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定義(摘自《無路之旅》)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意愿。 首先,愛與不愛最顯著的區(qū)別之一,在于當事人的意識思維和潛意識思維的目標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愛。 其次,愛是長期的和漸進的過程。愛是自我完善,意味著心智不斷成熟。愛,能夠幫助他人進步,也會使自我更加成熟。換言之,我們付出愛的努力,不僅能讓他人的心智成熟,自己也能同樣獲益。 第三,真正意義上的愛,既是愛自己,也是愛他人。愛,可以使自我和他人感覺到進步。不愛自己的人,絕不可能去愛他人。父母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讓孩子懂得什么是自我完善。我們推動他人心智的成熟,自己的心智也不會停滯不前。我們?yōu)樗酥攵晕彝晟?,這與自我約束不會產(chǎn)生對立。我們強化自身成長的力量,才能成為他人力量的源泉。我們終歸會意識到,愛自己與愛他人,其實是并行不悖的兩條軌道,二者之間越來越近,其界限最后模糊不清,甚至完全泯滅。 第四,愛是自我完善,也是幫助他人完善。它意味著持續(xù)努力,超越自我界限。愛,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會計行動。我們愛某人或愛某種事物,就不可能坐享其成,而是要持續(xù)地努力,幫助自己和他人獲得成長。 在愛的定義中,我用“意愿”這一字眼,是想強調它在情感領域中的地位,遠超過一般的生理或心理“欲望”。“欲望”未必能轉化成行動,而“意愿”則可成長導致實際行動的強烈欲望。人人都有愛他人的欲望,但很多人只停留在想法和口頭上。愛的愿望不等于愛的行動,真正的愛是行動,是基于靈魂的行動。你認為自己愛他人卻沒有躬身實踐,就等于從未愛過。與此同時,不管是愛自己還是愛他人,為心智的成熟而貢獻力量,也須出于自主的選擇,也就是愛的選擇。 《無路之旅》又名《心靈地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