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為金,八戒為木,沙僧為土,唐僧白馬分屬水火,五行相生好取經(jīng)//
西游記是一本寫一個佛弟子修行過程的書 孫悟空是人的本心 心要悟空 豬八戒是人的本能 本能要戒 沙悟凈是人的本性 自性清凈 白龍馬是人的本意 心猿意馬 唐僧是修行之人 此書乃四大名著之一 只當成浪漫主義神話小說 或 仰佛抑道 來看 豈不糟蹋前人心血 都言作者癡 誰解其中意《西游記》中“三藏”“八戒”在佛教用語中是什么意思?
唐僧,又叫唐三藏,這早已為人熟知。至于“三藏”之稱的由來,恐怕知者不多。 “藏”,按梵文的原意是指盛放物品的筐篋,含無所不包、包羅萬象之意。佛教借以用來概括全部佛經(jīng),近乎“全書”。正因為這樣,“藏”成了佛教經(jīng)典的總稱。 按內(nèi)容區(qū)別,“藏”分三類:一、素怛纜藏,意譯為經(jīng)藏,指佛教始祖釋迦牟尼的說教。二、毗殺耶藏,意譯為律藏,指佛門戒律。三、阿毗達摩藏,意譯為論藏,指釋迦牟尼弟子對于佛教學說的論述和注解。 因“藏”分經(jīng)、律、論三藏,所以慣稱“三藏”。 唐僧經(jīng)九死一生艱難跋涉,終于抵達佛教發(fā)源地古印度,先后在那爛陀寺從戒賢高僧學習了5年,后又游歷各地,拜訪名剎中高僧,學業(yè)日精。經(jīng)16年后取得“三藏”真經(jīng),返抵長安。以后又經(jīng)19年嘔心瀝血譯出佛經(jīng)75部,凡1335卷,計1300萬言。 古時,對通曉“三藏”真經(jīng)的僧人,尊稱為“三藏法師”或“三藏”。唐僧因而被稱為“三藏”。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19382.html?si=1 西游記》中豬剛鬣受了菩薩戒行,斷了五葷三厭,唐僧因此給他起了個別號,叫做“八戒”。五葷三厭,屬宗教戒條,信徒不準食用。 五葷,即五辛,指五種辛味蔬菜。包括大蒜、小蔥、韭與渠(形似蘿卜味如蒜)。三厭,道教把雁、狗、烏龜作為不能吃的三種動物,列為教條。認為“雁有夫婦之倫,狗有扈主之誼;烏龜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涌幢小品》)。厭,在此是不忍食之意。不過,這五葷三厭是佛道二教的混合物,佛教的“八戒”實際另有所指。 八戒全稱“八齋戒”,是佛教為在家的男女教徒制定的八項戒條。包括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飲酒,不眠坐華麗之床,不打扮及觀聽歌舞,正午過后不食。佛教戒律還有很多。豬悟能雖稱“八戒”,但他始終“戒”得不徹底,也不情愿。最開始是知道豬八戒這個名字,也沒多想過, 今天突然想到,在網(wǎng)上也找不到答案, 希望那位懂佛的朋友告訴我下..1.不殺生: 不故意殺害有生命的眾生,如人、動物、小昆蟲及墮胎。 2.不偷盜: 對於一切財物,乃至一草一木,非自己所有而取, 或是不論用任何手段,如騙取、強奪、霸占等,皆算是偷盜。 3.不邪淫: 凡與男女兩身相和合,皆稱為淫。受八關(guān)齋戒時, 要禁止正淫,也就是正當?shù)姆蚱揸P(guān)系也不可以。 4.不妄語: 不說謊、搬弄是非、惡口罵人,危害到他人。 5.不飲酒: 不喝酒,乃至於不勸人喝酒、不入酒家、不思念飲酒。 (喝酒會使人神智昏昧,來世感愚癡的果報)。 6.不著香花鬘不香油涂身及不歌舞倡妓不往觀聽: 廣泛來說,凡脂粉、香水、香膏、口紅、耳環(huán),包含一切飾品、 色彩鮮艷的衣服,及跳舞、賭博等,皆不可以。 7.不坐臥高廣大床: 舒適柔軟的高廣臥床,會讓人心生淫念,所以不適合坐臥。 8.不非時食: 即過了日中之后,除了喝水,不再吃任何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