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這其實是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的表現(xiàn) 【原文】倒言反事以嘗1所疑,則奸情得。故陽山謾2樛豎,淖齒為秦使,齊人欲為亂,子之以白馬,子產(chǎn)離訟者,嗣公過關市。 【譯文】把話倒著說把事反著做來試探自己所懷疑的事,那么奸邪的情況就可以得知。所以 【說明】本節(jié)是對第七條“說些與本意相反的話做些與實情相反的事”的說明,韓非這里所說的僅是一種手段,一種權術,這種手段儒家并不提倡。但為著生存與發(fā)展,這種手段到現(xiàn)代卻也是越演越烈了,不僅在政壇,就連家庭里也是這樣。這其實是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的表現(xiàn),人與人之間如果是信任的,怎么用得著這些手段呢? —————————————————— 【注釋】1.嘗:《左傳·襄公十八年》:“諸侯方睦于晉,臣請嘗之,若何?”杜預注:“嘗,試其難易也。”《韓非子·說難》:“論其所憎,則以為嘗己也。”《小爾雅·廣言》:“嘗,試也。”《史記·張耳陳余列傳》:“乃使五千人令張黡、陳澤先嘗秦軍,至皆沒。”《廣韻·陽韻》:“嘗,試也。”這里用為試探之意。 2.謾:《荀子·非相》:“鄉(xiāng)則不若,偝則謾之。”《韓非子·守道》:“非所以豫尾生也,所以使眾人不相謾也。”《說文》:“謾,欺也。”《漢書·匈奴傳》:“是面謾也。這里用為欺騙、誹謗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