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的體例:編年體: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歷史事件。編年體史書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述史事。因為它以時間為經,以史事為緯,比較容易反映出同一時期各個歷史事件的聯系。《春秋》我國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為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訂而成的;《左傳》,原名《春秋左氏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作,簡稱《左傳》;《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北宋司馬光(1019—1086)主編,紀傳體:史書的突出特點是以大量人物傳記為中心內容,紀傳體是本紀、世家、列傳、書志、表的綜合。本紀,基本上是編年體,兼述帝王本人事跡。世家,主要是記載諸侯和貴族的歷史。列傳,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傳記。書志,是關于典章制度和有關自然、社會各方面的歷史。表,是用來表示錯綜復雜的社會情況和無法一一寫入列傳的眾多人物。《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史書,是西漢司馬遷編纂的。魯迅甚至把《史記》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班固撰的《漢書》。國別體:《國語》是中國第一部國別體史記,起自西周穆王,訖于戰(zhàn)國初年的魯悼公,分載周、魯、齊、晉、鄭、楚、吳、越等八國的歷史。它最初的記錄者可能是各國的史官,在春秋戰(zhàn)國之際由晉國的史官編纂成書。《戰(zhàn)國策》是一部戰(zhàn)國時期的史料匯編。西漢后期的劉向校理群書,加以整理,去其重復,得33篇,按國別分為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宋、衛(wèi)、中山12國策,定名為《戰(zhàn)國策》。晉陳壽《三國志》記載了魏、蜀、吳三國的歷史?!?/span>戰(zhàn)國策》是一部戰(zhàn)國時期的史料匯編。西漢后期的劉向校理群書,加以整理,去其重復,得33篇,按國別分為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宋、衛(wèi)、中山12國策,定名為《戰(zhàn)國策》。晉陳壽《三國志》記載了魏、蜀、吳三國的歷史。 |
|
來自: machine engin...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