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老火車站 伊藤博文 1909年,戰(zhàn)犯伊藤博文在哈爾濱被朝鮮大俠安重根擊斃; 這是在中國被擊斃的“戰(zhàn)犯先驅” 伊藤博文(1840——1909年),長洲藩人,生于日本天保十一年,幼名利助后改俊輔,又改博文,號春畝。生父為一農民,名林十藏。后過繼于下級武士伊藤家為繼子。幼年就學于松下村塾,崇信尊王攘夷思想。他是日本近代政治強人,四度出任首相。伊藤博文是日本現(xiàn)代化的締造者和推動者,同時又是軍國主義的代表人物
09年10月26日上午9時許,載著伊藤博文的火車徐徐開進了哈爾濱站。當專列在第一站臺停穩(wěn)后,在站臺上佇立久候的沙俄財政大臣戈果甫佐夫趕忙登上豪華的特等車廂。不多時,他陪同一個黃臉白髯、十分矜傲的矮小日本老頭走出車廂。頓時,站臺上等候的歡迎隊伍敬禮,軍樂奏起。伊藤博文下車后,在戈果甫佐夫的陪同下檢閱了儀仗隊,接著便躊躇滿志地與各國駐哈爾濱領事及日本僑民見面。此時的安重根滿腔仇恨,怒火萬丈,他大步走入歡迎隊伍中,站在了俄軍軍官隊伍后面。 09-朝鮮烈士安重根生前留影
1909年10月伊滕傅文在沈陽火車站與奉天領事小池及隨員留影 1909年10月25日長春日本人在大和旅館為伊滕博文舉行的歡迎宴會 1909年10月26日伊藤博文乘坐專列抵達哈爾濱火車站情形
1909年10月伊滕傅文尸體由滿鐵運至大連再由秋津號軍艦運回國內 1909年11月4日伊滕博文葬禮在比谷公園舉行 1910年2月14日,日本關東都督府地方法院判處安重根死刑。3月26日上午10時15分,年僅34歲的安重根穿著母親為他做的白色朝鮮民族服裝,在旅順監(jiān)獄刑場從容就義。就義前,安重根對前來探望的兩個弟弟留下遺愿:“我死后把骨灰先埋在哈爾濱公園旁,等恢復國家主權之后返葬故國。”
伊藤博文是日本明治時代積極制定和瘋狂推行侵略朝鮮、中國乃至亞洲政策的主謀和元兇之一,雙手沾滿了中、朝人民的鮮血。1895年4月,清政府在甲午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他作為日本全權代表之一,迫使李鴻章與之簽署了被視為中國近代史之奇恥大辱的《馬關條約》。1905年,他又首任朝鮮輔國統(tǒng)監(jiān),對朝鮮人民進行殘酷的統(tǒng)治和鎮(zhèn)壓。1909年,他已將徹底吞并朝鮮的一切事宜準備就緒,只待動手。伊藤博文此次來哈爾濱對外聲稱“純系個人旅行”“沒有任何使命”,其實他是前來與沙俄財政大臣戈果甫佐夫舉行秘密會晤的,一是密謀進一步瓜分掠奪中國東北權益,二是企圖事先取得沙俄對日本吞并朝鮮的諒解。但狂妄的伊藤博文萬萬沒有想到,在中國東北哈爾濱的這片土地上,會被安重根結束自己的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