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爭永遠是殘酷的。從冷兵器時代開始,女人的身影就千姿百態(tài)地出現(xiàn)在戰(zhàn)場上。于是,后世才有了這么多剛強如男子卻又有著嬌媚本性的女軍人形象?;咎m、穆桂英、梁紅玉,即便是這些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也被描繪的如此豐滿、傳神。這些女人點亮了灰暗的戰(zhàn)場,卻也更加凸顯了戰(zhàn)爭的無情。
NO1:婦好

婦好,商朝國王武丁的妻子。生活于公元前12世紀前半葉武丁重整商王朝時期,是我國最早的女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據(jù)可查的女英雄。從其墓中挖掘推斷她的名字應該是叫“好”,“婦”則是一種親屬稱謂,就好比我們今天叫某人“大姐頭”一樣,而她的另一個稱號是“辛”。
商高宗武丁前后立過三個王后,婦好是他的原配。值得注意的是婦好并不和武丁住在一起,而是經常待在自己的封地里。這種現(xiàn)象在后來的中國歷史上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不過在當時這似乎是個普遍的現(xiàn)象。
武丁是商朝歷史上有名的一代雄主,他在位59年中,頻繁出征作戰(zhàn),先后征服了西北、東南的周邊部族,極大地擴充了王朝的版圖,史稱他統(tǒng)治的時期為“武丁中興”。在這個過程中,婦好當然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當時的文獻里,對她參與的軍事活動都有頗為詳盡的記載。甲骨文記載,有一年夏天,北方邊境發(fā)生戰(zhàn)爭,雙方相持不下,婦好自告奮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猶豫不決,占卜后才決定派婦好起兵,結果大勝。此后,武丁讓她擔任統(tǒng)帥。從此她東征西討,打敗了周圍二十多個方國(獨立的小國),那時作戰(zhàn),出動的人數(shù)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人,和大規(guī)模械斗差不多,但是根據(jù)記載婦好攻打羌方的時候一次帶兵就有一萬三千多人。也就是說差不多全國一半以上的軍隊都交給她了。
婦好不僅能夠率領軍隊東征西討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還經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類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商朝是個迷信鬼神的國家,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婦好又會打仗,又掌握了祭祀與占卜的權力,武丁十分喜歡她。后來,婦好去世,武丁悲痛不已,追謚曰“辛”,商朝的后人們尊稱她為“母辛”、“后母辛”。
NO2:荀灌

荀灌,西晉潁川臨潁人,是我國古代智勇雙全的女英雄。她13歲時,便做出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情。
荀灌的父親荀崧,是襄陽太守,為人公正無私,為官清廉,深受襄陽老百姓愛戴。他在任上做了一些受老百姓歡迎的事,同時也得罪了一些人。部下杜曾對荀崧不滿,為報私仇,經過一番密謀策劃,發(fā)動了一場叛亂。雙方對峙日久,城里糧草一天比一天減少,守城的軍民死傷人數(shù)一天比一天增多。情勢危急之入,13歲的小女兒荀灌自告奮勇率十余死士突破重圍,請來援軍,解宛城圍。
NO3: 呂母

呂母,子呂育,瑯琊海曲人,是一個財產俱豐的富戶。她是西漢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統(tǒng)治的農民起義領袖之一,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的女領袖。
公元14年,呂育因沒有按縣宰吩咐去懲罰那些交納不起捐稅的百姓,以至于被縣宰所殺。呂母滿懷悲憤,發(fā)誓為兒子報仇。她把家產全部拿出來,經過一番周密策劃,很快拉起一支數(shù)百人的隊伍,演練兵馬,等待時機。公元l7年,呂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臺祭天,自稱“將軍”,率領起義大軍浩浩蕩蕩殺向海曲城。經過一番激戰(zhàn),活捉縣宰,將其處死。從此,呂母聲名大振,遠近貧苦農民紛紛投奔于她。不久,起義軍發(fā)展到上萬人。呂母起義,點燃了反抗王莽統(tǒng)治的火炬,并很快形成席卷全國的燎原之勢。公元l8年,呂母病故,其部卒大部分參加了赤眉軍,其余部分分別投奔到青犢和銅馬等農民起義軍中。
NO4:花木蘭

千百年來,花木蘭一直是受中國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為她又勇敢又純樸。她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壯的英雄史詩。
花木蘭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歡練武。花木蘭的父親以前是一位軍人,從小就把木蘭當男孩來培養(yǎng)。木蘭十來歲時,他就常帶木蘭到村外小河邊,練武,騎馬、射箭、舞刀、使棒。
北魏遷都洛陽之后,經過孝文帝的改革,社會經濟得到了發(fā)展,人民生活較為安定。但是,當時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guī)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木蘭的父親年紀大了,沒辦法上戰(zhàn)場,家里的弟弟年紀又小,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多年的軍隊生活。去邊關打仗,對于很多男人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更不要說木蘭又要隱瞞身份,又要與伙伴們一起殺敵。但是花木蘭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數(shù)年后凱旋回家。皇帝因為她的功勞之大,認為她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不過,花木蘭拒絕了,她請求皇帝能讓自己回家,去補償和孝敬父母。
后來,唐代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
NO5:平陽公主

中華五千年的深厚的歷史孕育出了有許多的“平陽公主”,但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也成就了形形色色的“平陽公主”。歷史上可以稱得上女中豪杰的平陽公主有兩個:一個生活在西漢,即平陽公主 (漢景帝),漢景帝與王娡之女,漢武帝之姊,初嫁曹參之后平陽侯曹壽,寡居后改嫁衛(wèi)青;另一個則生活在隋唐,即平陽公主 (唐高祖),唐高祖與太穆竇皇后之女,嫁柴紹,謚號“昭”,史稱平陽昭公主。
唐高祖女平陽公主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個女兒,也是李淵嫡妻竇氏(竇皇后)的愛女。她是一個真正的巾幗英雄,才識膽略絲毫不遜色于她的兄弟們。但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在記錄其事跡的《舊唐書》和《新唐書》中沒有記載。
南北朝在隋朝統(tǒng)一之后不久,中國又一次陷入了大分裂的狀態(tài)。這次分裂的時間很短,隋文帝的外甥李淵只用了7年時間就擊敗群雄,再一次統(tǒng)一了天下。李淵能當上皇帝,固然與他個人的條件分不開,但更重要的,是他實在生了一群杰出的兒女。這群兒女中功績最大的就是太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三女兒平陽公主。
隋末民不聊生,天下大亂。隋大業(yè)十三年五月,李淵決定起兵。而當時李淵的勝出機會并沒有多大。手下兵力也不足,不過萬把人,而且天天要面對突厥的進攻,最要命的是,他的家眷全都在長安,身邊只有一個次子李世民跟著。他領兵離開自己的防地時,對外宣稱是為了到江都去接應被困在那里的隋煬帝,可是他的行軍方向卻直指首都長安。這種“掩耳盜鈴”當然瞞不過長安的隋朝官員。長安方面立即下令拘捕李淵的家人。逮捕名單中就包括了李淵的三女兒平陽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紹。
形勢危急,平陽公主和丈夫快速商議,決定分頭行動,柴紹直奔太原,而平陽公主則在后方進行各種安排。她很快動身回到鄠縣的李氏莊園,女扮男裝,自稱李公子,將當?shù)氐漠a業(yè)變賣,賑濟災民,很快招收了一支幾百人的隊伍。很快李淵起兵的消息就傳來了。平陽公主聽到這個消息,決心要為父親招募更多的軍力。
她到處聯(lián)絡反隋的義軍。這個年紀輕輕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膽略和才識,在三個多月的時間里,就招納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當規(guī)模的起義軍。其中最大的一支就是胡商何潘仁,當時他手下有幾萬人。平陽公主派家僮馬三寶前去游說何潘仁歸降。不知道馬三寶使了什么手段,勢力遠遠超過平陽公主的何潘仁居然甘愿做平陽公主的手下。平陽公主收編了何潘仁后又連續(xù)收編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義軍,勢力大增。在此期間,朝廷不斷派兵攻打平陽公主。平陽公主率領的義軍不但打敗了每一次進攻,而且勢如破竹,連續(xù)攻占了戶縣、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平陽公主收編的這幫義軍都是殺人不眨眼的強盜。如果沒有幾分真本事,就是男人也鎮(zhèn)不住他們,何況其兵源還來自原本不相統(tǒng)屬的系統(tǒng)。能夠在短時間內將收編的烏合之眾變?yōu)橐恢О賾?zhàn)百勝的勁旅,取得如此大的戰(zhàn)績,足見平陽公主的組織能力和指揮能力實在是出類拔萃的。
這支由女人做主帥的義軍,軍紀非常的嚴明,平陽公主令出必行,整支軍隊都對她肅然起敬。在那亂兵蜂起的年月里,這支軍隊得到了廣泛的擁護。老百姓將平陽公主稱為“李娘子”,將她的軍隊稱為“娘子軍”。娘子軍威名遠揚,很多人都千里投奔而來。不久,平陽公主的娘子軍就超過七萬人了。平陽公主在軍事上的直覺與見地,堪稱天才,隋將屈突通就曾經在她手下連吃幾場大敗仗。
公元617年9月,李淵主力渡過黃河進入關中,這時他很高興地看到他的三女兒已經為他在關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盤。他派柴紹去迎接平陽公主。接下來,平陽公主挑選了一萬多精兵與李世民會師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長安。柴紹屬于李世民的部下,與平陽公主平級。夫妻二人各領一軍,各自有各自的幕府。11月他們兵打一處,很快就攻克了長安。
長安之戰(zhàn)后,平陽公主的事跡就不再見于史籍。直到公元623年二月初史書上才突如其來地記了一筆她的死訊。而之所以會記上這一筆還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禮與眾不同,平陽公主是以軍禮下葬的。謚曰昭。
平陽公主,是中國封建史上,唯一一個由軍隊為她舉殯的女子。
NO.6 穆桂英

穆桂英,穆柯寨木羽之女,曾生擒楊宗保,并招之成親,成為楊家將之一員。
在民間大家都公認,穆桂英是一個頂天立地、勇冠三軍的女英雄,出手不凡,她具備很多婦女沒有的文化心理素質和出類拔萃的英武行為,也蘊含男子漢須眉者所缺乏的將才、帥才。
人們敬仰她,奉若神明,這是因為她確有很多過人之處:
?。ㄒ唬┠昙o輕輕,自作主張,挑選丈夫,不受禮制等框架限制。男人不同意,就像京劇演出那樣,把他縛綁,用刀架在脖子上硬意逼婚,這種以女性為主體的快速結婚模式,是穆桂英一大創(chuàng)造。后來的武俠小說如《兒女英雄傳》、《七劍十三俠》都有以此為濫觴的;
?。ǘ﹦傔^門的媳婦,就敢於挑大梁,掛帥破天門陣,丈夫不服令,鐵面無私挨打軍棍,可晚上回帳,仍是柔情脈脈,盡到做妻子的義務,正是一個好女人,柔中有剛,剛中見柔;
?。ㄈ┯肋h保持青春話力,53歲還跨上桃花馬出征,風韻不減當年。在提倡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時代,如此作為,是很能激勵人心的。正所謂:婦女尚如此,男兒安可蓬;
?。ㄋ模┺r耕社會大家庭很講究和諧,在天波府裏男人少,寡婦一大群,卻能懂得調節(jié)、平衡上下左右的人際關系。看來她是很有些豁然大度的;
(五)對於朝廷,凡皇帝和大臣背離軌道者,就不買帳,她沒有當年老令公和楊六郎那種逆來順受,負辱忍恥的行為了。最后,楊家歸隱山林,她又是積極的支持者。
NO.7 唐賽兒

唐賽兒是明朝初年起兵反朝廷的著名白蓮教女首領,山東濱川蒲臺縣人。唐賽兒家境貧苦,自幼從父習武,不到15歲已武藝超群。
1420年,唐賽兒組織農民軍數(shù)千人,于青州卸石棚寨起義。起義后,全殲了前來圍攻的青州衛(wèi)都指揮使高風的官軍,青州以東各地人民紛紛響應,大小數(shù)十支起義軍,和卸石棚起義軍聯(lián)為一起,共約萬人,分兵攻打宮州,日照、諸城、壽光、安丘、郎墨等州縣,“毀官衙、燒倉庫”,殺富濟貧,官吏紛紛逃命,告急文書傳至京師,明成祖派使召降,唐賽兒怒斬來使,于是明朝廷又派遣總兵柳升、都指揮劉忠?guī)ьI京營兵馬來鎮(zhèn)。
唐賽兒抓住柳升狂妄輕敵的弱點,派人到敵營詐降,柳升信以為真,起義軍趁機于夜間向防備薄弱的敵大本營猛攻,打亂了敵軍,劉忠中箭斃。天亮后,柳升得知中計,帶領大隊人馬前來攻打,趕到山寨時,起義軍已經轉移。
唐賽兒安然脫險,使明成祖十分惱火,一方面嚴懲地方官員,又令各地緝拿唐賽兒。后懷疑唐賽兒削發(fā)為尼,逮“天下出家婦女,先后幾萬人”,但“賽兒卒不獲,不知所終”。
今在她的故鄉(xiāng)舊址蒲湖主島上建有“唐賽兒紀念祠”,并在附近的濱州黃河大橋北端建有她的戎裝塑像。
NO8: 秦良玉

秦良玉,明朝末年戰(zhàn)功卓著的女性軍事統(tǒng)帥、民族英雄、軍事家。自幼與兄弟比肩習武,兼讀兵法。20歲之前即精于騎射。且膽智過人,又擅詞翰,以嫻雅儀度與善武知兵名于時,當時四川石柱宣撫使馬千乘極敬慕她,在秦良玉20歲時,兩人結為伉儷。明末外警頻頻,為衛(wèi)護桑梓,夫妻訓練家鄉(xiāng)子弟為戎旅,以備保家衛(wèi)國之用。
曾率“白桿兵”參加平播、援遼、平奢、勤王、抗清、討逆(張獻忠)諸役。累功至大明柱國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討使、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鎮(zhèn)東將軍、四川總兵官、忠貞侯、一品誥命夫人。死后南明朝廷追謚曰“忠貞”。
秦良玉一生戎馬40余年,足跡遍及長城內外、大江南北、云貴高原、四川盆地。秦良玉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單獨載入正史•將相列傳(非列女傳)的巾幗英雄。唯一憑戰(zhàn)功封侯的女將軍。為數(shù)不多的文武雙全女子。郭沫若曾撰文贊譽秦良玉:“像她這樣不怕死不愛錢的一位女將,在歷史上畢竟是很少的”。
NO9:梁紅玉

妓女是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她們靠賣身為生,處于社會的最底層,很難有妓女會得到后人的尊重,但也有極為罕見的特例,妓女照樣可以憑借自己“不讓須眉”的才能,調動槍桿,應對刀兵。她就是妓女出身的愛國女將軍——兩宋之交的梁紅玉。
中國古代歷來有官娼和私娼。官娼就是官家開辦的妓院。也就是由國家管理,專門為政府官員和軍人服務的女妓。
梁紅玉生于北宋末年,因為姐妹較多,家境貧困。時淮安境內水田縱橫,盛產蒲草,梁紅玉少年時便和家人一起,編織蒲包賣錢度日。不久,金兵大舉南侵,楚州兵荒馬亂,梁紅玉便和家人及大批難民流徙京口,并淪落為娼家之女,做了“營妓”,也就是說軍中藝人,以舞劍彈唱為生。
韓世忠和梁紅玉,一個是不得志的營中低級軍官,另一個是歷盡風塵的營妓。在宋朝重文輕武的政策下,身為“軍漢”的韓世忠的社會地位其實并不比作為妓女的梁紅玉高多少,軍漢配營妓也就順理成章了。從此梁紅玉便隨韓世忠南征北戰(zhàn),抗擊金兵。
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亂中立下殊勛,一夜奔馳數(shù)百里召韓世忠入衛(wèi)平叛。因此被封為安國夫人和護國夫人。后多次隨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長江阻擊戰(zhàn)中親執(zhí)桴鼓,和韓世忠共同指揮作戰(zhàn),將入侵的金軍阻擊在長江南岸達48天之久。從此名震天下。后獨領一軍與韓世忠轉戰(zhàn)各地,多次擊敗金軍。紹興五年隨夫出鎮(zhèn)楚州,“披荊棘以立軍府,與士卒同力役,親織薄以為屋。”與金軍,偽齊鎮(zhèn)淮軍戰(zhàn)與山陽等地。農歷八月二十六遇伏遭到金軍圍攻,力盡傷重落馬而死。終年三十三歲。金人感其忠勇,將其遺體示眾后送回,朝廷聞訊大加吊唁。
NO10:姽婳將軍林四娘

林四娘原本是秦淮歌妓,后又成了衡王朱常庶的寵妃,雖然平生只參加過一次戰(zhàn)爭,姽婳將軍林四娘卻因此而被人們稱為“姽婳將軍”。姽婳就是美麗的意思,這位年輕貌美的姽婳將軍,在那次艱難的戰(zhàn)爭中香消玉殞,然而她那不散的芳魂,又在世間留下一段神奇的故事。
那是明末祟禎年間,紅粉佳麗遍地的秦淮河畔,又增加了一個新嬌娘。她雖在青樓,卻堅持賣唱不賣身,但也有吸引客人的絕招:歌罷興酣之時.換上一身精致的短靠,或舞劍、或弄槍,來上一段精彩絕倫的功夫表演,這一手在秦淮歌畔可是絕無僅有,讓尋花問柳的客人大開眼界。這個奉歌獻武的歌妓便是林四娘,她憑著獨具一格的武功和雪肌滑膚、蛾眉明眸的美貌,尤其是因長期習武而練就的豐美身段,很快就成了秦淮河畔的紅人兒。
這林四娘一個風塵女子,為何學得了一身絕色的武功呢?原來她出身于武官世家,父親林樞本是江寧府的府官,繼承家技,拳槍劍刀,樣樣精通。林四娘自小隨著父親習武,學什么象什么,身手不比父親差到哪里去。不料在她十六歲那年,父親因所管庫銀被盜而下獄,家人千方百計地打點挽救,耗盡家資,卻毫無結果。母親氣極而死,林四娘無依無靠,最終淪落為青樓歌女。
不久后,封蕃青州的衡王朱常庶游幸金陵,來到秦淮河畔尋歡作樂。這朱常庶已是六傳衡王,他的祖先是明孝宗祐樘的胞弟,分封為衡王,王位世襲,傳到第六代便是王朱常庶了。這時的皇帝明思宗,算得來應是王朱常庶的侄輩,如此一來,他便更可恃長逞驕了。衡王朱常庶除好色之外,也喜好談兵弄武,到了秦淮河畔,聽說歌妓林四娘武藝超群,頓時大起雅興,召來林四娘侍宴助樂。林四娘著一身純白鑲金邊的短靠來到衡王席前,衡王原料想,習武的女子必是五大三粗,一見林四娘卻猛然一震,眼前這女子,云鬟高聳,眉目嬌俏,白臉蛋上紅霞勻染,真是一個美嬌娘!若不是那身打扮襯出幾分英爽之氣,誰會想到她竟是舞劍弄槍之人呢!林四娘請過安后,開始了表演,只見她抽出腰間佩劍,手腕輕抖,身前便族出一朵閃亮的劍花,緊接著,柔韌的長劍上下翻舞,嬌美的身段翩翩翻騰,如蛟龍出水,若驚鴻起舞,越舞越快,最后只見一片銀光閃爍的劍影,不見了花兒一般的林四娘。衡王在席上大聲叫好,最后還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直沖著林四娘鼓掌。
表演之后,林四娘被召到衡王身邊侍酒,靜坐下來,她嫻靜輕柔,燕語鶯聲,與剛才的形象判若兩人,使衡王更加陶醉。一次相交,衡王便對林四娘大為傾倒,離開金陵時,就帶上了已贖身的林四娘,回到青州王府,林四娘搖身一變成了王妃。
衡王從林四娘身上發(fā)現(xiàn)女子習武別有一番風韻,于是將王府中所有的姬妾侍女組織起,由林四娘為統(tǒng)領,勤練槍劍之術,演習攻守戰(zhàn)術,儼然成了一支娘子軍。林四娘對此十分用心,經常穿起銀質鎧甲,腰佩雙劍,象將軍一般教導和督促她的女兵們;眾女子受林四娘的感染,對武藝兵術都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勤學苦練,很快就大有長進。衡王仿佛是這支娘子軍的參謀,經常來視察她們的演練,還不時地指點一番,看到這些昔日弱不禁風的女子,如今竟也翻騰搏擊得象模象樣,衡王十分開心。
三年后,到了崇禎八年,晉陜一帶久旱不雨,饑荒延綿,民不聊生,到處發(fā)生變亂。山西的流賊王嘉允大舉向外發(fā)展,其屬下的一班人馬由王自用率領攻向山東青州。青州的衡王朱常庶向來以為自己武功蓋世,兵法更是無人匹敵,所以根本不把王自用一伙人看在眼里。當王自用的人馬把青州城團團圍住,準備攻城時,衡王一怒之下,親自挺槍躍馬,率領青州守軍主動出擊。但畢竟守軍寡不敵眾,加之衡王的過份輕敵,守軍很快就處在了下風,被賊軍圍困在一個小山崗上,進退不能,形勢十分危急。
城內的官吏眼看王爺出師不利,而賊軍的聲勢越來越大,不由得心驚膽顫,信心喪失,準備開城降敵,以委屈求全。林四娘聞訊后,柳眉倒豎,杏眼圓睜,毫不顧忌地將官吏們叱責一頓,然后召集了王府中的娘子軍,倡言:“出兵救主,以報夙恩!”
俗話說:“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演練了三年的娘子軍們,雖然心底里懼怕真刀真槍的實戰(zhàn),但一想到一旦城破,自己也不會有好下場,不如拚上命去一決雌雄,頂多是個玉石俱碎!于是個個磨拳擦掌,披掛上馬,聽從林四娘的指揮。
經過倉猝的編組、整備后,林四娘帶著娘子軍的隊伍出發(fā)了,女兵們個個臉上都是一副莊嚴肅穆的表情。城門開啟處,城外的賊軍忽然看到一支裝備齊整的隊伍威風凜凜地沖了出來,待沖到近處,卻見一個個士卒面容姣好,描眉涂唇,秀目含怒,煞是有趣。
“是群娘兒們!”賊兵們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同時也就放松了警惕。趁此機會,林四娘一聲吶喊,指揮著娘子軍猛地沖入敵陣,刀槍齊下,殺得賊兵屁滾尿流,半天還沒醒過神來。沒料到這群渾身脂粉氣的小娘兒們竟如此干練,一定是訓練有素。賊軍將領不得不謹慎起來,揮舞著黃旗,調遣兵馬向娘子軍壓過來。賊兵畢竟人多勢眾又久經沙場,動起真格的來,娘子軍哪里是他們的對手,一陣猛烈的對陣之后,娘子軍紛紛落馬,最后只剩下個林四娘,林四娘究竟功底深厚,一雙長劍在手,左砍右擋,已砍倒了十幾個賊兵。眼看著自己的部下一個個倒下,林四娘雙眼噴火,越戰(zhàn)越勇,殺得賊兵不敢近身,幾十個人把她的戰(zhàn)馬團團圍住。賊將王自用見只剩下一個女將,長相俏麗,且身手不凡,就在一旁大聲勸降,喊道:“女壯士不必拚命,我放你一條生路!”林四娘哪里肯吃這一套,拔馬又沖向敵群,橫掃直蕩,殺倒了一大片敵兵,最后終因體力不支,喪身于敵刀之下。不久后,盧義升帶著大批援軍趕到,打跑了賊軍,解救了被圍困的衡王,平定了戰(zhàn)亂。
衡王回城后,聽說了林四娘及娘子軍的英勇行為,感慨得涕淚長流。派人在城外找到了林四娘的尸體,衡王撫尸悲哭不已,后以盛禮葬在了王府后花園中。其他戰(zhàn)死的娘子軍也都得到了厚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