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教學設計 課題:實驗探究專題的復習 建安中學 吳艷紅 2008.6.13 ◆教材分析: 根據生物學科的特點和課程標準的要求,初中生物學科學業(yè)考查的目標和要求包括三方面,即知識性目標要求、技能性目標要求和科學探究能力目標要求。其中對科學探究能力的要求是:熟悉科學探究的一般程序,能根據問題作出假設、根據實驗結果得出結論等。 根據《關于印發(fā)佛山市初中畢業(yè)生學業(yè)考試與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佛教考〔2007〕9號)的精神,生物學科被列為初中畢業(yè)生學業(yè)考試的考查科目。其中實驗和探究部分并入有關的知識考查內容,約占20%??梢妼嶒灪吞骄吭谏飳W教學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學情分析:初二學生面臨生物畢業(yè)考查,時間緊,學習任務重,很多學生對初一的知識已經遺忘了,而實驗探究部分對學生來說更是一個難點,老師有必要幫學生歸納知識,并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探究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對照實驗和模擬實驗。 2、過程與方法: ◎熟悉科學探究的一般程序,能根據問題作出假設、知道怎樣提出問題、找出變量,區(qū)分實驗組和對照組等。 ◎讓學生掌握常用的科學探究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合作分享的能力。 ◆重點難點:掌握對照實驗和模擬實驗;學會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能根據探究課題作出假設、找出變量,區(qū)分實驗組和對照組。 ◆教學方法:歸納法、比較法、收集和分析資料法、分組分享教學法。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有關實驗探究的信息。 教師:課前收集若干個實驗探究的信息;課前培訓學生,指導小組長如何開展收集和整理資料。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小測(見學案) 二、確定目標,籌劃策略 依據學案中“學習目標”,引領學生認定目標,在學生認定目標后提出要求、希望和必要的提示或鼓勵。 【教學目標宛如路標為教學指明了方向,是教學的起點與落點,而教學過程的實質是以教學目標為指導分步達成教學要求的基本方式和多元互動過程,故教學目標的確定要根據教材特點、《課程標準》、學生實際,其中,立足學生實際是關鍵,把學習目標定在學生的認知最近發(fā)展區(qū)內,激勵學生跳起來摘取學習成功的桂冠;要注意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不可割裂?!?span lang=EN-US> 三、分組分享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兩年的學習中,哪一次實驗給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這個實驗屬于哪一類實驗?為什么?請同學們用筆寫下來,然后在小組內進行分享。(根據學生回答適時導入,點明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問題) 【創(chuàng)設源于學生生活的學習情境、源于學生心理需求的學習情境、源于學生的經驗而又高于學生的簡單經驗的學習情境,而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情境,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內在學習動機,促進學習的有效性。正是通過特定的情境,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并構建自己學習的目標。】 四、分組分享活動二 ①先獨立完成學案中的材料1,然后小組內分享,你是怎樣找出變量以及實驗組、對照組的?(提出問題,布置任務,培養(yǎng)學生團體合作的精神。) 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得出初步結論??梢罁栴}探究,進行有目的、有步驟的自主探究,疑難問題同組(或同桌)相互合作,必要 【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告訴我們,要讓學生在盡最大學力能夠達到的區(qū)域內學習。如果超出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師應進行適當的引導和調整。在探究中,教師創(chuàng)造探究條件,關注學情發(fā)展,不能把開放式搞成放羊式;學生能做的事,教師決不越俎代庖;但也不要回避必要的講解,該講解的就要講透,該探究的就要探究充分;要巧妙處理突發(fā)事件,把學生的自由發(fā)展調控在課標要求的范圍內?!?/span> ③適時交流成果。小組內進行交流分享。教師及時引導學生總結出怎樣找出變量以及實驗組、對照組的規(guī)律,并依據學生的反饋及時進行點撥。 【學會分享和合作是研究性學習的目標之一,教師必須創(chuàng)設一個互動平臺,讓學生在探究中形成的不完善的觀點和看法,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得到補充和提高,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評析,激起主體與主導之間的思維共鳴,使個體從不同側面實現自我完善?!?span lang=EN-US> 五、運用知識,實踐創(chuàng)新 1、依據學案中材料2中問題的設置,進行知識的鞏固與活學活用。 2、理清知識主干,構建知識網絡,可根據新知識的主干,構建出適合自己思維特點的結構形式。教師依據學生的反饋及時釋疑,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 六、分組分享活動三(梳理思路,歸納方法): 你是怎樣提出問題的?變量怎樣找?怎樣區(qū)分實驗組和對照組?【新課程的實施決不是教師給學生灌輸知識、技能,而是學生驅動自己的學習動機機制、積極主動的構建知識的過程,這種構建是學生在自身的經驗、信念和背景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與他人相互作用而實現的。所以,讓學生通過同學間、師生間的學習體會和情感體驗的交流,總結知識,體驗學習方法,將所學知識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來增長自己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 七、運用知識,實踐創(chuàng)新:完成學案中的材料3中課堂反饋,讓教師更好的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有針對性的進行查漏補缺。 八、分組分享活動五(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還想探究與這相關的哪些問題? 【在課堂臨近結束時,注重知識的發(fā)展延伸,讓學生站在新的知識水平上重新思考“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還想探究與之相關的哪些問題?”拓寬了學生探究的空間,激勵學生進行課下的探究。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收獲同時也帶著新的問題離開課堂?!?/span> 九、作業(yè)布置:完成復習資料中的實驗探究內容。 ◆板書設計:常見的實驗探究方法:對照實驗和模擬實驗,重點針對對照實驗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并能找出變量,區(qū)分實驗組和對照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