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有效課堂教學?
——參加“東??h教研員暨教育行政干部培訓班”學習札記(二) 今天上午,聽了華東師范大學郭景揚教授的講座,關于“什么是有效課堂”,感受頗深。 打造有效、高效課堂,是每位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所要追求的終極目標,但是對于什么是有效課堂?估計大部分教師在認識讓還有失偏頗。經常會聽到有的教師在抱怨:“這個班學生基礎太差……”或“這節(jié)課教學內容太難了,學生動不起來”。其實,說這些話的教師應該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教師,學生水平不高要靠教師助其提高,教材太難需要教師有化難為易的水平,不然,要老師干嗎呢? 記得一位小語界的前輩說,以前文言文生澀難懂,需要教師講解,教師在課堂上是有絕對“優(yōu)勢”的,而現在的課文,幾乎全是白話文,學生自己就能讀懂,但教師為了霸住話語權,非得把簡單的東西復雜化不可,不是把課文當成例子讓學生學語文,而是緊緊揪住課文內容本身,條分縷析,把一篇純美的文章撕得支離破碎,搞得學生滿頭霧水,一篇課文學完,學生不知所云。語文課上與不上一個樣!細觀我們的語文課堂,這種現象是否普遍存在? 到底什么是有效課堂?郭教授概括得很精準:有效、無效、高效、低效,就是看目標的達成度。 那么,如何定位教學目標?我認為需要教師透徹研讀課程標準,在準確把握好學段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聯系學生實際,制定好每課時教學目標,并在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檢測學生的目標達成情況。例如,低年級初讀教學目標,依據課程標準,應該從這三個方面定位:學會本課生字詞,讀準音,認清形,理解義,并能正確書寫;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大意。 圍繞這樣的標準,如何做到課堂高效?可設計如下教學環(huán)節(jié):一、設疑激趣,引發(fā)閱讀期待:讓學生在興趣的引領下,進入自主閱讀階段,根據教師的學習要求,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二、自讀反饋,完成目標檢測 例如,檢測生字學習情況。常規(guī)的做法是,教師出示生字,學生“開火車”一個字(詞)一個字(詞)的讀。而有的教師卻是這樣操作,把所有生字全部出示(先是帶拼音的,后是去掉拼音),指幾名學生一次全部讀完。有時根據生字的難易程度及學生掌握的實際情況,可分好、中、差三個層次讀。目的是讓先學會的教未學會的,最差的學生都會了,這階段的目標就達成了。檢測目標2、3方法基本相同。 上例中,兩位教師都對“識字”這一目標是否達成進行了檢測。第一位教師的課堂可能很熱鬧,“開火車”讀生字,幾乎每位學生都能站起來讀一至兩個,但是,教師所掌握的情況是不全面的,學生可能就會輪到他讀的那幾個字,其余是否都掌握了教師不得而知。而第二位教師則不然,他注意了分層次,這就給部分學生在自學階段沒掌握好的一個緩沖機會;其次他注重檢測內容的全面性,該掌握要全部過關,雖說提問的面較小,但是卻有窺一斑而知全豹之功效。 所以,打造有效課堂,教師必需準確定位教學目標,依據目標,合理安排教學目標達成活動,這樣的課堂才是有效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