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蕷丸 薯蕷(即山藥)9g當歸、桂枝、神曲、生地黃、大豆黃卷各3g甘草6g人參2.1g川芎、白芍、白術、麥冬、杏仁各1.8g柴胡、桔梗、茯苓各1.5g阿膠2.1g干姜0.9g白蘞0.6g防風1.8g大棗100枚 上二十一味,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空腹酒服1丸,100丸為一劑。 出自《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薯蕷丸主之。” 【使用要點】 本方是一張補虛保健方,用于改善體質(zhì),因其有固攝人體各種精微物質(zhì)的作用 一切久病虛弱倦怠、不耐風寒、不耐勞作、食欲不振、大便滑瀉、小便量多、常年遺精或白帶量多、身熱感、貧血、消瘦等但有一二見證者皆可長期服用。 【參考劑量】 生山藥150g當歸、桂枝、神曲、生地黃、大豆黃卷各50g 炙甘草100g人參35g川芎、白芍、白術、麥冬、杏仁各30g柴胡、桔梗、茯苓各25g阿膠35g干姜15g白蘞10g防風30g大棗450g(去核)蜂蜜200ml 冬令收膏滋藥,從立冬服至立春,每日服七勺。服膏藥期間忌食蘿卜、橙子、橘子。 【參考資料】 《婦人良方》縮泉丸:烏藥、益智仁等份為末,酒煎山藥末為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鹽、酒或米飲下。 主治小便頻數(shù),或遺尿不止,舌淡,脈沉弱。 《傅青主女科》完帶湯:山藥一兩 白術一兩 人參二錢 白芍五錢 車前子三錢 蒼術三錢 甘草一錢 陳皮五分 柴胡六分 黑芥穗五分 主治婦人有終年累月下流白物,如涕如唾,不能禁止,甚則臭穢者,所謂白帶也。 易黃湯:山藥一兩(炒) 芡實一兩(炒)黃柏二錢(鹽水炒)車前子一錢(酒炒)白果十枚 主治婦人有帶下而色黃者,宛如黃茶濃汁,其氣腥穢,所謂黃帶是也。 《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仿《金匱要略》薯蕷丸,以一味山藥為丸常服改善虛弱體質(zhì),以山藥四兩水煎治療滑瀉兼發(fā)熱、氣喘者,飲后滑瀉氣喘隨止。并制玉液湯(山藥一兩、生黃芪五錢、知母六錢、葛根錢半、天花粉三錢、五味子三錢、雞內(nèi)金二錢)治療糖尿病,口常干渴、飲水不解,小便數(shù)多,困倦氣短,脈虛細無力。 現(xiàn)代中醫(yī)用山藥治療腎炎蛋白尿,可以減少蛋白丟失。 以上都重用山藥取效.
|
|
來自: 竹影茶韻 > 《中醫(yī)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