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評價既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也是保證學校教育活動沿著正確的方向向前發(fā)展的重要手段。評價問題在課程實施中起著激勵、導向和質量監(jiān)控的作用,所以,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課程評價改革作為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被提了出來,備受重視。幾年來,參與課改的老師都在積極探索一條既科學又合理,既全面又公正的教育教學評價新體系,我們?yōu)榇艘沧隽舜罅康奶剿鳌,F結合實際,本人從課堂的學習評價入手,談談自己的一點膚淺認識。
一、評價方式──以學生評價為主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在實施評價過程中,應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新課程改革還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小學生應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對學生進行課堂學習評價,應該堅持以學生的評價為主體。教師的導評要能促進學生的主動發(fā)展,使評價成為激活課堂、激勵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以學生評價為主體,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尊重學生評價的權利,讓學生敢評。學生不僅可以評價自己的學習和同學的學習,還可以鼓勵學生評價教師的教學,甚至可以評價教材,發(fā)表對教材的不同看法,從而讓學生打破評價的束縛,敢于挑戰(zhàn)書本、挑戰(zhàn)權威。塑造創(chuàng)新性人格,增強學習的創(chuàng)新意識。如新教材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三》87頁“讀讀背背”中的兒歌《東西南北》這樣寫道:“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有個學生說兒歌題目寫錯了,不應該是《東西南北》,而應該是《東西北南》。因為兒歌里先寫北后寫南……想想看,才一年級的學生就敢于挑戰(zhàn)教材、評價教材,確實不簡單。
2、提供學生評價的機會,讓學生愛評。對同一內容的學習,不但要盡可能地讓多位學生評價,還要允許一位學生作多次評價,直至他們滿意為止。讓學生從中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如學生讀完課文、寫完生字后,可以讓學生自己評評課文讀得怎么樣?生字寫得滿不滿意?并說說理由。然后再讓其他學生進行評價。這樣給學生多次評價的機會,日后學生的評價水平一定會大大提高的。
3、拓展學生評價的時空,讓學生樂評。除了學生自評外,還可以通過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全班互評,甚至可以讓學生找對子互評,以拓展語文課堂學習評價的時空,促使人人主動參與評價,提高學習的效率。教師在課堂評價中,要多采用激勵的語言讓學生樂評。如教師可以這樣鼓勵學生:“你小小年紀就很會評價,真了不起!”“你的評價很有水平,長大了準是個評論家。”這些激勵的語言使學生樂此不彼,評價的興趣會越來越濃。長期以往,學生的膽子會越來越大,口語表達能力也會隨之提高的。
4、教會學生評價的方法,讓學生會評。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導評的作用,幫助學生矯正學習方向,點撥學習方法,啟迪學習思維,化解學習矛盾,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主動發(fā)展,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本領。如:在學生互評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盡量找出對方的長處,婉轉地指出其不足,并提出改進意見。這樣既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巧妙地指正了錯誤,何樂而不為呢?
二、評價內容──以學習實踐為重點
把學生的學習實踐作為課堂學習評價的重點內容,就是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進行評價,又在評價中進行學習實踐,使以評促學成為學習評價與學習實踐的最佳結合點,和諧地貫穿在教學過程的始終。
1、在讀書中評價。通過讀書評價,可以增強學生想讀、愛讀、讀好的欲望,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不斷提高。在讀書中評價,可按學習課本的環(huán)節(jié)進行:
①初學課文的朗讀,重在評價朗讀的正確度和流利度,促使學生讀準、讀熟;
②感悟課文的朗讀,重在評價情感度,促進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如教學二年級上冊課文《一分鐘》時,有位學生這樣讀元元等紅綠燈時說的話:“唉!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她剛讀完,立刻有同學評價:“王可同學讀得有感情,聲音也洪亮,就是多加了一個‘唉’字。”另一學生馬上說:“我覺得王可同學讀得很好。因為提示語告訴我們元元嘆了口氣說‘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王可同學把嘆氣詞也讀出來,所以她讀得很好,很有感情。”還有一學生說:“王可同學確實讀得好,只不過這句話應該小點兒聲讀,因為它是元元自言自語說的話,不能讀得太大聲。”至此,學生通過評價同學的朗讀深入理解了課文內容。
③學完課文的朗讀,重在評價背誦記憶的程度,促使學生熟讀成誦,豐富語言的積累,為日后的說寫訓練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
2、在思考中評價。學生主動學習的核心在于積極思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外顯出來的聽、說、讀、寫等積極性與其內隱的思維主動性息息相關。通過評價,可以促進學生積極地思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思考中評價,可以結合學生主要的學習實踐活動進行。如:
①在質疑中評價思維的靈活性,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發(fā)現疑難問題;
②在答問中評價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鼓勵學生打破常規(guī)思維,發(fā)表獨到見解;
③在習作中評價思維的敏捷性,鼓勵學生回憶生活經驗,進行自由表達。
3、在議論中評價。議論式的學習活動能增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向信息交流。通過評價,有助于促進人人參與,增強合作的意識,并從中受到啟發(fā),發(fā)展語文能力。在議論中評價,大致可分為兩類:
①在學習材料方面,通過議重點,評價把握內容的準確性;議詞句,評價體會語言的情感性;議表達,體會作者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
②在學習實踐方面,通過議朗讀,評價誰讀得有感情,應該怎樣讀;議思考,評價誰的想法獨特,應該怎樣想;議發(fā)言,評價誰的表達清楚,應該怎樣說。
三、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習為目的
課堂學習評價是一種形成性評價,其目的在于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學習過程逐步成為一種自覺而有效、主動而持久的學習行為方式,從而發(fā)展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1、激發(fā)學與評的興趣。興趣是樂學的導師。實驗表明。激發(fā)學生學習評價的興趣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方法。
①透過即時性評價激趣。課堂上的即時評價要以學生的學習實際為依據,以利于即時矯正學習,激勵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如激勵大膽發(fā)言,教師可以這樣評價:“你的觀點老師贊同,你的聲音也很好聽,可惜你的聲音小了點。你能大聲地再說一遍,讓大家都能聽到你那美妙的聲音該多好???”
②通過階段性活動評價激趣。讓學生根據階段性的學習表現,采用個人申報、小組推薦、全班表決的形式,定期推選“優(yōu)秀小小評論員”,以此來激發(fā)學與評的興趣。也可以通過表演、介紹、放錄像等方式觀察某一學習過程,讓學生進行現場點評,從中推選出“評價小能手”,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與評的興趣。
2、培養(yǎng)學與評的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自然轉化成一種良好的學習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從以下兩個方面促進學生養(yǎng)成學與評的良好習慣:
①在學與評中揚長避短。通過學習評價,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再讓學生在學習中進行自我矯正,揚己之長避己之短。
②在學與評中取長補短。通過學習評價,讓學生了解他人之長處和自己之短處,再讓學生在學習中進行自我完善,取人之所長,補己之所短。
總之,新課程所倡導的評價理念帶給我們的是一個嶄新的工作思路,它要求我們要重視評價改革,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評價能力,給學生插上評價的雙翅,日后學生的評價水平會越來越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