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靜物寫生的構圖
面對一組靜物,如何將其轉置于畫面的空間結構之中,我們稱之為構圖。一種獨具匠心的畫面構圖會使你的作品增添無窮的魅力。而構圖能力的培養(yǎng)是有其藝術的形式規(guī)則可循的,具體來說,一幅靜物寫生的構圖安排,主要根據(jù)物象的組合與你的感受確定是豎幅畫面還是橫幅畫面,然后在這個空間中運用對比、節(jié)奏、平衡等因素,充分體現(xiàn)自己的感受和意圖,表現(xiàn)出對象的特定氣氛。對于考生來說,構圖能力應有兩個方面的培養(yǎng)和訓練:一是擺靜物、組織物體的能力訓練。因為在日常的靜物寫生訓練中,大量的時間是需要考生獨立完成寫生練習的,所以對靜物寫生的構圖安排,不僅體現(xiàn)在畫面中,而且還直接反映在對寫生對象的擺設和組織上。二是如何在畫面中取景,即以何種視角來確立畫面。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考生應培養(yǎng)自己的應變組織能力,因為在色彩靜物寫生考試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是已確定的靜物內(nèi)容,而考生的考位是隨機和偶然的,這就要求考生能在靜物的任何角度熟練、合理地組織畫面的構圖,使它符合構圖原則,使作品產(chǎn)生美感。
上述兩個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需要我們了解和掌握構圖的原理和規(guī)則。無論是豎畫幅還是橫畫幅,構圖的美學原則主要是既要有對比和變化,又要能和諧統(tǒng)一,最忌呆板、平均、完全對稱及無對比關系的畫面,因為這將令人感到非常乏味和沉悶。畫面如果有聚散疏密和主次對比,有內(nèi)在的接合及非等量的面積和形狀的左右平衡,就會產(chǎn)生生動、多變、和諧統(tǒng)一的畫面效果。懂得這一規(guī)則,會使我們的構圖千變?nèi)f化,并展現(xiàn)其特有的魅力。
構圖的擺布應首先考慮主要物體與次要物體及陪襯物體的定位,即何者為主,何者為次,畫面的中心在哪部分。主體物可以是一件較大的物體,也可以是幾個組合物;次要物體一般在面積上應小于主體物;而陪襯和點綴物的單體面積則應更小一些;襯布的選擇與擺設應考慮畫面的色調聯(lián)系。
靜物的組織與安排,有了主次、大小變化就能使我們較容易地制造豐富的對比和變化。在物體的擺設安排上,每個人的藝術趣味不同,對比、節(jié)奏、平衡的表現(xiàn)也會因人而異。一般來講,主體物旁邊應有次要物體重疊組合,陪襯物應不規(guī)則地擺放在四周。如一個陶罐與一個酒瓶靠得較近,四周是一些小的水果和幾個雞蛋,這樣就會因大小、高低、聚散等對比因素而產(chǎn)生美感。
如果在選定靜物時沒有注意大小、主次對比因素,都以相近的距離分散地出現(xiàn)在畫面中,例如用三個同樣大小的陶罐均等距離地擺放,那將會造成沒有主體中心,畫面平均、呆板的現(xiàn)象。有些靜物寫生全是蘋果,形狀大小都很近似,那又如何來理解主灰、大小的對比因素呢?其實這并不矛盾。你細心地去觀察這一類優(yōu)秀的靜物寫生作品,就會發(fā)現(xiàn)它一般都是用幾個蘋果重疊地組合在一起而形成一個“整體面積”相對較大的“中心”,周圍的蘋果則以自然松散、錯落有致的擺放與主體物形成陪襯關系。這其間的聚散、疏密是經(jīng)過精心考慮和安排的,只是因不露痕跡而顯得自然罷了。
作為畫面的構圖安排與靜物的擺放原則是一致的,如果說有些不同的話,那就是考生在面對特定角度的靜物進行寫生時,可根據(jù)需要對畫面中出現(xiàn)的個別物體作適當?shù)囊莆惶幚?,以符合整體畫面的構圖形式的美感規(guī)則。此外,主體物忌放在畫面的正中心位置,因為這樣會給人呆板、僵死的感覺,向中心線以外略偏移一些才會讓人感覺舒服。畫面中的靜物應盡量避免出現(xiàn)在同一條線上或等距離位置上,而應錯落有致、聚散有法。“疏可跑馬,密不通風”,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畫面的構圖一般有三角形構圖、復合三角形構圖、橢圓形構圖、S形構圖、V形構圖等。
素描頭像的基本要求
素描頭像的訓練,除了要有目的性以外,還必須具有正確的觀察方法和表現(xiàn)方法,只有在學習中自覺地按照這些原理去做,抓住基本法則,才能較快地掌握造型的規(guī)律和方法。
觀察方法
當我們開始寫生時,面對著模特還只是一個初步的感覺,盡管這種感受比較深刻,但如果只停留在初步的印象上來作畫,就會被模特表面的細節(jié)所迷惑,促使你無法深入下去,有時甚至會產(chǎn)生一些視覺中的錯覺而導致畫面的種種錯誤,因此這種初步的視覺感受必須深化,即從感性的初級階段上升到理性分析的階段,樹立正確的觀察方法,其原因就是“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在頭像寫生時,始終把新鮮的視覺感受與分析研究對象結合起來,通過這樣長期反復的實踐,端正觀察方法,才能不斷提高觀察能力。整體觀念
在作畫時始終堅持整體地觀察對象,這是頭像寫生訓練中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因為在素描寫生中沒有任何孤立的東西,它是秩序、綜合關系所形成的和諧整體。培養(yǎng)整體觀察的能力,做到寫生時縱觀全局,這必須經(jīng)過長期嚴格的訓練。在作畫的時候,如果我們看到什么畫什么,不僅會使畫面失去繪畫中所必須遵守的主次虛實關系,而且會導致顧此失被,因小失大,造成形體比例上的錯誤。有一句藝術格言“畫鼻子時看耳朵”,因此實際寫生時當然不可能各局部同時畫,但看對象時應縱觀全局,各個部分的關系以一次觀察所見為標準,不能以數(shù)次觀察、不同時間所見為標準。如畫頭的基本形時,就必須同時注意它與頸部和肩部的關系。在處理明暗調子時也是如此,有時把這分畫得暗一點,目的足為了使另一部分提殼;減弱這一部分是為了突出那一部分,這些都足以整體關系為著眼點。總而言之,由于我們描繪的對象是一個具有內(nèi)在相互聯(lián)系的不可分割的整體,不論是結構關系、比例關系、黑白關系、體面關系、面和線關系,都是相對存在,互相制約的,如果畫時孤立片面地去對待,最終必定會失去畫面的整體統(tǒng)一。由此可見,整體觀察,它不僅是一個觀察和表現(xiàn)的方法問題,也是一個思維方式方法問題。
自古以來,有成就的畫家,始終把整體關系放在首位,在整體關系基本正確的前提下,再求局部的精致變化。畫局部,看整體,反復交替,互相促進。如果局部破壞了整體,畫面就會出現(xiàn)混亂,然而僅有大關系,沒有局部的深入刻畫,整體便是空洞的。整體的充實,足由局部精致表現(xiàn)來反映的,是互為因果,相輔相成的。
為了達到局—部與局部之間,以及局部與整體之間“比例關系”的準備,首先要從確定大關系人手,遵循整體—局部--整體的作畫步驟,從大至小,由簡人繁地逐步深入,同時要注意畫面各局部之間的進展,始終保持相應的關系,才能進行有效的比較檢驗和調整。
柯羅曾經(jīng)說“我從來不急于畫細節(jié),我首先注意一幅畫的大體和特征.....”
立體觀念
宇宙間的一切物體都是由它的高度、寬度和深度組合而成的,即三維空間。許多考生由于缺乏關于物體的體積是由面構成的原理,盡管他們有著正常的視覺,但只能畫出寬度和高度的二維空間,卻不能畫出深度,把立體感表現(xiàn)出來。值得明確的是,任何物體都要以三度空間來測量,缺一不可。
在學習素描的開始,就應培養(yǎng)學生用立體觀念去對待客觀世界所有物象,并通過多種手法,把它們表現(xiàn)出來。通過反復的學習實踐,使學生對這方面的要求更加明確。因為,素描雖然也有表現(xiàn)對象質感、體感以及不同色感的任務,比如畫頭像時,眼睛是透明的,頭發(fā)蓬松而顏色較深;但它們首先都應具有立體感。學生在開始觀察時,總是看不到它的體積而僅看到對象的不同顏色。所以他不能把深色的受光部畫亮,也不能把淺色的背光部畫深。物體各種固有色的觀念,影響他們?nèi)パ芯课矬w受光后的明暗變化。為了便于學習,我們可以采取對石膏幾何體的寫生來理解物體由面所構成的原理,這個原理對于表現(xiàn)其它復雜的形體具有普遍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樹立起在空間深度上塑造形體而不是在平面上描繪這一概念,不是輕易能夠做到的,需要掌握透視知識和注意培養(yǎng)這種觀察認識物象的習慣,才能正確把握物體在畫面上的恰當位置,做到看得立體,畫得立體。
藝術表現(xiàn)
藝術表現(xiàn)最主要的還是取決于作者的感受和藝術素養(yǎng),取決于作者的精神表現(xiàn),即內(nèi)心世界的表達。作者的感受越深,在感情上越是能鮮明地感受到對象精神的美和形象的美,就越能進行有效的藝術概括。如作畫開始,先觀察研究,畫面是強還是弱、色調是明快還是深沉等等,在感受對象的基礎上,分析主次關系,前后虛實關系,這樣由表象認識上升到理性的把握,畫面上的形象就具有藝術的表現(xiàn)力和藝術感染力。繪畫訓練是技術訓練,同時也是藝術訓練,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在作畫實踐中,描繪活動同時也是表現(xiàn)活動,是作畫人眼中、腦中、手下的同一件事情。素描實踐只講技術不講藝術,只能說是訓練畫匠。造型藝術不講藝術規(guī)律和藝術表現(xiàn),就無所謂藝術教育,更談不上藝術創(chuàng)造了。
藝術表現(xiàn)要付諸于形式,成為視覺感受的具體形象。畫面構圖的主次虛實處理,用筆的抑揚頓挫,和諧的韻律節(jié)奏等等構成了形式美。在學習中,各種形式美因素也是從觀察、感受物象中升華出來并運用于藝術實踐的。倘若不顧對象故意擺弄玄虛,在畫面上搞形式游戲,這是基礎訓練中不可取的。
素描頭像與頭部形體結構
要想畫好一幅素描頭像,首先要認識這個形象。怎樣才能了解和掌握它呢? 這就要求我們從形象的結構特征出發(fā),對人物形體結構進行全面的分析理解,才會在今后學習中取得可喜進步。
素描造型的基本手段
素描造型的表現(xiàn)手法多種多樣,在這里我們考慮再三,僅談兩種表現(xiàn)手法:即線條和明暗。
線條
線條是一種明確的富有表現(xiàn)力的造型手段,能直接地、概括地勾劃出對象的形體特征和形體結構,它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和形式美感。隨著對象的不同,要求用不同的線條表現(xiàn)。從藝術大師不同畫風比較中,就可以認識到這種表現(xiàn)領域的廣泛性。
線條還有一種表現(xiàn)節(jié)奏的作用,輕重起伏波紋式線條,或剛柔相間、長短穿插、曲直彎轉、抑揚頓挫的線條,給人以音樂的節(jié)奏感。門采爾《軋鐵工人》的畫中就給我們這種心理效果。
線條在素描中不僅可以有效地把握形體,還能對所要表現(xiàn)的物象做出有力的判斷。素描訓練無論采取哪種手段,開始都要用線確定所有的關系。用不同種線條來尋找形體,—用多條重要的輔助線劃分比例定位置;用長直線畫大的形體關系;用切線畫出小的結構轉折關系;用重線、實在線表現(xiàn)近處和暗部;用淡線、虛線表現(xiàn)亮部和遲遠的部分。在素描訓練中通過對線的探索,逐漸認識線在繪畫中的作用,并能通過線條創(chuàng)造美的造型。
明暗
明暗是表現(xiàn)物象立體感、空間感的有力階段,對其真實地表現(xiàn)對象具有重要的作用。明暗素描適宜于立體地表現(xiàn)光線照射下物象的形體結構、物體各種不同的質感和色度、物象的空間距離感等等,使畫面形象更加具體,有較強的直覺效果。在早期的繪畫中,就有人不同程度地采用了這種手段。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隨著科學的發(fā)展,促進了這種手段的成熟,形成了明暗造型的科學法則。這時期的三杰:達·芬奇、米開郎基羅、拉斐爾等藝術大師的研究實踐把前人的經(jīng)驗,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明暗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是光線作用于物體的反映,建立在物理光學的基礎上。沒有光就不能產(chǎn)生明暗。倘若光線射在某一立體物體上,就不難看到不同的明暗現(xiàn)象。由此可見,明暗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是物體受光線照射的結果。
同一個物體雖然由于不同角度的光線照射而出現(xiàn)不同的明暗變化,但是光線不會改變對象的結構,因為對象的結構是固定的,而光線是可變的。所以,物體明度調子的變化,結構是主體,光線是客體。物體受光后出現(xiàn)受光部和背光部,即明、暗兩大系統(tǒng)。由于物體結構的各種起伏變化,明暗層次的變化是很多的。我們把這種變化所具有的一定規(guī)律,歸納起來稱作明暗五調子,即:亮部、中間色、明暗交界線、反光、投影。其中亮部和中間色屬于物體的受光部,明暗交界線和反光、投影屬于背光部。它們構成物體的明暗兩大關系。
五調子的規(guī)律是塑造立體感的主要法則,也是表現(xiàn)質感、量感、空間感的重要手段。素描造型正確地表現(xiàn)出這種關系,就可達到十分真實的效果。明暗交界線是由亮部向暗部轉折的部分。這個最暗的部分我們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一條重的線,它有寬窄、濃淡虛實等變化,其特點是由光源的強弱和物象的形體特征所決定。我們非常重視明暗交界線的變化,是因為它在造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明暗交界線是區(qū)別物象面的不同朝向和起伏特征的重要標志。暗部與反光是一個整體。反光部很自然地統(tǒng)一在暗部。過亮或過暗都會影響物象體積和空間的塑造,畫得過亮,同亮部的中間色重復,顯得孤立,影響整體協(xié)調的統(tǒng)一。
中間色是物體固有色中心區(qū)域,也是比較細致、復雜的,它是明暗分界線的殼部的過渡面,是個不易觀察清楚而又要認真研究和刻畫的重要部分,同時,它應和暗部自然地銜接起來。投影在塑造物體的體積感和空間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素描學習中,應注意掌握投影的形體變化和虛實關系。
五官(新華字典釋義:耳目口鼻身為五官)的造型特征
為正確生動地畫好這些部分,不僅要熟悉它們的基本結構和特征,更重要的是理解五官由于面部表現(xiàn)變化而形成的相互關系。不注意五官周圍肌肉的變化和相互關系,表現(xiàn)就不自然。
眼:
眼睛是由瞳孔、角膜、眼角組成球形嵌在眼睛窩里,上、下眼瞼包裹在眼球外,上下眼臉的邊緣長有睫毛,呈放射狀。上眼瞼,睫毛較粗長向上翹,下眼瞼睫毛細而短向下彎。
兩只眼球的運動是聯(lián)合一致的,視點在同一個方向上,由于頭部的扭動,眼睛出現(xiàn)了不同的透視變化。
眼睛的形狀不同,有圓、扁、寬、雙眼皮、單眼皮等區(qū)別。
年齡段不同,眼睛的形狀也不同。有的人內(nèi)眼角低,外眼角高;有的人內(nèi)外眼角較平,觀察表現(xiàn)應認真注意區(qū)分。
眉毛:
眉頭起自眶上緣內(nèi)角,向外延展,越眶而過成為眉梢,分上、下兩列,下列呈放射狀,內(nèi)稠外稀,上列覆于下列之上,起勢向下,內(nèi)側直而剛,并且常因背光而顯得深暗,外側呈弧形,因受光顯得輕柔彎曲。人的眉毛形狀、走向、濃淡、長短、寬窄都不盡相同,是顯示年齡、性別、性格、表情的有力標志。
鼻:
鼻隆起于面部,呈三角狀,有鼻根和鼻底兩部分組成。鼻上部的隆起是鼻骨,它小而結實,其形狀決定了鼻子的長、寬等。鼻骨下邊連接鼻軟骨,包括鼻中隔軟骨、鼻側軟骨和鼻翼軟骨,鼻翼可隨呼吸或表情張縮。鼻子的形狀很多,因人而異,有高的、肥厚的、也有尖細的或扁平的等等,都是形象特征的概括。鼻孔的形狀隨鼻形而變化,特別與鼻翼有很大的關系。
嘴:
嘴,就形狀來說,是由覆于上、下顱骨和牙齒之上的雙唇所決定的。頜骨和牙齒形成的弧度直接影響雙唇的曲直。嘴形的不同,就是由顱骨和牙齒的弧線所定型的。嘴唇由口輪匝肌組成,上下牙齒生在半圓形的上下顱骨齒槽內(nèi),外部是呈圓形體積。上唇中間皮膚表面有條凹,稱人中。嘴唇的表面有唇紋,各人的唇紋形狀不同。上、下唇的活動十分靈活,彼此呼應,不僅對發(fā)音有很重要的作用,對表情也有直接的影響。
耳:
耳朵由外耳輪、對耳輪、耳屏、對耳屏、哥垂組成,是軟骨組織,具有一定的彈性,形似水餃。耳朵稍斜長在頭部的兩側。在學習時除了弄清它的結構外,還應注意它的體積。
頭部形體結構
人的頭部結構較復雜,我們應以研究造型為目的,為更好地理解頭部的體積,將人的頭部予以幾何化的歸納。頭部骨路是頭部造型的本質所在。它是處在圓球體和立方體之間,從整體上可以概括成一個圓球或立方體或楔形之間的復合體。用立方體概括頭部,便于掌握頭部的空間結構。頭骨有幾個突出的點,我們叫它骨點。這些骨點通過面部肌肉顯示出來。從額頭的額結節(jié)到眉弓、顳線、顴骨結節(jié)和下頜結節(jié)骨點的連接,便構成了頭部不同面的轉折。由此可以看出眉、眼、鼻、嘴是處在一個面上,耳朵是長在兩個側面上。
頭部比例
人的五官位置和形態(tài)特征各有差異,這是前人概括的頭部的基本比例,有長三停,橫五眼。正面看人物頭部,從發(fā)際到眉毛,從眉毛到鼻頭,從鼻頭到下頜等距離的三段為三停。兩只耳朵中間的距離為五只眼睛的長度。成人眼睛在頭部的二分之一處,兒童和老人略在三分之一以下。眉外角弓到下眼眶,再到鼻翼上緣,三點之間的距離相等,兩耳在眉與鼻尖之間的平行線內(nèi)。這些普通化的頭部比例只能作為寫生開始時的參考,最重要的是在實踐中靈活運用,正確區(qū)別不同的形態(tài)結構,才能體現(xiàn)所描繪對象的個性特征。
如何畫好素描頭像
一、人物的基本形不準確。包括頭部動勢,頭部的外輪廓以及臉部輪廓,五官位置,人像與脖子和肩的關系等等。
二、對頭部結構的不理解。缺乏解剖知識,不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緊緊地抓住骨骼和主要肌肉來表現(xiàn),使得形體松散,線條、明暗不能落在實處。
三、立體觀念不強。由于幾何石膏立體清晰易辨,而頭部形體比較復雜,往往陷入局部的描摹之中而忽略立體地觀察與表現(xiàn),缺乏應有的深度。四、整體感不強。不厭其煩地摳眼、鼻、嘴。頭發(fā)、耳朵草草了事,脖子與肩的關系不予重視,畫面凌亂而不協(xié)調。
五、不注意頂骨的位置。因頭發(fā)覆蓋住頭顱,往往將額骨與頂骨之間縮短,看上去極不舒服。凡此種種,說明有些考生尚不能宏觀上把握整體感,掌握基本形,深入中講究完整的處理畫面,常常被細枝末節(jié)所纏。必須提高藝術修養(yǎng),在觀察方法、作畫步驟方面亟待提高。下面,我結合頭像素描概要談談作畫步驟和方法。
第一步,構思、構圖。考生在作畫前要養(yǎng)成觀察對象的特征、醞釀自己情緒的習慣。根據(jù)對象的職業(yè)、年齡、氣質、愛好等考慮該如何表現(xiàn),最后欲達到怎樣的效果。成竹在胸,下筆就大膽瀟灑。不要倉促作畫,構圖時注意人物位置是否合適以及人物前方的空間要大些。雖然這是老生常談,卻是決定整幅畫是否完整舒服的關鍵。
第二步,捕捉輪廓。這點非常重要。萬丈高樓平地起,沒有堅實的墻基不堪設想。輪廓即墻基,要抓準,就要抓住頭部基本形、五官位置、明暗交界線的位置、頭與肩的關系。要畫準輪廓,就必須整體觀察,整體比較,多運用輔助線幫助確定位置。在抓外形時要狠抓特征,要畫得像。外形初見端倪,形象呼之欲出。就如公園門口的藝人用剪子剪影,輕而易舉地將人物形象顯現(xiàn)出來,盡管看不清過細的內(nèi)部結構,我們照樣能夠認出他來。有些同學不注意這一步,形還非常含糊,便匆匆忙忙去畫五官了。這樣畫出來的畫怎么能逼近對象呢!在畫準外形的基礎上,五官位置也需狠下功夫。在畫五官時要注意中軸線的運用,除絕對正面外,中軸線根據(jù)頭的動態(tài)呈孤線,很多同學不理解這一點,畫稍側的角度,頭總是轉不過去,當然感覺就很差。五官位置可以根據(jù)三停五眼的基本規(guī)律,在共性中找出人與人的形象特征,畫出人與人的千差萬別。在打輪廓時要注意眉、眼、鼻、耳的長和寬以及厚度的位置。如果這一步畫不準千萬不要深入,更不能上明暗。畫眉毛要注意眼窩上下凹處的骨點和通過顳骨處凸的轉折所呈現(xiàn)的眉深眉淡。畫眼則要將四個眼角處于一條平行線上,否則眼睛就有高低,感覺不舒服。畫眼很重要,上眼皮和下眼瞼有區(qū)別,一般上眼皮較重,原因是有厚度,且眼睫毛較深,陰影投射在眼球上,往往這里是整幅畫的最深處,很有神,也易將眼球包在眼皮之中。下眼瞼受光,要亮,不然就如戲妝了。嘴的刻劃也關系到人的表情。首先要確定上下嘴唇的厚薄,還要注意嘴唇不能用線勾得過死,嘴的上翹下垂,非常微妙。畫耳要與眼鼻嘴聯(lián)系起來看,有些考生不愿多畫耳朵,甚至將耳朵當作負擔。要么虛不過去,影響空間,要么跳得厲害,破壞整體。明暗交界線是決定頭部深度、體積的關鍵,顴骨處在交界線最突出部位,有高有低,有突出也有柔和,可視特征而定。盡管受光處顴骨不那么明顯,但必須與暗部對稱地畫。順便說一下,人物寫生非常重要的是對稱,諸如兩眼、兩耳、兩個鼻孔等都要同時考慮。頭發(fā)固有色是黑色。只要仔細分析,絕不是漆黑一片,也同樣有明暗對比。頭發(fā)是在顱骨上形成的,發(fā)型、明暗都必須考慮結構。頭發(fā)力爭畫得蓬松,富有質感。
第三步,深入刻劃。此時要好好審視一番,看看哪些部位最深、最強烈,就從這些地方著手,一般先從眉、眼、鼻、顳骨處開始,一下子即可抓住特征,畫出大的關系,但是一定要避免抓住一點反反復復盯著畫,使局部畫得過分而關系失調。先畫什么、再畫什么可根據(jù)對象特征來考慮,如角度有些偏,顴骨比較突出,有的劍眉濃重而富個性,有的眼睛炯炯有神,那就由此展開。在深入中要始終保持整體關系,明白一幅畫的好壞主要取決于整幅畫面的整體感,完整感,如果只是將筆墨停留在五官上,以為是畫龍點睛,而忽視其它方面,整個畫面就不會好。我們在看畫展時,總是站在較遠處端詳整幅畫,對某些部分感興趣,再走近細觀,沒有人看畫展時直沖到畫前死盯著局部看,如果那樣豈不滑稽可笑?在深入中首先著眼于整個畫面的明暗對比,我將它比作為主要矛盾。然后是暗的與暗的比,亮的與亮的比,我將它比作為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決定次要矛盾,抓住了大的關系,又注意了微妙的關系,整個畫面就有主有次,可以有條不紊的進行深入。每深入一層,即從最凸處開始,帶動次明部。畫眼注意整個眼輪匝肌周圍的關系,畫嘴考慮口輪匝肌的塊面,畫鼻注意鼻骨、鼻翼與臉頰的聯(lián)系。同時,還要考慮這一局部在整個臉部中的比例關系。總之,在深入中時時考慮整體,主次各得其所。
第四步,整體調整。一般考生畫畫時總喜歡一個勁地往下畫,直至結束,感到氣都喘不過來。哪有時間去琢磨一下,留出15-20分鐘的時間調整大的關系。其實這樣的想法很要不得。調整既是深入也是概括,使畫面的總體效果更趨完整,要做減法,將瑣碎的細節(jié)綜合起來,加強大關系。調整還是考生藝術修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究竟以怎樣的畫面效果呈現(xiàn)在主考官面前,以怎樣的畫面效果在眾多的考生中出類拔萃,這點值得深思。要畫好人像,特別要畫得像。避免公式化、概念化地將人物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機械式的描摹,好像人物形象是一個模型里刻出來的,總是那么呆板、沒有生氣。人物要畫得像,首先是形神兼?zhèn)洌⒅厝宋飪?nèi)在性格和情緒的刻劃。只要在平時的練習中,多留意眉、眼、嘴的情緒變化的表現(xiàn),在神情最為自然、生動的時刻來畫,就能使畫面有生氣。我覺得形神兼?zhèn)涫侨讼駥懮淖罡咭?,絕不是在技巧提高之后才去追求。
總之要畫好人像素描,獲得扎實的基礎,精確的造型能力,還是要靠多畫才能得到。俗話說,“熟能生巧”,技巧是從勤學苦練中得來的。同時還要多看好的范畫,提高鑒賞力,進而大膽地多方面地進行嘗試,不斷提高繪畫水平,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素描頭像步驟
1.用虛線在畫面上輕輕定出從頭到下頜的位置,根據(jù)頭部的基本形體,用長線淡淡定出大的輪廓,注意頭、頸、肩的穿插關系,構圖不易過滿。
2. 找出大的幾何關系,確定五官位置和比例,輕輕畫出頭部的中軸線,把握好五官的透視關系,如顴骨、眼、鼻子、嘴等。
3. 畫大體色調關系,從明暗交界線著手,膽子要大,注意虛實變化,表現(xiàn)時不能簡單地處理,要隨著形體的變化而變化。
4.深入刻畫是在完成大體色調的基礎上,從明暗交界線開始逐步向亮部推移,注意中間色的微妙變化,控制濃淡和調子相互銜接,以及面部的結構穿插。刻畫完之后,到遠處觀察一下總體效果,努力追憶最初的感覺,對明暗、結構、透視、神態(tài)等進行認真觀察、分析,并予以適當調整,但不可處處都改,影響畫面的藝術效果。
5.整體調整,退遠觀察畫面大效果,從整體調整造型與黑白灰色調的把握。
素描考試的基本要求和注意點
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也是訓練一個人的造型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國高等師范院校都把它列為美術專業(yè)的基礎課程,并作為高師美術專業(yè)新生入學考試的一門主要科目。
近年來,我省高師美術招生素描考試一般采用石膏頭像寫生。這是由于石膏本身是純白的,沒有其它色相的干擾,在光線照射下,不僅輪廓清晰、結構明確,而且明暗調子層次分明,為考生抓好形提供方便的條件;石膏像作為大家熟悉的參照物,使素描閱卷教師對試卷上石膏像造型準確度的判析,一目了然。這也說明抓準形,是高師素描考試的一個主要出發(fā)點。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美術專業(yè)招生統(tǒng)一考試,對一張合格的素描試卷的要求是:
一、形體的比例、結構和造型特征準確 ——形準,百姓俗稱“象”,這是寫實手法的要求。而寫實手法的前提是尊重對象,即要求主觀認識服從客觀規(guī)律,通過“應物象形”去掌握合乎形式美的造型規(guī)律。造型特征的淮確足以形體比例和結構的準確為基礎的。石膏像從總體到各局部之間的位置都存在著大小、長短、寬窄的比例關系,不同石膏像由于不同特點的結構,產(chǎn)生了各部結構之間各不相同的比例關系,從而形成了不同石膏像的不同造型特征。如阿格里巴的頭顱結構圓渾結實,鼻子堅挺有力,下巴方正厚實,形成了力量型的特征;伏爾泰腦門高大,顴高,鼻尖,頦凸,形成了冷靜、尖酸刻薄的思想型的特征。
二、對體量、空間、質感及精神特點有一定的表現(xiàn)力量感、質感和空間感是物體的共同屬性。這些因素在畫面上是通過透視法的運用和剛柔曲直的線條、明暗調子的處理及塊面的轉折來實現(xiàn)的。這里有考生觀察、領會的問題,又有素描表現(xiàn)技法的運用問題。石膏像的精神特點的表達,除了抓淮形體的比例和結構之外,也有賴于上述量感,質感和空間感的技法的表現(xiàn)。
三、畫面構圖飽滿,虛實處理得當,整體效果好構圖完整飽滿,輕重得當,主體突出是試卷完整性的一個決定因素。虛實關系指形象表達的主次和強弱的恰當處理,也指畫面線條、明暗、塊面處理產(chǎn)生的節(jié)奏感,它是產(chǎn)生藝術感染力的重要因素。整體效果除形象整體的造型效果之外,也指畫面黑、白、灰處理得當、協(xié)調統(tǒng)一、不散、不灰、不亂、這是形成畫面整體藝術效果的關鍵??忌谒拈_鉛畫紙上用三個小時完成一個石膏頭像的寫生,并非易事。
從各省歷年美術專業(yè)招生素描考試的卷面情況看,除部分優(yōu)秀者外,一般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又如何克服?在此略舉幾項,以供參考。
一、畫面構圖不當。或畫得過大,甚至把石膏像某些部分擠出了畫面;或畫得過小,空白過多,主體不突出;或畫得過偏,左右失去平衡;或畫得過高,頂天不著地;或畫得過低,沉地不著天。這些毛病都會損害畫面效果和成績的提高??忌裟茉诼涔P之前心中先有一個主體部位的權衡和上下左右的測定,然后用短線定出石膏像的中心線和上下的位置,再根據(jù)頭部朝向和明暗調子的具體情況定出左右的位置,構圖問題就不難解決了。
二、形不準,即所畫形象與實際對象相差甚遠,走樣過多,或變形太大。要克服這一問題,在作畫時抓住打輪廓這一環(huán)節(jié)。首先。要注意石膏像大的形體結構和各部之間的大小,長短的比例關系。然后,在下筆時,結合透視,從整體到局部,從大到小抓住形體的結構,按相互間的比例一步步地定位、勾形,并作反復的比較和判斷,使整個造型的結構和比例關系準確到位。
三、造型平板,缺乏空間感和立體感。
要想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首先,要樹立很強的形體觀念,其中“體”是核心。在平面的紙上要表現(xiàn)好三維空間中的深度感,必須正確運用焦點透視法。這是表現(xiàn)空間感,立體感的主要手段,要高度重視。
第二,注意明暗調子的透視效果,即靠近你的部位明暗對比要強烈,遠的即減弱。
第三,在刻畫和塑造對象時,離你近的應畫得具體一些,遠的可簡略一些,即遠虛近實。
四、畫面松散,顯得臟、灰、碎、亂。這是考生缺乏整體的觀察方法和表現(xiàn)方法所致。整體效果是畫面的藝術效果,也是評判一幅素描好壞的重要標準。
要想避免上述毛病的發(fā)生,
首先,在觀察時要有整體的觀念,要看大局、抓主體、分主次,不能看一點畫一點,平均對待,以便有效地克服臟與灰的毛病。
第二,要遵循從整體出發(fā),先畫整體后畫局部,最后又回歸整體的素描表現(xiàn)的基本程序。在深入刻畫時必須把握好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局部細節(jié)不能畫得過多、過細、過重而“跳”出畫面。這是避免花、碎、亂的關鍵
第三,把對比的方法貫穿于從大體到深入,從調整到概括全過程的始終。整體的觀察方法和表現(xiàn)方法是依托對比方法來實現(xiàn)的,也是一幅素描試卷克服松散而獲取良好的整體效果的根本手段。
素描科目試卷評分參考
素描有六個評分標準分別是:
①、 構圖大小要適中,不偏不倚,它是衡量考生藝術素質的重要標準之一;
②、 在比例上,透視結構要準確
③、 明暗層次分明,例如有大的黑白灰關系等(達到這三點及格基本沒問題);
④、 較深入刻畫,體現(xiàn)空間概念,體積概念和虛實關系;
⑤、 把握整體關系;
⑥、 具有一定的藝術表現(xiàn)力等。
A類卷(90~100分):
1.符合試題規(guī)定及要求;
2.造型準確,有較強的表現(xiàn)和塑造能力(包括比例、動態(tài)、結構透視、特征、神態(tài)、空間關系等);
3.正確理解對象結構及體面關系,并能完整地表現(xiàn);
4.畫面色調對比明朗,素描關系準確,表現(xiàn)生動,形體刻畫深入,畫面整體效果好。
B類卷(75~89分):
1.符合試題規(guī)定及要求;
2.造型比較準確(包括比例、動態(tài)、結構透視、特征、神態(tài)、空間關系等);
3.對對象結構及體面關系理解比較正確,并能較好地表現(xiàn);
4.畫面色調對比比較明朗,素描關系比較準確,表現(xiàn)比較生動,具備一定的形體刻畫能力,略有缺點,但畫面整體效果較好。
C類卷(60~74分):
1.基本符合試題規(guī)定及要求;
2.基本具備造型能力(包括比例、動態(tài)、結構透視、特征、神態(tài)、空間關系等),但把握欠準確;
3.對對象結構及體面關系有基本認識,但理解和表現(xiàn)上有欠缺;
4.畫面色調對比不夠明朗,素描關系基本準確,表現(xiàn)缺乏生動,形體刻畫能力不夠,存在某些缺點,畫面整體效果一般?! ?/p>
D類卷(59分以下):
1.不符合試題規(guī)定及要求;
2.不具備基本的造型能力(包括比例、動態(tài)、結構透視、特征、神態(tài)、空間關系等);
3.對對象結構和體面關系缺乏基本認識,理解和表現(xiàn)不到位;
4.畫面整體效果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