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格律詩基礎(chǔ)知識漫談》—白楊

 蟬寶寶 2011-01-10
格律詩基礎(chǔ)知識漫談》—白楊
第一次跟大家共同探討近體詩基礎(chǔ)知識,我也是總結(jié)前人的知識,通過自己的編輯而成的。希望得到大家的幫助,我們共同探討吧。下面我們開始這一節(jié)課的學(xué)習(xí)。

一、我們?yōu)槭裁磥韺W(xué)詩詞,我們在詩詞中能得到什么?

孔子說:古之學(xué)者為己,今之學(xué)者為人。什么意思呢?就是說遠古的學(xué)風(fēng)是通過學(xué)習(xí)知識來提升自己的人性修養(yǎng)。通過知識來開闊我們的視野,開拓我們的胸襟。更充分地認知自我、認知社會、認知自然萬物。從而使自己把握幸福的能力提升;

然而,今世的學(xué)風(fēng)呢?是把學(xué)到的知識當(dāng)作一種工具,或謀職或謀人。謀人就是取悅他人,得到他人的賞識,再貶低一點,就是想得到一份能在人前顯擺、嘩眾取寵的資本。

那么,我們學(xué)詩詞應(yīng)該取古還是取今呢?我認為當(dāng)今社會啊,取古早晚會餓死,取今最終會被人罵死。所以我們正確的態(tài)度是,二者兼取,既要修心,又要打拼。但是,我們現(xiàn)在來學(xué)習(xí)詩詞的目的,應(yīng)該從于遠古的那種學(xué)風(fēng);因為我們需要用詩詞知識來修心,來沉淀我們處于困境時的自省,來積蓄我們在逆境中的力量。

所以,我們來學(xué)詩詞的目的應(yīng)該是修心養(yǎng)性。修心:使心靈純潔;養(yǎng)性:使本性不受損害。通過自我反省體察,使身心達到完美的境界。

二、學(xué)好詩詞需要什么?

第一是漢語語法基礎(chǔ);

第二是大量地閱讀;

第三是細心地感悟

三、我們來談?wù)劯衤?br>
什么是“格律”?

格律,就是格和律的合稱。

格∶平仄、字數(shù)、對、粘、對仗、壓韻、起、承、轉(zhuǎn)、合,合稱為“格”。這里的“對”與“對仗”不是一個概念。這里的“對”是指平仄相對;而對仗(對偶)是指字的詞性、詞組的形式相同。

律∶音律、聲律、韻律,合稱為“律”。壓韻和韻律不是同一個概念,是兩碼事。

壓韻∶凡壓同一韻部的字,就叫壓韻

韻律∶指如何用韻;比如, “倒韻”“串韻”“走韻”“僻韻”“窄韻”“險韻”等,就屬于韻律的范疇。

“僻韻” 冷僻字或意義不明者

“窄韻”詞性單一,缺乏靈活性;

“險韻”韻部字少,如:三江  

“倒韻”顛倒用字

“串韻”竄韻,從一先跑去二冬之類,屬竄韻

“走韻”,就是拿著韻書,一個一個挨著韻部來壓韻,就好象走路一樣,一步接一步 。

以上所列,在律詩創(chuàng)作中盡量避免。就拿險韻來說,韻部里的韻字本來就少,寫絕句、七律都勉強,要是寫長律就無韻字可用了。

律詩的格律,定型于宋朝。 唐詩遵的是唐律,有些地方,唐詩和近體詩的格律是不一樣的。我的老師說,按唐律分析,《唐詩三百首》里的詩,沒有問題,都是正確的。

有人問為何唐詩很多不符合近體詩的要求,因為今天我們說的格律,是已經(jīng)定型的宋代格律,不是尚未完善的唐律。唐詩符合近體詩要求的,粗略估計,大約在35%左右。65%是不符合近體詩的要求。

四、平仄規(guī)律性

平仄的規(guī)律在句子中一般采用馬蹄韻。

馬蹄韻,顧名思義,就是馬蹄踏路的“滴滴答答……”聲,我們把馬蹄的節(jié)奏運用到漢字音律中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無限延伸下去”我們規(guī)定一個音節(jié)里有2個漢字,也就是“滴 = 平平,答 = 仄仄”,那么我們就可以隨意地從這個無限延伸中截取某一段,

比如截取七個字的形式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截取五個字就是:平平仄仄平。

為什么大多數(shù)形式是截取5、7這樣單數(shù)呢,“滴”,是馬蹄抬起來,“答”,是馬蹄落下去。

我們截取單數(shù)字,難道是讓馬蹄抬起來后不下落嗎?或者馬蹄落下去就不抬起了嗎?

并不是這樣,因為我們剛才所截取的都是半句,還有另一半沒有截取與之相對呢。于是,我們就要考慮“格律”中的“對”,即平仄相對。

例如:前半句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后半句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這樣兩個半句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句子。

再說說“粘”,這個字的意思就是“連接,就像藕斷絲連一樣,雖然藕斷了,但藕絲還相連”,我們講一首律詩是一個整體,為了避免律詩從格律上斷裂,我們就運用“粘”來相連接。

我們剛才說過,一個完整的句子就是前后兩個半句達到了平仄相對的要求,那么既然已經(jīng)達到了完整,下面的句子怎么繼續(xù)呢?不怕,因為我們可以用“粘”的辦法來解決,來繼續(xù)我們的新開始。

那么這個新開始的句子應(yīng)該與誰相粘連呢?我們應(yīng)該按照句子的排列順序去粘。比如我們把已經(jīng)寫好的兩個半句編號為:前半句為1,后半句為2。

平平仄仄平平仄①,仄仄平平仄仄平②。

我們將要寫的句子編號為3,那么我們這個第3句就要“粘”第2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①,仄仄平平仄仄平②。

仄仄平平平仄仄③,平平仄仄仄平平④。

平平仄仄平平仄⑤,仄仄平平仄仄平⑥。

仄仄平平平仄仄⑦,平平仄仄仄平平⑧。

這里的粘的意思是,第3句子的平仄要與第2句字的平仄相同。

但是律詩是8個半句組成的,所以在粘的句子編號上,我們可以推出下面一個定式:第3句粘第2句,第5句粘第4句,第7句粘第6句。

我們直觀地看一下:(這是七律的一種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①,仄仄平平仄仄平②。

仄仄平平平仄仄③,平平仄仄仄平平④。

平平仄仄平平仄⑤,仄仄平平仄仄平⑥。

仄仄平平平仄仄⑦,平平仄仄仄平平⑧。

通過看上面的例子,我們又發(fā)現(xiàn)了問題。既然③和②相粘,那么應(yīng)該平仄完全一樣???這里還有一個格律規(guī)定,就是3、5、7句最后一個字必須是仄,2468句最后一個字必須是平。

另外我們再仔細注意一下,就是12345678句中,左右上下相鄰的句子中第2/4/6字與相鄰的第2、4、6字的平仄是相對的。左面的是平,那么右面的就是仄;上面的是平,那么下面的就是仄。

這就是律詩的要求,前后兩句的2、4、6位置上的字相對,上下兩句2、4、6位置上的字相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1,3,5不論,2,4,6分明”在單句中的含義。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按照馬蹄韻的截取方法為什么會出現(xiàn)如上面例子中③④⑦⑧句的格式呢?

仄仄平平平仄仄③,平平仄仄仄平平④。

仄仄平平平仄仄⑦,平平仄仄仄平平⑧。

就是因為3、5、7句最后一個字必須是仄,左右上下相鄰的句子中第2/4/6字與相鄰的第2、4、6字的平仄必須相對。

我剛學(xué)律詩的時候也想不通這個問題,后來我就學(xué)馬走路,但是馬是四條腿,而我是2條腿,走著走著我就跑起來了。于是我悟出了一個道理,馬起步時候,確實是嘀嗒嘀嗒的,后來馬跑了起來,蹄聲就亂了。后來我把所悟跟老師說了,老師說我比馬聰明多了。其實,按照王力老師的說法是為了前后句補充音節(jié),使得一個聯(lián)的音節(jié)達到和諧。

五、說說“孤平”“三尾”對詩句節(jié)奏感的影響。

按照音律,七律一句共七字,分別為1234567,每句的音節(jié)是:12、34、5、6、7,共五個音節(jié)。一般一個語素為一個音節(jié).大家以后讀、寫詩的時候,注意看一下七字一句的,都是按照這個音律來讀、來寫的。

如果在這樣的句子:仄仄□平仄仄平,如果第三字不論,則就可能犯孤平。

如果是這樣的句子:平平□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不論,則就可能三平頭。

如果是這樣的句子:仄仄平平□仄仄,如果第五字不論,則就可能三仄尾。

如果是這樣的句子:平平仄仄□平平,如果第五字不論,則就可能三平尾。

律句中忌諱三仄尾、三平尾。三平頭和三仄頭,雖不算犯規(guī),但也不是主張之列。因此,第3、5字還是可以選擇論一論的。不過,容許偶犯,偶犯的概念是,偶爾為之,如果是因為內(nèi)容偶犯一下,則是許可的。

一切文章都是以內(nèi)容為主。 在內(nèi)容和犯孤平,這樣的忌諱之間,個人選擇內(nèi)容。

解釋兩個名詞:失對和失替

失對:是指兩個對應(yīng)的句子,在2•4•6位置上字的平仄不符合對句平仄的規(guī)律。

失替:是指單句的2、4、6字的平仄沒有“平仄平或仄平仄”這樣交替運用。

六、對仗中注意的問題

工對和寬對:

在律詩中我們大多數(shù)使用寬對。

工對:就是格式要非常嚴格,不管是格律上,還是詞性上都要求工穩(wěn)。比如:

     竹因臨水情斯暢, 蘭以當(dāng)風(fēng)氣亦和。再比如:

      急水與天爭入海,亂云隨日共沉山

寬對: 相對于工對而言,要求不是很嚴格。比如: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時”和“別”的詞性不同。所以不成工對,這類就是寬對。

永憶江湖歸白發(fā)     

欲回天地入扁舟

歸白發(fā)   其實是白發(fā)歸。與入扁舟其實不太相對。但是這個聯(lián)依然屬于寬對,符合要求。

大家都知道詞語分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數(shù)詞、方位詞等等。平時使用頻率高的是名詞、形容詞、動詞及數(shù)詞。這些詞大家都不陌生,應(yīng)該非常熟悉的。在對聯(lián)中,動詞是不可缺少的。少了動詞,句子就缺乏生動,容易呆板。因此,合理使用動詞,就顯得非常重要。

在五字句中,至少應(yīng)該有一個動詞,最合理的是兩個。在七字句中,至少應(yīng)該有兩個,最多不得超過三個。

數(shù)詞,有實用的,有虛用的。

如:  五岳,中的“五”這就是實的。

再如:三軍過后盡開顏     這里的三,就是虛的

又如:五湖四海           既可實指,也可虛指,

當(dāng)然還有一字多種詞性的。

如:清     既可作名詞,也可作動詞,還可作形容詞。

道光年間,有幅對聯(lián):

                        清風(fēng)有意難留我

                        明月無心自照人

上句的動詞分別是“有、留”,下句的動詞分別是“無、照”

其中的清和明,本來是形容詞.但在這對聯(lián)里,實指了清朝和明朝.以形容詞喻作名詞.上下工對.對聯(lián)中的詞性,有暗變的手法.前面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再舉一例:  

蓮子心中苦  蓮子的蓮,實際是 (憐)的意思  

梨兒腹內(nèi)酸  梨兒的梨,實際是(離)的意思    (暗變,名詞變形容詞)

詞語有自己的詞性,但關(guān)鍵是看使用在句子里是怎樣的去使用。意境對聯(lián)的出句,沒有規(guī)定,關(guān)鍵是看對句者自己怎么去理解。

對聯(lián),可以內(nèi)容相似、相近、相同、相反。

唐伯虎紀事中有一聯(lián):   

七里山塘,行到半路三里半

九溪蠻洞,經(jīng)過中洞五溪中   

我們先不考慮重復(fù)的“洞”字。這里的數(shù)詞,上句也好、下句也好,都是實指。

對聯(lián)的用數(shù),在通常情況下,與普通文章的用數(shù),沒有什么不同。但普通文章的用數(shù),比較自由。而對聯(lián)的用數(shù),卻要受到限制。上聯(lián)幾個數(shù)字,下聯(lián)就必須幾個數(shù)字。否則就不能成對。這樣一來,對聯(lián)的用數(shù),就不能不作一些特殊的處理了。

有這樣一幅聯(lián):

收百八景于目前,數(shù)山水林巒,萬疊芙蓉環(huán)薄霧

登卅六峰之頂上,看畫圖煙雨,半天樓閣啟凌云

百:實際是一百。卅:實際是三十。這就是一種特殊處理的方式,上下皆作特殊處理。

再看一聯(lián):

           奉東晉大亨,瑰寶增輝三百字   

            稱南滇小爨,石碑永壽二千年           

這里的三百和二千,都與實際不符.如此用法,叫作取整。

另外有一種相反的用法,化整為零。

如:

   七鴨游湖,數(shù)數(shù)三雙一只   

   尺蛇出洞,量量九寸十分   這個就是化整為零。

數(shù)字聯(lián),還有一種 計算,比如:

二七慈悲喜舍身,感湘土群聲持誦   

四八莊嚴微妙相,應(yīng)麓山萬眾瞻依   

上聯(lián)指觀音出家的年,下聯(lián)指觀音化身  。此聯(lián)見長沙岳麓山古麓山寺觀音閣。這個就是計算,二七等于十四。

我們來看一聯(lián):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

會心不遠,欲登絕頂莫辭勞

大家看,這聯(lián)數(shù)詞的位子,半、絕。工不工?OK,看詞語的話,那半和絕是形容詞了,對吧?但是,我現(xiàn)在所說,半,在這里是數(shù)。絕,也是數(shù)詞。絕,就是大到不能再大量的意思。所以,這聯(lián)事實上是工對。

西湖有一聯(lián),數(shù)字較多。  

三面湖光,四圍山色

一簾松翠,十里荷香

大家看看,這聯(lián)里的數(shù)詞,是虛還是實?全聯(lián)用了四個數(shù)字。“三面”=三潭印月。再告訴大家,這聯(lián)是描寫“三潭印月”。虛虛實實,到底如何,在你心中也。

實詞是指有實在意義的詞。按語法特征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數(shù)詞和量詞六種。方位詞附屬于名詞,顏色詞屬形容詞了。

虛詞一般不具有實在的意義。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語法關(guān)系,或句子的語氣。分為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五類。

就是要: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shù)詞對數(shù)詞。量詞對量詞……等。  對聯(lián)的基本原則:實對實,虛對虛。

例如,中央電視臺一九八二年春節(jié)征聯(lián)出句。

碧野田間牛得草=

評冠軍的對句是:金山林里馬識途

各以三個文化界人名相對。

如:成都杜甫草堂有一聯(lián):

草堂留后世

詩圣著千秋  著對留是動詞。

如:

       挺身登峻嶺

       舉目點遙空  

“遙”對“峻”是形容詞。表示空和嶺的形態(tài)。

峨嵋山報國寺聯(lián):

  我奉雪山為贈品

  君收云海作詩聲   君指游客。和我是代詞相對。

史學(xué)家范文瀾堂聯(lián):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寫一句空  其中,句對年是量詞。

側(cè)身天地更懷古

獨立蒼茫自詠詩  

自 對 更  是副詞。更表示程度。自表示范圍。

綠水本無憂,因風(fēng)皺面

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  

原和本,因和為都是介詞。前者表示狀態(tài)。后者表示原因。

七、單獨說說流水對

流水對:是指對偶的詩句在詩意上就像流水一樣,上流下接,不能截斷。

因此,在形式上雖然分成兩句,但意思卻互相連貫,換句話說就是把一個意思分成兩句話說,上下緊密結(jié)合,互為因果不可分割,如果去掉上句或下句意義就不完整了,

如:忽聞哀痛詔,又下盛明朝.

又:可惜歡吳地,都非少壯時.

又: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再舉例說明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典型的流水對上下句用連詞串接,或根本是一句話分兩半說。

例如: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駱賓王)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杜甫)

很多流水對上下句分別是兩個連貫的動作。

例如: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王維)

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孟浩然)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

流水對在律詩對聯(lián)中最受人欣賞,藝術(shù)性較高,是比較不容易弄出來的一種對子。一首詩里面有了一聯(lián)的流水對,就顯得靈動了許多。

關(guān)于流水對,有這樣一些說法:

“古人律詩中之流水對,常為難得之佳聯(lián),即因其一氣呵成,暢而不隔,如行云流水,妙韻天成也。”

“流水對使一首詩結(jié)構(gòu)緊湊,如果是用在擔(dān)當(dāng)著拓轉(zhuǎn)詩意的重任的頸聯(lián),??墒拐自娨庀窳鲃樱?xí)習(xí)欲飛。” 

流水對往往出現(xiàn)在尾聯(lián)中。

八、簡單地聊一下律詩的寫作

談到寫作,我要說一點,就是律詩由于篇幅短小,七律不過才56個字,根本無法與詩歌、散文相比。那么,律詩卻能在如此小的篇幅里,蘊涵著深厚的情感和暢達的思想智慧,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是以小見大,是以情感人。

一支花開而知春來,一葉凋零而知秋近。一滴淚能釋千古愁,一展眉峰能悅滿懷情。

那么律詩是怎樣做到以小見大,以情感人的呢?是寫作的章法,就是一首詩謀篇布局的方法。

寫一首律詩,一定要做到謀篇在先,動筆在后。也同于做一篇文章,必是先有寫作的目的,想寫什么,打算怎么樣寫,主題是什么,想達到什么樣的目的。

為了保證思路完整,脈絡(luò)清晰,讓讀者讀著明白,就需要好好地安排章法。先交代什么,后交代什么,這順序不能亂。

比如你想表達對春天處處生機勃勃的贊美之情,你不能一開篇就自私地只考慮你的感受,就“啊,多么美好的春天啊”。這樣寫就是把你的所見所聞省略掉了,你沒有把文字當(dāng)作向?qū)碜屪x者看出你的所見所聞。所以,你應(yīng)該首先寫出你所處的地點,該地點有什么,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引發(fā)了你對春天的贊美之情。這就是詩的邏輯性。

所以寫詩一定要遵守的原則是:情要有景做鋪墊;景要靠情去升華。

另外,在作品中一定要表達你的真情實感,只有真感情,你的作品才會打動人。沒有感情的湊字,文字是苦澀凝滯的。

我們要用情感讓文字在你的筆下活動起來,興奮之時,文字在舞蹈;苦悶之處,文字也在淺愁。不然,你沒有感情的湊字,不僅你感到受罪,文字也會跟著疲憊。讀者呢,能有啥心思去品讀呢?

還有一點,就是你看到的景物取舍方面,也要用心去選擇,把對你欲抒發(fā)的情感有用的景物挑選出來作為重點描寫,這對于你的作品吸引人有很大幫助。

如果是見到什么寫什么,想到什么就說什么,勢必會造成文理的混亂。你寫不明白,讀者就沒辦法讀明白。

有時作者寫的東西,作者心里是很清楚的,可是讀者卻把握不住作者的思路。其原因可能就是章法出了問題。

我下面列出幾個句子,請大家說一說哪些是景語,哪些是情語?

1、        他背著手,在甲板上踱來踱去。

2、        他看見柳樹下兩位老者在下象棋。

3、        他聽見遠處傳來汽笛聲。

4、        他喜歡玫瑰花。

5、        失戀的痛苦,讓他此生不忘。

6、        遠處的飛瀑傳來雷鳴般的巨響,瀑布湍急地流下來,砸在巖石上,濺起的水花在陽光下宛如一道長虹。

大家說說:(六班長-浙江--方:1,2,3,6景語,4,5情。答,略。)

那么,通過分析上面的幾個句子,我們可以得出初步的結(jié)論:寫文章就是作者在說明什么、議論什么,不管你寫的是自己,還是別人,或者其它事物,文字都是出于你的筆端,是你在敘述、在議論、在說明,所以針對這些文字來說,你自己的感觸最多,然后才是讀者。而針對每個字、每句話是否蘊含了情感,你自己最清楚。所以,在判斷景語還是情語的關(guān)鍵就是:不以你的意識而存在的事物,被你敘述出來的文字就是景語;雖然這個事物是客觀存在的,但是通過你的想象、判斷之后得到了一定的情感升華之后,那么這些文字就是情語。你比如說,“遠處傳來的汽笛聲”,這句描寫就屬于直接敘述,是把你聽到的狀態(tài)反映出來了,所以就屬于景語;再比如,“他喜歡玫瑰花”這句就是你在表述議論,是通過你的心理去加以判斷而說出的句子。

當(dāng)然,這些都屬于直觀判斷景語和情語的直觀判斷法,嚴格地講屬于斷章取義。但是,作為我們初學(xué)律詩的朋友來說,這就是一個臺階,以后你們會隨著學(xué)習(xí)邁上更高的臺階,那時候你再回頭讀讀這些,你會覺得這些漏洞百出。

還有一些句子,如,比喻句“月光清如水”,這些句子要看你用在什么地方,要看你前后句子的受否加入了感情色彩。單單地拿出這一句來說,屬于景語。因為這屬于一個形容,是把月光形容成水。是凡作比較的兩個事物都有一個相同的內(nèi)涵,月光的清亮與水的清純就存在相同的內(nèi)涵。你不能說月亮能發(fā)光這個部分和水作比較吧,因為水不能發(fā)光。所以“月光清如水”這句中的“清”是兩者共同的部分,不能說作者在這句上加進了情感。

這類的句子還有“她象花兒一樣”,這個句子兩者的共同點就是“美、漂亮”。以花的美麗來形容她的姣好容貌。所以,是凡景語一般都是所見所聞,情語就是所思所感。

我希望大家寫一首習(xí)作時,都要把你自己看見的、聽到的客觀,與感覺到了、聯(lián)想到的主觀,都融入到一首詩里來。這樣做對寫絕句非常有好處。

題目的重要性

如果把一首詩的寫作脈路比作一根藤蔓,那么寫作之人就應(yīng)該充分利用你的兩只手;一只手牽著藤蔓的頭,另一只手要順著藤蔓的莖捋下去。詩的題目就相當(dāng)于藤蔓的頭,這個題目的擬定是相當(dāng)重要的,題目擬定的不穩(wěn)不準確,詩句就如同無源之水,遲早會干涸。

一種是命題寫詩,另一種是閱讀資料或者看圖,自擬題目寫詩。

在平時的創(chuàng)作中我們一般會遇到兩種情況,

針對命題,我們要認真去思考題目,

我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經(jīng)歷或者以前的知識去補充這個命題,補充就是擴句,比如命題是《春夜》,那么我們可以去給“春夜”擴句:

在一個什么樣的春夜,周圍的環(huán)境是什么樣的,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或者讓你回憶到了什么,通過回憶和眼前的現(xiàn)實,你最終得出了什么結(jié)論

針對自擬題目,你不要急著去命題,應(yīng)該先把你所見事物和所產(chǎn)生的感情、感悟,先一條條敘述出來,然后再去歸結(jié)出題目來。

所謂的立題立意,意思就是說,把題目擬定準確,然后再用后面的句子去豐富你的題目中隱含的意思。這個過程中需要具備一定的聯(lián)想力。

有時題目里明確地安排了重要的線索,正文的章法安排是基于題目的交代而進行的,所以讀懂題目非常重要。

有些初學(xué)者對題目不夠重視,隨便安個題目拉倒,這樣的作品不僅浪費了題目,也是不懂章法安排與題目的關(guān)系。

章法的安排與題目的關(guān)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章法就是寫文章的方法,比如敘述方法、在文章中使用賦比興,句子的對仗等等一些技巧。

我們再說一點與律詩有關(guān)的擦邊球啊。

我們都知道一塊磁鐵具有磁場,當(dāng)你手里拿著磁鐵去接近被吸引的物體時,這個被吸引的物體其實在磁鐵磁場的作用下就會向磁鐵靠近,最終吸附在磁鐵上。那么我們每個人呢,也有個磁場,你的朋友就是被吸引的對象,你的朋友越多,說明你的磁場輻射面越寬廣。

再比如QQ群同樣也具有磁場。我們學(xué)院的人數(shù)就很多,說明我們的磁場就很廣有些群的磁場就顯得很小,是因為群設(shè)置不能太多的原因。制度對磁場的影響很大的。

比如一夫一妻制度。就對“我想明媒正娶好多老婆;她想名正言順依靠很多老公”的磁場的扼殺。不遵守這個制度就是違法。

那么詩詞呢,同樣也具備磁場,細化到每個詩句,每個字,都有一定的磁場,所以我們在組詞造句時,要去煉字,就是讓字句的磁場發(fā)揮到極致的地方。但是組詞造句是有一定的章法所約束的,

比如7言每句7個字,5言每句5個字,這些都是章法格式,不能濫造,不能亂組。那么怎么辦呢?于是,我們就要用煉字的方法,按照邏輯性找到最匹配的字來增加磁場,累積整句的磁場。每個句子的磁場增加了,那么全詩的磁場不就相應(yīng)的寬廣了嗎。感染面不就擴大了嗎。這就是詩句為什么要煉字的原因。具體如何煉字,這需要去習(xí)作去實踐。

九、最后我們來分析一首詩

白居易的七律《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注意,大家以后律詩的8句排列格式最好是這樣的)

這首詩作于長慶三或四年(公元823或824年)春,白居易時任杭州刺史,因為題目里已經(jīng)交代了地點錢塘湖(西湖),時間是春,行就是游覽。所以下面對于時間、地點、干什么的交代就不是很重要了,而是直接寫所見所感。

首聯(lián)“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孤山寺北賈亭西”就是很好的起筆。它緊接著題目而寫,先交代作者游覽的具體地方是“孤山寺,賈亭”,孤山位于后湖與外湖之間,峰巒聳立,山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臨覽勝的好地點。賈亭在當(dāng)時也屬于西湖名勝。北和西是指白居易游覽到具體方位。

“水面初平云腳低”是說白居易在登臨名勝后看到的當(dāng)然是西湖的水了,《新白娘子傳奇》中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西湖的水啊波連波,初春漲潮哦秋冬落。”因為是春季,正式湖水漲潮的時候,所以詩句中用“初平”來形容。湖水初平,水光瀲滟,與天邊重重疊疊的白云相互連接、相互映襯。

白居易把湖水波光白云的倒影作為云腳來比喻一點也不過分。“低”,水中白云的倒影當(dāng)然比天空的白云低了。大家看首聯(lián)是不是景語?

我們來復(fù)習(xí)一下前面學(xué)過的“對”,

我們看下句第2、4、6字的平仄與上句第2、4、6字的平仄是相對的,符合律詩要求。后面的詩句,每兩句相對也是一樣的。

頷聯(lián)“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首先我們看,頷聯(lián)與首聯(lián)之間是否發(fā)生了斷裂。

首聯(lián)的“水面初平云腳低”描寫的是湖面,而頷聯(lián)描寫的是湖岸,都屬于西湖的事物,而且從攝像角度上分析,首聯(lián)好比先用了一個廣角鏡頭,增加了景深范圍,而頷聯(lián)就是把鏡頭拉近,只描寫岸邊柳樹上的柳鶯和岸上銜泥的春燕。兩聯(lián)之間存在必然的聯(lián)系,所以沒有發(fā)生斷裂。

其次,我們分析頷聯(lián)是不是景語?很明顯,這兩句也是很直觀地寫白居易所見“早鶯在樹上鳴叫,燕子在岸邊銜泥”,沒有一點情語的痕跡。所以頷聯(lián)依舊是景語。

第三,我們來復(fù)習(xí)一下前面學(xué)過的“粘”,

我們看下句第2、4、6字的平仄與上句第2、4、6字的平仄是相同的,這就是下句與上句相粘了。符合律詩要求。后面還有兩處相粘也同理。

第四,我們分析頷聯(lián)的邏輯性。

白居易用了“幾處”早鶯而不是“處處”早鶯,用了 “誰家”而不是 “家家”。這里面其實包含著邏輯關(guān)系,如果用“處處”那么便不能與“早鶯”相匹配,“處處”說明鶯鳥已經(jīng)很多了,這也不是初春的景象,同時也與首聯(lián)的“水面初平”自相矛盾。同理用“誰家”而不用“家家”也是這個道理。另外這個邏輯關(guān)系還延伸到頸聯(lián)之中。

頸聯(lián)“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先看看邏輯性“漸欲”“才能”這個兩個詞的使用,說明花開的還不是很多,草長的還沒有很高,“漸欲”和“才能”,漸:副詞,漸漸的。欲:副詞,將要,就要才能:剛剛能夠夠上,這也是初春的景象,與“水面初平”是相符合的。

其次,我們分析頸聯(lián)是不是情語。

白居易從前面兩聯(lián)中的觀景,一下子進入到思景,是主觀意識的推斷了,那么我們把這種進入到主觀意識的語言稱之為情語。這就是說頸聯(lián)是情語。

第三,我們把頷聯(lián)與頸聯(lián)結(jié)合起來看看是否對仗。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依據(jù)我們學(xué)過的對仗知識來斷定,這兩聯(lián)符合對仗要求。

第四,我們看看頸聯(lián)是否與前面的內(nèi)容發(fā)生了斷裂。

我們看到頸聯(lián)仍然圍繞著西湖而言的,所以并沒有斷裂。

尾聯(lián)“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這里是全詩的一個總結(jié)。用了一種收網(wǎng)的方式概括前面的所見所思。

這里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湖東”的方位詞與起句中的“賈亭西”遙遙相對,白居易站在賈亭面朝西看西湖,是以白居易為中心點,那么湖岸就在白居易的西面,但是如果以西湖為中心點,那么白居易看到的自然是西湖東岸了。所以,在尾聯(lián)中又使用了主體換位的方法進一步表達。而白沙提也正是湖東的景觀。這正是給全詩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這首詩由淺入深,借景抒情,從景色中抒情,又從情中映景,以景色做結(jié),顯得輕快明麗。被后人評價很高,為什么呢?——寫的好唄!

一所大學(xué)開設(shè)了《周易》課程,一天上課鈴敲響后,老師走進教室,拿著一個羅盤在班里繞了一圈,嘴里神神叨叨地,也不知道說的什么,一會走上講臺對學(xué)生說了一句:“今天不宜上課,同學(xué)們,請下課”。朋友們,請下課!謝謝大家的耐心。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