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破解困惑
筆者從走訪中了解到,處于婚姻倦怠期受家庭“灰色風景”困擾的女性并不少,她們的處境與以上幾個案例大同小異。而一些婚姻中介所的負責人也證實,到中介所尋找朋友傾訴,宣泄心中憂傷的中年女性有不少,約占來訪人數(shù)的20%-30%。這類人群的情感空間一片荒蕪,卻受傳統(tǒng)思想、年齡、子女等因素制約,不愿放棄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婚姻,希望通過交友得到心靈慰藉。 健康教育專家分析,社會在發(fā)展,婚姻雙方越來越強調(diào)自己在家庭中的獨立地位。戀愛中的男女把對方加以神秘的美化,包涵較多;結(jié)婚后,雙方都松了一口氣,個性伸張,差異充分暴露出來,爭吵、冷戰(zhàn)等矛盾就在所難免。原因一是個性與成長經(jīng)歷不同;二是對婚姻的期許與理解不同。有人期待情感交流多一些,有人認為結(jié)婚就是過日子,浪漫應該向柴米油鹽投降。由于對婚姻的期望值不同,時間長了就因諸多瑣事和細節(jié)產(chǎn)生摩擦;第三是無視溝通方式和欠缺講話藝術。有人以為這是小問題,在自己家里不必講方式方法,不必掂量輕重緩急,雞毛蒜皮的事隨心所欲地嘮叨。這些如鹽酸一樣的腐蝕劑長久下去會摧毀婚姻的城堡。 避免出現(xiàn)這種困窘的方法是在摩擦中學會如何面對差異;其次是開誠布公地討論彼此對人生的目標和婚姻的期待。通過促膝談心,讓雙方明白婚姻并不只是簡單的“一起過日子”,還包含許多深層次的心理契合,要想良好地解決差異,合作必不可少。通過用心交流,用情溝通,消除誤解,愉悅心情;另外是“求大同,存中異”。對雞毛蒜皮的“小異”,夫妻雖然可能一時間劍拔弩張,隨著彼此交流技巧的嫻熟,也會因愛與包容而消融。至于引發(fā)爭吵的“中異”,夫妻需要用耐心和智慧的手法來化解。 |
|
來自: myself0408 > 《情感哲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