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會南二環(huán)外的安苑小區(qū),其中部分房源是省會最早的實物配租廉租房,8個月大的小胖丫堯堯就出生在其中一套廉租房里。就在幾天前,怕見生人的她還大哭了一場,因為爸爸的朋友借用他們的廉租房當作娶媳婦的“接親房”,6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一時間熱鬧非凡,讓她感到非常不適應……她的媽媽劉志英對記者說,能住進廉租房,真的很幸運,但更盼著有一天,能夠通過自己的奮斗在這個城市里買得起房。
回首 租房而居 3年搬了四次家 1月25日上午,安苑小區(qū)C區(qū)一套單元房里,冬日的陽光從南邊玻璃窗照進房間,映著橘紅色的簡易沙發(fā)和床單,與外面寒冷的冬日形成鮮明對比。堯堯媽劉志英對記者說,“冬天屋里的白天一般都在20度左右,房子密封性很好”.這戶廉租房有60多平方米,一室一廳,有獨立衛(wèi)生間,客廳里兩盆紅葉植物生意盎然。 堯堯媽劉志英、堯堯爸賈世超都是家在農(nóng)村的大學生,畢業(yè)后,他們一同選擇了這個城市,找工作,然后結(jié)婚……出身貧寒的兩個人缺乏經(jīng)濟外援,住房問題便成了他們最大的困擾。在城中村找最便宜的小二層樓租住,差不多是他們惟一的選擇。城中村的租房人群很龐雜,生活習慣各不相同,房東對房客的態(tài)度各異,因為生活上的種種不便,三年里,他們前后搬過四次家。 搬進安苑前他們還在柳新莊租房住,三四家租房戶跟房東共用廁所、廚房,生活不方便也缺乏安全感。城中村的小二層樓沒有保溫層,10平方米的小屋冬冷夏熱,夏天連個沖涼的地方都沒有。 不是沒有想過要租單元房,實在是錢不夠,像現(xiàn)在這樣一套市中心的房子,租住需要千元左右,在那時,差不多是兩個人全部的收入。 轉(zhuǎn)機 奇跡般地住進了廉租房 轉(zhuǎn)機就在2009年7月時奇跡般地降臨。“我們從網(wǎng)上看到了廉租房的信息,在確定自己符合條件后就立刻向所租住的寧安社區(qū)居委會遞上了申請材料。”劉志英說,“后來才聽居委會的同志說,我們是這個片區(qū)最后一個拿到保障證的,但因為安苑離新華區(qū)比較遠,許多年齡大些保障戶都不想去,但我們不嫌。”就這么著,幸運的小兩口成了片區(qū)里第一家領到廉租房鑰匙的。“7月份遞的材料,11月辦下來領得廉租房證,隨后就告訴我們有房子,填了申請表,12月1日簽了合同,12月4日就搬進了安苑小區(qū)的新家。這里離我上班的地方騎電動車還要1個小時,坐公交得倒三四趟車。”堯堯爸賈世超說,“但我們不嫌遠,這比之前住在城中村強多了。” 對比 租金比城中村平房還少兩百元 在申請廉租房時,80后的小兩口過得挺清苦。劉志英大學畢業(yè)后在民營藥廠做普通工人,一個月掙一千多一點,賈世超則剛?cè)ヒ患覇挝粚嵙暎囉闷趦?nèi)薪酬微薄。按照當時的申請條件,家庭人均收入在1050元以下,住房面積人均不到15平米,就可以納入廉租房保障范圍,幸運就這樣奇跡般降臨在他們頭上。 按著廉租房的保障標準,一家兩口人的保障面積是30平方米,30平方米以內(nèi)的月租金優(yōu)惠價是1.2元/平方米,30平方米以外一平方米提高到1.88元。“去年廉租房每月要交107.7元租金,今年有了堯堯,多了口人,保障面積按45平方米算,一月又少交十來塊錢”,堯堯爸說,跟在城中村租房時比,租金都要便宜200元,但居住條件卻有著天壤之別。他們的許多同學在市里租單元房得需要一千元左右,相比之下,他們真是很幸運。 住了小半年廉租房后,這片小區(qū)的生活配套也成熟了。堯堯媽說,帶著孩子也挺方便:“小區(qū)墻和宋村居民房只有十幾米,買菜新鮮便宜也方便,附近還建了個便民菜市場,附近超市、藥房、門診也都有,小區(qū)附近的幼兒園、小學也在規(guī)劃當中。”“天氣還沒冷的時候經(jīng)常抱著堯堯在小區(qū)里轉(zhuǎn)轉(zhuǎn)。”劉志英說。 企盼 靠自己的努力也能買套房 賈世超剛畢業(yè)時也曾有過買房的理想,但他也只是從媒體上關注房價,從來沒有實際去看,因為“蹦著高兒也夠不著。”“2008年的房價,偏低的時候也在4000元/平方米,2009年下半年開始長了,價格很快漲到5500元以上。”而相對于他們倆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當時在市中心租個七八百元的又老又舊的房子,都是不能實現(xiàn)的。“家里老人身體不好,不能幫忙照看不了孩子,現(xiàn)在要找工作還不夠孩子的奶粉錢,等堯堯大一些了,我總是要去找工作的,哪怕可以帶著她干點事兒。”劉志英說。 靠自己的奮斗買套房,差不多是每個剛畢業(yè)的年輕人的夢想。賈世超說,如果自己條件好起來了,肯定會退出廉租房,但收入的遞增總是需要很長時間,從目前的房價看,自己肯定還是買不起房的。那么第一步,他希望政府能做好廉租房與經(jīng)濟適用房或者其他類型保障房的銜接,推出便宜點的房子,讓跟自己情況差不多的年輕人都能靠自己的努力安置一個家。“比如之前安苑小區(qū)B區(qū)、C區(qū)的經(jīng)濟適用住房,兩千七八一平方米的價格,付三成首付,每月還一千元左右的貸款,我感覺,自己離這個目標并不是很遠”.賈世超說。 破題求解 方向一 住房保障各梯度無縫焊接 一個大學生,從畢業(yè)到具備自己購買商品房的能力,他的住房解決途徑應該是這樣的:首先是租住公租房,只要有工作,形成穩(wěn)定的收入就具備租住公租房的條件;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收入的提高,他也會退出公租房保障體系,有條件購買保障性住房,比如限價商品房,或者其他形式的政策性住房;隨著經(jīng)濟實力的提高,他可以去市場上購買商品房。石家莊市住房保障和房產(chǎn)管理局副局長王文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住房保障各梯度間的無縫焊接,是一個完善的住房保障體系所追求的終極目標。“關于住房保障覆蓋人群到底占到多少算合適,在加速前行階段下論斷還為時過早”,王文興說,個人認為,住房保障體系合適的比例應該覆蓋到城市常住人口的1/3,當然,要達到這樣一個目標,需要很長時間堅持不懈的努力。 方向二 公租房破解夾心層困難 像劉志英這樣住進廉租房里的大學生,畢竟是幸運的極少數(shù)。按照廉租房實物配租原則,無論是從保障戶的年齡還是身體狀況來說,都是優(yōu)先照顧弱勢人群,而剛畢業(yè)的大學生,正是充滿朝氣和創(chuàng)造力的年齡,顯然不是廉租住房保障的主流人群。“剛畢業(yè)大學生大多數(shù)屬于通常意義上的‘夾心層’,通俗地說就是買不起商品房,又不屬于廉租房保障范圍的人群”,石家莊市住房局住房保障處處長趙工說,他們應該是公共租賃房保障的人群。公共租賃房保障的人群還應該包括進城務工人員以及收入高于廉租房保障范圍的中低收入以下人群。 他介紹說,今年石家莊將加大公共租賃房保障力度,夾心層的住房困難正在破題求解。 方向三 保障房“從租到買”的過渡 多措并舉,是住房保障體系建設的一個原則。石家莊市住房保障和房產(chǎn)管理局副局長王文興說,“廉租房保障人群,是不是意味著他們在這個收入水平上,買房的路一下子被堵死了?我看未必。我們可以嘗試‘先租后售’的方式,保障戶可以先交付少量房款,然后以租金抵頂房款,租到一定年限后,房子的產(chǎn)權就是你的了。也就是說,不同保障方式之間完全可以嘗試設定過渡通道,以確保保障體系的無縫焊接。” 記者手記 沒有梯度保障,就沒有梯度消費 溫暖的小屋、生機盎然的綠植還有屋內(nèi)喜氣盈盈的一家人,都是那樣充滿生機與希望,讓埋頭于住房保障這個沉甸甸話題的我們,心情都為之豁然開朗。 然而,振奮之余,我們也很清楚,在現(xiàn)有廉租房保障水平之下,幸運的個例永遠也只是個例。且不說許多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家庭收入水平往往已超越廉租房保障線,單就眼前這個幸運的小家庭而言,一旦他們的收入超越廉租房保障線,從保障體系退出后,他們又將何處安居?從廉租房到商品房之間長長的跨越,又有幾個剛畢業(yè)數(shù)年的大學生能夠輕易跨越? 幸虧有了公共租賃房,還有同樣醞釀提量提速建設的限價商品房,有了住房保障體系的梯度設置,之前管理部門著力引導的住房梯度消費,才有條件成為現(xiàn)實。 有消息說,今年公共租賃房建設是住房保障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根據(jù)住建部的安排,今年在全國范圍內(nèi)將開工建設1000萬套公租房。如果照這樣的速度建上兩三年,那些“飄”在茫茫都市的大學生和進城務工人員,就不會再有“逃離北上廣”的沖動了吧?站在財富和事業(yè)的起始點上,無論就體力、年齡段還是人生訴求而言,這些新畢業(yè)的大學生和進城務工人員都是這個城市最具有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一群,將他們納入合理的住房保障體系,才是保持一個城市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前提。 無論是從政府責任還是城市發(fā)展的角度看,住房保障的梯度設置,都是一個科學、合理的安排。我們慶幸這樣的路徑已然確立,我們更企盼著,美好的理想早日成為現(xiàn)實。期待著城市中的每個人都能告別飄泊無依的感覺,每個新畢業(yè)的大學生和進城務工人員,都能像劉志英一家那樣幸運。 |
|
來自: LEE本澤馬 > 《石家莊房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