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起得晚往往被認為是懶惰的表現(xiàn)。 但比利時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晚睡晚起的人“戰(zhàn)斗力”更持久,不易疲勞,注意力和反應速度等方面的表現(xiàn)都優(yōu)于早睡早起者。
晚起好
比利時列日大學的菲利普·佩格尼克斯教授帶領研究小組進行這項研究。
研究人員共選?。常泵驹刚哌M行測試,讓他們按照自己的作息時間休息。其中,16名早睡者約在清晨5時起床,15名喜歡熬夜的人則習慣在中午11點以后才爬起來。
測試過程中,研究人員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術掃描兩組志愿者腦部,得到實時圖像。
圖像顯示,起床后1.5小時內(nèi),兩組志愿者的腦部活動沒有顯著差異。10小時后,早起者的腦部活躍度降低,呈現(xiàn)疲態(tài),做測試時反應變慢;而“夜貓子”組表現(xiàn)得很清醒,做測試時注意力很集中,反應也快。
這一研究成果24日發(fā)表在《科學》期刊上。
有利弊
那些總是被稱為“懶蟲”的晚起者也許會為這一研究結果拍手叫好。
之前已有類似研究駁斥“睡得早,起得早,聰明、富裕、身體好”這句俗語。研究人員說,與早睡早起者相比,晚睡晚起的人思維敏捷、記憶力好,更加聰明。
歷史上,著名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及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等人都是有名的“夜貓子”。丘吉爾通常凌晨4點睡,很晚才起。
盡管不少晚睡晚起者表現(xiàn)優(yōu)異,但佩格尼克斯指出,現(xiàn)代“夜貓子”遇到的問題更多。他們也許能時常小睡一覺解乏,但卻可能面臨種種睡眠問題。另外,這些人熬夜不睡,早晨卻不得不早起工作,每日睡眠不足,只能等到周末補覺。
晚開課
之前還有研究發(fā)現(xiàn),一個人是早起者還是夜貓子,實際上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鐘決定。而青少年的生物鐘則決定他們需要更多睡眠,晚起對他們的大腦有利。
英國芒可西頓高中校長保羅·凱利就率先推行上午11時上課,目的是讓學生睡足“懶覺”,以便集中精力學習。
凱利認為,研究表明青少年大腦比成人大腦晚“開工”2小時,11時開課可以終結學生課堂打盹現(xiàn)象,有利于學生學習。
神經(jīng)科學學家拉塞爾·福斯特對芒可西頓高中生實施記憶力測試的結果顯示,學生下午學習效果更佳。
福斯特認為,青少年起得晚不是因為懶惰,而是體內(nèi)生物鐘使然。
凱利說,人們要青少年早起剝奪了他們身體所需要的睡眠,不僅不利于學習,還會危害他們生理和心理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