不真有隱士的淡泊、閑適,“來往不逢人”可見生活的孤獨。(1分)
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8分)
閨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燈未滅夢難成。
披衣更向門前望,不忿①朝來鵲喜聲。
注:①不忿:不滿,惱怒。
(1)詩歌一、二兩句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4分)
(2)有人認為這首詩最后一句“含蓄雋永,耐人尋味”,試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4分)月落星稀天欲明之際(2分),
一位思婦徹夜不眠,孤獨難耐。(2分)
(2)(4分)深閨思婦早晨聽到喜鵲的歡叫,滿懷希望,以為丈夫回來了,可開門一看,不見歸人,便把不滿撒向喜鵲;(2分)
把思婦由希望落空而惱怒的行為以及由驚喜而失落轉(zhuǎn)而更加憂傷的心理變化表現(xiàn)得耐人尋味。(2分)
 
3、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問題。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東禪莊院
蘇軾
十日春寒不出門,不知江柳已搖村。
稍聞決決流冰谷,盡放青青沒燒痕。
數(shù)畝荒園留我住,半瓶濁酒待君溫。
去年今日關(guān)山路,細雨梅花正斷魂。
   【注】本詩寫于被貶黃州的第二年,潘、古、郭三人是作者在黃州結(jié)識的好友。
 
(1)、前兩聯(lián)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象?頸聯(lián)表現(xiàn)出作者什么樣的情感?(4分)
       答:                                                              
(2)、有人認為,尾聯(lián)沒有扣住題中的“送”字,你是否同意這一看法?為什么(4分)
       答:                                                  
參考答案:
8、前兩聯(lián)描繪了一幅楊柳搖曳、冰雪消融、春草返青的生機盎然的初春美景圖。(2分)雖不免有離愁相擾,但更多的是朋友間的深情厚誼,消釋了人生旅程的孤苦和寂寥。(2分)
9、示例1:不同意。尾聯(lián)回憶被貶黃州,初經(jīng)此地時內(nèi)心的孤苦與凄涼。這些回憶是因送別場面而引發(fā)。(2分)兩相對比,更顯友情之深厚,感慨之深沉。(2分)  
示例2:  同意。本詩是送別詩,而尾聯(lián)卻回憶去年被貶時的情景,未能扣住送別。(2分)送別詩一般在結(jié)尾直抒胸臆,而此詩的尾聯(lián)卻是回憶往事,表達的情感與朋友相送之情似乎不符。(2分)
 
4、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7分)
淮村兵后
戴復(fù)古
小桃無主自開花,煙草茫茫帶晚鴉。
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
[注] 淮村:南宋江淮一帶中的一個村莊。戴復(fù)古:江湖詩派著名詩人。
(1)詩中“無主”、“茫茫”兩個詞有什么作用?(2分)
(2)全詩以寫景為主。詩人如何借助景物的描寫突出詩的主旨?(5分)
參考答案:(1)詩人在盛開的桃花前加上“無主”二字修飾,給樂景平添了凄涼(1分);
在繁茂的春草后綴以“茫茫”加以修飾,也暗示了荒涼之意(1分)。(2分)
(2)詩人借對寂寞而開無主的桃花、迷茫的春草和晚鴉的描寫,把蓬勃的春景寫得如此不堪,不寫荒涼而荒涼自現(xiàn);后兩句以“幾處”破敗的住家為點,又以“一一人家”為面,點面結(jié)合,寫出戰(zhàn)亂后江淮農(nóng)村的荒涼破敗的景象(3分),
寄托了詩人對遭受兵亂之苦百姓的同情,對侵敵(戰(zhàn)亂)的仇恨。(意思對即可。采分點在能寫出具體的景物和分析(3分),
答出主旨對老百姓的同情和對敵人(戰(zhàn)亂)的仇恨(2分))
5、                       鷓鴣天   蘇軾
  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zhuǎn)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注:此詩寫于北宋神宗趙頊元豐三年(1080),蘇軾謫居黃州(治所在今湖北黃岡)時期。他被貶后充任團練副使,處境十分艱難,才能無從施展,被迫過著隱退生活。
 (1)詞的前兩句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意境,寫出了詩人怎樣的心情?(3分)
                                                                         
                                                                         
 (2)總觀全詞,你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試作簡要分析。(3分)
                                                                         
                                                                         
                                                                         
6、                             雨后池上    劉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試從“靜”與“動”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4分)
                                                                         
                                                                         
                                                                         
                                                                         
7、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失,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人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注:北固山,在今江蘇鎮(zhèn)江市,北臨長江。此詩或題《江南意》。
(1)此詩第二聯(lián)“潮平兩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兩岸闊”,你覺得“失”與“闊”,哪個字更好,為什么? (3分)
                                                                         
                                                                         
                                                                         
(2)解釋第三聯(lián)的意思,并分析其情與景的關(guān)系。(3分)
                                                                          [Z§xx§k.Com]                                                                         
                                                                         
參考答案:5.(1)斷林、明山、隱竹、亂蟬、衰草、池塘六種意象。營造了夏末雜亂衰萎,缺乏生機的意境。表達了了詩人百無聊賴、無可奈何的心情。(每問1分)
(2)一個抑郁不得志的閑人形象。上闋借景抒情,通過一幅幅畫面,展現(xiàn)了詩人那種百無聊賴、無可奈何的心境;下闋直接描寫人物的抑郁,結(jié)尾點出主題,—個得過且過,日復(fù)一日地消磨歲月又無可奈何的人物形象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形象1分,分析2分)
6. 一、二兩句以“水面平”、“明鏡”、“照檐楹”等寫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靜態(tài)。三、四兩句用“忽起”、“垂楊舞”及垂楊葉上的雨滴被風吹到荷葉上發(fā)出的“萬點”聲響等,表現(xiàn)了雨后池上的一種動態(tài)之美。(3分)詩既寫出了靜態(tài),又寫出了動態(tài),以靜顯動,又以動襯靜,動靜結(jié)合,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圖。(1分)
7.(1)答案一:說“失”字更好, “失”是指兩岸都消失看不見了,更符合詩中春潮的語境,(1分)因為它生動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漲而與水面平齊似乎消失了的主觀視覺形象,而“闊”只寫出了視野開闊的意思,沒有針對性(2分)
答案二:說“闊”字更好,“失”是指兩岸視野變得開闊起來,更符合詩中春潮的語境,(1分)因為它直抒胸臆地表達了春潮把江面變得渺遠無際所以視野十分開闊的強烈感受,且讀起來與“懸”字對應(yīng),聲調(diào)似也更為響亮。而“失”只寫出了岸消失的意思,沒有針對性(2分)
(2)第三聯(lián)是說紅日緊貼尚未退盡的夜色在江面升起,舊年還沒過完而江面上已經(jīng)春意盎然。此聯(lián)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1分)看似寫景,而晝夜輪回、季節(jié)更替、時光流逝、游人未歸的思鄉(xiāng)之情已經(jīng)暗寓其中。(2分)
安徽巢湖四校聯(lián)考8.閱讀下面一首詞,后回答問題。(8分)
                             秋夕仰贈從兄寘南
                                〔南朝·梁〕何遜
        階蕙漸翻葉,池蓮稍罷花。高樹北風響,空庭秋月華。寸心懷是夜,寂寂漏方賒。撫弦乏歡娛,臨觴獨嘆嗟。凄愴戶涼入,徘徊檐影斜。無為淹戚里,見就還田家。
 
         【注釋】
          ①罷花:花兒凋謝。②戚里:帝王外戚聚居之處。(1)情因景生,景因情設(shè),試分析“高樹北風響,空庭秋月華”一句在寫景抒情方面的妙處。(4分)
(2)請簡要分析詩中抒情主人翁形象。(4分)
參考答案:
(1)秋天的傍晚,北風呼嘯,蕭瑟凄涼,作者孤寂之感油然而生,自然想起遠方的親人。(2分)庭院空寂,月光如華,望月懷人,自是傷悲無限。(2分)
(2)在月高風急、葉落花殘之夜,詩人思念親人、孤單落寞、輾轉(zhuǎn)反側(cè)、夜不能寐。(4分)
89.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③題。(10分)
九日齊山登高
作者: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注釋:①此詩寫于杜牧被貶任池州(在今安徽南部,北臨長江)刺史其間。②牛山:《晏子春秋》記載,齊景公游牛山時,面對美景,因感嘆人生短暫而流淚。
①下列對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lián)寫了詩人和朋友在重陽佳節(jié)攜酒登山,遠跳長江,江南的景色已初顯秋意。
B.頸聯(lián)中,詩人想以酩酊大醉來酬答朋友的情誼,不為夕陽西下、人生遲暮而感傷。
c.尾聯(lián)中,詩人借典故抒懷,既點明了人生的短暫無常,又表達出了悟生死的釋然。
D.全詩在記敘中寫景,在敘事中抒情,于議論中用典,情景交融,意蘊豐厚,興寄高遠。
②首句“江涵秋影雁初飛”形象地描繪了無限的“秋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一個“涵”字,非常傳神地寫出了江水           、                   的特點。(2分)
③有人評價這首詩“抑郁之思以曠達出之”,請結(jié)合頷聯(lián)簡要分析。(5分)
參考答案:
①(3分)B
②(2分)清澈、平靜、浩渺(答出其中兩個即得滿分,意思對即可)
③(5分)要點:在頷聯(lián)中詩人感嘆活在塵世上,難得開心一笑(1分),因此,重陽登臨之際,便應(yīng)頭插菊花,盡享歡樂(1分)?!皦m世難逢開口笑”表達抑郁之思(1分),“菊花須插滿頭歸”表達曠達之情(1分),一個雖遭貶謫但卻樂觀曠達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1分)。(意思對即可)
10                          次石湖書扇韻①    姜夔②
橋西一曲水通村,岸閣浮萍綠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處別開門。
[注]①石湖:南宋詩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職歸隱石湖(在今江蘇蘇州),自號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浪跡江湖,終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見范成大,這首詩約作于此時。
⑴這首詩描繪了一副什么樣的畫面?是由哪些景物構(gòu)成的?請簡要敘述。
                                                                                                                                                      ⑵有人說,詩的后兩句歌頌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趨炎附勢的人。你對此有什么看法?請簡要說明。
                                                                                                                                                      【參考答案】⑴詩歌描繪了一幅江南水鄉(xiāng)清幽恬靜的畫面。寫了小橋、流水、村莊、綠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評分標準:本題5分。第一問,2分;第二問,3分,每答出3處景物給1分。]⑵觀點一:這種說法有道理。此詩贊譽石湖美景,也包含對石湖主人的歌頌?!叭恕笔侵竸堇∪耍@些人在范氏去職歸隱后不再與他來往,范氏卻不以為意,反而享受田園之樂,這與作者終生不仕的人生態(tài)度相契合。觀點二:這種說法不確切。此詩描寫了石湖清幽恬靜的美景,表現(xiàn)的是作者對石湖主人歸隱田園生活的贊賞之情?!叭恕笔侵环褐?,無人相煩正是幽靜的要素,不是寫范氏失勢后的世態(tài)炎涼。[評分標準:本題5分。觀點,1分;分析3分;表達,1分。其中“分析”部分,石湖與范氏品格,1分;作者態(tài)度,1分;“人”的合理闡釋,1分。
1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nbsp;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之二)
金·元好問
枝間新綠一重重,
小蕾深藏數(shù)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
且教桃李鬧春風。
(1)第二句詩中“深藏”一詞很形象,請作簡要的賞析。(3分)
     答:                                                                      
                                                                               
(2)詩的三四句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給人一怎樣的哲理啟示?(3分)
     答:                                                                      
                                                                               
 
參考答案:5.(1)“深藏”既是客觀景物的描寫,寫出了濃密翠綠的葉子籠蓋下的幾點海棠蓓蕾微紅的情景(1分);又是主觀意愿的體現(xiàn),體現(xiàn)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輕易吐艷的意愿(2分)。
(2)運用了反襯(對比或襯托)的表現(xiàn)手法,(1分)用桃李的爭奇斗艷,反襯海棠的“惜芳輕吐”, (1分)啟示人們,太早的炫耀,過于急切的追求,雖然可以在眼前給我們一種陶醉的幻境,但這種美麗是短暫難以持久的。(1分)
(以下理解亦可: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對海棠花的描繪評述中,表明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寄托著對“兒輩”的殷殷教導(dǎo)。這兩句啟示我們,不應(yīng)追求表面的一時的繁華熱鬧,而要耐得住寂寞,加強內(nèi)在積累,在適當?shù)臅r候展露才華。)
1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問題。
夜書所見(葉紹翁)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①一燈明。
【注】①籬落:籬笆。
⑴     開頭兩句中“送”“動”兩句用語巧妙,說說它們的表達作用。(3分)
答:                                                                     
                                                                         
⑵結(jié)尾兩句詩人寫兒童挑燈夜捉促織,是用怎樣的藝術(shù)手法抒發(fā)情感的?(3分)
答:                                                                     
                                                                         
參考答案:⑴ “送”字靜中顯動,引出“寒聲”,渲染了環(huán)境的凄清幽冷,(1分)“動”字揭出“客情”,自然貼切地寫出江上的陣陣秋風引發(fā)的羈旅者孤寂的情懷和凄涼的心境。(1分)二字化無聲為有聲,變無情為有情,讓客觀景物染上了主觀色彩(融情于景),(1分)突出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凄涼之感。(2分)⑵襯托或?qū)Ρ?。?分)茫茫夜色中,閃現(xiàn)在籬笆間的燈火,表現(xiàn)了兒童歡樂愉快的情趣,這無憂無慮、活潑天真的舉動與詩人悲秋的凄涼之感形成鮮明對照,以樂景寫哀情,“以無知兒女之樂,反襯出有心人之苦”(2分)更突出了詩人流寓他鄉(xiāng)的凄苦之情及對故鄉(xiāng)的深沉思念之情。(2分)
13.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6分)
暑  旱  苦  熱     王令
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干。
昆侖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間。
(1)有人認為本詩首聯(lián)“屠”“著翅”兩詞用得巧妙,你是否同意?請簡要分析。(2分)
                                        
                                                                        
                                       
(2).這首詩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來表現(xiàn)“暑旱”?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請簡要分析。(4)
                                        
                                                                         
                                        
參考答案:(1) 、“屠”字用得新奇,本意為屠殺,也可引申為驅(qū)除、消除。 “清風無力屠得熱”,寫清風本應(yīng)能夠驅(qū)熱,此刻卻無力驅(qū)除暑熱?!巴馈弊忠允緦κ顭岬脑骱拗?。(1分)“著翅”一詞用得生動,落日本來無翅,“著翅上山”,顯其不肯降落?!奥淙罩犸w上山”,寫太陽能夠助熱,此刻卻應(yīng)落不落?!爸帷币允九瓮缛章渖街小#?分)
(2)、表現(xiàn)手法:①比擬。擬人,暑旱難耐,清風也無能為力;擬物,落日插上翅膀。(1分)②虛實結(jié)合?!叭斯桃褢纸=摺币痪涫菍崒懀疤熵M不惜河漢干”一句是想象,詩人從人間憂懼江??萁?,聯(lián)想到天上也該憐惜河漢將干。表現(xiàn)了暑旱之嚴重。(1分)
思想:這首詩本因苦熱而發(fā),但詩中表現(xiàn)的是天下人的苦熱。即或有清涼世界,如果不能提攜天下人同往,自己也便不忍獨游其間。詩人自恨不能拯天下人脫離火坑,也就不愿獨自一個人去。這種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胸襟抱負,正是詩人的可貴之處。(2分)
14 、                    甘肅蘭州一中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武昌阻風
唐五代·方澤
江上春風留客舟,無窮歸思滿東流。
與君盡日閑臨水,貪看飛花忘卻愁。
   (1)“無窮歸思滿東流”一句歷來為后人所贊賞,試分析其妙處。(4分)
 
 
   (2)有人說詩歌的三四句與一二句所要表達的情感有些相悖,你是否同意這種觀點?試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1)此句中詩人將歸家的愁思比作東去的流水,“滿”字化抽象的情感為具體眼前之景,讓讀者清楚地感受到詩人的那種濃郁的思家之意。
(2)不同意。詩中一二句抒發(fā)的是詩人旅居他鄉(xiāng)的思歸之情,三四句寫詩人去江邊賞花看景,其目的正是為了排遣自己阻滯武冒所引起的鄉(xiāng)思和愁情。說看飛花忘卻歸思,這是正話反說,恰恰是對一二句所要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一種強化。
 
15.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后面的問題。(7分)
    春夜聞笛  李益                             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益
    寒山吹笛喚春歸,遷客相看淚滿衣。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盡北飛。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1)這兩首詩都寫了夜聞笛聲。在兩首詩中,笛聲各引發(fā)了什么情感?請作簡要分析。(3分)
    (2)第二首詩題為“聞笛”,但詩歌的前兩句卻寫了登城所見之景,你如何理解這種藝術(shù)處理?(4分)
【考查對作品的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鑒賞,能力層級為D】
    (1)《春夜聞笛>引發(fā)的是謫遷之人盼歸的鍪盥(人留雁歸,朝廷的恩赦并沒有
    隨著太自然的春季一同來到)a(1分)‘《夜上受降城聞笛>引發(fā)的是戍邊將士的盟蘭盟遍監(jiān)。(“愁怨”、“思鄉(xiāng)的惆悵”各1分,點明“謫遷之人”、“戍邊將士”1分。)
    (2)詩歌前兩句描寫了登城所見之景: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1分)邊地之感,加上撩動鄉(xiāng)愁餉月色,二者正是觸發(fā)征人思鄉(xiāng)的典型環(huán)境(1分),渲染了空曠慘淡的氣氛。(1分)這為笛聲的出現(xiàn)、末句的直接抒情作了烘托和鋪墊。(1分)
16、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6分)
臨江仙   趙長卿
過盡征鴻來盡燕,故園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誰憐?懷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見說江頭春浪渺,殷勤欲送歸船。別來此處最縈牽。短篷南浦雨,疏柳斷橋煙。
(1)第一句兩個“盡”字好在哪里?(2分)
(2)“短篷南浦雨,疏柳斷橋煙”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意境?請略加分析。(4分)
參考答案:(6分)(1)考查煉字?!氨M”生動地寫出詞人在很長一段時期內(nèi)望眼欲穿的神態(tài),反映了詩人內(nèi)心的希望與失望,表現(xiàn)了強烈的鄉(xiāng)思。(2分)
(2)考查意境。詞人(想象)登上歸船,蜷縮在低矮的船篷下,聆聽嘩嘩撲撲敲打著船篷的雨聲。從船艙中望去,只見斷橋一帶的楊柳,迷迷蒙蒙,似乎籠罩著一層煙霧。(2分)這兩句營造了凄冷、孤寂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的孤獨和對故國的懷念。(2分)
17、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后回答問題。(7分)
浣溪紗【清】
納蘭性德
誰念西風獨自涼? 蕭蕭黃葉閉疏窗。 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 當時只道是尋常。
【注】①被酒:醉酒。莫驚:不要驚擾。②賭書潑茶:李清照在《〈金石錄〉后序》中敘述她婚后鄉(xiāng)居時與丈夫賭書的情景,文中說:“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br>⑴在這首悼念亡妻的詞中,作者通過追憶往事,從哪些方面來表現(xiàn)妻子?(4分)
⑵詞的結(jié)句“當時只道是尋?!毖员M意未盡,請說出未盡之意。(3分)
 
參考答案:⑴在這首詞中,作者寫了幾方面的“往事”:秋天到來,妻子記掛丈夫,怕他受涼;春天醉酒,妻子不會來打擾丈夫的酣睡;夫妻像李清照那樣賭書潑茶。表現(xiàn)作者妻子在生活上對丈夫無微不至的關(guān)心體貼,在文學上也是充滿才情。
⑵人生常有這樣的情況:當時以為是很平常的事,等到事情已成過去,追憶起來,才會覺得那是多么寶貴,多么值得珍惜!然而,這一切已經(jīng)是不可復(fù)得了。
18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7分)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霽霞散曉月猶明,疏木掛殘星。山徑人稀,翠蘿深處,啼鳥兩三聲。
霜華重迫駝裘冷,心共馬蹄輕。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許多情。
(1)詞的題目為“早行”,詞人在上闋是如何表現(xiàn)“早”的?請作具體說明。詞人寫“啼鳥兩三聲”,使用了什么手法?(3分)
 
(2)詞的下闋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現(xiàn)的?請結(jié)合詞句簡要賞析。(4分)
參考答案:(1)(3分)詩人用“霽霞”“曉月”“殘星”、行人稀少的山徑和啼鳥聲等意象(景物)表現(xiàn)早的。(1分)
有以動襯靜(以聲襯靜)的表達效果。(2分)
(2)(4分)表現(xiàn)了詞人輕松愉快的心境,(2分)
通過“心共馬蹄輕”直接寫心境的輕快愉悅,也通過擬人的手法(借景抒情)青山流水皆有情,賞心悅目。(2分)
、
19、閱讀下面詩歌,然后回答問題。(7分)御街行·秋日懷舊  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①。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②,諳盡孤眠滋味。都來③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注釋】①香砌:指花壇;②欹:傾斜。③都來:算來。
(1)請描述上闋呈現(xiàn)的場景。這個場景表現(xiàn)出什么樣的氣氛?(3分)(2)本詩下闋以“愁”為核心,請分析詞人在下片中是如何訴說詞人內(nèi)心的無盡愁苦的。(4分)
參考答案:(1)黃葉飄落香階上發(fā)出的細碎的聲響,主人公獨坐樓閣,抬頭望月,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友人.(2分)
這個場景呈現(xiàn)出孤寒寂寞的氣氛.(1分)
(2)①夸張手法:“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蹦c已愁斷,酒無由入,雖未到愁腸,已先化淚。運用夸張手法,比入腸化淚更進一層,愁情更是難堪凄切。② 情態(tài)描寫(細節(jié)描寫):下片先以一個“愁”字盡寫酌酒垂淚的愁意,“枕頭欹斜”,作者以極為簡練的語言生動寫出了詞人挑燈倚枕獨對燈寂然凝思的愁苦神態(tài)的愁態(tài)。③融情于景:“殘燈明滅枕頭欹”,室外月明如晝,室內(nèi)昏燈如滅,兩相映照,渲染了低沉陰暗的氛圍,表達了詞人凄苦的情感。④ 直抒胸臆:“諳盡孤眠滋味”,這句以獨白式的語言直接表述了孤枕難眠的難言愁情?!岸紒泶耸拢奸g心上,無計相回避”,算來這懷舊之事,是無法回避的,不是在心頭縈繞,就是在眉頭攢聚。作者的內(nèi)心獨白形象地寫出了無法排遣的愁情。(手法1分,分析1分;答到一點一分,兩點滿分)
 
20、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唐多令
[南宋]劉過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系船猶未穩(wěn),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不?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注:南樓,又名安遠樓,在武昌黃鵠山上。當時武昌是南宋和金人交戰(zhàn)的前方。
(1)這首詞的開頭兩句在全詞中起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代李攀龍說:“舊江山,渾是新愁,讀之下淚?!闭埥Y(jié)合全詞內(nèi)容說說你的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交代重游故地時的環(huán)境,渲染蕭瑟凄清(蕭瑟清寒)的氣氛,定下全文的情感基調(diào)(或者答“統(tǒng)攝全詩”)。(3分,每點一分)
(2)第一,這句中“舊”、“新”對照,突出江山依舊而人事多變,愁恨連綿的思想感情。(2分)第二,這里的“新愁”既指故地重游而故人不在和自己也不似當年的傷感,又指對抗金戰(zhàn)事勝負難定的擔憂。個人之愁,家國之愁注之筆端,“語少情多,思致哀婉”。(3分)
 
21、閱讀下面這首詩, 然后回答問題。(8分)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①一燈明。
    [注]①籬落:籬笆。
⑴詩開頭兩句中“送”“動”兩句用語巧妙,說說它們的表達作用。(4分)
答:                                                                        
                                                                            
⑵結(jié)尾兩句詩人寫兒童挑燈夜捉促織,是用怎樣的藝術(shù)手法抒發(fā)情感的?(4分)
答:                                                                        
                                                                           
參考答案:(1)寫“送”字靜中顯動,引出“寒聲”,渲染了環(huán)境的凄清幽冷,(1分)“動”字揭出“客情”,自然貼切地寫出江上的陣陣秋風引發(fā)的羈旅者孤寂的情懷和凄涼的心境。(1分)“送”“動”二字化無聲為有聲,變無情為有情,讓客觀景物染上了主觀色彩(融情于景),(1分)突出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凄涼之感。(1分)
     (2)(4分)襯托或?qū)Ρ?。?分)茫茫夜色中,閃現(xiàn)在籬笆間的燈火,表現(xiàn)了兒童歡樂愉快的情趣,這無憂無慮、活潑天真的舉動與詩人悲秋的凄涼之感形成鮮明對照,以樂景寫哀情,“以無知兒女之樂,反襯出有心人之苦”(2分)更突出了詩人流寓他鄉(xiāng)的凄苦之情及對故鄉(xiāng)的深沉思念之情。(1分)
22.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臺 城  
   唐]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注釋】韋莊(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人。
 
(1)這是一首憑吊六朝古跡的詩。詩人為什么說“臺城柳”“無情”?(3分)
 
 
(2)有人說詩人在憑吊古跡時流露出濃重的對時事的感傷情緒,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么?(3分)
答案:①因為雖然六朝的繁華已如夢遠逝,而臺城柳卻依舊逢春即枝繁葉茂,不管人世滄桑、人間興亡,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以它的繁榮茂盛和臺城的荒涼破敗,以它的終古如斯和六朝繁華如夢轉(zhuǎn)瞬即逝作鮮明對比,因此詩人說它“無情”。(3分,答出“六朝如夢鳥空啼”,而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這種物是人非的對比關(guān)系,表述流暢連貫即可,錯別字、病句酌情扣分。)
  ②同意。因為詩人身處晚唐,此時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如夢一場,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馬亂民不聊生。詩人憑吊臺城古跡,回顧六朝舊事,今之視昔如來者視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運使詩人聯(lián)想到唐王朝,懷古傷今。(3分,答出詩人懷古傷今的晚唐情結(jié),表述流暢連貫即可,錯別字、病句酌情扣分。)
 
23、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天津橋春望
                            雍陶
                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
              翠輦不來金殿閉,宮鶯銜出上陽花。
  注釋:①雍陶生活在晚唐?! ?br>(1) 全詩處處切合一“望”字。請你簡要描述詩人“望”到的景象。
  (2)這首詩通篇寫景,不言史事,不發(fā)議論,靜觀默察,態(tài)度似乎很悠然,然而在這種看似冷靜的描寫中,蘊藏著作者的一種什么感情?請結(jié)合詩句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4分)1、一二句作者描繪出一幅津橋春日圖,明媚綺麗,引人入勝?!√旖驑蛳拢核苋?,絢爛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橋畔,翠柳如煙,枝枝柔條斜拂水面,縷縷游絲隨風飄揚。三四句作者寫上陽宮一片寂寥,宮殿重門緊閉,只有宮鶯銜著一片殘花飛出墻垣(一二句2分,三四2分)。
(2)(4分)詩歌蘊藏著作者吊古傷今的沉郁的感情。詩的一二句寫津橋春日,明媚綺麗,三四句寫金殿閉鎖、宮苑寂寥,前后映襯,對照鮮明。人們從這種強烈的對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歲歲重來,而大唐帝國的盛世卻一去不復(fù)返了。(感情2分,分析2分)
24、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10題。
鵲橋仙 夜聞杜鵑        
陸 游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鵑。催成清淚,驚殘①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②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閱讀提示】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陸游在南鄭(今陜西?。┳鏊拇ㄐ麚崾雇跹椎哪涣?,積極參加抗金戰(zhàn)爭,戰(zhàn)績顯著。正當前線節(jié)節(jié)勝利,即將收復(fù)長安之際,王炎調(diào)往都城臨安樞密院,陸游也被調(diào)任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離開抗戰(zhàn)前線。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寫,是“借物寓言”之作。
    【注】①驚殘:驚醒。②故山:即家鄉(xiāng)。
(1)、這首詞“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描繪了怎樣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分)
答:                                                                              
(2)、詞中“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鵑”兩句運用了怎樣的藝術(shù)手法?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么好處?(3分)
答:                                                                              
(3)、詞的最后兩句“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答:                                                                    
答案:這三句描繪了春晚寂靜、昏暗、風雨凄迷的景象(2分)。它是為詞中的主角“杜鵑”的出場(2分)所做的鋪墊(1分)?;颍壕罢Z皆情語,為后文表達詞人飄零身世和凄涼心境(2分)作鋪墊(1分)。
答案:襯托(1分),好處是以“靜”突出杜鵑悲切的叫聲(2分)。(答對比酌情給分)
答案:表達了詞人歲月蹉跎,英雄老卻,壯志難酬的無限感慨和悲嘆(2分);半生漂泊,羈旅異地的悲愁(1分)。
25、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訴衷情(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guān)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1)比較本詞中“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與陸游的“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兩句,其中的“空”字所蘊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試分析。(4分)
答: 
(2)這首詞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技巧?塑造了一個怎樣的詞人形象?請結(jié)合詞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4分)
答:
參考答案:14. 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發(fā)了報國無望的悲憤之情。本詞中“空”字點染出這種近乎絕望的失望與痛苦,感情愈發(fā)的悲憤,沉郁。陸游認為自詡為塞上長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心無力,“空”“已”二字相映,寫出了無限沉痛,極大悲憤。(回答出相同,且說出相同的情感2分,具體分析兩句詩句2分)
(2)詞人直抒胸臆,把過去的壯志凌云、英姿勃發(fā)、渴望建功立業(yè)與現(xiàn)實的報國無門、惆悵悲涼、憤慨不滿作對比。塑造了自己鬢發(fā)已白、雄心不減、因時時牽掛邊關(guān)而痛苦呻吟的愛國詞人的形象。(技巧及分析2分,形象及分析2分)
 
 
 
26、                               齊安郡晚秋①[唐]杜牧
柳岸風來影漸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態(tài)還堪賞,嘯志歌懷亦自如。
雨暗殘燈棋散后,酒醒孤枕雁來初。
可憐赤壁爭雄渡,唯有蓑翁坐釣魚。
[注]①齊安郡,即黃州。此詩為杜牧受權(quán)貴排擠,謫任黃州刺史時作。
?。?)詩題為“齊安郡晚秋”,詩中是怎樣表現(xiàn)“晚秋”的?(2分)
?。?)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3分)
 (3)尾聯(lián)運用了什么樣的藝術(shù)手法?詩人的用意何在?(3分)
(1)柳影稀疏(或柳葉凋落);北雁南飛。(每點1分)
(2)頷聯(lián)中詩人游賞山水,吟嘯抒懷,看似閑適自得;但頸聯(lián)中雨夜人散,酒醒聞雁,詩人倍感孤獨寂寞。(感情2分,分析1分)
(3)以當年英雄在赤壁爭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釣魚進行對比。用以表達自己雖有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卻壯志難酬的不平之意。(藝術(shù)手法2分,只答“對比”或“用典”或“虛實結(jié)合”,不作解說,得1分。用意1分

來源:中學語文閱讀
原文地址:http://www./Html/Article/36364.html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