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所謂功夫茶,并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功夫乃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qū))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最為盛行。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喬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著品功夫茶這個風俗。 功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后則嫌其他茶不夠滋味了。功夫茶采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為半發(fā)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沖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制作過程[回目錄][編輯本段]
泡功夫茶的八個過程: 泡茶招式[回目錄][編輯本段]1、游山玩水:將茶壺底沿茶盤邊緣旋轉(zhuǎn)一圈,以括去壺底之水,防其滴入杯中。
這些是茶壺和聞香杯才有的。 功夫茶俗語[回目錄][編輯本段]
7、“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因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會被燙,而茶是熱的,滿了接手時茶杯很熱,這就會讓客人之手被燙,有時還會因受燙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給客人造成難堪。 功夫茶的茶具[回目錄][編輯本段]包括爐子,是紅泥小炭爐,一般高一尺二寸,茶鍋為細白泥所制,鍋爐高二寸,底有碗口般大,單把長近三寸,沖
功夫茶所用的沖罐(茶壺),并非買來就用,而要先以茶水"養(yǎng)壺"。一把小壺,須先以"洗茶"(即泡茶時的第一道茶)之水頻頻倒入其中,養(yǎng)上三月有余,方可正式使用。 四種不科學的養(yǎng)壺法: 二、干擦法。泡茶時趁壺身熱將茶汁淋在壺身上,等茶汁傾倒出后,用干茶巾來回擦拭。這種方式養(yǎng)的壺,變亮較快,但養(yǎng)成后,最怕人的手氣、水氣,一旦沾到了壺面,則養(yǎng)成的光澤容易褪去,導致壺面光澤不勻。 三、濕擦法。壺身熱時用茶巾沾茶水擦拭壺身,不斷地推搓。這種方法就好像擦皮鞋,將茶汁一層一層擦在上面。養(yǎng)亮后,如果久置半年以上不用,光澤會逐漸褪去。 四、勤刷法。泡茶時淋茶水在壺上,趁壺熱吸收之際,用毛筆或小刷子,勤加刷洗,使茶汁均勻刷在壺上,好像是刷皮鞋,是一種假亮。 功夫茶的喝法[回目錄][編輯本段]功(工)夫茶何謂" 第一有趣為功夫茶具的精巧.先前用于烹泉候湯的紅泥小火爐.鵝翎小羽扇.砂銚銅箸之類的器具,如今已被電熱壺方便煮水取而代之自不必說,那一直沿用至今尚未出現(xiàn)更新替換的大如密柑、小似桔子的茶壺(潮洲人俗稱"沖罐"."蘇罐").薄似蟬翼而潔白如玉的茶杯,其獨特的性能與用途,令人嘆絕.那壺以紫砂泥壺為正宗.有一人用,二人用和三人以上用的區(qū)分.書房里獨飲,用一人壺.夫婦或兄弟對飲,用二人壺.客廳招待朋友,用三人壺.三人壺,每次沖出茶湯不多不少正好三杯.倘客人多,也可換用大壺.但更多的時候是三人為一批,各輪一巡.此時,往往是欣賞沖茶功藝的時間,多于飲茶品味的時間.所以,非有閑工夫,斷難坐得住.那杯,照例只得半個乒乓球大,以白瓷薄胎杯為常見.底平口闊,質(zhì)薄如紙,色潔如玉.所謂"不薄不能起香,不潔不能襯色."原來,功夫茶越燙越易出香,杯子薄一燙就升溫.這也是沖功夫茶為什么每巡均要用滾燙的開水澆杯的緣故(不光是為了消毒衛(wèi)生).同時,功夫茶一沖出來就要趁熱品飲,此時又要杯壁溫度不要太高,太高則會燙傷嘴唇,而杯子愈薄杯壁散熱愈快,不燙嘴.此所以越薄越好.而功夫茶中的極品,湯色淺,透明度高,只有潔白如玉的杯子方能欣賞其高雅的湯色.壺求紫砂而杯用白瓷,此為功夫茶具一絕,十分有趣. 第二有趣為沖泡方法的考究.一怕"傷水",二怕"泡",三怕"破膽"四怕瀝茶斟得高."傷水"是指納入茶壺的茶葉份量不足而注水太多,通常應以剛剛淹過茶葉為宜.否則,茶湯濃度不夠,會品出水味,俗稱"傷水"."傷水"則好茶盡廢.同時,沸水注入茶壺后約摸幾十秒鐘之后(首次時間可稍長一些)即要把茶湯倒出來,否則,時間一長就會把茶葉中一些影響香味的物質(zhì)都溶解在茶湯里,影響茶湯的口感和色澤,此為怕"泡".而往壺里注水時應環(huán)繞壺嘴和壺邊高沖,切忌往壺心灌,以免"淋破茶膽"!斟茶時,又要把壺嘴降低,要臨著茶杯飛快地反時鐘方向輪番瀝茶,茶湯流成線時是"關(guān)山巡城",茶湯滴成點時是"韓信點兵"."巡城"和"點兵"是要把茶湯盡快瀝出,并在茶杯中分得均勻,因為先瀝出的茶淡,后滴出的茶濃,濃淡必須分得均勻,方能使每一杯茶都完全一樣.瀝茶怕斟得高,高則茶湯注入杯子時會濺起泡沫,影響茶湯的色澤感.沖茶有這么多考究,通常便要由座中的高手操作.有高手司壺,品茶自然美不勝收。 第三有趣,是功夫茶喝慣了容易上癮.功夫茶的特點是聞起來香,喝下去苦,回過頭甘.苦盡甘來,澀后回爽,有曲徑通幽,豁然開朗的妙處.因其回甘而有生津止渴之效果,又因其喉底的清爽,忍不住又勾起再喝一杯的欲望.這種情形就是梁實秋先生所說的"喝功夫茶如嚼橄欖,舌根微澀,數(shù)巡之后,好象是越喝越渴,欲罷不能."潮洲人出差,你問他有啥不習慣,他準會說沒功夫茶喝.喝慣了功夫茶的人,一天不喝便覺得難受.所以,茶癮大的人出差通常都帶上一套簡化的功夫茶具,以便隨時隨地只要是可以尋到剛燒的開水,就喝上幾杯. 第四有趣,是有功夫茶喝的地方就可以找到潮洲人.這有二種情形.第一種情形是喝功夫茶的大多為潮洲人.因為潮洲人嗜飲功夫茶,家家都與功夫茶結(jié)下不解之緣.第二種情形是正在喝功夫茶的縱然不是潮洲人,但路過而主動向功夫茶座靠攏的必定是潮洲人.這第二種情形一般又會有二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潮洲人老鄉(xiāng)觀念比較重,尤其是遠離家鄉(xiāng),一見功夫茶便會尋認老鄉(xiāng),所以會主動靠攏.另一種情況是潮洲人向來以功夫茶待客,因而功夫茶通常會使潮洲人找到變陌生為親熱的話題,可以借品茶而輕松地入座. 功夫茶的有趣,須以品茶人肯大方地消遣掉個把小時的時間為墊底.那種操作程序的繁瑣與老半天方輪上一巡也就是那么一小口茶的飲法,曾被人斥為"浪費時間之道".喝功夫茶費時間那是事實,但畢竟是一種高品位的"悠閑".如果成天無所事事而只是喝茶,那當是浪費時間.若是在緊張的工作之余,或則出于商場交易官場交際老友喜聚新朋偶識,飲茶不是功利便是人情.但帶有功利目的或人情交往的茶,通常無法得到品茶的最高樂趣.必須是座中有三二知己,心中無多少俗念,此時的品茶,方可有"芳香溢齒頰,甘澤潤喉吻,神明凌霄漢,思想馳古今"的境界,當其時,"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塵夢",那可是難得清閑。
相關(guān)連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