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從形象與情意的關系看三首小詩

 田牧 2011-02-13

從形象與情意的關系看三首小詩

 

葉嘉瑩

 

我很早就有這樣一個想法,覺得學科學的人,應該也跟文學結(jié)合起來。因為從古今中外的歷史上都可以得到證明:最好的天才,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科學家,像牛頓、瓦特,他們都是既有很銳敏的直覺感受,而且也具有很豐富的聯(lián)想能力。在中國歷史上,東漢的張衡,他曾經(jīng)創(chuàng)制了渾天儀和地動儀,是關于天文學和預測地震的兩種很重要的科學上的創(chuàng)制發(fā)明;而同時,他在文學上也留下了不朽的、偉大的成就。他在東漢時代,是五言詩的一個非常好的作者。他的《同聲歌》在早期的五言詩的作品之中,是很值得注意的一首詩。他不僅在五言詩的創(chuàng)作方面很有成就,而且對七言詩的創(chuàng)立也有很大影響。從他有名的《四愁詩》:“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從之梁甫艱,側(cè)身東望涕沾翰。……”。我們可以看到,他是把楚辭里有“兮”字的體式,跟沒有“兮”字的七言字的句子結(jié)合起來了。他是從楚辭的有“兮”字的七言形式過渡到?jīng)]有“兮”字的單純的七言詩的一個重要的作者。不但如此,張衡還寫有那長篇偉制的《兩京賦》,以及短小的抒情賦,可以說沒有一種體裁他寫得不好的。他是同時在科學上、文學上都有成就的一個人。我認為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點。

還不只是從中國和外國古代的科學家及藝術家可以得到這樣的證明。我在臺灣教過很多年書,歷代文選、詩選、詞選、曲選,還有各種詩人的專書,我除了教這些課以外,我還教過一門課大學國文。那時的臺灣,他們在高考時也是舉行“全國”的聯(lián)合招生考試,按成績來錄取的。那時候臺灣大學在臺灣省里是成績最好的一個學校,大家總是把第一個志愿填上臺灣大學。到了臺灣大學以后,無論是文科、理科、工科、商科……所有的科系,一定要必修大一國文。而在聯(lián)考招生時,學生的程度不整齊,有的高,有的低,要是把程度不一的學生放在一個課堂來教,老師就很傷腦筋。講快了,程度低的同學跟不上;講慢了,程度高的同學感到很無聊。所以,他們把各學科學生的大一國文、英文,按照入學考試的成績來分班。他們把國文成績最好的一班讓我來教。而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我發(fā)現(xiàn)那些國文最好的學生,大部分不是文學院的學生,而是理學院的學生。因為我同時也教中文系的課程,所以二者一相比較,我就發(fā)現(xiàn)許多頗有文學天才的學生都去讀理學院了。因為他們覺得,比較起來,學中文沒有什么實用價值,所以他們雖然也很有文學的興趣,但是當他們填報大專志愿的時候,他們都填報了理學院的志愿。所以從那個時候,我就有一個很強烈的感受,我認為他們學理科是好的,他們可以作出更大、更多的科學方而的貢獻;但是我同時也就覺得他們有那么好的文學天才,而他們以后竟跟文學疏遠了、脫節(jié)了,把他們那么好的天才,白白地浪費了。我認為這是天下最可惜的一件事。所以,我是從一、二十年以前,就有了這個念頭,我覺得理學院的同學們,他們學理科,這是好的,是應該鼓勵的,可是同時,他們?nèi)绻形膶W的興趣,我們也應該幫助他們發(fā)展這方面的興趣,使他們成為文理兼長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這樣的人,我相信:文學,他們可以有成就;而理學也可以從直覺的銳敏的感受,和豐富的聯(lián)想,能夠有更好的科學上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明。

今天我聽說,這里的科技大學要成立一個文史的部門,而我居然這么榮幸,能夠有機會與大家見面,交流學習古典文學的經(jīng)驗,這對我說來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雖然我自己所知不多,我還是愿意把我所知的,如同古人所說的“野人獻曝”提供給大家作為參考??娎蟿偛耪劦轿覍戇^一首詩,我說,“鉤廈多材豈待論,誰知散木有鄉(xiāng)根。書生報國成何計,難忘詩騷屈杜魂。”要建筑祖國的大廈,大家都是人材,這不用說了。我是個散木,不成材的木,但是我的根也仍是植在故鄉(xiāng)的,我是由祖國培養(yǎng)起來的。我今天所知道的,所學習的,所具有的,都是我從祖國學習的。剛才介紹了,我是輔仁大學畢業(yè)的,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從祖國培養(yǎng)而獲得的,所以我也愿意把我自己的所學貢獻給祖國。我說“書生報國成何計”,像我這樣一個讀書人,我雖然有報國的感情,有報國的志思,可是我沒有什么能力,沒有什么做出偉大貢獻來的能力。我說“書生報國成何計,難忘詩騷屈杜魂”。因為我學習的是古典文學,而我這幾十年沉浸在古典文學之中,我也研讀,我也寫作,我也教書,我就發(fā)現(xiàn),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最美好的一面,是保存在我們的古典文學之中的。屈原、陶淵明、杜甫、李白、蘇東坡、辛稼軒……那些古代的詩人們,他們的作品里邊,所含蘊的那一份豐富的、美好的、崇高的品質(zhì),他們的理想,他們的品格,他們的志愿,他們的感情,他們的修養(yǎng),我覺得那是非??蓪氋F的,我覺得應該讓我們的年輕人在這美好的文學里邊,汲取到我們中華民族最寶貴的一份文化上的營養(yǎng)。我們是應該要把我們所知道的傳給我們下一輩的人,這是我們的責任。我雖然是散木,但是我“難忘詩騷屈杜魂”,我沒有辦法忘記他們這些人的品格、感情,因為我真是被他們感動了。我的一個親戚寫信來開我的玩笑,他說:“我們大家都不理解,你這么大年歲了,還東奔西跑”(我1945年畢業(yè),明年就畢業(yè)四十年了,畢業(yè)四十年了,也就是教書教了四十年。我從來沒有休息過,連暑假我還不休息,從外國地回國教書)。他們說,“我們不理解這個做人的態(tài)度。”繆老還看了我親戚的信,信中說;“你這是苦行僧,還加了傳教士。”我說,“是的,如果說我傳的是詩教,而且是廣義的詩教,要把中國詩歌里邊這一份崇高、美好的思想、感情、品格、修養(yǎng)傳下來,那我真的是有這樣的理想,我也真的是有這樣的意愿和感情的。”

當科技大學的先生邀我來的時候,我本來想我有很多話愿意和大家交流的,可是因為時間不湊巧,我己經(jīng)快要離開成都了,只有今天這一個上午的時間,現(xiàn)在也所余無幾了,所以我就不敢選擇那些重大的題目,像我剛才所說的——屈原、陶淵明、杜甫……,這些偉大的詩人,你怎么能夠在一、二個小時把他們介紹完呢?他們的詩歌是和他們的品格、思想感情結(jié)合在一起的。所以,為了時間的緣故,我就只能介紹幾首很短小的詩。那我要講的是什么呢?我為什么選擇了這幾首小詩呢?

我以為在批評、欣賞、學習中國古典詩歌這方而,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也是大家常常討論、常常傷腦筋的一個問題,就是你究竟怎樣衡量判斷,哪一首詩是好詩,哪一首詩是壞詩呢?這不僅在中國,在西方也是很成問題的一件事情。你要給學生一首詩,告訴他作者是莎士比亞,他就盲目崇拜,認為是莎士比亞的作品就一定都好。如果你不告訴他作者是誰,你就給他幾首詩,他就很難判斷,那究竟是好詩還是壞詩。也許有一些人,他自己有一點點直覺感受,他說我喜歡這個,我不喜歡那個。可是你為什么喜歡,為什么不喜歡,你能說出那個緣故來吧?而且你所說的那個緣故,果然就是衡量一首詩歌好壞的正確標準嗎?所以,時間雖然不多,但是我還是很想利用這個時間來談一談——什么是衡量一首詩歌好壞的標準。

中國古人說的“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要說到一首詩歌的好壞,先要看那作詩的人,是不是內(nèi)心真正有一種感動,有要說的話,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還是沒話找話,在那里說一些虛偽、夸張的謊話。就是說,是不是果然“情動于中”,這是判斷一首詩歌的最重要的標準。既然要“情動于中”然后“形于言”,這“情動于中”是詩歌蘊育出來的一個重要的質(zhì)素,那么什么東西才使你“情動于中”呢?晉朝的陸機有一篇《文賦》說過,“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在那強勁的、寒冷的秋風之中凋零的落葉,人們看了,就有一種蕭瑟的、凄涼的、悲傷的感覺。“喜柔條于芳春”是說,當芬芳、美好的春天,我們看見草木那些柔條發(fā)芽長葉了,我們就有一種欣喜,這是大自然給我們的一種感動。后來更有名的一本關于詩歌批評的書——鐘嶸的《詩品》,它前面有一篇序,第一段開始就說:“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氣之動物”是外邊的冷暖、寒暑,中國所說的“陰陽”二氣,它感動了外物,所以有花開,所以有葉落。所謂“物之感人”,是說隨花開葉落的“物”的現(xiàn)象,就感動了人的內(nèi)心。“搖蕩性情”,所以就使你的內(nèi)心有一種搖蕩的感動。“形諸舞詠”,所以才表現(xiàn)在你的歌舞、吟詠的詩歌之中。所以,人心之動,是物使之然也。也就是說“情動于中”的一個因素是由于外在的大自然的物象。而如果說外在的,沒有感情的,沒有思想的草木的榮枯,都能感動你的話,那么跟你同樣的人類的悲歡離合,難道不感動你嗎?像孔子說的“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所以,杜甫在詩中才寫下來“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才寫下了“三吏”、“三別”。像這些人世間很多人生的事情當然就更使你感動,不只是你自己個人的死生離別感動你,你看到別人的死生離別也同樣地感動你。而詩人是有銳敏的感受的能力和豐富的想象能力的,于是就不只是你自己的生活遭遇感動你,也不只是你看到別人的生活感動你,不只是你今天看到的當代人的生活感動你,古人及千百年前發(fā)生的事件就也一樣地感動你。所以,中國才有詠史的詩,“萬古長留楚客悲”,“楚客”——屈原的悲哀為什么萬古之下還感動了后代的人呢?所以,詩人就是要有一種中國古人所說的“民胞物與”之心,是“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對事物我都以同情的心對它,更不用說與我同類的人類,我當然就更會有同情和關懷了。當然,最好的、最能感動人的詩篇是詩人從自己的喜怒哀樂,從自身的體驗所寫出來的??墒俏覄偛耪f過,好的詩人有銳敏的感受能力,有豐富的聯(lián)想的能力,是“民吾同胞,物吾與也”。不只是草木,不只是現(xiàn)在的人事,我所沒看見過的,沒經(jīng)歷過的人事,都可以感動我,這才真正是一個有博大的感情、襟抱的詩人。所以,古人才會寫出來很多美好的詩歌。白居易寫了《長恨歌》,他是唐明皇嗎?他不是。他是楊貴妃嗎?他也不是。他說,“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他雖不是唐明皇或楊貴妃,但他能夠想象唐明皇跟楊貴妃的死生離別的感情。

我們今天所看的這三首小詩,題目都是《玉階怨》。所謂“玉階怨”者,是一種怨情,什么樣的怨情?中國古人喜歡寫女子的閨中的怨情。因為那個時候,中國古代的封建時代的女子,她在社會上是沒有獨立自主的生活的能力的,她也沒有獨立自主的地位,她的一生一世,就完全依靠在別人的身上。所以,中國古人說“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因為她沒有獨立的生活,她永遠是等待的,永遠是被動的,她可以被選擇,也可以被拋棄。所以,中國古代的那閨中的女子,才會充滿了這樣一份哀怨的感情。另一方面,詩人也可以單純地設身處地站在一個同情的地位來寫女子的怨情。因為,古代的大多數(shù)詩人都是男子,女子是根本沒有受教育的機會的,她有再好的文學天才也被埋沒了。所以,那男子寫了很多代言體,替女子說話,寫女子的怨情,也同樣有些人是寫得很好、很動人的。除此以外,中國的男詩人喜歡寫女子的怨情,還有一個原因,就因為在古代的那個封建社會里,以“三綱五常”為道德標準,夫不是為妻綱嗎?君還為臣綱呢。所以,一個男子在家庭里邊是大丈夫、男子漢,他是獨立自主的。他的妻子是歸屬于他的;可是當他站在君臣這一綱的時候,他就也是被選擇的了,他就也是可以被隨便拋棄的了。所以當他們寫代言體的閨怨詩的時候,有一種可能是單純的只是寫女子的怨情;可是另外就還有一個可能,寫女子的怨情同時也寄托了他男子自己的怨情。這是中國有許多男子之喜歡寫閨怨詩的緣故。我們要講的這三首詩,就是所謂閨怨的詩。

“玉階”是很珍貴,很美好的玉石做的臺階,像大理石、漢白玉,所以叫“玉階”。“玉階”是閨中的,她的園庭之內(nèi)的臺階。這里我們還要說,中國古代寫詩的時候,所用的這些名詞,你不用很死板地去解釋,說“玉”,它就是真正的玉嗎?是什么玉?是綠玉還是白玉?不一定這樣說。當中國古代的詩人,他用了這樣珍貴、美好的字面的時候,他不只是寫現(xiàn)實的,一個玉石的臺階而已。那珍貴、美好的形象是一種陪襯,是那人物的陪襯,是那感情的陪襯。在我們國內(nèi)有一位前輩學者,已經(jīng)去世了,是一位書法大家——沈尹默先生,他曾經(jīng)寫過這洋的兩句詩,他說“珠樓十二玉為房,幽靜難成時世妝”。他說的是有珍珠妝飾的樓,是“珠樓”,而“珠樓”里邊的每一個房間,都是玉做的。“十二”者是極言其多,這么豐富,這么珍貴,這么美好。你說沈尹默先生他有過珠樓嗎?他有過玉房嗎?他沒有。這首詩他所寫的形象是代表一種珍貴,美好的品格。一個人要知道珍重、愛惜自己,你要把你自己的品格、思想看得是可寶貴的。他說,在這樣一個“珠樓”、“玉房”之中的一個美麗的女子,她這樣的幽靜,這樣的美麗,她不喜歡,不愿意,所以她“難成”,她不容易妝束成那時世的、摩登的模樣。有些人是喜歡跟風的,自己沒有主張,沒有見解,人云亦云,不管好的壞的都跟。他說有一個女子她不是這樣。你為什么要盲目跟從呢?你的美好是在于你自己的品質(zhì)的美好。所以“珠樓”、“玉房”都是一種象喻。那珠玉的臺階是一種珍貴、美好的象征。這三個作者寫的都是《玉階怨》,第一首是虞炎的,第二首是謝朓的,第三首是李白的。為什么會有同樣的題目呢?因為中國古代本來有一種樂府詩,是因為漢朝有這種樂府的官署,這個官署里邊有掌音樂的樂府的官,把歌謠配上音樂,可以歌唱,可以成為流行的歌曲。簡單地說,這《玉階怨》是樂府的詩題。這首詩是五個字一句的,有四個句子的小詩,我們普通說是五言絕句。五言絕句包括三種不同風格的作品。我們一般所念的五言絕句,是律體的絕句,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或“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它平平仄仄是按照律詩的格律的,這是所謂律絕。還有所謂古體的絕句,也是五個字一句,也是四句,但是不用律詩的平仄,像柳宗元的詩“千山島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翌翁,獨的寒江雪。”它不是律詩的平仄的格律。除了律體的絕句、古體的絕句,另外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講的樂府詩題的絕句。

現(xiàn)在我們就要看這三首詩了。第一首是虞炎的《玉階怨》。他說

 

紫藤拂花樹,黃鳥度青枝。思君一嘆息,苦淚應言垂。

 

謝朓的詩也是《玉階怨》。

 

夕殿下珠簾,流螢飛復息。長夜縫羅衣,思君此何極。

 

李白的《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大家看這三首小詩,哪一首是好詩,哪一首是壞詩呢?現(xiàn)在我們就要把它分辨一下。一般說起來,大家在課堂上,總是挑好詩講。因為中國有那么長的文學史,好的詩我們都講不完,誰講壞詩呢?可是,我們?yōu)榱私o大家一個批評衡量的標準,所以我們就要把壞詩、好詩都看一看。

現(xiàn)在我們先來看虞炎的這一首詩。他說;“紫藤拂花樹,黃鳥度青枝。”寫的不是很美麗嗎?很多人誤以為,文學上的詩歌創(chuàng)作,只要用一些美麗的辭藻,有一些美麗的形象,就是好詩了,說“詩歌是重視形象的”。其實不全然如比,有形象的詩不一定都是好詩,沒有形象的詩,也不一定都是壞詩。“藤曉”、“花樹”、“黃鳥”、“青枝”,都是大自然界中美麗的事物,都是美麗的形象。然而我以為,這兩句不是好詩。為什么不是好詩?我就要給它作一個分析、說明。其實說它不是好詩的人,還不從我開始。剛才我們介紹的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本專門的詩歌批評的著作——鐘嶸的《詩品》,在它前面的序文里邊,就有這樣一句“學謝朓,劣得‘黃鶯度青枝’。”他說謝朓的詩是當時寫得好的,有些人看到謝朓的詩寫得好,他們就想學習謝朓。“劣”就是優(yōu)劣的劣,壞。他學謝朓,但是他寫得不好,他只寫出“黃鶯度青枝”的句子來??梢姾茉缇陀腥苏f它不是好詩,也可以見得學別人的時侯,不要盲目去學。你說他用了“黃鳥”、“青枝”,我也用“黃鳥”、“青枝”。他一用就是好詩,你用了就是壞詩,為什么呢?因為把“黃鳥”、“青枝”結(jié)合起來的方式不一樣。詩歌不只是一個單純的形象就產(chǎn)生作用的,整個一首詩是一個生命,是一個感動、生發(fā)的生命,是在成長的,它的每一個部門都要組織結(jié)合起來,才能夠判斷它是好詩,還是壞詩。

“紫廉”和“花樹”何擬不是好詩呢?這其間有很精細的分別。“紫藤”,紫色的藤蘿花,是一種花樹里邊的專類名詞,指明了花樹里邊的哪一種?是藤蘿。什么顏色?是紫色??墒?#8220;花樹”呢?花樹是泛稱。紫藤算不算花樹呢?算?。∷?,他把一個專指的名稱與一個泛稱的名稱兩個結(jié)合在一起,這在詩歌里邊,就沒有產(chǎn)生一個目的性的作用。因為它錯綜雜亂,它沒有一個固定的引導你去感動的方向。“紫藤”、“花樹”可不可以寫?當然可以寫了;“黃鳥”、“青枝”可不可以寫?也當然可以寫了。杜甫曾經(jīng)寫過這樣兩句詩,他說“揚花細逐桃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這里邊也有花,也有鳥,也有黃,也有白。這兩句詩是好詩,因為他結(jié)合得好。怎么結(jié)合得好?先說這兩種同是專指的花,一個是“桃花“,一個是”楊花,“細逐”,動詞用得好。“逐”是說“隨”,在楊花(就是柳絮,漫天飛舞的時候,那桃花的花瓣,比較細小的,比較輕盈的,經(jīng)春風一吹,也像雪片一樣飄灑下來了,所以桃花隨著楊花飄落了。你看楊花,那一片一片的柳絮;桃花,那一片一片的細小的花瓣。一片楊花,一片桃花,而且是慢慢地從空中飄來,所以說“細逐”。那么“黃鳥時兼白鳥飛”呢?“黃鳥”是黃鶯,“白鳥”是白色的鷺鷥鳥。他寫的是長安曲江的風景,這是他在曲江邊上寫的詩。“時”是偶然,偶然有一只黃鶯飛過了,偶然有一只白的鷺鷥飛過了,偶熱兩只鳥同時飛過了。“細逐”、“時兼”這兩個描述的詞寫得好。“黃鳥”和“白鳥”是同類的,“桃花”跟“楊花”是同類的。他所寫的是什么呢?他要傳達的是一種寂寞、無聊賴的心情。在曲江的江邊上,長久地坐在那里的那一份感覺。你如果不是很寂寞,你一群人說說笑笑,你會注意到“桃花細逐楊花落”嗎?你不會注意到。是寂寞孤獨地坐在那里,而且是很久,所以看見“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他要寫的只是孤獨,只是寂寞,只是長久的坐在曲江的江邊上嗎?不是的。杜甫要寫的是什么?是他那“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當他做左拾遺時,他屢次上奏疏給朝廷,他看到國家多少政治需要改革,而沒有人聽信他的話,沒有人理會他的那些諫疏、奏章。所以他才寫了這樣寂寞的詩,所以他才會“朝回日日典春衣,每向江頭盡醉歸”,才會坐在曲江江邊上,寫“桃化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不只是杜甫這樣的詩寫得好,李商隱也寫大自然的景物。李商隱寫什么呢?他說“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很多人一講到李商隱,就講到他的《無題》詩,以為他寫了很多愛情的詩歌。其實不然的,李商隱是一個非常關心國家政治的一個人,是非常有用世的志意、有理想、有抱負的這樣一個詩人。當他不得志的時候,寫到春天的景物,他說那“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你看他寫得多么好,也是形象,有花、有柳。“花”用了一個胡須的“須”字,那是花中間的花蕊,我們說“花須”。楊柳是青色的,我們中國這個青色的范圍很廣泛,藍、綠、黑都是青。那柳葉的樣子像人的眼睛一樣,而我們常常說人的眼睛是“青眼”,本來是指黑色的;可是青,也可以說是綠的,所以也常常說是柳眼。“花”跟“柳”是兩種不同的植物,一個胡須的須字是人體上的一部分,一個眼睛的眼是人體上的一部分,他馬上把這兩個形象很密切地結(jié)合在一起了,而且就使得讀者感覺到它和我們和詩人,有這么一份親切的、互相感發(fā)的關系。我們說“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是“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所以外物就感動了你,那“花須”、“柳眼”你就覺得它都跟我一樣,是“民吾同胞,物吾與也”,而當詩人不得意的時候,寂寞無鉚賴的時候,所以他看到“花須柳眼”也“各無賴”。虞炎不是用了“黃鳥”、“青枝”嗎?你看李商隱也用顏色,“紫蝶黃蜂俱有情”。“蝶”是一個種類的昆蟲,“蜂”是一個種類的昆蟲,可是要知道,蝶跟蜂有相似之處,它們都是采擇花粉的,而采擇花粉是一種多情的象征,所以詞牌子里邊還有《蝶戀花》呢,不是嗎?所以他說“紫蝶黃蜂俱有情”,你看那“紫蝶黃蜂”在這花叢之間往來飛舞,都是這樣的動情;這樣多情的宇宙萬物和世界,而詩人李商隱所過的卻是這樣的失意、落拓的生活。同樣用形象,你看李商隱用得多么好。可是“紫藤”與“花樹”,有何相干?不錯,虞炎這句中間也有一個動詞,他說“紫菇拂花樹”,這不是把它們結(jié)合在一起了嗎?可是這個動詞用得好不好,是有很重要的關系的,你要掌握到一個最恰當?shù)膭釉~。法國的小說家福樓拜曾經(jīng)給莫泊桑寫信,跟他說過所謂“一語說”,就是你要找到你所要傳達你的思想感情的最恰當?shù)哪且痪湓?,不是最美麗的那一句話,是最能夠真誠地表達你的思想感情的那一句話,適合于那個物性的那一句話。“拂”字好不好??“拂”本意是一個好字,是飄拂的意思。而能夠飄拂的一定是能夠垂下來,很長的,中國很多詩人,用“拂”字,都寫得很好,像李后主有一首小詩,他說“風情漸老見春羞,到處芳魂感舊游。多謝長條似相識,強垂煙穗拂人頭。”他說,因為我現(xiàn)在的年歲慢慢地老大了,我再沒有那樣的身體健康的情況,也再沒有當年我少年時候的那種趣味、那種感情了。所以看到春天,我都覺得“羞”,沒有相當?shù)纳眢w、感情去配合那萬紫千紅的春天了。可是在我經(jīng)過的地方,看到花紅柳綠,它們的芳魂,那種芬芳美好的精神,那種情態(tài),是“感舊游”,就使我感動了,讓我懷念起來了我舊日游賞的往事。他說“多謝長條似相識”。這個時候還有誰認識我呢?還有誰同情我這樣的感情呢?只有那長長的柳條,它好像是認識我。“強垂煙穗拂人頭”,它就垂下來,它那煙霧迷蒙之中的,己經(jīng)快要開柳花,帶著煙穗的長長的柳條,它飄拂在我的頭上。李后主說“多謝長條似相識,強垂煙穗拂人頭”。這個“拂”字用得多么好,多么地多情,而配合那個長條,配合他對于舊游的感傷和懷念,是多么好的一個字??墒沁@“紫藤”跟“花樹”怎么個“拂”法呢?一般人對藤的印象就是纏繞,這藤總是一直向上爬,纏得緊緊的,這是藤的一個特征。我在臺灣的時候,有一首流行歌曲,它里邊有這么兩句,說“藤生樹死纏到死,藤死樹生死也纏”,所以那藤跟樹的關系是死纏??墒乾F(xiàn)在他說“紫藤拂花樹”,這個“紫藤”與“花樹”,一個專名詞,一個泛你的名詞,中間加個“拂”字,這兩個形象,它不給讀者一個很明確的、很鮮明的一個感發(fā)的作用和目的,它不帶領你去感發(fā)什么東西。他又說“黃鳥度青枝”,“度”本來是度過的意思。這個字本來也是一個很好的字,就跟“拂”是一個很好的字一樣,你用得好,它就是最好的一個字。周邦彥有一首詞,其中說“風檣遙度天際”。他是說,看那江上的遠帆,因為是遠遠的船,所以在天際。“檣”是船上的船帆。他說你看那漲滿了風的帆檣,遠遠地在天邊度過去了。因為船在天邊,很遠很遠的,所以這個“度”,你可以看到它慢慢、慢慢地在那里移動。“風檣遙度天際”,這個寫得很好。可是“黃鳥”怎么“度青枝”呢?“表枝”是綠的樹枝,“黃鳥”是黃鶯,黃駕是從這個樹枝飛到那個樹枝,那不是“度”。這個“度”字描述得不恰當,好像黃鶯在那里慢慢踱步。你看見過一個黃鶯鳥在樹枝上散步一樣的走嗎/而且黃鶯鳥在樹上散步,又代表了什么,給了你什么樣的感發(fā)呢?所以他用這個動詞是不恰當?shù)摹?/span>

就因為他前面兩句結(jié)我們的形象和描述是不恰當?shù)?,不能夠引起我們讀者一種感發(fā)的感動,所以當他后邊說“思君一嘆息,苦淚應言垂”時,我們也沒有感動。他說,在這樣春天的一個花園里邊,一個女子懷念她所愛的一個人,當她“思君一嘆息”的時候,她痛苦的眼淚就配合著她嘆息的聲音流下來了。他雖然寫了“嘆息”,寫了“苦淚”,寫了“思君”,這都是很明白地說明感動的字樣,可我們都不感動。因為他沒有帶領我們進入到他感發(fā)的感動之中去。他前面的形象,沒有給我們這樣的感動,所以這一首詩,不是好詩。

現(xiàn)在我們看第二首詩,“夕殿下珠簾,流螢飛復息。長夜縫羅衣,思君此何極。”這是謝朓的《玉階怨》。這首詩就比較好了。怎么好呢?我說,詩,一定要形成一種感發(fā)的力量。他說,“夕殿下珠簾”,這個寫得好。剛才我說過,“玉階”是珍貴、美好的,而這個珍貴美好的形象就是一個珍貴美好的人物的陪襯。需要陪襯的是詩歌中的主角,那個人物的美好。而且不只是陪襯人物外表的美好,還襯托出這個人,她的感情的整個的品質(zhì)的美好。所以“珠簾”就寫得很珍貴、很美好,跟題目的“玉階”是配合的。既然是“玉階”這么珍貴、美好的,所以想必應該是一個很珍貴、很美好、很高貴的一個背景的情況。所以他把這個背景的環(huán)境說是“殿”,是官殿之中。古代寫女子的怨情,有“閨怨”——一般女子閨中的怨情,還有“宮怨”——就是在宮中的女子的怨情。“三千寵愛在一身”,那二千九百九十九就必定有怨啦。你看,他這里邊的字就用得很好,第一個“夕”字,是黃昏的時候。古人說的“有約不來過夜半”。如果有約會,他早就應核來了,已經(jīng)到了黃昏——“夕”了,這個人還沒有來,所以她的“珠簾”就“下”了。這個形容字的“夕”和動詞的“下”都用得好。因為它產(chǎn)生了一種要傳達他的感情意念的一個正確的作用。他要寫這個女子的孤獨寂寞的怨情,所以他用這個“夕”,是黃昏。這“黃昏”就引起了后邊所有的長夜漫漫的寂寞孤獨。它有一個方向帶領你。再看這個“下”字也用得好。因為把簾打開了是表示你有希望,你希望有人來;而簾子垂下來是說天已經(jīng)晚了,你的希望已經(jīng)斷絕了。所以他第一句就寫得好,他就隱約地已經(jīng)開始帶領你向這寂寞孤獨的怨情在前進了,“流螢飛復息”,他說,在這樣寂寞的環(huán)境之中,她就看到,外面的院子里邊有流螢,就是螢火蟲,一亮一滅地在那里飛動。你著他動詞和形容詞都用得好。“流”是動,飛動,一點一點地動,他后邊加了一個“飛復息”,這個是只有螢火蟲可以這樣說的。普通的鳥你可以說它“飛復止”,“飛復停”,它飛了,它又停了??墒沁@個“息”,就不只是它在飛。你怎么知道它在飛的?黑夜之中你沒有看見這個繭火蟲,你是從它一閃一閃,一亮一滅的尾巴的火光那里看見的,它一亮而飛了,一滅又停了,所以說“流螢飛復息”。你說“流螢飛復息”與你何干?五代時候南唐的馮延巳寫過一首小詞,頭兩句說“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南唐中主就問他,說,“‘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你說,那流螢的一閃一滅,一飛一止,與他有何相干?你要知道,詩人有一種很細微的,很銳敏的感覺,引動了你的感情的,是外面的一些動態(tài)。日本有一個詩人,叫做芭蕉的,寫過一個很有名的徘句,就是日本的短歌,翻譯成漢語是說:“青蛙跳入古池中,撲通一聲。”青蛙跳入古池中與你何干?就是說當萬賴俱寂的時候,忽然間有一個聲音,或者忽然有一個光亮,是它使你的心一動。王維有一首五言絕句,他說,“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流瀉。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他寫陰雨迷蒙的天氣,在雨聲颯颯之中,一只白色的鷺鷥鳥,飛起來轉(zhuǎn)了一圈,又落下去了。那白鷺鷥鳥的飛起來又落下去與你何干?就是大自然的某一個動態(tài)引起詩人心中的一種感動。而在閨怨詩說起來,就是在螢火蟲一亮一滅的那種飛閃的螢光之中,就襯托出那夜的漫長,夜的黑暗,夜的寂寞。所以,每一個光亮的閃動,就都帶著她思君的怨情了。可是,他寫得還不止如此,是“長夜”還“縫羅衣”呀。她所思念的人還沒有來,她沒有去休息,沒有去睡眠,她還在繼續(xù)地縫她的衣服。“羅”是一種最精細的材料。在漫長的夜中,她不斷地縫。而縫衣服,是最富有女性化的一個動作,那針線的綿長,那種細膩的動作,都代表了女子的綿長和細膩的感情。不但男女之間的感情可以用它來寫,中國唐代詩人孟郊還寫過很有名的一首詩: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寫母親的感情,當她縫衣服的時候,那一針一線都是她的感情??偠灾?,縫衣服的這個動作,是最有女性感覺的一種動作,是最溫柔、最綿長、最細膩的。所以“長夜縫羅衣”,都是她長夜的相思和懷念。因為他前面三句寫得好,所以他就帶領我們進到一種感動之中,然后他第四句說“思君此何極”。這個“此”字,把前面三句都歸納在一起了,都結(jié)合融匯在一起了。“此”字在“夕殿下珠簾”一句,是指這樣的時間;在“流螢飛復息”一句,是指眼中所見的這樣的景物;在“長夜縫羅衣”一句,是指女子自己這樣的動作之中,在這三種情形之中,你想我對你的懷念有多么深刻。“何極”,是哪里有什么終止呢,也就是無限之意。他所以寫得好,因為他前三句結(jié)合起來歸納到思君的感情,而他前面所敘寫的情景是有感發(fā)的力量的,是把我們帶到感情之中的,所以這首詩就已比剛才那首詩好了。

一首好詩和一首壞詩的分別是非常細微的,是有很多的層次的。有博大高深的,有淺薄狹隘的。你的感情,你的內(nèi)容,你的表現(xiàn),傳達的每一個字的作用、質(zhì)量,都是重要的。

現(xiàn)在我們再看一著李白的一首《玉階怨》。他說: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我不是說從形象和情意的關系來看嗎?我們剛才講了兩個詩人的詩,像什么“紫藤拂花樹“啦,”黃鳥度青枝“啦,這個形象跟情意根求沒有結(jié)合在一起,所以不好。那么,謝朓的詩,“夕殿”、“珠簾”、“流螢”,這都結(jié)合在一起了,所以好。那么李白呢?你看他用的是什么?他的《玉階怨》開始就說的“玉階”,下邊是說“生白露”。先說這兩個形象。剛才我們所舉的謝朓的那一首詩,“夕殿下珠簾”,那“珠簾”不是珍貴、美好的嗎?是的。我們也說,珍貴美好的事物可以代表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她品格的美好。可是比較起來,凡是要學習詩的欣賞,你一定要比較才能判斷詩的好壞。你不比較怎么知道呢?如果你比較,就知道謝朓那一首詩的“珠簾”還是比較寫實的,“夕殿”、“珠簾”是寫現(xiàn)實的,一個真正的環(huán)境的美好,是一個美麗殿中的一個美麗的珠簾。你說李白寫的玉階,難道不是現(xiàn)實中真的玉階嗎?當然,他所寫的很可能也是現(xiàn)實的,真實的玉石的臺階,可是還不止于此。在李白運用這形象的結(jié)合的時候(我們所要注意的,所用以分別詩歌高下優(yōu)劣的就在這種結(jié)合的地方),他使那個現(xiàn)實的玉階產(chǎn)生了一種象征的效果、象喻的作用。那么怎么知道它產(chǎn)生了象喻的作用了呢?我們是可以證明的。因為它兩個形象的結(jié)合,那玉石的臺階不是漢白玉的嗎?所以是潔白的,而凡是石頭給人的一種感覺又大多是寒冷的,“白露”給人的感受和聯(lián)想也是潔白、寒冷的。就因為這兩種相似的品質(zhì)這樣一結(jié)合,就把那個品質(zhì)強調(diào)了。而這個品質(zhì)一強調(diào),就強調(diào)到象喻的層次,不只是一個現(xiàn)實的臺階而已了,而且他下邊還有“卻下水精簾”,還有“玲瓏望秋月”呢。他的“玉階”,他的“白露”,他的“水精簾”,他的“玲瓏”、“秋月”,那潔白的、寒冷的、光瑩皎潔的,是他整個這一首詩這么多形象的一個共同的品質(zhì)。李白寫這首詩的時候,他是先想了一想,“哦,這四種都是品質(zhì)相近,我把它們堆在一起去吧”,是嗎?一個真正偉大的有才賦的詩人,他不需要這樣笨的一點一點去想,他是帶著一種本然的直覺,他就覺得這樣說出來就是好的。這種感受的能力,不只是對外邊的花開花落你有感受的能力,還有對于文字的感受能力,就是這個字和那個字在感覺上是怎么不一樣。所以,他把兩個形象一結(jié)合就把這首詩提高到一個象喻的層次了。這在李白不見得是有意,可是卻產(chǎn)生了這樣的效果,所以“玉階”、“白露”的形象就好。他說“玉階”就“生白露”,這“生”字是多么好。你看“紫藤拂花樹”的“拂”字就不恰當。“黃鳥度青枝”的“度”字就這么笨。如果說“玉階有白露”,好像是差不多,相似而實不同。“有”就是存在于那里,可是“生”呢?“生”是這個白露的露水越來越多了,越來越濃了,越來越寒冷了,夜越來越深,時間越來越久了,她的思君的怨情也越來越深刻了。這個“生”字,有白露寒冷的增加,也有時間長久的消逝,所以說“玉階生白露”。凡是好詩,它是一個整體,它整個的生命是聯(lián)合起來的,所以接下來就是“夜久侵羅襪”。李白的第一句“玉階生白露”的“生”字,就跟他第二句的“夜久”有密切的關系。那“生”就正代表“夜久”,也就是時間的消逝。如果你在屋子里邊,根本不注意外邊,你怎么知道“玉階生白露”呢?是因為這個有怨情的女子根本就沒進到房間里邊去,她自己就站在那玉階之上,所以接下來就是“夜久侵羅襪”。這個“夜久”是和那個“生”字的時間結(jié)合起來的,這個“侵羅襪”是和整個“生白露”的“白露”結(jié)合在一起的。什么“侵”她的羅襪?是白露的露水。“侵”是透進去,是露水侵透了她的羅襪。如果她只出去一下子,一秒鐘,一分鐘,露水濕不透。是她站在玉階之上,站了那么長久的時間,感覺到時間的消逝與黑夜的來臨,而一直到露水打濕了她的羅襪。這不只是打濕在表面,是透在羅襪的里面,讓她肌膚上真正地感受到寒冷。像這樣的感受,他所寫的不是身體上的寒冷嗎?不是羅襪內(nèi)腳的寒冷嗎?但是,不只是如此,是從身體的寒冷一直到心靈的寒冷。五代時候詞人馮延巳(馮正中),他曾經(jīng)寫過這樣的兩句小詞,“波搖梅蕊當心白,風入羅衣貼體寒”。他說,他站在一座小橋的橋邊,看到水波搖動,那梅花的倒影映照在水中。我以為“梅蕊”就是梅花的花影,而并不是梅花的花瓣。他的這個“當心白”的“心”字,是跟這個“波”字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梅花花蕊的影子在水中心的搖動。因為我們是用人的心來說那水波的波心的,所以當我們說到水波的波心的時候,就返回來可以想到我們的人心。那一團光影的搖動,己經(jīng)不只是搖動在水波之中,也搖動在我的內(nèi)心之中,是“波搖梅蕊”的影子便你心中蕩漾。接下去,“風入羅衣貼體寒”。他說,我站在小橋上,風就吹到我這樣薄的羅衣之中,使我“貼體寒”。是我的身體這么貼切地感到這一份寒冷。而這一份寒冷寫得這么親切,已經(jīng)不只是身體的寒冷了,是他心靈上的寒冷。再看李白的《玉階怨》,他說“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在那種寂寞寒冷之侵襲中所暗含的怨情已經(jīng)寫得很好了。如果是按照虞炎、謝朓的寫法,后邊就讀寫思君了??墒抢畎讻]有這樣寫,他下兩句反而更揚起來,說“卻下水桔簾,玲瓏望秋月”。你要一比較這三首詩中所寫的女子,就會看到詩人在詩里邊所寫的女子是不一樣的?!豆旁娛攀住穼懙?#8220;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牗”,那是一種女子,她“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她化妝得很漂亮站在樓口,在那里表現(xiàn)她的美麗??墒恰豆旁娛攀住愤€寫了另外的一個女子,“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上有弦歌聲,音響一阿悲!”那個女子就始終沒有出現(xiàn)。同樣是好,但她們的品格和感情是不一樣的。剛才謝朓所寫的《玉階怨》那個女子寫得很好、很多情。“夕殿下珠簾,流螢飛復息。長夜縫羅衣”,你看多么纏綿,多么細膩,多么溫柔的女性。這個女子他去“縫羅衣”,而李白所寫的這個女子則沒有縫羅衣,這是又一種類型的女子了。她的羅襪都打濕了,那就去睡眠好了,可是這個女子不但沒有睡眠,她還更要垂下那水精的簾子。“水精簾”是什么樣的簾呢?是玲瓏的,剔透的,光明的,皎潔的。她要垂下來這水精的簾子做什么?她要透過這水精的簾,在水精簾的陪襯下,去仰望天上的那一輪光明、皎潔的秋月,是“玲瓏望秋月”。這個“秋月”是和“玉階”、“白露”結(jié)合在一起的,是寒冷的、肅殺的、寂寞的,是秋天的月夜。蘇東坡說,有一次他跟妻子說話,是在春天的一個晚上。他妻子說,春天夜晚的月亮和秋天夜晚的月亮,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春天的月亮,看起來是比較溫柔的,是花好月圓,而秋天的月亮給人的感覺是比較凄涼的。蘇東坡就對他妻子說,我不知道你會不會作詩,你說的真是詩人的話啊。蘇東坡的妻子也許沒有作詩,可是是有詩人的心靈的。那秋天的夜月和春天的夜月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秋天,因為氣候的關系、空氣出較清爽,尤其在北方,像我的故鄉(xiāng)北京,一到秋天你就看到,天特別高特別晴朗,月亮就顯得特別高特別亮,特別有一神高寒之感。我們不是說廣寒宮嗎?那真是一種高寒的感覺,這是秋月。而什么是玲瓏呢?中國古人是講究玉器的,玉是配合中國古代禮法的,有很多的講究的。有玉環(huán),就是一個圈圈;有玉璧,是整個的一片圓的;有玉塊,是玉璧缺了一半的。而玲瓏也是一塊玉,是中間刻穿的,雕刻得玲瓏剔透的,那真是精巧,而且是透明的。月亮里邊含有一片光影,那真是像一塊玉雕的玲瓏一樣。這個女子,當她的羅襪已經(jīng)被白露打濕了,她為什么不回去睡眠?她為什么反而垂下來水精簾要望那天上玲瓏的秋月呢?這個時候,李白的這首詩,已經(jīng)從寫實進入到一種象喻的境界,已經(jīng)把這個女子思君的怨情從現(xiàn)實更提高了一步。她自己的怨情,她所懷念的那一個對象的品質(zhì),是那樣的高潔,那樣的光明,那樣的美好。他本來是要寫“玉階”的怨情,思君的怨情。他的“怨情”沒有說“思君一嘆息,苦淚應言垂”。沒有說“長夜縫羅農(nóng),思君此何極”,而是“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而“玲瓏望秋月”中,都是他的“怨情”。而這一份怨情之中,已經(jīng)不只是思君的怨情了,是那一種對崇高的、光明的、皎潔的、美好的品質(zhì)的追尋和向往。他把他的詩已經(jīng)提升到了更高的一個層次。

所以,我們要批評、欣賞詩歌的好壞,是可以從它的傳達、表現(xiàn);它的用字、造句;它的形象,它的整個的章法、結(jié)構(gòu)來判斷,來感受、體會的。

(由楊彬整理)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