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載 :ziang (子昂) 王后和她的孩子們 伊麗莎白·維熱·勒布倫作 存鴻宴廳 凡爾賽宮的藏畫,無論是數(shù)量還是收藏的范圍,都不能與羅浮宮博物館的藏畫相比。1678年路易十四離開羅浮宮的時候,他把歷代法國皇室收藏的藝術珍品都留在了羅浮宮,僅在“水邊畫廊”就留下了400間展廳的繪畫作品。 作為皇家博物館,凡爾賽宮的繪畫作品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皇室家族及與皇室有密切關系的貴族的人物肖像;表現(xiàn)與宮廷相關的重大事件的繪畫作品;以宗教或神話故事為題材并賦有寓意的壁畫和裝飾畫。 與羅浮宮博物館相比,凡爾賽宮博物館成立的時間晚了44年。作為皇家歷史博物館,在作品的收藏上,本身就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而之前已由羅浮宮收藏的一些原來屬于凡爾賽宮,并與其有密切關系的重要作品,也都是以復制品來歸還凡爾賽宮的。 雖然藏畫的規(guī)模和范圍同羅浮宮相比要小很多,但其中還是有許多名家的手筆和著名的作品。 索菲夫人 讓·馬克·納蒂埃作 存公主居室 索菲(1734-1782)是路易十五第五個孩子,此畫作于1748年她十四歲的時候。在畫上你找不到純潔少女那種朝氣蓬勃、天真爛漫的神態(tài),作者刻意描繪了她的美麗,賦予她優(yōu)雅高貴、端莊又略帶矜持的神情。 此畫的作者納蒂埃出身于畫家家庭,很早就專攻人物畫。開始為奧爾良家族作畫,后來又為王室和貴族畫像,是法國著名的肖像畫家。納蒂埃有十分嫻熟的繪畫技巧,并追求一種浮華優(yōu)雅的風格。他用畫筆描繪模特兒溫柔的性格和優(yōu)雅的表情,其高雅的藝術表現(xiàn)技法深得瑪麗·萊辛斯卡王后的厚愛,成為路易十五的公主們的專職畫師。他的肖像畫反映了十八世紀法國貴族生活的一個側影。 在《索菲夫人》這幅畫中,人物微側的頭部和抬起的右手,不經(jīng)意間流露了“貴族婦人梳妝時的精心打扮和搔首弄姿”。 身著加冕服的路易十六 安托萬·弗朗索瓦·卡萊作 存阿波羅廳 在學生時代,我們得到的關于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教材中對路易十六的描述是:專制君主、暴君、不理朝政(熱衷于研制鎖具,諢名“鎖匠”),生活上奢華糜爛、揮霍無度。現(xiàn)在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資料,發(fā)現(xiàn)以前在教材中對他作這樣的定論是不公允的。 法國著名歷史學家米涅說:路易十六,以他的胸懷和品德來說,是最適合他那個時代的。當人們對獨斷專制的政治體制不滿時,他就自愿放棄這種專制的做法;當人們對路易十五的荒淫揮霍感到憤恨時,他能夠品行端方、生活儉樸。他是一個頭腦清楚,心地正直、善良的人,但是性格不夠堅定,在他的所作所為中缺乏堅持到底的精神。 在慶祝法國大革命200周年的慶典上,法國總統(tǒng)密特朗表示:“路易十六是個好人,把他處死是個悲劇,但也是不可避免的。” 手持玫瑰花的瑪麗·安托瓦內(nèi)特 伊麗莎白·維尼·勒布倫作 存小翠安農(nóng)聚會沙龍 瑪麗·安托瓦內(nèi)特是奧地利皇帝弗蘭茨一世的女兒,作為政治游戲的一枚棋子,在她十五歲的時候踏上了法國國土,嫁給法國王儲(即日后的路易十六)成為王太子妃。1774年路易十六即位,十九歲的瑪麗·安托瓦內(nèi)特成為法國王后,母儀法蘭西。法國大革命中被推上斷頭臺,時年三十八歲。 瑪麗的性格活潑大方,舉止優(yōu)雅,待人親切溫柔,在美學和藝術方面有過人的天賦。但另一方面她又驕傲任性、反復無常,幾乎沒有受過真正的教育。對于奧地利王室為她提供的優(yōu)良的學習環(huán)境,她卻毫不珍惜,總是把所有的聰明才智都用在如何逃避功課上。作為太子妃,嫁到法國多年,法語卻沒有絲毫長進,說話撰文錯誤百出。但是瑪麗短暫的一生卻在法國留下了兩句名言: 當大臣告知瑪麗,法國百姓沒有面包吃,瑪麗天真甜蜜地笑道:“那他們干嘛不吃蛋糕?” 當瑪麗被推上斷頭臺的時候,踩到了儈子手的腳,這時候瑪麗說了句:“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瑪麗是法國歷史上受非議、誤解和漫罵最多的女性之一,爭議也最多。二百年過去了,對這位年青又美麗的王后的爭議還在進行。前幾年美國又把她的生平拍成電影,香港譯名《瑪麗皇后》,2007年上映。有機會要找來看看。 拿破侖一世和約瑟芬的加冕圖 雅克·路易·大衛(wèi)作 存凡爾賽宮加冕廳 加冕廳曾是國王和王后公共的守衛(wèi)廳,因1804年12月2日拿破侖一世和約瑟芬的加冕而改稱。廳中其他的畫作都與拿破侖時代有關,另有兩幅大型壁畫是大衛(wèi)的《戰(zhàn)神廣場上的鷹》和格羅的《阿布科爾之戰(zhàn)》,分別懸掛在東墻和北墻上。 上圖細部 《拿破侖一世和約瑟芬的加冕圖》原作現(xiàn)存羅浮宮,這里懸掛的是雅克·路易·大衛(wèi)對其本人原作的復制品。此圖通過拿破侖從大主教手中奪過皇冠自己戴上這樣一個真實的細節(jié),表現(xiàn)了拿破侖桀驁不羈的倔強性格。 《網(wǎng)球場誓言》草圖 雅克·路易·大衛(wèi)作 存凡爾賽宮大革命大廳 這是凡爾賽宮大革命廳中的一幅草圖,此圖的原作《網(wǎng)球場誓言》可見前文《走近凡爾賽宮》。 作者雅克·路易·大衛(wèi)(1748-1825)是法國畫家,皇家藝術院院士,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大衛(wèi)十六歲考入皇家繪畫雕塑院,1774年獲羅馬藝術獎。1775年,大衛(wèi)去意大利研究藝術,受古羅馬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影響,1784年成為皇家藝術院院士。 大衛(wèi)在羅馬創(chuàng)作的《荷拉斯兄弟之盟》使他在藝術界一舉成名。他以極其嚴謹?shù)乃孛?;飽滿而富有裝飾性的色彩;線條流暢的對稱性構圖使其成為古典主義畫派的代表作。 草圖細部 1792年大衛(wèi)在巴黎被選為國民公會代表,是公共教育委員會和藝術委員會的委員,為大革命時期法國博物館的建設和羅浮宮的保護作出不小的貢獻,是法國博物館事業(yè)的奠基人之一。 以后大衛(wèi)主要從事教學和肖像畫的創(chuàng)作。他一掃古典主義畫派中奢華菲靡的洛可可藝術風格,以氣魄宏大的構圖形式和莊重、嚴謹?shù)睦L圖風格開創(chuàng)了新古典主義畫派,并統(tǒng)領法蘭西學院幾十年。他敎出的學生很多都成為歐洲的著名畫家,如安格爾、杰利柯、格羅等。 大衛(wèi)1825年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去世,心臟被運回巴黎,葬在拉雪茲神父公墓。 引見皇家科學院成員 亨利·泰斯特作 存十七世紀廳 這幅畫位于凡爾賽宮的十七世紀大廳,這個大廳主要陳設在凡爾賽宮早期建設過程中,作出貢獻的一些重要人物的肖像,如凡爾賽宮的財政總管讓·巴蒂斯特·柯爾貝爾、國王庭院主管安德烈·勒諾特爾,以及建筑工匠和才華橫溢的藝術家。上面這幅畫放在眾多的肖像畫中顯得有些特別,畫中表現(xiàn)的是財政總管柯爾貝爾向路易十四引見在1666年創(chuàng)建的皇家科學院成員時的場景,用以證實路易十四對科學發(fā)展的濃厚興趣。 召見熱那亞總督 克洛德·阿萊作 存鏡廊 這是鏡廊中的一幅巨型壁畫,畫中描述了1685年5月5日路易十四在此召見熱那亞總督的場景,這是在路易十四鼎盛時期一件值得夸耀的盛事。 大臣梅居爾·德·弗朗斯在召見的當天寫道:“有兩件事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件是戰(zhàn)廳和鏡廊裝飾得非常華麗,有成千上萬件銀器;另一件是人非常多,盡管這些大廳和鏡廊能容納很多人,盡管鏡廊的合理布局使人們能方便地通過,熱那亞總督通過大廳時還是遇到很多障礙。迪拉斯公爵元帥,守衛(wèi)隊隊長伴隨他一直走到國王的御座下,銀制的國王御座僅置于兩個臺階之上。王太子和國王的兄弟站在國王兩側。國王周圍是他所有的嫡系王子、高官和親信??偠降碾S從很多,其中大部分人不能隨總督走近御座,他們擠滿了整個大廳,努力留出空間以便讓總督通過。” 上圖細部 這幅穹頂畫位于禮拜堂的穹頂中央,畫面上是有眾多天使環(huán)繞之中的永恒之父。其圖案由阿爾端·芒薩爾設計,在他去世后由其妹夫羅貝爾·德·科特完成。它所表達的宗教主題是:光環(huán)之中的永恒之父向人類宣告上帝救贖的許諾。 墨丘利駕馭在雄雞牽引的車上 讓·巴蒂斯特·德·尚伯涅作 這幅畫位于墨丘利廳的天花板上。墨丘利是羅馬神話中為眾神傳遞信息的使者,是宙斯最信任的信使。他的形象是頭戴一頂插有雙翅的帽子,腳穿飛行鞋,手握魔杖,行走如飛。墨丘利是醫(yī)藥、旅行者、商人和小偷的保護神。西方藥店經(jīng)常用他的纏繞著兩條蛇的手杖作為標志。由于水星在天上運行的速度很快,所以也用墨丘利的名字命名。 無論在凡爾賽宮或是在其他的博物館,任何一幅收藏的名畫都是一篇精彩的敘述。因為人們審美標準的差異以及價值取向的不同,通過你的閱讀,它便有了一種新的注釋。這便是觀賞的意義,這些藝術珍品的價值生命在我們的觀賞中得以體現(xiàn)和延續(xù)。 精彩閱讀連接: 世界自然人文經(jīng)典奇觀(349) 中國自然人文經(jīng)典景觀(352) 毛主席照片著作詩詞書…(40) 世界中國名牌大學經(jīng)典(76) 書櫥經(jīng)典收藏(88) 歷史大事件精選(95) 經(jīng)典英雄人物事跡(25) 上海世博會經(jīng)典照片(35) 經(jīng)典博文(222) 人生處世處事經(jīng)典(378) 健康養(yǎng)生經(jīng)典(192) 經(jīng)典字畫玉瓷石雕篆刻…(266) 其他經(jīng)典(209) 我的有感而發(fā)(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