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十大名曲之《高山流水》 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鐘子期,竟能領(lǐng)會音律中所描繪的是“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的含義,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遂引鐘子期為知音。鐘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全名:俞伯牙,伯牙,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晉國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經(jīng)考證,伯牙原本就姓伯,說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在小說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書》與《荀子》、《琴操》、《列子》等書中均為“伯牙”。 鐘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國(今湖北漢陽)人。相傳鐘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沖擔(dān)、拿板斧的樵夫?!?/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