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芝草無根,醴泉無源 【原文】 虞翻與弟書曰:“長子容當(dāng)為娶婦,須遠(yuǎn)求小姓,使足生子。天之福人,不在貴族。芝草無根,醴泉無源。” 【今譯】 虞翻給弟弟寫信說:“你的大兒子虞容,應(yīng)該給他娶媳婦了。媳婦應(yīng)該在偏遠(yuǎn)小戶中尋找,這樣就能夠給虞家生孩子。 天給人間降福,并不是只偏向于貴族之家。靈芝草沒有根,甘泉也沒有源。(咱們家不攀富貴,給虞容找個偏遠(yuǎn)地區(qū)的小戶人家的女子為妻,可能更幸福些)” 注:虞翻(164年-233年),字仲翔,會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三國時期著名經(jīng)學(xué)家、哲學(xué)家,為吳國大臣,虞翻為文武全才,既能統(tǒng)兵打仗又著書立說,又通醫(yī)理和占卜,堪稱東南俊杰。 二、使子孫后代享福的好辦法! 【原文】 王參政伯大,號留耕,嘗著《四留銘》云:“留有余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余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余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余不盡之福,以還子孫。” 【今譯】 參政官王伯大,號留耕,他曾經(jīng)寫有《四留銘》一文,文中說:“留下沒有用完的靈巧,還給自然,社會上就會有更多的靈巧之人;留下沒有用完的俸祿,還給朝廷,國家就會更富強(qiáng);留下沒有用完的錢財,還給百姓,百姓就會過得充裕些。誰能夠這樣做了,他就等于留下了自己沒有享完的福,還給子孫,使他們的子孫后代,都有福分。” 三、大智大勇者,必能忍小恥小憤 張耳、陳余,他們是魏國的兩個名士。秦國聽說了這兩個人,就想用金錢把兩人聘到秦國,聘張耳準(zhǔn)備用一千金,聘陳余準(zhǔn)備用五百金。張耳、陳余二人,更名改姓,到了陳國,做了里門監(jiān)(官員)。 里吏鞭打陳余,陳余想反抗,張耳輕輕地踩了陳余一腳,提醒他別動。 里吏走后,張耳把陳余拉到一棵桑樹下,責(zé)備他說:“原來我和你怎樣談的?今天遇到了一點很小的屈辱,都不能忍受,難道你想死在一個小吏的手下嗎?” 張耳的見識,超過陳余很多啊。后來,陳余終于戰(zhàn)敗,死在汦水上。張耳卻作了漢朝的臣子,富貴長壽,子孫也得到福蔭。這不是偶然的。 大智大勇的人,一定能夠忍受得過小恥辱,他能控制自己,不輕易發(fā)怒。 張耳曾經(jīng)講過:“云蒸龍變,想成就大事業(yè)的人,難道還會在小事上斤斤計較嗎?” 四、木偶人耳鼻欲大,口目欲小 趙長玄向人們介紹說: “楊吉給皇帝呈進(jìn)諫書,引用了韓非子的一句話: “土木做的木偶人,耳朵、鼻子要大一些,口和眼睛要小一些。”(這句是韓非子的原句,以下是楊吉的話) 這大概是因為耳朵和鼻子先大一些,還可以改小;嘴和眼睛先小一些,如果以后發(fā)覺到小了,還可以改大一些。凡事都要留有余地,留下后路,以防不測。不要把一切政令法律,規(guī)定得太狠、太死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