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5.32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①;學(xué)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注釋】 ① 餒(něi):饑餓。在其中:指在耕田中。下面的“其”指代“學(xué)”。孔子主張君子應(yīng)該把眼光、精力放在學(xué)習(xí)、推行仁道上。 【語譯】 孔子說:“君子只謀求明道和行道,并不謀求衣食。因為耕田,難免不餓肚子;而學(xué)道,就可以做官拿到俸祿。所以只君子擔心道不能明、不能行,而不擔心貧窮。” 【解讀】 本章孔子談君子之憂。 本章內(nèi)容不能機械的理解為孔子重道輕食,重學(xué)輕耕。子貢問政,孔子答以“足食,足兵,民信之。”孔子問志,冉有答曰“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足民,豐衣足食,孔子默許冉有之志。孔子一向“重民食、喪、祭。”何以輕食輕耕??鬃釉诒菊轮袕娬{(diào)高層次的精神追求,強調(diào)的是社會分工,“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君子當以學(xué)道為主,百姓當以農(nóng)耕為主,正如樊遲學(xué)稼學(xué)圃,孔子斥為“小人哉!樊須也”。斥其為“小人”,并不能說明孔子輕視勞動人民,輕視稼穡耕種,強調(diào)分工,不能理解為輕耕輕食??鬃右贿厪娬{(diào)社會分工,一邊勸君子勉力為學(xué)。學(xué)禮,學(xué)義,學(xué)信,一言以蔽之,學(xué)道。“君子學(xué)道則愛人。”“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子路篇》)上愛人,好禮,講義,守信,“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所以“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學(xué)之不講,德之不修,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吾憂”四事,即“道”。“學(xué)”、“德”、“義”、“善”以及“禮”、“義”、“信”均為“道”之內(nèi)涵,當是君子所謀所憂之道,謀道,不需謀食,食自至;憂道,無需憂貧,貧自去?!洞髮W(xué)》亦說:“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乃)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有德乃有財,德者財之本也。德者,道也,謀道,道在其中,祿在其中,食亦在其中。謀道,食、貧自在不謀不憂之中。 謀食謀道,從“耕”“學(xué)”角度看,則有四種情況: 為學(xué)有兩種情況。第一種,從正面說,祿在其中,謀道亦謀食,君子之有位者。道在其中,祿在其中,食在其中。第二種,從反面說,為學(xué),未必得祿,謀道卻不能謀食,君子之無位者。進一步說:為學(xué)未必一定得祿,但不學(xué)則一定不能得祿,孔子借道祿以勸學(xué)。 為耕有兩種情況。第一種,餒在其中,謀食不謀道,小人之勞力者。第二種,謀食亦謀道,“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賢人之隱居者。為耕者,不論是單一謀食,抑或是謀食兼而謀道,“餒在其中”,勢所難免。為耕,未必不能為道,但一定不能得祿,所以饑餒也在不免之中??鬃咏韪H以勸學(xué)。 “耕”“學(xué)”相較,合而觀之,學(xué),祿在其中,正面引導(dǎo)以學(xué)。耕,餒在其中,反面對比以勸學(xué)??傊菊乱庠趧駥W(xué),謀道憂道,其意也在勸學(xu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