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以“傾聽孩子心聲”為主題的調(diào)查報告在北京發(fā)布。調(diào)查顯示,七成以上中小學生首選的傾訴對象不是父母。
本項調(diào)查由“知心姐姐”教育服務聯(lián)合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東、江西、湖北、河南、江蘇、貴州10個省市,于今年8月至10月在10省市的多所中小學組織了問卷調(diào)查,并開展網(wǎng)絡調(diào)查,共有20807名中小學生及中小學生網(wǎng)友參與其中。
“當你有了心里話時,最想對誰說?”
49.56%的中小學生最想對關系好的同學、好朋友說心里話
26.73%的中小學生最想跟父母傾訴心里話
這是調(diào)查中的一道單選題,選項包括父母、關系好的同學或朋友、親戚、自己、網(wǎng)友及其他對象。
調(diào)查顯示,在隨機調(diào)查的20870名中小學生中,只有26.73%的人表示有了心里話最想告訴的人是父母。其中中學生首選父母作為傾訴對象的比例為17.79%,而小學生的比例則為34.21%,前后相比相差近17個百分點;而中學生首選和同學、好朋友說心里話的比例為57.54%,小學生為42.89%,相差了近15個百分點。此外,還有13.84%的中小學生選擇把心里話埋在心里,5.61%的孩子選擇跟網(wǎng)友傾訴。
知心團隊輔導專家李源分析:“不難看出,孩子年齡越大,對父母在精神上的需求程度越低,自主意識越強。孩子逐漸成長的過程,就是在精神需求上不斷遠離父母的過程。”
“如果可以傾訴,最想向爸爸媽媽說的心里話是什么?”
超半數(shù)中小學生最想向父母傾訴的話題離不開學習
學習壓力過重、家長對學習關心程度過高、關注方式不當是主要原因
調(diào)查結果顯示,50.11%的中小學生最想向家長傾訴“在學習上的困惑或收獲”。排在第二位至第五位的分別是對爸爸媽媽(或者家庭)提出意見或建議,人際交往中的經(jīng)歷或疑問,對未來人生的疑問及對身體發(fā)育及生理問題上的疑惑或困惑。
“媽媽最關心我的學習,對別的方面都不是很關心。”、“不管我跟爸媽聊什么話題,反正最后總會落到要好好學習這個話題上來。”調(diào)查中不少孩子感到除了學習,與父母很難有話可說。
“學習之所以成為孩子最愿意跟父母傾訴的話題,并不是因為孩子對學習‘情有獨鐘’,也不是伙伴交往、人生疑問和身體困惑等話題不值得傾訴,而是因為學習幾乎成了孩子生活的全部,主宰著孩子的快樂與痛苦。在就業(yè)壓力嚴峻、競爭激烈的社會大背景下,學校、父母、孩子自身都在承受著巨大的學習壓力。”李源分細說。
“傾聽是教育的前提,沒有傾聽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教育的失敗,往往就是從不傾聽開始的。”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社長李學謙認為,“有不少父母、教師把孩子的困惑、不滿看成是不聽話,時常見到的情景是還沒等孩子說完,就被父母、老師粗暴地打斷了。這樣教育最可能發(fā)生的結果是孩子永遠向父母、老師關閉了心靈溝通的窗口,從此也就是父母、老師失去了與孩子對話的可能,從此也就談不上什么教育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