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秋夜》和王維、張仲素《秋夜曲》賞析
《秋夜》朱淑真 夜久無眠秋氣清,燭花頻剪欲三更。 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譯文】 夜晚輾轉(zhuǎn)反側(cè)難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氣清涼, 【賞析】 這首絕句言淺情深,辭淡味濃。一、二兩句緊扣題目,寫深夜無眠。首句交代無眠的客觀原因——秋氣蕭瑟凄清,錦衾單薄,佳人夜永難寢。次句剪輯了一個典型的動作場景——頻剪燭花,燭花即燈花。古人認為燈花是一種喜事的預兆,有杜甫詩句為證:“燈花何太喜,酒綠正相親”(《獨酌成詩》)。燈花頻生當有賞心悅事,然而她卻無法消解這幽情苦緒。一個“頻”字盡顯詩人內(nèi)心波瀾。“欲三更”呼應前句的“久”,本是酣然入夢的時刻,而她卻要獨剪紅燭,這就凸現(xiàn)了詩人難捱的寂寞、孤獨與愁苦。 三、四句由敘事宕開一筆而寫景,如何排遣這無邊的孤獨?還是睡覺吧,這“懨懨欲睡”與先前的輾轉(zhuǎn)無眠構(gòu)成一個反跌,形成一個曲折。低眉恰見,床上鋪滿斑駁的皎皎月光、婆娑的梧桐葉影,但那床還是一片冰涼,有誰送來溫暖和慰藉呢?一個“涼”字,照應詩題中的“秋”字和首句的“清”字,不僅再次渲染天氣之涼,更是烘托了心境的的孤寂與凄涼。結(jié)句以“景”收束,意境清高,情味悠遠。這一句由室內(nèi)轉(zhuǎn)而戶外,昂首望月,梧桐缺處,一輪皓月,四野空明,詩人的內(nèi)心似乎暫時獲得了超脫,然而望月懷人,心潮又起,她如何能安然入睡呢?一個“缺”字,不僅寫出了梧桐枝葉遮掩明月的朦朧之美,也暗示出詩人的失落、遺憾的心情。三、四句景中融情,以景傳情,不言“愁”字,而句句載愁,這次第,人何以堪! 全詩次序井然,先由屋外(秋氣清)而室內(nèi)(燭花頻剪),又由室內(nèi)(鋪床涼)到室外(月在缺處明),逐層遞進地反復渲染獨處的苦悶。針腳細密,四句之間照應緊密,銜接流暢,無一“情”字,而無處不含情。意象鮮明突出,意境清空幽眇,細節(jié)勾勒精練傳神,給人以無窮的回味。 前兩句敘事。首句直奔詩題,各點“夜”“秋”二字,交代了時間、心態(tài)、環(huán)境。“夜久無眠”已見怨婦愁緒滿懷,而時又逢秋,秋風蕭瑟,夜氣清涼,錦衾單薄,佳人永夜難寢,更添一層愁苦。 次句緊承“無眠”,寫人事活動。既然輾轉(zhuǎn)反側(cè)難入夢,那么如何打發(fā)漫漫長夜呢?空房寂寥,紅燭高燒,百無聊賴中,她只好剪燭花以消遣寂寞了。“燭花”即燈花,古人認為燈花是有喜事的一種預兆。杜甫詩云:“燈花何太喜,酒綠正相親”(《獨酌成詩》)。燈花頻生當有賞心悅事,而她卻無法消解眼前這幽情苦緒。著一“頻”字,寫出了女主人公的焦灼不安、心神難寧。“欲三更”接續(xù)“夜久”兩字,極寫思婦飽受孤獨寂寞煎熬之苦。 后兩句寫景。第三句轉(zhuǎn)折一筆,寫床席之月影。一個“涼”下得獨特,這是全詩的詩眼,照應首句的“秋氣清”,以觸覺狀態(tài)寫視覺形象。從窗外梧桐樹縫篩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駁駁地鋪滿了冰涼、空寂的床席,今夜誰會給她送來溫暖呢?這情景怎不令人涼從心生!“滿”字表面是寫光影之濃,其實是寫憂思滿懷,剪不斷理還亂的郁悶之感。這一句明寫屋內(nèi)月色之凄美,暗表人心之失落,虛實相生,韻味悠遠。 末句寫窗外梧桐之月,以景語作結(jié),留給讀者無窮的想象空間。該句承上句,以頂真手法過渡,從床上之月光、樹影寫到高天之皓月,表達了詩人望月懷人的乍喜還憂的心理。“月在梧桐缺處明”,展現(xiàn)了一幅高遠、疏朗的秋夜月色圖。皎皎月華,她似乎憶起了曾經(jīng)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甜蜜與浪漫;而如今,“瘦盡燈花又一宵”的時刻,又誰能與她“共剪西窗燭”呢?想超脫而不得,“月”之明,恰好照出了人心深處無法擦拭的黯淡。“梧桐缺處”,這一背景形象的定格,暗含了思婦不得與意中人團圓的酸楚。
《秋夜曲》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注解】 桂魄:月的別稱。 【譯文】 一輪秋月剛剛升起秋露初生, 絲綢已嫌太薄了卻懶得更衣。 更深夜闌還在殷勤撥弄銀箏, 原來是怕空房寂寞不忍回歸。 【賞析】 這是寫宮怨的詩。前兩句寫秋夜微涼,景物凄清;后兩句寫寂寞難寢,所以殷勤弄箏。所謂“心怯空房”,其實是無人臨幸的委婉說辭而已。語極委婉,情極細膩,把兒女羞澀的情感掩蔽得嚴嚴實實。一經(jīng)點破,怨情即躍然眼前。
《秋夜曲》張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云露月光。 秋逼暗蟲通夕響,征衣未寄莫飛霜。 張仲素可以說是唐代寫閨情詩的好手。他在這方面的佳作相當多,每一首幾乎都有著自己的個性和特點。就拿這一首來說,雖然也是描寫閨中女子思念戍邊丈夫的,卻與他的《秋思》、《春閨思》等同類詩作判然有別。 一般說來,絕句講究精煉,不提倡用疊字,至少不象七律用得那么多。而這首七絕的開頭兩句中,卻分別連用了“丁丁”、“漫漫”兩個疊詞。句中使用疊字,往往都有兩個特點:第一、多以形容詞的身份出現(xiàn);第二、總是為了強調(diào)或特別說明一種事物或現(xiàn)象時才用 。就拿此詩中的“丁丁”和“漫漫”來說,它們也都是形容詞,前者形容漏水的聲音,后者形容輕云的形狀變幻。但無論是形容漏水聲音,或是形容輕云形狀變幻,都是為了一個目的,這就是描寫秋夜的時間之長。而描寫秋夜時間之長,實際上是為了暗襯閨中女子思念戍夫的時間之長 。所以“ 丁丁”、“漫漫”雖然多費了一些筆墨,但它們在表現(xiàn)女子思夫的時間之長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如果再深入分析,這兩句詩似乎還給我們帶來了這樣的啟示:丁丁漏水固然可以暗示時間的消逝和漫長,而月光從被漫漫的輕云遮擋至漸漸露出,則可以更進一步說明秋夜的漫長,并且通過這樣的描寫,烘染出了一種朦朧幽靜的氛圍,使我們自然而然地在這種氛圍中去找尋或設想那位孤枕難眠的思婦形象。 隨著月光的露出,詩人又把筆轉(zhuǎn)到了對秋蟲的描寫。這第三句中的“逼”字下得極妙,它不僅透露了節(jié)氣正在變化 ,深秋即將來臨,對秋蟲帶來了威脅,冷得它們通宵哀鳴,同時也為末句的“莫飛霜”作了鋪墊。這里的“暗蟲”雖然很難說是對戍夫的一種直接比喻,但它被冷得整夜哀號的聲音,卻的確使這位少婦感到天氣涼了,聯(lián)想到了遠在邊塞戍守的丈夫身上衣裳還很單薄,該趕快寄衣服給他了。所以末句才發(fā)出了“征衣未寄莫飛霜”的乞求。如果沒有第三句中的“ 逼”字和秋蟲的哀鳴,那么末句的“征衣”、“莫飛霜”等也就無從談起了。 這首詩雖然不像《秋思》等詩那樣委婉含蓄,但閨思之情也暗藏景中,且在對丈夫的思念中,更添一層關(guān)懷溫潤之情。 一般說來,絕句講究精煉,不提倡用疊字,至少不象七律用得那么多。而這首七絕的開頭兩句中,卻分別連用了“丁丁”、“漫漫”兩個疊詞。句中使用疊字,往往都有兩個特點:第一、多以形容詞的身份出現(xiàn);第二、總是為了強調(diào)或特別說明一種事物或現(xiàn)象時才用 。就拿此詩中的“丁丁”和“漫漫”來說,它們也都是形容詞,前者形容漏水的聲音,后者形容輕云的形狀變幻。但無論是形容漏水聲音,或是形容輕云形狀變幻,都是為了一個目的,這就是描寫秋夜的時間之長。而描寫秋夜時間之長,實際上是為了暗襯閨中女子思念戍夫的時間之長 。所以“ 丁丁”、“漫漫”雖然多費了一些筆墨,但它們在表現(xiàn)女子思夫的時間之長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相關(guān)樂曲賞析 默默地凝滯在燈火闌珊的天邊,靜夜暗藍,想你的心思潮起潮落,如漂流瓶一樣,在星漢浮沉。突然,突然沖向銀河的沙灘,仿佛聽到了弄潮兒的腳步聲 紛至踏來,人的一生就是在情感擁擠中糾纏。 請連線欣賞http://flash./guquplayer2.asp?UrlID=1&MusicID=13907
《秋夜思》古箏音樂欣賞
這是一首精致的器樂小品,全曲以一個音樂動機發(fā)展而成,并將秦腔傳統(tǒng)音樂與現(xiàn)代演奏技巧相結(jié)合,表現(xiàn)了一種秋天引發(fā)的愁緒及恬靜的心態(tài)。
請連線欣賞http://music./guquplayer1.asp?Musicid=4693&urlid=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