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個禪師叫白隱,
他被人們尊奉為一個過著純潔生活的人。
一天,住在白隱附近的還沒出嫁的美麗女孩,被人們發(fā)現(xiàn)懷孕了,
女孩的父母親非常生氣。起先,女孩不肯說出孩子的父親是誰,費了好大周折,
她說出了白隱的名字。女孩的父母憤怒地去找白隱,白隱面不改色,他并沒有做太多表白,
面對無理的責(zé)罵,他唯一的回答是:“是這樣的嗎?”孩子出生后,
女孩的父母要求白隱撫養(yǎng)孩子,譏諷、謾罵、詆毀雨點一樣向他襲來,
他從沒說過一句為自己開脫的話,
黑鍋一背就是幾年。
幾年后真相大白, 孩子真正的父親是一個在漁市工作的年輕人,
而當(dāng)女孩的父母向白隱道歉時,白隱說:“是這樣的嗎?” 人生貴在心胸,
好一個“是這樣的嗎?”我國古代禪師寒山和拾得有這樣一段話。
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侮我笑我輕我賤我,如何處置?”
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
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閑聽庭前花開花落,笑觀遠(yuǎn)山云卷云舒;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是何等的達(dá)觀!
生活中我們在為人處世過程中避免不了別人的誤解、指責(zé)和誹謗。
每當(dāng)面臨這種情況,我們往往急于表白,結(jié)果卻恰恰相反,有時候越表白情況越糟糕。
我們何不說句“是這樣的嗎?”也許結(jié)果會好一些,
一句從容達(dá)觀的話可化干戈為玉帛,
化敵意為友情。
從容是金,
需要人生磨難和不幸的鍛煉。
誤解和誹謗就像黃沙,常常會掩蓋金子的光芒。
千淘萬漉歲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人情練達(dá)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學(xué)問。
人生的許多大道理樸素得如同一抷泥土,
無須用太多的鮮花來點綴,
綠葉來襯托。
花開花落去留無意,
蜂來蝶去寵辱不驚的從容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當(dāng)我們陷入被誤解的泥沼時不妨說句“是這樣的嗎?”,時時保持一種平靜的心態(tài),
就像一座活著的火山,內(nèi)心的巖漿并不因地表的重壓而停止流動奔騰。
只要活得有度量,人生的本色決不會因誤解而消損,
反而會因此增色不少。
文:馬國福 圖片:網(wǎng)絡(luò) 編輯:幸運(yùn)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