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如來佛把弟子們叫到法堂前,問道:“你們說說,你們天天托缽乞食,究竟是為了什么?”
“世尊,這是為了滋養(yǎng)身體,保全生命啊。”弟子們異口?聲地說道。
“那么,肉體生命到底能維持多久?”如來佛接著問。
“有情眾生的生命平均起來大約有幾十年吧。”一個弟子迫不及待地回答。
“你并沒有明白生命的真相是什么。”如來佛祖聽后搖了搖頭。
另外一個弟子想了想說:“人的生命在春夏秋冬之間,春夏萌發(fā),秋冬凋零,如此而已。”
如來佛祖還是笑著搖了搖頭:“你覺察到了生命的短暫與變化,但只是看到生命的表象而已。”
“世尊,我想起來了,人的生命在于飲食間,所以才要托缽乞食呀?”又一個弟子一臉欣喜地答道。
“不對,不對,人活著只是為了乞食呀?”如來佛祖又加以否定。
弟子們面面相覷,一臉茫然,又都在思索著這個問題。這時一個燒火的小弟子低低地說道:“依我看,人的生命恐怕是在一呼一吸之間吧!”佛祖聽后連連點頭微笑。
參
破禪機:珍惜我們生命的每一天,做情緒的主人。
這個故事中弟子們各自的回答反應(yīng)了他們對生命的各自不同看法,但只有那位燒火的小和尚對生命有了新的領(lǐng)悟。人之一生,猶如一呼一吸,生和死,只是瞬間的轉(zhuǎn)化。人這一輩子就是酸甜苦辣都有,這些都不過是生命的衍生,如果沒有了生命,便沒有痛苦,幸福也無從談起?
人的生命像花一樣短暫,因此,我們要珍惜這僅有的一次生存權(quán)力。
一天早晨,有一位智者看到死神向一座城市走去,于是上前問道:“你要去做什么?”
死神回答說:“我要到前方那個城市里去帶走100個人。”
那個智者說:“這太可怕了!”
死神說:“但這就是我的工作,我必須這么做。”
這個智者告別死神,并搶在它前面跑到那座城市里,提醒所遇到的每一個人:請大家小心,死神即將來帶走100個人。
第二天早上,他在城外又遇到到了死神,帶著不滿的口氣問道:“昨天你告訴我你要從這兒帶走100個人,可是為什么有1000個人死了?”
死神看了看智者,平靜地回答說:“我從來不超量工作,而且也確實準(zhǔn)備按昨天告訴你的那樣做了,只帶走100個人??墒强謶趾徒箲]帶走了其他那些人。”
恐懼和焦慮可以起到和死神一樣的作用,這就是情緒效應(yīng)。實際上,在生活中,這樣的效應(yīng)每天都在發(fā)生,只不過我們已經(jīng)習(xí)以為常。人到四五十歲,情緒與健康的關(guān)系密切,所以我們必須要學(xué)會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把這當(dāng)作一門必修課來對待,不是時常游離在想做又做不好的境地,自欺欺人。修好這一門課的關(guān)鍵有兩點,一點是要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另一是向周圍有經(jīng)驗者當(dāng)面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