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王弘力,祖籍山東蓬萊,一九二七年生于天津。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會員、遼寧美術(shù)出版社編審、沈陽市文史館館員。
自一九五0年歷任《遼西畫報》、《遼西文藝》編輯,《遼寧畫報》社編輯、編審。建國十年大慶時為中國歷史博物館創(chuàng)作大型歷史畫《牧野之戰(zhàn)》。其創(chuàng)作之連環(huán)畫《十五貫》、《天仙配》、《王者》等曾榮獲全國及省一等獎。國畫作品《十六大阿羅漢》、《飲中八仙歌》等已被新加坡、日、美等國友人收藏。
作者語:
一九九二年,我曾為孫民教授編注的《古代風(fēng)俗詩畫》畫了一百幅古代風(fēng)俗插圖。
十年之后,已經(jīng)是二十一世紀(jì)了,文化界有發(fā)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呼聲,促使我產(chǎn)生一種想法,即計劃在以前插圖的基礎(chǔ)上,加以『遴選』增刪,并予彩繪,各配以竹枝詞,出版成書。但因其他工作繁重,作畫時斷時續(xù),直到今年春末,才得全部完成。雖稱百圖,也只不過是我國傳統(tǒng)風(fēng)俗的主要部分。如果此書能幫助人們對我國美好的風(fēng)俗傳統(tǒng)引起回憶或加深認識,則是我最大的愿望。
竹枝詞本是一種古體詩,而我寫的詩則是近似竹枝詞的打油詩。還有幾首直接采用了古代現(xiàn)成詩句。我以為:與其新作的水平不高,還不如采用古作為佳。
書名原想用《古代風(fēng)俗竹枝百首》,似因詩而作畫;后來嫌其名啰嗦,改為《古代風(fēng)俗百圖》,直接了當(dāng)。
王弘力
乙酉三伏第五日
|

一、宋 燃爆竹
霹靂聲中舊歲除,為驚疫魃燃青竹。
一自火藥發(fā)明后,難止新年放鞭俗。
據(jù)《神異經(jīng)》載: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則令人寒熱。但它怕竹子爆聲。于是人們燒竹來趕走它。唐代詩人來鵠詩云:『新歷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凰未醢彩姡骸罕衤曋幸粴q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在火藥發(fā)明之后,人們在春節(jié)仍然燃爆竹。范成大《爆竹行》中描寫燃爆竹的過程:『截筒五尺煨以薪,節(jié)間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將仍疾走。兒童卻立避其鋒,當(dāng)階擊地雷霆吼。一聲兩聲百鬼驚,三聲四聲鬼巢傾。十聲連百神道寧,八方上下皆和平。卻拾焦頭疊床底,猶有馀威可驅(qū)癘。』在南宋出現(xiàn)用草紙裹火藥扎成卷形的爆仗?!段淞峙f事》:『至于爆仗,內(nèi)藏藥線,一連百馀不絕?!淮酥赣盟幘€串在一起的鞭炮。明代黎淳有《爆竹》詩:『自憐結(jié)束小身材,一點芳心不肯灰。時節(jié)到來寒焰發(fā),萬人頭上一聲雷?!凰伒氖恰荷炖住?,北方稱為『二踢腳』。火藥的發(fā)明,本是為和平生活用的,后來用于戰(zhàn)爭,乃是人類的不幸;用于侵略戰(zhàn)爭,更是人類的大不幸。
|

二、宋 教坊自樂
良辰美景奈何天,淚眼裝歡又一年。
堪喜歲首無官役,相聚青樓奏管弦。
宋代教坊妓女原屬宮廷,是為官妓;『紹興年間,廢教坊職名,如遇大朝會、圣節(jié),御前排當(dāng)及駕前導(dǎo)引奏樂,并撥臨安府衙前樂人……』另有私妓,在市井演唱。官府有事,如設(shè)酒庫賣酒,為招攬生意,『官私妓女,顧倩只應(yīng)』。一年之內(nèi),難得休息。只有新歲初一有空閑自娛。
|

三、明 拜年送名片
拜年不必進府門,送上名片抵見人。
各處賀歲皆如此,贈予紙店大筆金。
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唬闯蟹棚w帖之用?!肚宀s志》載:『元祐年間,新年賀節(jié),往往使用傭仆持名刺代往?!坏矫鞔匀蝗绱?。文徵明《拜年》詩云:『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shù)紙,世情嫌簡不嫌虛?!磺宕堆嗯_月令》也形容北京『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滑F(xiàn)代的賀年片、賀年卡,可以說是其遺風(fēng)。
|

四、唐 飾梅花妝
初七人日又立春,梅花點額顏色新。
此身若在含章殿,疑是壽陽宮里人。
古代以正月初七日為『人日』,《事物記》載:東方朔最初置『人日』。傳說宋武帝時,壽陽公主在人日臥含章殿,檐下梅花飄落在公主額上,形成一種裝飾;宮女效之,以紅點額為『梅花妝』。此俗傳至唐宋,婦女多在臉上畫各式圖案;有『斜紅、面靨』等名目;涂唇有『萬金紅、大紅、內(nèi)家圓』等名目。其實,婦女在臉上點畫裝飾,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已經(jīng)興起了;長沙出土楚國女俑的臉上就有圓點的圖案可證。到唐代發(fā)展為往臉上貼金箔花鈿,成為一種化妝時尚。
|

五、晉 饋春盤
立春咸作春盤嘗,蘆菔芹芽伴韭黃。
互贈友僚同此味,果腹勿須待膏粱。
古代在立春有吃五辛盤的風(fēng)俗。如《荊楚歲時記》載:『元日,……進屠蘇酒,下五辛盤。』周處《風(fēng)土記》:『元日造五辛盤?!蛔⒃疲骸何逍了园l(fā)五藏之氣,即大蒜、小蒜、韭菜、云苔、胡荽是也?!晃逍帘P又稱春盤?!掇z》載:『東晉李鄂立春日命以蘆菔、芹芽為春盤饋貺?!弧侗静菥V目》中說:『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贿@一風(fēng)俗傳到唐、宋、金、元。如元代耶律楚材有《立春日驛中作窮春盤》詩,其中說到用藕、豌豆、蔥、蔞蒿、韭黃和粉絲作春盤。
|

六、宋 宮中賜銀幡
新春拜過至初三,大內(nèi)銀幡賜百官。
朝回兩袖天香滿,帽飾招得笑語喧。
《東京夢華錄》:『春日,宰執(zhí)親王百官,皆賜金銀幡勝,入賀訖,戴歸私第?!惶K轍《除夜元日省宿致齋》詩云:『今歲初辛日正三,明朝風(fēng)氣漸東南。還家強作銀幡會,雪底蒿芹欲滿籃?!荒纤稳匝乇彼物L(fēng)習(xí)?!秹袅讳洝罚骸毫⒋喝?,宰臣以下,皆賜金銀幡勝,懸于幞頭上,入朝稱賀?!?/font>
|

七、明 鞭春牛
年年春打六九頭,煙火爆竹放未休。
五彩旌旗喧鑼鼓,圍看府尹鞭春牛。
《清嘉錄》載:『先立春一日,郡守率僚屬迎春婁門外柳仙堂,鳴騶清路,盛設(shè)羽儀,前列社夥,殿以春牛。觀者如市?!幻髦芟j住秾毎泊荷罚骸合铺毂晱匾刽[,沸地歌喉板敲檀。春牛高擁巡陌上,瑞麟婆娑影盤桓?!辉甑烙小队焊琛罚C明迎春儀式已經(jīng)演化為一種盛大的歌舞活動。明代鞭春牛,還有麒麟搭配,清代年畫,更畫出大象和春牛作伴,取意『萬象更新』。
|

八、唐 放燈
火樹銀花不夜天,游人元宵多留連。
燈山星橋笙歌滿,金吾放禁任狂歡。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故稱『元(月)宵(夜)』。道家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jié)。早在漢代已有慶賀元宵之俗,至唐規(guī)模更為盛大。蘇味道的《正月十五日夜》詩:『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伎皆濃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怀蔀樵娊?jīng)典之作。唐睿宗時元夕作燈樹高二十丈,燃燈五萬盞,號為『火樹』?!航鹞岵唤埂皇钦f京城破例取消夜間戒嚴(yán),允許市民逛燈三整夜,又稱『放燈』。
|

九、宋 蠶卜
捉弄米粉狀蠶絲,內(nèi)藏吉語待爾食。
喜得佳兆雖自設(shè),依然歡樂不可支。
宋楊萬里有《上元夜里俗粉米為蠶絲,書吉語置其中以占一歲之禍福,謂之蠶卜,因戲作長句》詩:『今年上元家里住,村落無燈惟有雨。隔溪叢祠稍簫鼓,不知還有游人否?兒女炊玉作蠶絲,中置吉語默有祈,小兒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蠶事好?!辉圃啤<日f是里俗,可知是楊萬里家鄉(xiāng)江西吉州地方的風(fēng)俗;也即南方養(yǎng)蠶地區(qū)的風(fēng)俗。
|

十、明 走百病上城頭
姐妹元宵結(jié)伴游,金吾不禁登城頭。
走出深閨祛百病,勝到岳陽萬丈樓。
六對山人《錦城竹枝詞》:『為游百病走周遭,約束簪裙總?cè)±巍F续P鞋端瘦極,不扶也上女墻高?!幻鑼懏?dāng)時成都婦女在元宵夜遍游城墻為樂事。
|
|

十一、清 猜燈謎
彈壁燈貼三面題,摩肩搭背來猜謎。
本似前朝射覆事,文思機敏方解疑。
《武林舊事》等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富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元宵佳節(jié),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戲雜陳。詩謎書于燈,映于燭,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缓弥i者更組織有謎社。謎社在清代亦極為流行。如光緒年間有竹西后社、射虎社,萍社等燈謎組織;其間謎手云集,每以茶館酒肆,或在自家私宅作為燈謎活動場所。或研究探討;或張燈懸謎,招引猜射,娛樂民眾。謎燈有四面,三面貼題簽,一面貼壁,此燈又名彈壁燈。猜中者揭簽,獲小禮品留念。清家震濤有《打燈謎》詩云:『一燈如豆掛門旁,草野能隨藝苑忙。欲問還疑終繾綣,有何名利費思量?!?/font>
|

十二、清 請紫姑神
元宵之夜請紫姑,保佑吉祥賜安福。
終歸女兒同情意,焉辨荒唐事有無。
劉向《異苑》載:『紫姑本人家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作其形迎之,祝云:『子胥不在(云是其婿),曹夫人已行,(云是其大婦)小姑可出」。于豬欄邊或廁邊迎之,捉之覺重,是神來也。』后來成為傳說:唐代壽陽刺史李景,納何媚為妾;為大婦曹氏所嫉。正月十五日夜,殺何于廁中。天帝憫之,命何為廁神。《荊楚歲時記》:『其夕迎紫姑,以卜將來蠶桑,并占眾事。』故民間每于正月十五夜用畚箕為架,以扶乩形式迎接她降臨,請她保佑蠶桑豐收,人畜平安。陸游曾有詩譏之:『孟春百草靈,古俗迎紫姑。廚中取竹箕,冒以婦裙襦。豎子夾扶持,插筆祝其書。俄若有物憑,對答不須臾。豈必考中否?一笑聊相娛。詩章亦間作,酒食隨所須。興闌忽辭去,誰能執(zhí)其祛持箕畀灶婢,棄筆臥墻隅。幾席亦已徹,狼藉果與蔬。紛紛竟何益,人鬼均一愚?!浑m為一種迷信活動,實則含有對舊社會不幸婦女的深刻同情,并希望她有保護善良人們的神力。
|

十三、元 結(jié)羊腸
元宵初過猶自忙,家家女兒結(jié)羊腸。
含情暗思心中語:何時得似雙鴛鴦。
《霏雪錄》:『北方士女正月十六日用舊歷紙九道為繩,亂結(jié)以首尾,聯(lián)屬者為兆,謂之結(jié)羊腸?!辉w孟頫有《結(jié)羊腸》詩:『十六初過上元節(jié),家家女兒結(jié)羊腸。含情暗中心自語:何時得似雙鴛鴦?!?/font>
|

十四、清 走百病摸門釘
元宵雪襯一燈紅,走百病后摸門釘。
但愿來年生貴子,不枉今番寒夜行。
清《月日紀(jì)古》卷一:『燕城正月十六夜,婦女群游,其前一人持香辟人,名辟人香。凡有橋處,相率以過,名走百病。又暗摸前門釘,中者兆吉宜子?!徽率兆甙俨?,蓋婦女藉此節(jié)日可以走較遠的地方,實為一種健身活動。而已婚不孕的婦女,摸城門釘,取『添丁』之意,希望來年可生子。清李孚青《都門竹枝詞》:『女伴金箍燕尾肥,手提長袖走橋遲。前門釘子爭來摸,今年宜男定是誰 』
|

十五、唐 送窮
年年晦日送窮神,柳車草船載出門。
瀝酒再拜早離去;老窮方走新窮臨。
送窮之俗,自漢已有之。西漢揚雄有《逐貧賦》。據(jù)《金谷園記》云:『高陽氏子瘦約,好衣敝衣食糜。人作新衣與之,即裂破以火燒穿著之。宮中號曰窮子。正月晦日巷死。今人作糜,棄破衣,是日祀于巷,曰送窮鬼?!粋髡f窮神穿破衣,吃稀飯;在正月最后一天死去。人們在這天熬粥、扔破衣、結(jié)柳為車、縛草為船,在巷口焚之。祝送窮神,永不回來。至唐仍有此俗。韓愈有《送窮父》文;姚合有《晦日送窮》詩:『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font>
|

十六、宋 春社
千尋古櫟笑聲中,此日春風(fēng)屬社公。
割肉卜瓦馀風(fēng)在,更喜暢飲治耳聾。
立春后第五個戊日是春社日。古時以村為單位祭祀社神,祈求豐收。祭社神先立社,在土壇上用石砌屋,無頂,上貼『社稷之神』紅紙,祭祀后,撒肉四周以餉烏鴉。《荊楚歲時記》:『社日,四鄰并結(jié)宗會社,宰牲牢,為屋于樹下,先祭神,然后享其胙』。宋梅堯臣有《春社》詩云:『年年迎社雨,淡淡洗林花。樹下賽田鼓,壇邊伺肉鴉。春醪酒共飲,野老暮相嘩。燕子何時至,長皋點翅斜?!?/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