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風箏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 天上的風箏,被人牽引著。在一片綠樹環(huán)繞、綠草如茵的操場上,各式各樣的風箏——京劇臉譜、飛鳥、蝙蝠、蜜蜂、飛機……爭奇斗艷,有的高飛在天,有的盤旋墜地,有的掛上枝頭。放風箏的人們,有老人、更多的是孩子,或沉靜,或怡然,或歡呼,或嘆氣……神態(tài)萬千,無邪地裝點成早春的一景。 眼前的景像牽起兒時的記憶——上世紀六十年代,雖然吃不飽、穿不暖,但天性的發(fā)揮卻少有羈絆,放風箏更是兒時游戲中的保留節(jié)目。那個時代的風箏都是真正的手工制品,質量、花色等等雖比不上現(xiàn)如今流水線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但那是屬于我們自己的產(chǎn)品,絕對的個性化設計。其實,風箏制作過程的愉悅,并不亞于放飛升空的那一刻。 放風箏是有技巧的。迎風展開,引線保持一定的張力,松緊有度,緩急適當,徐徐放飛,風箏便在你的牽引下,“自由”地升上天空。過松,則搖晃易墜落;過緊,則凝重易斷線。 放風箏,既賞心悅目,更陶冶性情。 急性子的人放不了風箏,心浮氣燥,巴不得一口氣升上天空,往往適得其反。神閑氣定,才是真正放風箏的境界。唯如此,才氣順而風順,風順而箏順——箏從人愿,乘風上天。 放風箏如此,人生的每個側面,每個階段也莫不如此。工作如此,學習如此,生活如此,情感如此,乃至整個生命亦如此。 人生是短暫的,生命是脆弱的。要在短暫的人生旅程中享受升空的精彩,必須保持從容淡定的心態(tài),必須掌握順勢而為的技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