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線的運用2007年05月14日 作者:不祥 責任編輯:menghuajuan
四、慎用頂光與腳光 除了光線照射的水平角度,相對被攝體垂直方向的角度變化也會明顯影響成像效果。其中最應(yīng)該注意的就是頂光,即光線從被攝體的頭頂上照射下來,這常常發(fā)生在正午的陽光下。頂光對于人像攝影幾乎是毀滅性的,因為這種光線會在人物臉部的兩個眼睛、鼻子下面和顴骨下面投下濃重的陰影,被人們形象地稱為“骷髏光”。在這種光線下拍攝人物是個惡作劇的好主意,如果想避免被追殺,最好像處理逆光一樣進行補光。
如果光線從腳下照過來,則稱為腳光,在經(jīng)典電影里一直被用于刻畫反面人物。在實際拍攝中遇到這種光線的機會很少,最好避免使用。 實際上,還是光線與被攝體平行或略高位置照射的機會比較多,因此,我們平時考慮得比較多的是光線的水平角度。 在日常拍攝中,我們遇到的往往不是單純某一個方向的光線,而是各個角度的混合光源,這時,我們應(yīng)該考慮最強光源的方向。 如果是陰天或是晴天的陰影中,照射到被攝體身上的光線就沒有什么方向,我們稱之為散射光。與直射光比,散射光非常柔和,沒有陰影,可以呈現(xiàn)被攝體豐富的細節(jié),但在輪廓、線條的描寫方面比較平淡,而且通常令畫面反差比較低。在薄云遮日的天氣拍攝人像,就是利用略有方向感的散射光,這時,照明均勻而有可以表現(xiàn)恰當?shù)妮喞?,人物也可以睜開眼睛,不受日曬之苦,被認為是最適合拍攝人像的自然光線。 六、光線的色溫 光線除了有照射角度的變化,本身的色彩也不同。以陽光為例,清晨的陽光柔和而溫暖,隨著太陽的升起,光線越來越“白”,越來越強,變成刺眼的光芒;到了黃昏,陽光又恢復到溫暖的狀態(tài)。利用光線的不同色彩,我們可以進行針對性的創(chuàng)作。 七、溫暖的低色溫 清晨和黃昏太陽角度比較低的時候,光線色彩會明顯偏暖,或是說色溫低。這種光線可以描繪出一個我們不熟悉的世界,給輪廓鮮明的物體加上金邊,讓人物的臉色更加健康。再加上早晚光照角度低,很容易形成側(cè)光和逆光的照明環(huán)境,這種光線最受攝影師的青睞。 對于風光攝影而言,很多攝影者都是事先判斷出日出的角度,天不亮就等候在踩好的點附件,調(diào)整好器材,就等待第一縷太陽的光芒照亮被攝體。那種畫面效果是我們在陽光普照時完全感受不到的。 這時,我們要注意設(shè)置相機的側(cè)光和白平衡。還是以富士S9500為例,為了突出陽光勾勒的輪廓,通常需要減少一些曝光量,我們可以按下info按鈕,在液晶屏上打開亮度直方圖調(diào)整曝光補償,讓暗部信息占據(jù)大部分空間。在白平衡方面,為了突出溫暖的陽光,最好手動設(shè)置到日光白平衡模式,否則相機可能會自動識別出目前色溫較低,把暖調(diào)子的畫面轉(zhuǎn)換為正常色彩,我們就白早起了。 八、冷靜的高色溫 太陽升高后,就會發(fā)出我們熟悉的白光。在這種光線下,所有的物體都會呈現(xiàn)出自己應(yīng)有的色彩,是表現(xiàn)色彩最為準確的光線環(huán)境。 在正常陽光下拍攝的照片符合我們通常的觀察效果,例如為了表現(xiàn)故宮的紅墻碧瓦,就可以選擇太陽升起之后,宮殿被充分照亮,色彩準確而飽和。需要注意的是,在正午前后、陰天以及陽光的陰影中,色溫會更高,可能導致拍攝的圖片偏藍。這時,可以使用手動白平衡功能選擇陰天模式,或是進行自定義白平衡。 了解了光線的角度和色溫,可以幫助我們選擇更好的時機、更好的角度,拍攝出有創(chuàng)造性的照片,或是最大程度地突出被攝體的優(yōu)點并掩蓋其缺點。無論您想專攻肖像還是風光,用光都是必修課。我們建議您在拍攝時,不妨圍著被攝體轉(zhuǎn)轉(zhuǎn),或是讓被攝體轉(zhuǎn)轉(zhuǎn),在不同的光線環(huán)境下多拍幾張,漸漸地,您就會找到自己喜歡的光線了。 |
|
來自: 博覽群書-藏書...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