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著名茶館
1、
順興老茶館:位于加州酒店三樓?,F(xiàn)代包裝的老茶館,在這里可以見識變臉、噴火、吹燈等國粹表演,絕對是外地人認識成都的好地方,吐血推薦!要想位置好一點的話,最好提前定位。最低消費28元/人。 這里有一長廊雕塑一定要看,描述的是四川民居。這
里還可以先吃飯后看演出。
www.
2、培根路路邊茶座:要體會成都普通老百姓的市井生活,強烈建議到培根路走一走,狹窄的街道,兩邊就是傳統(tǒng)的四合院,有幾家就在自家院子里擺上竹椅木桌就變成茶館了。這么好的地方在我6月份再去的時候竟然已經(jīng)拆了,萬分可惜,令人懷念!
3、歲月茶莊:青羊?qū)m附近,府南河旁邊,分市內(nèi)室外,里面有大投影,看世界杯的好地方。
4、文書院露天茶座:數(shù)以百計的老百姓坐在參天大樹下喝茶的情景可以在這里找到,木桌、竹椅、銅壺。位于文書院內(nèi)更增添了幾分古樸的文化氛圍。
5、
百花潭公園露天茶座:公園挺不錯,茶座就在府南河旁邊,柳樹就在你的頭頂上。極力推薦,我在那里發(fā)了5個下午的呆。
6、
人民公園鶴鳴茶館:始建于二十年代,木桌、竹椅。對著湖看書,很不錯。缺點:要飯的、掏耳朵的、算命的、擦鞋的、賣豆花的、賣報的太多了,讓人煩。
北京著名茶館
1、老舍茶館,坐落在前門西大街3號樓,始建于1988年,是一家以人民藝術(shù)家老舍先生及其作品命名的茶館。茶館位于三層,門口環(huán)飾著紫木透雕;位居正中的“老舍茶館”金字牌匾下方,人民藝術(shù)家老舍先生的銅像屹然凝視著遠方。老舍先生的崇高品質(zhì)和他筆下的京味《茶館》感染了無數(shù)大眾,也使這座融茶道、民族藝術(shù)于一體的老舍茶館名揚中外。
2、一茶一坐,成立于2001年,致力于發(fā)揚中國茶及餐飲的文化,打造第一個國際化中式餐飲的連鎖休閑品牌。一茶一坐的經(jīng)營理念是把“客人當朋友、伙伴當家人”。一茶一坐的經(jīng)營目標是“大家的客廳”。 一茶一坐2006年1月于北京開設(shè)第一家門店。 在一茶一坐的門里,你會看到這樣一句話,體驗生活新式樣,這就是一茶一坐的主旨。
3、
圣淘沙:茶樓的茶客大廳頗具南洋風格,郁郁蔥蔥的熱帶植物環(huán)抱四周,精美典雅的茶具和紫云藤編織的桌椅擺放在其間,輕柔舒緩的鋼琴曲在耳畔若隱若現(xiàn)。最精彩的當屬這里的特色包房,中式、法式、英式、美式、地中海和東南亞等,風格各異。
4、仙蹤林,于一九九六年踏足香港,透過現(xiàn)代化的管理方法和完善的特許經(jīng)營制度,在休閑餐飲行業(yè)獨豎一幟,為消費者提供特式美味餐飲,因而能在短短幾年間,于香港、臺灣、中國大陸、加拿大、澳洲、馬來西亞及菲律賓等地開設(shè)一百多家分店。
5、
紫云軒:推門入內(nèi),迎面的小院里種滿了草木花卉,還有各得其所的金魚、鸚鵡在那里悠然自得,頗有鳥語花香的意境,透露出主人別樣情趣。這里的各色菜肴、甜品、飲料里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茶葉,這種中西合璧自創(chuàng)茶餐實在叫人意想不到。
編輯本段中國茶館的歷史演變
茶館的萌芽
茶館最早的雛形是茶攤,中國最早的茶攤出現(xiàn)于晉代,據(jù)《廣陵耆老傳》中記載:“
晉元帝時有老姥,每日獨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競買。”也就是說,當時已有人將茶水作為商品到集市進行買賣了。不過這還屬于流動攤販,不能稱為“茶館”。此時茶攤所起的作用僅僅是為人解渴而已。
茶館的興起
唐玄宗開元年間,出現(xiàn)了茶館的雛形。唐玄宗
天寶末年進士
封演在其《
封氏聞見記》卷六“飲茶”載:“開元中,泰山靈巖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學禪,務(wù)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夾,到處煮飲,從此轉(zhuǎn)相仿效,遂成風俗。自鄒、齊、滄、棣,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這種在鄉(xiāng)鎮(zhèn)、集市、道邊“煎茶賣之”的“店鋪”,當是茶館的雛形。
《
舊唐書·王涯傳》記:“
太和九年五月涯等倉惶步出,至永昌里
茶肆,為
禁兵所擒”,則唐文宗太和年間已有正式的茶館。
大唐中期國家政治穩(wěn)定,社會經(jīng)濟空前繁榮,加之
陸羽《
茶經(jīng)》的問世,使得“天下益知飲茶矣”,因而茶館不僅在產(chǎn)茶的江南地區(qū)迅速普及,也流傳到了北方城市。此時,茶館除予人解渴外,還兼有予人休息,供人進食的功能。
茶館的興盛
至宋代,便進入了中國茶館的興盛時期。
張擇端的名畫《
清明上河圖》生動地描繪了當時繁盛的市井景象,再現(xiàn)了萬商云集、百業(yè)興旺的情形,其中亦有很多的茶館。而
孟元老的《東京華夢錄》中的記載則更讓人感受到當時茶肆的興盛“東十字大街曰從行裹角,茶坊每五更點燈,博易買賣衣服圖畫、花環(huán)領(lǐng)抹之類,至晚即散,謂之鬼市子……歸曹門街,北山于茶坊內(nèi),有仙洞、仙橋,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定都
臨安(即今杭州),統(tǒng)治階級的驕奢、享樂、安逸的生活使杭州這個產(chǎn)茶地的茶館業(yè)更加興旺發(fā)達起來,當時的杭州不僅“處處有茶坊”,且“今之茶肆,刻花架,安頓奇松異檜等物于其上,裝飾店面,敲打響盞歌賣。”《都城紀勝》中記載“大茶坊張掛名人書畫……多有都人子弟占此會聚,習學樂器或唱叫之類,謂之掛牌兒。”
宋時茶館具有很多特殊的功能,如供人們喝茶聊天、品嘗小吃、談生意、做買賣,進行各種演藝活動、行業(yè)聚會等。
茶館的普及
到明清之時,品茗之風更盛。社會經(jīng)濟的進一步發(fā)展使得市民階層不斷擴大,民豐物富造成了市民們對各種娛樂生活的需求,而作為一種集休閑、飲食、娛樂、交易等功能為一體的多功能大眾活動場所,茶館成了人們的首選,因此,茶館業(yè)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形式愈益多樣,茶館功能也愈加豐富。
茶館的衰微
近現(xiàn)代,中國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貧困和一些非常時期,茶館也就一度衰微。
茶館的復(fù)興
近二三十年來,中國的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導(dǎo)致了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茶館作為文化生活的一種形式也悄然回復(fù),茶館已成為人們業(yè)余生活的重要選擇之一。
茶館的衍變
1、書茶館
書茶館,即設(shè)書場的茶館。清末民初,北京出現(xiàn)了以短
評書為主的茶館。這種茶館,上午賣清茶,下午和晚上請藝人臨場說評書,行話為“白天”、“燈晚兒”。茶客邊
聽書,邊飲茶,倒也優(yōu)哉游哉,樂樂陶陶。
老北京的茶館遍及京城內(nèi)外,各種茶館又有不同的形式與功用。這里,重點從文化,社會功用角度介紹幾種。老鄉(xiāng)京有許多書茶館,在這種茶館里,飲茶只是媒介,聽評書是主要內(nèi)容。書茶館,直接把茶與文學相聯(lián)系,給人以歷史知識,又達到消閑、娛樂的目的,老少皆宜。
2、音樂茶座
音樂茶座是既品茶又
娛樂的文化場所,在唐代已有先例。不過其正式出現(xiàn),卻是二十世紀以來的事。特別是八十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以及國內(nèi)外文化交流的不斷加強,在一些大中城市里,音樂茶座應(yīng)運而生。
音樂茶座一般選擇在幽雅的場所,并配以柔和多采的燈光,以飲茶品點,欣賞文藝為內(nèi)容。音樂茶座的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人們可以品茶自娛,也可以約上幾個朋友,在音樂的伴奏下,
翩翩起舞;還可以在啜飲納涼的同時,進行各種交流。
編輯本段中國茶館與茶聯(lián)集萃
龍團雀舌香自幽谷,鼎彝玉盞燦若煙霞。(杭州)
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期茗似佳人。(杭州涌金門藉香居茶室聯(lián))
如此湖山歸得去,詩人不做做茶農(nóng)。(
西湖民間流行聯(lián)網(wǎng))
接洽從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園。(西湖龍井茶室秀草堂聯(lián)網(wǎng))
座畔花香留客飲,壺中茶浪擬松濤。(杭州吳山茶室聯(lián))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來交易所,所易交來人。(為可順讀倒讀之巧妙聯(lián))(
上海“天然居”茶樓聯(lián))
紅透夕陽,好趁余輝停馬足;茶烹活水,須從前路汲龍泉。(
湖南衡冊望岳門外紅茶亭聯(lián))
處處通途,何去何從?求兩餐,分清邪正;頭頭是道,誰賓誰主?吃一碗,各自西東。(廣州長三眼橋茶亭聯(lián))
認春軒內(nèi)一杯茶,春在堂皇前笑語嘩。(
漸江德清“清在堂”茶室聯(lián))
名茶之中是珍品,國際紅茶是英豪。(國際市場贊祁門紅茶)
雪芽芳香孝勻生,不亞龍井碧螺春。(
都勻毛尖贊聯(lián))
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
武夷巖茶贊聯(lián))
試第二泉,且對明亭黯竇;攜小團月,分嘗山茗溪茶。(
無錫惠山二泉亭)
禪榻常閑,看裊裊茶煙隨落花風去;遠帆無數(shù),坐盈盈酒水從罨畫溪來。(
宜興 杜牧之水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