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治療偏方 1、“三花草”治療慢性咽炎 療法提供:湖南省湘南器材廠職工醫(yī)院 章春華 治療方法: 方藥組成:金銀花10 g,菊花10 g,紅花10 g,甘草10 g,沸水沖泡后,每日一劑,數(shù)次似茶飲,5天為一療程,平均1~3個療程,在用此藥同時不服用其他藥物。 慢性咽炎經(jīng)用各種抗生素治療效果均不滿意,而中藥治療確收到較顯著的療效。本文以經(jīng)絡(luò)指導(dǎo)治療為原則,慢性咽炎中醫(yī)論之乃虛火喉痹,因肺腎陰虛,陰液暗耗所致。按其藥物歸經(jīng)理論,手太陰肺經(jīng)的經(jīng)絡(luò)循行于中焦,下絡(luò)大腸,還循胃口通過膈肌,屬肺,至喉部。“咽喉為肺之門戶”,其本病多治于肺。 方劑中金銀花、菊花、甘草均歸肺經(jīng);金銀花有清熱解毒、菊花有清上焦風(fēng)熱、清頭目之功效,可解鼻咽干燥之癥,均為治療咽喉的首選藥物。此外,筆者認為:慢性咽炎無論哪型在該咽患處反復(fù)發(fā)作即為瘀證所致。故此在方劑中加入紅花以活血化瘀為易。 甘草有宣肺祛痰止咳之功效,近年來又有研究表明,甘草有類似激素作用,故既有抗炎又有抗過敏的效果,四者伍用互通經(jīng)絡(luò),可相互增強協(xié)同作用,其主要疏通肺經(jīng)絡(luò),使陰液復(fù)原其乃治本。此方法簡便易行,患者樂于接受,故在臨床中可試用。 2、野菊花注射液治療慢性咽炎 療法提供:敦化市醫(yī)院耳鼻喉科 鄭曉艷 治療方法: 野菊花注射液2 ml加20 ml生理鹽水霧化吸入20分鐘,每日一次,療程為7天。 中藥野菊花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野菊花,輔料為氯化鈉、聚山梨酯80。具有清熱解毒作用。臨床上慶大霉素主要用于敏感細菌引起的感染,但由于有耳毒性和腎毒性,此外地塞米松可以引起血糖升高,惡心、脹氣、腹上區(qū)不適等消化系統(tǒng)并發(fā)癥,骨質(zhì)疏松;對于一些腎功能不全、糖尿病、消化系統(tǒng)疾病和股骨頭壞死的患者不適用。 從臨床觀察結(jié)果看野菊花和慶大霉素治療療效差異無顯著性,因此,中藥野菊花注射液可作為中藥治療慢性咽炎的首選藥物,且不良反應(yīng)較少。 3、活血理氣治療慢性咽炎 療法提供:嵩明縣楊林鎮(zhèn)衛(wèi)生院 尹文亮 治療方法: 自擬活血利咽湯,組成為:桃仁10 g,紅花10 g,甘草10 g,桔梗10 g,生地20 g,當(dāng)歸10 g,玄參20 g,柴胡10 g,赤芍10 g,枳殼15 g,藏青果15 g,木蝴蝶10 g,蔓荊子15 g,刺蒺藜15 g,板藍根20 g。 用法:上方用冷水浸泡1小時后,煎沸30分鐘,取汁300 ml,分早、中、晚3次服用,5劑為1個療程,一般需治2~3個療程。 喉病之病因主要為邪毒侵襲、火熱上蒸、氣血痰濁瘀阻3個方面,而氣血痰濁瘀阻即可為咽喉諸證之因,又可為咽喉諸證病理變化之果,痰濁內(nèi)生,阻遏氣機,使肺之升降清肅失權(quán),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故痰濁壅滯,瘀阻氣道,日久不化,氣血郁結(jié),郁而化熱,而成慢性喉痹等。 喉痹一名最早見于《素問?陰陽別論》:“一陰一陽結(jié)胃之喉痹”。痹者,閉塞不通也?!峨s病源流犀濁》卷二十四說:“喉痹,痹者,閉也,必腫甚,咽喉閉塞”。咽喉疾病的形成,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氣滯血瘀、經(jīng)脈瘀阻的病理變化,又多出現(xiàn)咽喉紅腫疼痛、阻塞現(xiàn)象,故古人將咽喉疾病稱為喉痹,慢性咽炎亦屬此范圍。 因此,氣滯血瘀是慢性咽炎的最后病理結(jié)果。故治療在既往滋陰清熱的基礎(chǔ)上,理氣活血也極為重要。 從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的角度看,慢性咽炎其病因病位在咽喉方寸之地,病變涉及黏膜、淋巴、血管及神經(jīng),病理機制較為復(fù)雜,西醫(yī)治療見效極慢,因此,一些學(xué)者認為慢性咽炎為不治之癥。筆者用中藥以理氣活血為主治療慢性咽炎,可改善病變部位的微循環(huán),恢復(fù)咽喉黏膜柱狀纖毛的運動功能,使停滯于咽喉黏膜下的分泌物得以正常地運行流通。 再者,咽喉黏膜及其下層組織的纖維性病變后,導(dǎo)致血液循環(huán)障礙,黏膜柱狀纖毛上皮變?yōu)閺?fù)層鱗狀型,各腺體萎縮,分泌物減少。而黏膜血液循環(huán)改善后,腺體功能恢復(fù),分泌物增加,咽干不適及異物感等癥狀亦因之改善,而咽炎有望痊愈。 4、自擬利咽茶治療急慢性咽炎 療法提供:劉學(xué)萍 治療方法: 利咽茶基本處方:金銀花10g,陳皮6g,麥冬6g,元參6g,桔梗4g,胖大海4g,蘇葉4g每日1劑。 用開水浸泡15分鐘后,即可如飲茶頻頻溫服,直到藥味變淡為止。8劑為1個療程。急性咽炎發(fā)熱者可加菊花6g,金銀花增至15g,慢性咽炎加太子參6g。 急慢性咽炎是常見的多發(fā)病,雖病不重,但影響人們的情緒和正常的工作生活。 目前西醫(yī)治療此癥除用抗生素外,也無特別辦法,尤其對慢性咽炎。中醫(yī)認為急慢性咽炎都因生活調(diào)理失調(diào),又感外邪,導(dǎo)致氣機宣暢失調(diào),郁久化火,灼傷津液,而產(chǎn)生一種陰虛火旺綜合癥狀。 故方中重用金銀花配用辛散之蘇葉以輕宣疏散郁久之火,菊花清上焦之風(fēng)熱;元參、寸冬、太子參潤肺養(yǎng)陰,具有增液潤燥之功,陳皮理中化痰,桔梗開宣肺氣,胖大海清腸通便; 如此三焦氣機通暢,津液得到補充,郁久之火可消,諸癥可除。 又采用如茶頻飲法,取輕宣之意,可使藥物始終在局部發(fā)揮作用,取得滿意療效。 5、慢咽寧口服液治療慢性咽炎 療法提供:湖北省宣恩縣人民醫(yī)院 乾維德 治療方法: 用自擬慢咽寧口服液,處方:黃芪20g,白術(shù)、玄參、杏仁、熟地黃、蟬蛻各10g,木蝴蝶、僵蠶、川貝母、桔梗、甘草各6g。 用法:上方加清水浸泡半小時,文火慢煎,煮沸10分鐘,過濾取汁,頻頻呷服,每日1劑,7日為1個療程。 加減: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側(cè)索肥厚者,多兼痰凝氣滯,可加柴胡、生牡蠣行氣化痰散結(jié);咽粘膜暗紅,且小血管擴張明顯者,多兼血瘀,可加地龍、路路通以活血通絡(luò);咽后壁粘膜干燥甚至萎縮者,可加百部、黃精、丹參活血滋陰潤燥;兼脾氣虛弱,可加黨參、陳皮、山藥;兼腎陽虛,加用附子、肉桂。 慢性咽炎,中醫(yī)又名慢喉痹,病程長,癥狀時輕時重,頑固難愈。臨床上常見有慢性單純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慢性萎縮性咽炎。 中醫(yī)理論認為此病的病機為:臟腑虛損,虛火上炎、灼津為痰;或肺脾郁火,上蒸咽喉,清道不利;或肺脾氣虛,清陽不升,咽喉失養(yǎng);或腎陽虧虛,命門火衰,咽喉失于溫養(yǎng)??傊?、脾、腎等臟腑的虧損或失調(diào)使咽喉失于濡養(yǎng),是本病的根本病機。 咽喉位于上呼吸道,是人體與外界接觸的重要通道,其分泌物中有多種免疫球蛋白,故與機體的免疫機制密切相關(guān)。提高機體免疫是治療慢性咽炎的關(guān)鍵。 慢咽寧口服液中黃芪是具有很強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的免疫調(diào)節(jié)劑,能增強人體白細胞誘生干擾素的能力,對多種革蘭陽性菌及革蘭陰性桿菌有抑制作用,并可激活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的活性,促進淋巴的轉(zhuǎn)化,還能改善末梢血液循環(huán)。 白術(shù)能糾正T細胞亞群分布紊亂狀態(tài),起到增強免疫、調(diào)節(jié)免疫的作用。另外加玄參、熟地黃滋陰潤燥,杏仁苦辛溫潤、宣利肺氣,川貝母化痰散結(jié),木蝴蝶、蟬蛻、僵蠶、桔梗、甘草清利咽喉。全方共奏補肺養(yǎng)陰,清咽利喉之效。 6、紅霉素+地塞米松+中藥霧化吸入治療慢性咽喉炎 療法提供:吉林省四平市中心醫(yī)院二院 李志云 治療方法: 紅霉素+地塞米松+中藥霧化吸入。 慢性咽炎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組織的彌漫性炎癥,臨床表現(xiàn)有各種不適感覺,如異物感、干燥、發(fā)癢、灼熱、微痛等。分泌物或多或少,但黏稠,常附于咽后壁。 由于分泌物的刺激,可引起刺激性咳嗽。晨起用力清除分泌物時,甚或作嘔。上述癥狀因人而異,輕重不一,全身癥狀一般多不明顯。 慢性喉炎是指喉部黏膜的一般性病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癥,聲音嘶啞是最主要的癥狀,聲音低沉,粗糙,晨起癥狀較重,以后隨活動增加,咳出喉部分泌物而逐漸好轉(zhuǎn)。 次晨又變差,禁聲后聲嘶減輕,多講話又使癥狀加重,呈間歇性。日久演變?yōu)槌掷m(xù)性。 中醫(yī)稱本病為虛火喉痹,多因虛火上炎,陰虛津少,故咽不適,微痛,干癢,灼熱感,肺失肅降,肺氣上逆,剛咳嗽易引起干煉嘔。虛火煉津,兼以氣郁不舒,疏泄不暢,出現(xiàn)囊珠狀濾皰,甚則成片,虛火久灼肌膜氣血滯流,咽喉失于濡養(yǎng),故黏膜干燥而萎縮。 紅霉素+地塞米松解決了患者長期炎癥而造成的水腫增生,而中藥阿膠、火麻仁、麥冬潤燥而滋陰液,黨參、甘草益氣生津,桑葉、杏仁、枇杷葉宣肺散邪,諸藥合用,使患者音啞、干、痛、水腫等癥狀明顯減輕。 多數(shù)患者患病后以靜脈給藥為主,以求快速好轉(zhuǎn),但多未達到滿意療效。我們也曾經(jīng)單純用中藥湯劑治療,經(jīng)過近1年的對比,療效均不如紅霉素+地塞米松+中藥霧吸局部給藥療效滿意。 一般患者用藥3天后癥狀明顯好轉(zhuǎn),見效快,而且減輕了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dān)及全身給藥的不良反應(yīng),確為療效好、見效快的好方法。 7、中藥治療慢性咽炎 療法提供:內(nèi)蒙古通遼市醫(yī)院 郭麗華 林桂芝 治療方法: 山豆根15g,忍冬15g,麥冬15g,射干15g,雙花15g,玉竹15g。加水慢火煎至400ml,1日2次,5天為1個療程。 慢性咽炎是臨床的常見病,多發(fā)病,且為一臨床尚無確切有效療法的“頑癥”。慢性咽炎中醫(yī)稱虛火喉痹,是由于臟腑虧損、肺腎陰虛、陰液暗耗、虛火上炎、熏灼咽喉而致。 本組中藥,性屬甘寒,有的伴屬微苦味,歸肺、胃、心經(jīng)、具有養(yǎng)陰、清肺、止渴、潤燥、降火解毒、消痰等功效。如《本草求真》言:“山豆根,功專瀉心保肺及降陰經(jīng)火逆,解咽喉腫痛第一藥。” 《滇南本草》言:“忍冬、寬中下氣,消痰祛風(fēng)熱,清咽喉熱痛。”等。綜觀本方,可以養(yǎng)陰清肺,滋陰降炎,清利咽喉,符合本病病理特點,亦有助于此。 鑒于本病多由于外因如病后余邪未盡,粉塵、濁氣刺激,嗜好煙酒、辛辣,妄于勞作等發(fā)病,故增強體質(zhì),減少咽部不良刺激,亦有助于本病的治療。 8、雙黃連超聲霧化治療慢性咽炎 療法提供:孫增明 李佳楓 治療方法: 在一般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同時,分別給予雙黃連超聲霧化及西藥超聲霧化。 其中中藥組雙黃連每次用量為10ml,治療期間注意休息及飲食,勿食辛辣及煙酒,每天一次超聲霧化,7天為1療程,一般治療1~2療程。 中醫(yī)認為慢性咽炎是肺腎陰虛,虛火上炎或風(fēng)熱之邪未清所致。虛火上炎耗傷津液,陰虛津少,故咽中不適。 西醫(yī)認為慢性咽炎的病理基礎(chǔ)是咽粘膜慢性充血和血管擴張、淋巴細胞浸潤,間質(zhì)水腫和炎性滲出。 雙黃連中黃芩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抗菌、抗變態(tài)反應(yīng)之功,其有效成份雙黃苷、黃芩素能傷害肥大細胞的酶激活系統(tǒng),抑制過敏介體的釋放,因而不產(chǎn)生過敏反應(yīng)。 連翹其有效成份為連翹苷、連翹酚,配合銀花能加強其清熱解表、解毒之功效。雙花本品甘寒、質(zhì)輕,含環(huán)己六醇、木犀草黃素,能清能散,能表里兩清,且以清熱解毒為主。 雙黃連注射液具有顯著的抗菌、抗病毒、抗過敏的功效。黃芩、雙花、連翹均對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等有較強的殺菌力,對流感病毒有滅活作用,且經(jīng)臨床使用療效顯著; 尤其對上呼吸道細菌和病毒的混合感染起效快,作用強,其抗炎、退熱、抗水腫等綜合作用優(yōu)于某些抗生素,且無副作用,及早使用,往往能縮短病程,減少病情變化。 在治療慢性咽炎中充分顯示了雙黃連清熱解毒、燥濕、消腫的功效。具有方便、安全可靠、療效快、無需皮試的優(yōu)點。 9、咽喉茶治療慢性咽炎 療法提供:河南省三門峽市中心醫(yī)院 劉秀層 王京平 治療方法: 予咽喉茶。藥物組成:金銀花5 g,梔子5 g,胖大海1枚,玄參3 g,木蝴蝶3 g,麥門冬3 g,甘草3 g,青果3 g。 用法:開水沖泡以代茶飲。日1劑。7日為1個療程。 慢性咽炎屬中醫(yī)學(xué)虛火喉痹范疇。分為陰虛型、氣虛型和痰熱型。以陰虛火旺、陰虛津傷、痰熱凝滯為基本病機。故治宜清熱瀉火,解毒消腫,養(yǎng)陰生津,利咽止痛,止咳化痰,活血化瘀。 咽喉茶方中金銀花清熱解毒,疏散風(fēng)熱;梔子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玄參養(yǎng)陰生津,解毒散結(jié),潤腸通便;麥門冬滋陰潤肺,清瀉肺熱,益胃生津;胖大海、青果消腫化痰,利咽開音,清腸通便;木蝴蝶清肺熱,利咽喉,治咳嗽、音??;甘草調(diào)和諸藥。 諸藥合用,共奏養(yǎng)陰清熱、滋陰增液、生津利咽、化痰止咳、瀉熱通便之功。 使用咽喉茶,以開水沖泡代茶而飲,有效成分在水中易于溶解,藥力緩而持久,且配伍簡單,可減少運用抗生素所致的副作用,且口服液由咽喉吞咽,使藥力直達病所,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物療效。 10、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慢性咽炎 療法提供:滕州市官橋鎮(zhèn)衛(wèi)生院 張開巖 治療方法: (1)內(nèi)服滋陰降火湯方:生地15g,玄參15g,麥冬12g,雙花25g,知母12g,五味子9g,黃芩15g,郁金12g,黃柏10g,桔梗12g,海浮石12g,生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10天為1個療程。 有氣滯不舒者加川楝子、佛手;失眠者加棗仁、龍骨、牡蠣;聲嘶者加胖大海、木蝴蝶;有痰者加瓜蔞仁、川貝等。根據(jù)病情服1~3個療程,治療期間禁食辛辣食物。 (2)用1%淡鹽水含漱口腔,1日數(shù)次。 慢性咽炎是咽部臨床上常見的疾病,多長期不愈,每因氣候變化、講話多、煙酒刺激而使病情加重,給病人造成極大痛苦。本病屬祖國醫(yī)學(xué)“虛火喉痹”范疇,多因肺腎陰虛、虛火上炎,挾痰凝結(jié)于咽部而成本病,故臨床用滋陰降火湯治療,滋陰降火、化痰散結(jié)、消腫。 方中雙花清熱解毒、祛風(fēng)消腫;生地、玄參、知母、麥冬清熱降火、生津養(yǎng)陰;黃芩、黃柏清熱燥濕;五味子潤肺止咳生津;桔梗利咽喉,載藥上行;海浮石、郁金開郁化痰散結(jié);生甘草解毒,調(diào)和諸藥。 全方合用使火降、痰消、結(jié)散,淡鹽水含漱清潔口腔,有利于病情恢復(fù),故臨床應(yīng)用上法治療慢性咽炎有良好的療效。 11、五味麝香丸治療慢性咽炎 療法提供:杭州鐵路中心醫(yī)院五官科 毛永軍 治療方法: 每日1次,每次3粒,睡前含服,共1~2周。服用期間不用抗生素類藥物及各種口含片,忌辛辣食物。 五味麝香丸主要成分有麝香、訶子、黑草烏、木香、藏菖蒲等。 藏醫(yī)根據(jù)“咽喉口齒諸病皆屬于火”,本藥所含的藥材以酸助消化,以苦降火利膽,以辛除濕去寒,以澀調(diào)合諸味,能迅速消腫、止痛,迅速消除咽炎等引起的各種病癥。 本藥雖然有毒,但在常規(guī)治療劑量下服用,未見毒副反應(yīng),經(jīng)臨床使用觀察,無不良反應(yīng)。 五味麝香丸治療慢性咽炎療效顯著。 12、慢咽顆粒治療慢性咽炎 療法提供:天津市漢沽區(qū)醫(yī)院 顧麗榮 治療方法: 慢咽顆粒藥物組成:金銀花200 g,半夏150 g,茯苓150 g,生地黃150 g,麥門冬150 g,玄參150 g,牡丹皮100 g,厚樸100 g,射干100 g,浙貝母100 g,桔梗150 g,馬勃100 g,掛金燈100 g,牛蒡子100 g,甘草100 g。 制備:金銀花提取揮發(fā)油,蒸餾后殘液另器收集。按劑量將浙貝母、桔梗、半夏、茯苓粉碎過100目篩備用。其他10味加水煎煮3次,加水量分別為原生藥的8倍、6倍、4倍,每次煎煮1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與上述殘液合并。減壓濃縮成膏狀備用。 將原生藥粉和適量糖粉、糊精攪拌均勻,再加入稠浸膏攪拌制成軟材,軟材過10 目篩制粒,80℃以下干燥,重過1次篩,揮發(fā)油以適量乙醇稀釋,噴入,置密閉容器中放置24小時,得顆粒共1 500 g,將所得顆粒經(jīng)紫外線滅菌,分別無菌分裝,每袋15 g。 用法:慢咽顆粒每次1袋,每日3次沖服,囑患者緩慢含服。 慢性咽炎屬中醫(yī)虛火喉痹范疇。由于臟腑失調(diào)或反復(fù)感受外邪,余邪不清致虛火上炎,咽喉失養(yǎng),痰瘀內(nèi)生,邪毒結(jié)聚喉部所致。治以養(yǎng)陰利咽解毒為基本治法。 慢咽顆粒方中玄參、麥門冬、生地黃、牡丹皮養(yǎng)陰利咽;金銀花、射干、掛金燈、牛蒡子、馬勃清熱解毒利咽;浙貝母、桔梗、半夏、厚樸、茯苓、甘草行氣化痰利咽,并且半夏有止嘔、鎮(zhèn)咳作用。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養(yǎng)陰利咽、行氣活血、化痰散結(jié)之功。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金銀花有抗病毒、抗炎的作用;桔梗具有祛痰作用,能增加咽部腺體的分泌,促進炎癥過程的吸收,并能稀釋痰液,使痰液易于排出。故運用慢咽顆粒治療慢性咽炎有較好的療效,值得推廣應(yīng)用。 13、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小兒慢性咽炎 療法提供:甘肅省武山縣中醫(yī)醫(yī)院 劉進虎 胡來全 治療方法: 自擬清潤利咽湯配合西藥治療。清潤利咽湯藥物組成:玄參10 g、射干10 g、牛蒡子10 g、杏仁10 g、桔梗10 g、浙貝母10 g、前胡10 g、桑葉10 g、桑白皮10 g、炙枇杷葉10 g、木蝴蝶10 g、菊花10 g、蟬蛻6 g、宣木瓜20 g、天花粉10 g、石斛10 g、金銀花10 g、胖大海6 g。每日1劑,水煎2次,共450 mL,分3次溫服。予痰凈片、冬凌草片,每日3次,每次2片,分早、中、晚口服。2月為1個療程。 慢性咽炎屬中醫(yī)的“喉痹”范疇。小兒臟腑嬌嫩,氣血未充,不耐風(fēng)寒,較成人更易受外邪侵襲。又小兒肺常不足,《內(nèi)經(jīng)》云:“形寒飲冷則傷肺。”“肺開竅于鼻。”咽喉又為肺之門戶,故外邪侵襲,常致肺氣失宣,鼻咽受累;若小兒平素體質(zhì)較弱,則更易患反復(fù)上呼吸道感染,或鼻病長期難愈,經(jīng)久不治,較成人更易轉(zhuǎn)為慢性咽炎;另小兒嗜食肥膩或辛辣之品、環(huán)境污染、粉塵刺激,亦是近年小兒慢性咽炎發(fā)病較多的原因之一。小兒“陽常有余,陰常不足”,外邪侵襲,肺氣失宣,痰濁郁而化熱,痰熱互結(jié),久治不愈,更易化燥傷陰,故小兒慢性咽炎以陰虛火旺,痰熱互結(jié)為多見,治療當(dāng)以清潤利咽、宣肺化痰為主。 清潤利咽湯中玄參、射干、牛蒡子、木蝴蝶、菊花、胖大海、金銀花清咽利喉;天花粉、石斛養(yǎng)陰生津;宣木瓜酸甘化陰,加強養(yǎng)陰生津之功;杏仁、桔梗、桑葉、桑白皮、炙枇杷葉、浙貝母宣肺化痰止咳;蟬蛻一味宣肺利咽,熄風(fēng)止癢。全方共湊清潤利咽,宣肺化痰之功以治本。配合痰凈片、冬凌草片清咽化痰以治標(biāo)。 標(biāo)本兼治,效果好。 14、加味甘桔散治療慢性咽炎 療法提供:河北省南皮縣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于飛 治療方法: 藥物組成:生甘草、桔梗、夏枯草、半夏、玄參、綠萼梅、蒲公英。 各藥等量,粉碎后用中藥熱力紙包裝,每袋10g。 用法:取1袋加味甘桔散放入500mL杯中,加蜂蜜20g,用沸水沖泡,攪勻,待溫可飲用時,少少含之,徐徐咽下,可重復(fù)浸泡, 每日1袋。15日為1個療程。 15、針刺治療慢性咽炎 療法提供:吉林榆樹市中醫(yī)院,胡秀生 治療方法: 主穴:少商、尺澤、廉泉、天突、太溪、列缺,配穴:膻中、豐隆、照海、魚際。選用0.35mm×40mm毫針,穴位常規(guī)消毒,少商、尺澤點刺出血,天突疾進徐出,先直刺5mm,然后將針尖轉(zhuǎn)向下方,緊靠胸骨后面刺入25mm,膻中穴平刺13~25mm,列缺向上斜刺13mm,廉泉、太溪、豐隆、照海、魚際直刺13~25mm,施以平補平瀉法,使針下得氣即可,留針30分鐘,期間行針1~2次。 針刺每日治療1次,7天為1療程,療程間休息3天。治療2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 療效: 總有效率達95% 16、度米芬治療慢性咽炎 度米芬(耳鼻喉及口腔科用藥) 適應(yīng)癥 用于慢性咽炎,扁桃體炎。 用量用法 含片每片0.5 毫克,每次口含1-2片。 17、金喉健噴霧劑治療慢性咽炎 金喉健噴霧劑(抗感染植物制劑) 適應(yīng)癥 祛風(fēng)解毒、消腫止痛、清喉利咽。用于急、慢性咽炎、扁桃體炎,咽喉腫。牙齦腫痛,口生瘡。 用量用法 噴患處,每次適量,1日數(shù)次。每瓶20ml。 儲存、有效期 [制劑] 噴霧劑:主要成分艾納香油,大果木姜子等。 18、桔梗元參丸治療慢性咽炎 制作原料: 烏梅肉、生甘草、沙參、麥冬、桔梗、元參各50克 制作方法: 搗碎混勻,每日3次; 每次服15克左右,以沸水沖飲。 19、芝麻紅糖粥治療慢性咽炎 適用癥: 肝腎不足、頭昏目花、肺燥咳嗽、咽干等癥。 制作原料: 芝麻50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 制作方法: 芝麻炒熟,研成細末。粳米煮粥,待粥煮至黏稠時,拌入芝麻紅糖稍煮片刻即可食用。 20、枸杞粥治療慢性咽炎 適用癥: 慢性喉炎、咽喉干燥者。 制作原料: 優(yōu)質(zhì)枸杞子15克,糯米150克。 制作方法: 將糯米、枸杞子分別洗凈,加水放置30分鐘,以文火煮制成粥即可。 21、蜜棗甘草湯治療慢性咽炎 適用癥: 慢性支氣管炎、咳嗽、咽干喉痛等癥 制作原料: 蜜棗8枚,生甘草6克 制作方法: 將蜜棗、生甘草加清水兩碗,煎至一碗,去渣即可。 服用方法: 可以做飲料服用,每日兩次。 效果: 補中益氣、潤肺止咳之功效。 22、荸薺蘿卜汁治療慢性咽炎 適用癥: 咽喉腫痛、聲嘶、目赤等癥。 制作原料: 荸薺、鮮蘿卜各500克。 制作方法: 將荸薺洗凈去皮,鮮蘿卜洗凈切塊,同放攪汁機內(nèi)攪拌成汁。 服用方法: 每日飲汁數(shù)小杯,連服3~5日。 效果: 清熱利咽,開音化痰。 23、白菊甘草茶治療慢性咽炎 配方: 杭白菊1.5克,麥冬3克,生甘草3克,胖大海2枚,四藥合成一包。 用法: 將上藥一包放入茶杯中,倒入開水沖泡,當(dāng)茶飲服,一包藥沖泡3~4杯水; 每日用1包,6天為一療程,一般可連服1~3個療程。 桔梗蜂蜜茶治療慢性咽炎 原料: 麥冬15克,桔梗15克,胖大海10克,甘草10克,板藍根20克,山豆根15克,蜂蜜50克。 制作方法: 上述中藥(除蜂蜜外)用1千毫升的冷水浸泡20分鐘,然后煎煮30分鐘,將藥汁倒入盛有蜂蜜的杯子里分3次服用。也可將煎好的藥汁與蜂蜜混合裝入保溫杯中,代茶水慢慢飲服。 服用方法: 每天1劑,7天為1療程,連服2~3個療程。 效果: 此方有養(yǎng)陰清熱、潤咽止痛之功效。 沙參麥冬方治療慢性咽炎 原料組成: 烏梅肉、生甘草、沙參、麥冬、桔梗、元參各50克 服用方法: 搗碎混勻,每日3次,每次服15克左右,以沸水沖飲。 |
|
來自: my小圖書 > 《尋醫(yī)問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