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程重點是把文字的立體面藝術(shù)化,用非常漂亮的立體曲線來代替。制作方法相對來說要復(fù)雜一些,大致過程:我們先要畫好立體草圖,包括每一個字母尾巴部分的展現(xiàn)方式。然后用PS慢慢實現(xiàn)。如果認(rèn)真去做的話跟其它的立體字制作有很多相同點,高光及暗調(diào)渲染方法基本相同。
最終效果 1、新建一個1024 * 768像素的文檔,背景填充白色。新建一個圖層,選擇文字工具打上“2010”文字,字體選擇系統(tǒng)自帶的“Arial”,顏色暫時用黑色,如下圖。
![]() 2、在文字上右鍵,選擇“柵格化文字”。按Ctrl + T 變形處理。按住Ctrl 鍵調(diào)整邊角部分,拉出簡單的透視效果,如下圖。
![]() 3、用套索工具把最右邊的“
![]() 4、把當(dāng)前圖層復(fù)制一層,填充顏色:#D43030,調(diào)出當(dāng)前文字選區(qū),按Ctrl + Alt + D羽化1個像素,稍微向右移4個像素,按Delete 刪除多出部分。這一步操作時作出文字的暗調(diào)部分,讓文字有體力感。
![]() 5、調(diào)出文字選區(qū),把選區(qū)向右移一個像素如圖5,選擇菜單:編輯 > 描邊,顏色為淺紅色:#E87978,大小為1像素。確定后取消選區(qū),按住Alt 鍵添加圖層蒙版,用白色畫筆把需要高光部分涂出來,效果如圖6。
![]() ![]() 6、在“
![]() 7、在當(dāng)前圖層下面新建一個圖層,命名為“尾巴
![]() ![]() ![]() 8、新建一個圖層,用鋼筆勾出下圖所示的選區(qū),填充顏色:#EB
![]() 9、新建一個圖層,用鋼筆勾出圖12所示的選區(qū),羽化3個像素后填充稍亮一點的紅色:#FF6565,按Ctrl + Alt + G 與前一圖層編組。作為高光部分,如圖13。
![]() ![]() 10、用鋼筆勾出下圖所示的選區(qū),羽化3個像素后填充顏色:#C
![]() 11、用鋼筆勾出下圖所示的選區(qū),羽化1個像素后填充顏色:#C
![]() 12、同上的方法勾出下圖所示的選區(qū),羽化5個像素后填充顏色:#A00E0E。到這里“尾巴
![]() ![]() 13、在“尾巴
![]() 14、用鋼筆勾出下圖所示的選區(qū),羽化15個像素后填充顏色:#7E0607,按Ctrl + Alt + G 與前一圖層編組。取消選區(qū)后加上圖層蒙版,用黑色畫筆把底部涂點透明效果,如下圖。
![]() 15、在當(dāng)前圖層下面新建一個圖層,勾出下圖所示的選區(qū),羽化3個像素填充顏色:#D52222,作為尾部高光。
![]() 16、新建一個圖層,用鋼筆勾出下圖所示的選區(qū),羽化3個像素后填充顏色:#B70B0C,作為尾部暗調(diào)。
![]() 17、新建一個圖層,用鋼筆勾出下圖所示的選區(qū),羽化5個像素后填充顏色:#A71415。 ![]() 18、新建一個圖層,用鋼筆勾出下圖所示的選區(qū),羽化2個像素后填充顏色:#C61818,作為尾部中間高光。 ![]() 19、新建一個圖層,同上的方法制作底部邊緣部分的高光和暗調(diào),如圖24 - 26。
![]() ![]() ![]() 20、到現(xiàn)在為止的大致效果如下圖。
![]() 21、在“尾巴
![]() 22、同上的方法制作暗部和頂部的高光,過程如圖29,30。
![]() ![]() 23、第一個數(shù)字部分基本完成,如果有不滿意的地方可以自己調(diào)整。
![]() 24、“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