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電腦上各種標志的起源和設計(圖示)

 愛與分享 2011-02-11

愛與分享    愛與分享

  電腦上的各種標志就像馬路上的交通指示牌,每天你用電腦時都會遇到,你無數(shù)次按下、點擊、注視這些標志和圖標。但是,關于它們的起源你知道多少呢?

 

The secret histories of those @#$%ing computer symbols

 

(一)電源

Power.jpeg

 

  這個標志的起源曾被印在ThinkGeek的Tee (下圖)上面,它意味著,這個按鈕可以結束之前的一切操作,也能讓機器重新開始。

 

power.jpeg

 

這個標志還曾參加過紐約市安全套包裝設計競賽,并獲得了頭等獎(下圖)。

 

340x_power-on.jpeg

 

而關于它的起源,要回溯到遙遠的二次大戰(zhàn)時期。那時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們需要用二進制來標記獨立的電源按鈕、開關和旋轉(zhuǎn)切換開關。那時用二進制中的「1」 代表「開啟」,用「0」代表「關閉」。到1973 年,國際電氣工程委員會(IEC)模糊地設定了一個在兩者之間的內(nèi)循環(huán),并命名為「備用電源狀態(tài)(standby power state)」。不過,美國電器和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的工程師們覺得這個定義太含糊不清,就將其修改并重新定義為「電源」,并設計了這個標志。

  你需要知道的是,這個標志是由數(shù)字1和0組成——現(xiàn)在就請仔細看看你電腦的電源按鈕。

 

二、Command 鍵

Command .jpeg

 

Mac 用戶每天都要使用很多次的「Command 鍵」和瑞典的野營地之間有什么共同之處?很多!

 

File:Apple key.jpeg

 

據(jù) Macintosh 開發(fā)團隊的最初員工安迪·赫茨菲爾德(Andy Hertzfeld)回憶,當時他正與團隊其他成員合作,負責將軟件菜單的各種命令轉(zhuǎn)移到物理鍵盤上操作。他們想到一個簡單的辦法,在鍵盤上添加一個特別 的「功能鍵」——當這個「功能鍵」配合其他不同的按鍵時,就會調(diào)用相應的菜單各種命令,這也是鍵盤快捷鍵的由來。

  他們給這個特別的「功能鍵」命名為「Apple key」,并在按鍵上貼了一個小小的蘋果 logo 。但喬布斯討厭這個想法,更準確地說是,喬布斯討厭他們在這個「功能鍵」上貼上蘋果 logo 的做法。

  據(jù)安迪·赫茨菲爾德回憶,喬布斯當時說:“屏幕上的蘋果已經(jīng)夠多了(注:喬布斯是指 最初的 Mac OS 界面中多處用到蘋果 logo 做為按鈕元素)。這很荒謬!我們正在讓蘋果 logo 泛濫、失效(因為用戶無法辨別其含義的不同)。”

  喬布斯下達了一個重新設計命令,他們匆忙找到位圖藝術家蘇珊·卡爾(Susan Kare)幫助重新設計。這位設計師拿出了一本《國際符號標志辭典》(international symbol dictionary),翻了翻,然后說她說選中了瑞典一個花形符號,“就用這個”。辭典里寫到,這個符號用在瑞典的野營或露營地,表示需要提醒人們注意 和關注。此外,它還有無限循環(huán)、統(tǒng)一碼標準等含義。

 

Swedish campgrounds.jpeg

 

  今天,蘋果電腦上仍然在使用這個花型符號作為 Command 鍵的標識。較早的蘋果鍵盤上 Command 鍵左側(cè)都還保留有蘋果 logo。但最新的蘋果筆記本和外置鍵盤上都已經(jīng)除去了,僅保留了花形符號。

 

三、藍牙

Bluetooth.jpeg

 

  公元10世紀丹麥的國王哈洛德·布美塔特(Harald Blåtand)和藍牙(Bluetooth)之間有什么關系?很多!

哈洛德國王生活在約公元 935-985 年。他驍勇善戰(zhàn),統(tǒng)治丹麥期間持續(xù)對外征戰(zhàn),統(tǒng)一了今天的挪威、瑞典和丹麥廣大北歐地區(qū)。早年,哈洛德曾是北歐海盜精神的發(fā)揚者,當時北歐地區(qū)的主要信仰 是奧丁神,即「戰(zhàn)爭之神」。但在他統(tǒng)治晚年,卻受到來自歐洲大陸諾曼人的海盜行為的猖獗侵擾。因此,他決定引入基督教信仰,取代原有的奧丁神信仰,對國民 施以教化,使得北歐地區(qū)的人們逐漸擺脫了海盜的魚腥氣,加強了與歐洲大陸的聯(lián)系,在整個歐洲歷史的進程中有重要影響。

 

www.u148.net

 

  傳說,這位哈洛德國王特別喜歡吃藍莓,有一顆牙齒被染成了永久性的藍色,因此人們都叫他「哈洛德·藍牙」(Harald Bluetooth)國王。

1995 年,由瑞典愛立信主導,包括芬蘭的諾基亞、日本東芝和美國的 IBM、英特爾計劃成立一個行業(yè)協(xié)會,共同開發(fā)一種短距離無線連接技術。在給這項技術命名時,由于兩個主導企業(yè)愛立信和諾基亞都是來自北歐國家,在他們歷 史中哈洛德·藍牙(Harald Bluetooth)國王有「實現(xiàn)統(tǒng)一、加強聯(lián)系」的含義,所以,他們最終決定以「藍牙(Bluetooth)」為這項技術命名,這個行業(yè)組織也因此叫做 Bluetooth SIG(藍牙特殊利益集體)。

  而藍牙這個標志的設計:它取自 Harald Bluetooth 名字中的「H」和「B」兩個字母,用古北歐字母來表示,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就成為了藍牙的 logo(見下圖)。

 

how-bluetooth-come.jpg

 

  圖中底部,引用了一段古北歐字母和英文字母的比較,可看出字母 H 和 B 用古北歐文字的寫法,這正是藍牙標志的來源。

  你需要知道的是:藍牙的標志來自 H 和 B 這兩個字母的古北歐文字寫法,而 H 和 B 的來源是哈洛德·藍牙(Harald Bluetooth)國王的名字。

 

四、USB

usb

 

  你可能每天都會在各種設備上看到 USB 的圖標,從 U 盤、數(shù)據(jù)線到筆記本電腦,它的設計起源由是哪里呢?

1994 年,康柏、IBM、英特爾、微軟和 DEC 等幾家公司計劃開發(fā)一種通用的數(shù)據(jù)交換接口,以取代當時各種電腦上互不兼容的各種數(shù)據(jù)接口。1995 年,英特爾工程師 Ajay Bhatt 開發(fā)出第一個通用串行總線(USB)接口。1996 年,作為行業(yè)標準的《USB 1.0 細則》正式發(fā)布。

  根據(jù)《USB 1.0 細則》,USB 圖標設計靈感是來自羅馬神話中的海神尼普頓(Neptune)(也是海王星的名字)的武器「三叉戟」,一支強有力的三齒魚叉。

 

Neptune resized

手握三叉戟的海神尼普頓雕像

 

  不過,為了避免魚叉形狀的設計暗示人們拿著自己的USB 存儲設備到處亂插(叉)。設計師對三叉戟的三根尖齒進行了修改,將左右兩根的三角形分別改成了圓形和正方形。這三個不同的形狀意味著,各種不同的外部設備都可以使用 USB 這一標準進行連接。

 

USB-icon

《USB 1.0 細則》中對 USB 圖標設計的詳細圖樣

 

你需要知道的是:USB 圖標的設計,來源是海神尼普頓手中的三齒神叉。

 

五、播放和暫停

play.jpeg pause.jpeg

 

  盡管播放和暫停的標志,并非最初誕生于電腦,但它們?nèi)匀黄毡槌霈F(xiàn)在鍵盤、媒體播放器(從實體的到虛擬的)上,以及其他許多能音頻和視頻的設備上。不幸的是,不論是「指向右邊的正三角形」的「播放」標志,還是「雙豎條」狀的「暫?!箻酥荆坪醵紱]有非常確切的來源。

  它們首次被使用大約是在上世紀 60 年中期,卷盤到卷盤(reel-to-reel)磁帶機誕生的時候。有時候,會用兩個疊在一起的三角形代表「快進」標志,而箭頭的指向則代表磁帶前進的方向。所以,「播放」標志應該是一個精簡「箭頭」標志。

 

Reel-Reel_Tape_Deck.jpeg

老式卷盤到卷盤磁帶機

 

  而暫停的標志來源,最可信的說法是,它是樂譜中的休止符(caesura)的符號,代表音樂停頓、中止的意思。

 

caesura.png

樂譜中的「休止符」符號

 

  數(shù)字音樂播放器(MP3)流行起來之后,播放和暫停逐漸從之前的兩個獨立按鍵整合成為一個獨立的「播放/暫?!拱粹o,這種設計從第一代 iPod 開始一直延續(xù)至今。

 

www.u148.net

www.u148.net

 

  @(音 at ),在以上所有標志中,它是唯一入選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MoMA)建筑與設計收藏的標志。它也是網(wǎng)絡世界最常用的符號。每個電子郵件都要用到它,在 Twitter 和微博里通知他人也要用到 @ 。這或許跟它是完全意義上的「執(zhí)行符號」和神秘起源有關。

  在不同的國家,它有不同的稱呼。在法國和意大利人們叫它「蝸?!梗袊行┤私兴感±鲜蟆?,德國人管它叫「猴子的尾巴」。

  它在數(shù)字世界的起源要回到 1971 年,美國技術研究公司 BBN 的一位程序員雷蒙德·湯姆林森(Raymond Tomlinson)正負責開發(fā)一個程序讓計算機用戶能夠連接到 ARPAnet(阿帕網(wǎng)絡,即美國高級研究計劃署開發(fā)的世界上第一個運營的封包交換網(wǎng)絡,也是今天互聯(lián)網(wǎng)的始祖)。湯姆林森決定在電腦網(wǎng)絡的地址中間插入 這個符號,來區(qū)分「用戶」和「終端」,這個做法后來被廣泛采用,成了今天電子郵件地址的標準寫法。因此,雷蒙德·湯姆林森也被人們稱為電子郵件之父。

 

www.u148.net

 

但是并非湯姆林森首先創(chuàng)造了 @ 這個字符。事實上,在他創(chuàng)造 @ 的用法前很久——1885 年美國安德伍德(American Underwood)打字機出現(xiàn)時, @ 這個符號已經(jīng)存在于鍵盤上了。當時它是作為一種會計速記符號,表示「以……的比率」作計算用處。

 

www.u148.net

(Underwood 打字機上的 @ 符號,位于按鍵數(shù)字 4 的上方)

 

如果再往前追溯的話,@ 這個符號大概起源于公元 6 世紀。當時的修道士開始用這個符號來代替拉丁文中的 ad 。在拉丁文中 ad 的意思相當于 at(在某處)或 toward(朝向)。他們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區(qū)別于單詞 AD(Anno Domini 縮寫),即耶穌紀元后,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公元」。

 

www.u148.net

(1536 年,一位意大利商人在書信中使用的 @ 字符,圖中綠色部分)

 

以下信息來自維基百科


“@”符號(半角文字表示:@;全角文字表示:@),是英文單詞“at”或英文短語“at the rate of”的縮寫,表示“在”、“以某一速率或比率”等意思。它是一現(xiàn)在常見的符號,因為在電子郵件地址中,它是用戶名和郵件服務器的域名之間的分隔符。此 外,“@”符號也被用作斯沃琪互聯(lián)網(wǎng)時間(Swatch Internet Time)的前置符號,代表的是目前以“拍”(Beat)做單位的時間。 

 

“@” 的正式名稱為“commercial at”,不過一般讀作英文單詞“at”。而根據(jù)其外形,中國大陸亦有人稱其為“圈a”或“花a”,在臺灣普遍使用“小老鼠”一詞,另外英文中也有“A- Tail”(帶尾巴的a)、“monkey tail”(猴尾巴)和“asperand”等別名。

 

關于該符號的起源有以下幾種說法:

 

符號@是從商業(yè)上的“each at”(單價)發(fā)展而來的,因為@看起來像是放在小“e”里面的小“a”。

 

它 被用于區(qū)分表示總價的“at”(只用一個字母“a”表示)或者“per”。例如,“12 apples @ $1”(12個蘋果,每個1美元)的價錢為12美元,而“12 apples at $1”(12個蘋果共1美元)的價錢為1美元,所以將他們區(qū)分清楚很重要和必要;


它是中世紀的僧侶對拉丁單詞ad(在,向,約)的簡寫,書寫在數(shù)字旁;


一意大利學者宣稱,其在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弗朗切斯科·拉比(Francesco Lapi)1537年5月4日簽署的一份威尼斯商業(yè)文書上發(fā)現(xiàn)了符號@。該文件是關于與皮澤洛的生意的,特別是秘魯一個@的葡萄酒的價格;@表示雙耳瓶 (意大利語:anfora;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arroba)。

 

而現(xiàn)時,單詞“arroba”表示的即是at符號以及一個重量單位。這一用法中,該符號代表一個“雙耳瓶”,這是一個根據(jù)每個標準雙耳瓶的容量所制定的重量和容積單位,傳入北歐后又有了現(xiàn)代“以某一速率或比率”的意思和用法。

 

使用@來代表法語的“à”(意為“每”)的證據(jù),出自1674年瑞典一低級法院和司法長官的協(xié)定(Arboga rådhusrätt ochmagistrat)。

 

對at符號演變的假想

 

它 出自諾曼法語“à”,意思為“每”,例如“2 widget à £5.50 = £11.00”(每件5.50英鎊,兩件共11.00英鎊)就是英國人在會計上一直使用到1990年代的一種速記形式。而在現(xiàn)代法語和瑞典語中仍有這樣的 用法。從這個角度看,@是人們?yōu)榱藭鴮懞啽悖▽?#224;時筆尖要從紙上抬起來)而將à變形得來的,這種介于@和à之間的折衷寫法在法國的路邊市場上仍可見到。
紐約朗伯打字機公司1902年生產(chǎn)的朗伯打字機上開始包含@。這個字符也被收錄于原始的1963年ASCII字符集中,不過這不足為奇,因為@本來就是一個標準的商業(yè)打字機字符(1961年的IBM電動打字機的鍵盤上帶有)。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