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莽字從林從犬,象犬在林莽之中?!墩f文》:“莽,南昌謂犬善逐兔
中為莽。從犬從
,
亦聲。”甲骨文從
從林同?!斗窖浴罚?#8220;草,南楚之間謂之莽。”古籍中用如草字,有時(shí)草莽連文。
甲骨文小字作三點(diǎn)?!墩f文》:“小,物之微也。”又有作
者,隸作少。小和少古本一字,卜辭中有時(shí)通用無別,有時(shí)又有區(qū)別,說明甲骨文中小少二字開始分化。
甲骨文分字從刀在兒中?!墩f文》:“分,別也,從八從刀,刀以分別物也。”
字象以支柱支撐屋頂之房舍,釋為余。卜辭中余字借為第一人稱代詞。卜辭中商王自稱“余一人。”《尚書》、《周禮》、《國語》等古籍中作“余一人”或“予一人。”《爾雅。釋詁》:“余,我也。”
甲骨文牛字。象牛頭形。
字中之
乃雄性家畜之形符,甲骨文字對畜獸之性別分別表示之,后來則統(tǒng)一用杜字作為公畜之通稱。
字中之
乃雌性畜之
形府。與牡字一樣, 字后來成為母畜之通稱。
字象圈
養(yǎng)畜之形。隸作牢?!墩f文》“牢,閑養(yǎng)牛馬圈也。。。。。。取其四周幣也。”卜辭中的牢是專門圈養(yǎng)以供祭祀之用的牛羊。
象人張口吹氣,《說文》:“吹,噓也,從口從欠。”甲骨文欠字作
、
,象一跽之人的側(cè)面形,上是口字,人張著大口大哈欠。
甲骨文問字從問從口以會(huì)問訊之意??谠陂T外,是外來之人問門內(nèi)之人,后來為了字形的整齊方正,把口子安在門內(nèi)。
字從戶從口,即啟字?!墩f文》:“啟,開也。”甲骨文戶字作日,半個(gè)門字,即一扇門,
即
,以手開門謂之
,卜辭中用為云開天晴之義,或又增口作
,同。又作
諸形,增加義符曰表示云開日出。
咸字從戍從口?!墩f文》:“咸,皆也,悉也。”甲骨文戍(
)是一種兵器?;蛟葡棠撕爸跷摹2忿o用為人名,咸亦稱咸戊,典籍中作巫咸,咸是殷之元臣,并列于先王同受祭祀。
周字象阡陌縱橫之農(nóng)田,其中小點(diǎn)表示禾苗。殷墟甲骨文周字不從口,青銅器善夫克鼎,毛公鼎等銘文周字增口作
。
各字從父(倒止)從
(或
、坎)隸作各。上古先民多穴居。甲骨文以
象之。
落于
內(nèi),表示從外面回來。甲骨文出字作
會(huì)于穴居中外出之意。楊樹達(dá)《卜辭求義》:“從父從
,當(dāng)釋各,亦足有所至之形。為來格之格本字,
皆后起加以旁字。”卜辭“各日”即落日,其實(shí)各應(yīng)即落之本字,倒足于 中,即示落、到、來之義。
甲骨文止字,象人足形。
隸作單。象狩獵所用工具,故狩
之初文從作
。卜辭有“東單”、“西單”、“南單”,皆地名。
象桑樹形,
象采桑之筐。隸作
。
之本義當(dāng)為采桑,卜辭借為
亡義,如“不
眾”等。
前字從止從行凡聲。《說文》:“
,不行而進(jìn)謂之
,從止在舟上。”此說不確。甲骨文從凡不從舟,從止從行會(huì)前進(jìn)之義,凡是其聲符。
登字從
從豆或又從
,會(huì)捧豆升階以祭神祗之義。豆,古代盛食器,象高腳盤。
字從
從
。隸作
或
。<<六書統(tǒng)>>謂
即古文
.從雙止于
(
)上,出人頭地也.
步字從二止,象人之雙足一前一后,以會(huì)行進(jìn)之義.
甲骨逆字從
(
,倒人形)從
.人從對方過來,會(huì)迎迓之義.<<說文>>:"逆,迎也.從 聲.關(guān)東曰逆,關(guān)西曰迎."
甲骨文 字從 從之止. ,短尾鳥,鳥用翼則飛翔,用止則登枝或在地上進(jìn)行.放<<說文>>:"
,登也."
字金文又
從作
.
甲骨文逐字從豕(或兔,鹿)從止.<<說文>>:"逐,追也,從
從豚省."豚省即豕,豬也.從止于獸后,會(huì)追逐之義.
甲骨文得字從具從又,或又從
,一手持見,有所得也.小篆見訛作見,寸即又<<說文>>:"得,行有所得也."從
聲.
,古文省
."
行字象四達(dá)之衛(wèi),人所行也.行也作道路講.<<詩.小雅.車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集傳>>:"景行,大道也."
正象四通八達(dá)之道路.
甲骨文字
從行從四止.表示巡行于通衛(wèi)以保衛(wèi)城邑之安全.或?qū)懽?img doc360img-src='http://image23.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2/1516/9191305_111.jpg' height=30 alt="13.11.jpg (15246 bytes)" src="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width=98>等字形.
字從
從蟲,既<<說文>>之
字,或作
.
為齒疾,民間俗謂"蟲吃牙"既
.甲骨文
字作
,象形.
字從止從
.可隸作
,既<<說文>>
字之初文."
,
足也."析言之,械手為
,械足為
,渾言之,械
手足皆為
.甲骨文
象桎梏之形,隸作幸.
字作
.
字象脛足之形,乃足之本字.<<說文>>作
字,
足本為一字,許書誤分為二.
字象編管之樂器,既<<說文>>之
字.卜辭用為祭名.
字象一束簡策之形,是冊字.先秦沒有紙張,符命文書寫在簡牘之上.<<書.多士>>:"惟殷先人,有冊有典."甲骨文中有冊之象形字,說明殷商時(shí)代確有典冊.卜辭云"再冊",意為奉舉命冊封.
象竹席形,應(yīng)既
之初文.釋作西字,古文寫作
.甲骨文宿字作
.象人寢于竹席之上.
訊字象一反縛雙手之人,前有一口,以會(huì)執(zhí)敵而訊之之意.或又增8,強(qiáng)調(diào)被縛之義.
字
象二人接踵.
走之形.上部之
似為頭飾.
甲骨文濮字,象一人雙手執(zhí)其,尻后有尾飾,頭上有
,以示曾受黔刑.
象用雙手把陷阱中的人搭救上來,應(yīng)既丞字,丞乃拯之初文.小篆作
,猶存古意,只是雙手移了位.
字從
從
,當(dāng)釋承.承與丞后世雖可通用,但原非一字.丞字是從坑中往上拉人,承字是從下把人升舉起來,<<甲骨文字典>>將丞承混為一字是不對的.
字從四手共抬一 ,隸作
, 乃凡字,甲骨文凡即盤,也就是殷陵m1001出土的大抬盤,長1.7米,寬0.6米,漆木彩繪.從口與否義同.<<說文>>:"
,起也.從
從同,同力也."其同乃
所變,非"同力"也.
釋鬲,象形.古代之炊器,多口,三空足.有書將
當(dāng)作鬲,誤.
乃
,亦古炊器,上為甑,下為鬲,上蒸下煮.二者均有出土文物,區(qū)別明顯.
后作
.甲骨文有一字作
,應(yīng)隸作
.
字從又從象,會(huì)手牽大象以助役之意.即
字,今簡化作為.殷商時(shí)代中原地區(qū)氣候溫潤.林廣象多.殷墟曾出土象骨,頸下系有銅鈴,說明已馴化.
從
從木(或
),象雙手捧草木以會(huì)樹
之意,<<說文>>:"
,種也."金文,石鼓文又從土,
后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