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4.八城經(jīng)

 asianbell 2011-01-16

4.八城經(jīng)[1]

如是我聞:一時,具壽阿難住在韋沙離城的木瓜村。

那個時候,八城的居士[2]第十因辦某事到達巴嗒厘子城。當時,八城的居士第十來到雞園[3]一位比庫之處。來到之後,禮敬該比庫,坐在一邊。坐在一旁的八城居士第十對該比庫如此說:

“尊者,具壽阿難現(xiàn)今住在哪里?我想謁見具壽阿難。”

“居士,具壽阿難住在韋沙離城的木瓜村。”

於是,八城的居士第十在巴嗒厘子城辦完事後,來到韋沙離城木瓜村具壽阿難之處。來到之後,禮敬具壽阿難,坐在一邊。坐在一旁的八城居士第十對具壽阿難如此說:

“阿難尊者,是否有一法為那位世尊、知者、見者、阿拉漢、全自覺者[4]所說,若有比庫住於不放逸、熱忱、自勵,未解脫之心得解脫,未斷盡之漏得斷盡,未到達之無上解縛安穩(wěn)得到達呢?”

“居士,有一法為那位世尊、知者、見者、阿拉漢、全自覺者所說,若有比庫住於不放逸、熱忱、自勵,未解脫之心得解脫,未斷盡之漏得斷盡,未到達之無上解縛安穩(wěn)得到達。”

“阿難尊者,有哪一法為那位世尊、知者、見者、阿拉漢、全自覺者所說,若有比庫住於不放逸、熱忱、自勵,未解脫之心得解脫,未斷盡之漏得斷盡,未到達之無上解縛安穩(wěn)得到達呢?”

“居士,于此,比庫離諸欲,離諸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成就並住于初禪。他如是審察、了知:‘此初禪是造作、思念[5]。凡是造作、思念者,皆是無常、滅法。’他住於其處[6],得達諸漏盡。若尚未得達諸漏盡,也依其法貪、法喜[7],滅盡五下分結(jié),成為化生者,在那裏般涅盤,不再從那世間回來[8]。居士,這即是一法為那位世尊、知者、見者、阿拉漢、全自覺者所說,若有比庫住於不放逸、熱忱、自勵,未解脫之心得解脫,未斷盡之漏得斷盡,未到達之無上解縛安穩(wěn)得到達。

再者,居士,比庫尋、伺寂止,內(nèi)潔淨,心專一性,無尋、無伺,定生喜、樂,成就並住於第二禪。他如是審察、了知:‘此第二禪是造作、思念……無上解縛安穩(wěn)得到達。

再者,居士,比庫離喜,住於舍,念與正知,以身受樂,正如聖者們所說的:‘舍、具念、樂住。’成就並住於第三禪。他如是審察、了知:‘此第三禪是造作、思念……無上解縛安穩(wěn)得到達。

再者,居士,比庫舍斷樂與舍斷苦,先前的喜、憂已滅沒,不苦不樂,舍、念、清淨,成就並住於第四禪。他如是審察、了知:‘此第四禪是造作、思念……無上解縛安穩(wěn)得到達。

再者,居士,比庫以慈俱之心遍滿一方而住,如此第二、如此第三、如此第四,如是上、下、四隅、一切處,一切如自己,對具一切[有情]的世間以慈俱之心、廣、大、無量、無怨敵、無瞋害遍滿而住。他如是審察、了知:‘此慈心解脫是造作、思念。凡是造作、思念者,皆是無常、滅法。’他住於其處……無上解縛安穩(wěn)得到達。

再者,居士,比庫以悲俱之心……喜俱之心……舍俱之心遍滿一方而住,如此第二、如此第三、如此第四,如是上、下、四隅、一切處,一切如自己,對具一切[有情]的世間以舍俱之心、廣、大、無量、無怨敵、無瞋害遍滿而住。他如是審察、了知:‘此舍心解脫是造作、思念。凡是造作、思念者,皆是無常、滅法。’他住於其處……無上解縛安穩(wěn)得到達。

再者,居士,比庫超越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作意種種想,‘無邊的虛空。’成就並住於空無邊處。他如是審察、了知:‘此空無邊處定是造作、思念。凡是造作、思念者,皆是無常、滅法。’他住於其處……無上解縛安穩(wěn)得到達。

再者,居士,比庫超越一切空無邊處,‘無邊之識。’成就並住於識無邊處。他如是審察、了知:‘此識無邊處定是造作、思念。凡是造作、思念者,皆是無常、滅法。’他住於其處……無上解縛安穩(wěn)得到達。

再者,居士,比庫超越一切識無邊處,‘什麼都沒有。’成就並住於無所有處。他如是審察、了知:‘此無所有處定是造作、思念。凡是造作、思念者,皆是無常、滅法。’他住於其處,得達諸漏盡。若尚未得達諸漏盡,也依其法貪、法喜,滅盡五下分結(jié),成為化生者,在那裏般涅盤,不再從那世間回來。居士,這也是一法為那位世尊、知者、見者、阿拉漢、全自覺者所說,若有比庫住於不放逸、熱忱、自勵,未解脫之心得解脫,未斷盡之漏得斷盡,未到達之無上解縛安穩(wěn)得到達。”[9]

如是說已,八城的居士第十對具壽阿難如此說:

“阿難尊者,猶如有人尋求一種寶藏,卻一次獲得了十一種寶藏[10];同樣的,尊者,我尋求一種不死之門,卻一次得聽聞[11]到十一種不死之門。尊者,又猶如有人的家有十一個門,當他的家著火時,即使從任一個門都能使自己安全逃出;同樣的,尊者,我從此十一個不死門的任一個不死門都能使自己安全逃出。尊者,那些異學都能為老師遍求老師的酬勞,我為何不向具壽阿難作供奉呢?[12]

於是,八城的居士第十召集了巴嗒厘子城和韋沙離城的比庫僧,親手以美味的嚼食、啖食侍候令滿足,又各供一套衣給每一位比庫披著,供三衣給具壽阿難披著,並為具壽阿難建造了五百精舍[13]。

 

 

 

 

算術(shù)師摩嘎藍經(jīng)[14]


 


[1] 八城經(jīng) (Aññhakanàgarasuttaü):譯自M.52。

八城的居士第十請教阿難尊者:佛陀是否說了一法,能使比庫們通過精進獲得解脫、斷盡煩惱?阿難尊者連續(xù)回答了十一種修習止觀的方法:先證得初禪、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慈心解脫、悲心解脫、喜心解脫、舍心解脫、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和無所有處定;從這些定出定后再修觀,能得漏盡,證阿拉漢果;即使不能,也可證不來果。

[2] 八城(Aññhakanàgaro):住在八城。第十(Dasamo):是該居士的家姓。

[3] 雞園 (kukkuñàràmo):雞長者所建造的僧園。

[4] 世尊在圓滿了三十種巴拉密后,摧毀了一切煩惱,證正覺于無上全自覺。以世尊能了知不同有情的意樂隨眠故為知者;對一切所知之法如觀放在手掌上的余甘子,故為見者。又清楚宿住等為知者,擁有天眼為見者;擁有三明、六通為知者,以無障礙的普眼見一切處為見者;以強力的智慧識知一切法為知者,以極清凈的肉眼能見一切有情視域之外、戶外等之色為見者;以增長自己利益的、定為足處的通達慧為知者,以增長他人利益的、悲為足處的教說慧為見者。以已殺敵及有資格接受資具等為阿拉漢;完全地及自己覺悟諸圣諦為全自覺者;或知障礙法為知者,見出離法為見者,已殺煩惱敵為阿拉漢,自己覺悟一切法為全自覺者。如此以四無畏、四所行來稱贊世尊。

[5] 造作(abhisaïkhataü):經(jīng)造作而生。思念(abhisa¤cetayitaü):思念分別。

[6] 他住于其處 (so tattha ñhito):他住立于該止觀法。

[7] 法貪、法喜 (dhammaràgena dhammanandiyà):這兩句是指對止觀的欲貪。止觀的確能令所有一切的欲貪滅盡,能夠成就阿拉漢,不能則成不來者。他尚未舍斷對止觀的欲貪故,以第四禪之思投生于凈居天。這是論師們的一致說法。對止觀的欲貪屬很微細的欲求,即“欲”(nikanti)

[8] 義注提到:就如這部經(jīng),《大馬倫迦經(jīng)》、《大念處經(jīng)》、《身至念經(jīng)》等也教導(dǎo)止觀。在這部經(jīng)中,既教導(dǎo)修止又教導(dǎo)修觀,并側(cè)重于指導(dǎo)修止,《大馬倫迦經(jīng)》則側(cè)重指導(dǎo)修觀;《大念處經(jīng)》稱為教導(dǎo)修觀為主之經(jīng),而《身至念經(jīng)》則以修止為主。

 世尊在《大馬倫迦經(jīng)》(M.64)中說:“阿難,哪種道、哪種行道能舍斷五下分結(jié)呢?阿難,在此,比庫遠離依、舍斷不善法,止息一切身的粗惡,離諸欲,離諸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成就并住于初禪。然而其處還有色、有受、有想、有行、有識,他觀察那些法為無常、苦、病、瘡、箭、惡、疾、敵、毀、空、無我。其心從那些法中得解脫。其心從那些法中得解脫后,心集中于不死界:‘此為寂靜,此為殊勝,即一切行的止息,一切依的舍遣,愛盡、離貪、滅、涅槃。’他住于其處,得達諸漏盡。若尚未得達諸漏盡,也依其法貪、法喜,滅盡五下分結(jié),成為化生者,在那里般涅槃,不再從那世間回來。阿難,這就是舍斷五下分結(jié)的道、行道。”接著佛陀繼續(xù)教導(dǎo)了依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定修觀的方法。

[9] 之所以沒有教導(dǎo)觀照非想非非想處定心,是因為該定過度微細,超越了弟子的能力范疇。

[10] 只通過一次努力即獲得十一種寶藏。譬如有人前往森林尋找寶藏,一位樂于助人者見到后問:“朋友,你去哪里?”他回答:“我想尋找生活資財。”“朋友,那你過來吧!搬開這塊大石。”他搬開該石后不斷往下挖,發(fā)現(xiàn)了十一個罐子。如此只通過一次努力即獲得十一種寶藏。

[11] 緬文版作bhàvanàya(修習),今依蘭卡版savanàya(聽聞)翻譯。

[12] 外學弟子在向其老師學習技術(shù)期間或之前、之后,都會從家中拿錢來酬勞。若家中無錢,其親戚朋友也會幫忙。外學們在不能導(dǎo)向出離的教法中學習技術(shù)皆會尋找錢財來供養(yǎng)其師,在這種能夠?qū)虺鲭x的教法中,我為何不向為我宣說了十一種生起不死行道的導(dǎo)師作供養(yǎng)呢?

[13] 造價為五百金的住所。

[14] 算術(shù)師摩嘎藍經(jīng) (Gaõakamoggallànasuttaü):譯自M.107

算術(shù)師摩嘎藍婆羅門問世尊:世間的各種學問都有循序漸進的教學程序,在佛陀的教法中是否也是循序漸進的呢?世尊回答說:佛陀的教法也是循序漸進。當佛陀要調(diào)教一個人,會按照這樣的教學程序:持戒、守護根門、飲食知節(jié)量、實行警寤、正念正知、遠離獨坐、舍離五蓋、修習禪定。婆羅門又問世尊,是否每個人在受教之后都能證悟涅槃?佛陀回答說只有一些人能,一些人卻不能,因為佛陀只是指示通往涅槃之道的指路人而已,至于是否真的依教奉行則取決于禪修者個人。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