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為不求上進主要是家庭和社會造成的,從我所接觸的學生身上,我看到中國家庭的教育存在很多的問題。一些家長不注重對子女的教育,順其自然的讓孩子自由發(fā)展,這是對過去家長管得過多過死這一問題的矯枉過正,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一些家長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可是他們對孩子的所謂的教育是片面的,不全面的。他們往往重視的是孩子對科學知識的教育,在孩子剛剛兩、三歲時就開始了小兒數(shù)學和語文、英語方面的投資和教育。在這方面他們是肯投“巨資”的(多則達到每年3、4萬)??墒撬麄兒鲆暳藢⒆幼钪匾慕逃袨榱晳T的養(yǎng)成教育、性格的培養(yǎng)(包括情商等)即做人的教育。過早的對孩子進行科學知識的教育我認為會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這些孩子是死記硬背的記住了很多,與同齡孩子相比顯現(xiàn)出很多的“優(yōu)勢”也是父母長輩炫耀的一個資本,可是這些孩子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比如,不知道為什么學這些知識沒有自己的理想,或者知道學這些知識就是考上好大學(實現(xiàn)父母的理想),他們沒有享受到作為孩子的樂趣,長大后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很累,碌碌無為。到了青春期他們感覺到似乎上了當,每天都在做父母讓做的事情,每天都在被父母比來比去的,這個階段也是叛逆期,實在跟不上學習進度就來個“我就是不學”“別總是把我和別人比”走向了不求上進的那個群體。另一方面這些孩子每天都在學習父母認為很有用的東西,有些是他們能力所不能及的他們會有一種挫敗感,認為我處處不如人,自然自我評價會很低,沒有成就感就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其實對孩子科學知識的教育過早本身沒什么壞處,但如果方式?jīng)]有選擇好的話就貽害無窮了。小孩子本來就有探究世界的欲望,如果我們大人能夠“順從”他滿足他的探究欲望而不是非要孩子記住什么,那么就會激發(fā)孩子的求知欲,并幫助他養(yǎng)成習慣,一種探究的習慣,一種對世界保持好奇心的習慣如果孩子能夠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試想他能不上進嗎?我想他一定會在樂中學,在學中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學習的樂趣的。這是對僅僅重視科學知識的教育(不注重方法)導致孩子不上進的一點想法。
對于不重視還是做人的教育的缺乏是家庭教育存在的另外一個問題。一個孩子沒有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缺乏毅力、自信心它是很難上進的。而這些教育就心理學家研究是性格的形成是在三歲以前就完成了80%,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是在學齡前完成了近80%的,也就是說這些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的結果。這些學生往往是父母沒有重視他們的這些方面的教育,或者是父母長輩本身就沒有意識到這些教育的重要性,父母長輩本身就存在很多的問題。那么我們對于這些不求上進的學生能做些什么呢?我們能做的就是抓住那20%的教育轉機,我認為對于這樣的學生應該經(jīng)常找他們談話,讓他們設想一下自己的未來。想象一下努力和不努力對他們未來生活的影響,讓他們認清各種職業(yè)的內(nèi)容和對一個人素質的要求。讓他們給自己的未來定位。通過談話讓他們認識到自己不成功的原因。來一個徹底的反省,然后確定目標。但是別指望通過一次兩次的談話來改變一個人,這個工作是長期的,反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