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陳蒿2010年08月14日20:07 訪問:468次[摘要] 茵陳蒿
別名:因塵、茵陳、因陳蒿、綿茵陳使用提示:內(nèi)服:煎湯,10至15克(大劑量60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 茵陳蒿知識(shí)介紹:茵陳蒿為菊科植物豬毛蒿及茵陳蒿的地上部分。豬毛蒿一年至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臨時(shí)、路旁、林緣、摹草原、黃土高原和荒漠邊緣地區(qū),分布幾遍全國。茵陳蒿半灌木狀多年生草本。生于低海拔地區(qū)河岸、海岸附近的濕潤砂地、路旁及低山坡地區(qū)。分布于華東、中南及遼寧、陜西、河北、臺(tái)灣、四川等地。 茵陳蒿補(bǔ)充信息:炮制:取藥材,除去殘根、老莖及雜質(zhì),搓碎或切碎,篩去灰屑。炮制后貯干燥容器內(nèi),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潮,防蛀。 茵陳蒿適合人群:脾虛血虧而致的虛黃、萎黃禁服。 茵陳蒿食療作用:茵陳蒿味苦、微辛,性微寒;歸肝、膽、脾經(jīng);清香宣瀉; 茵陳蒿做法指導(dǎo):1. 濕熱熏蒸之陽黃,癥見目黃身黃,發(fā)熱煩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結(jié),舌苔黃膩者,可與大黃、梔子配伍,以清熱利濕退黃。
廚藝秀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