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的藥用價值 較好的補腎功效
豇豆,學名(Vigna sesquipedalis Wight),別名長豆角、裙帶豆、長豆、飯豆、帶豆、筷豆等,為種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形態(tài)特征: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豇豆須根發(fā)達,根上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起固氮作用的根瘤,主要分布在30~60厘米深的土層內。莖蔓性或直立,側枝旺盛。葉為三出復葉,小葉長卵圓形或菱形,表面光滑,呈濃綠色?;ㄔ谝归g或早晨開放,為總狀花序,紫色或淡黃色,花梗長,在主莖6~7節(jié)抽生,每個花序著生2~4對花芽,往往第一對花芽形成莢果后,第二對花才開放。莢果正圓筒形,長50~70厘米左右,淡綠色或深綠色。種子長腎形或彎月形,紅褐色、白色或黑色。豇豆屬于短日照作物,耐熱性強,不耐低溫霜凍,最適宜的溫度為25℃~30℃,需水量較大,對土壤的適應性廣,最適宜的土壤PH值為6.2~7,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沃的砂壤土地為最佳。 豇豆原產于印度東南部熱帶地區(qū),大約在漢代傳入我國。其品種很多,依據(jù)莖的生長習性可分為蔓性、半蔓性和矮性三大類;依據(jù)果莢長短又可分為飯豇豆和長豇豆兩類。主要品種有四川紅嘴艷、陜西羅裙帶、上海小白紅,廣州鐵絲豆、北京黃花青等。豇豆一般以嫩莢供食用,其食用方法很多,可炒、燴、燒、涼拌、腌漬、干制等,葷素皆宜,味道鮮美。正如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所說:“豇豆嫩時充菜,老則收子,此豆可菜、可果、可谷,備用最多,乃豆中之上品。”常見的菜肴有豇豆炒肉絲、干煸豇豆、豇豆冬瓜羹、酸豇豆炒肉末等。在美國南部的黑人聚居區(qū),當?shù)睾谌藢Ⅳ购拓i肉放到一起烹煮,他們稱之為“南方黑人食物”。此外,豇豆的嫩葉也可作為蔬菜,入葷湯,清香可口,而且還有很好的解暑清熱作用。 豇豆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祖國醫(yī)學認為:豇豆,味甘,性平,入脾、胃、腎三經。有健脾和胃,補腎生精,理中益氣,止消渴之功效。 可用于治療脾胃虛弱、食少脘脹、嘔逆噯氣、泄瀉消渴、腎虛夢遺滑精、小便頻數(shù)、白帶赤下等癥。 《本草綱目))中記載:“昔盧廉夫人補腎氣,每日空心煮豇豆,入少鹽食之。…‘理中益氣,補腎健胃,和五臟,調營衛(wèi),生精髓,止消渴,吐逆,瀉痢,小便頻數(shù)。” 《本草從新中寫道:“散血消腫,清熱解毒。” 《醫(yī)林纂要》中謂之日:“補心瀉腎,滲水,利小便,降濁升清。” 《四川中藥志中云:“滋陰補腎,健脾胃,消食,治食積腹脹、白帶白濁及腎虛遺精”。 《滇南本草中說:“治脾土虛弱,開胃健脾。”另外,豇豆的葉、殼、根均可入藥。葉治淋癥;殼治腰痛、腹痛和乳少;根能健脾、益氣、消食,治小兒消化不良、婦女自帶、男子白濁等。 滇南本草中記載:“搗爛敷疔瘡。根、梗燒灰,調油搽破爛處,又能長脹肉。” 《重慶草藥中寫道:“健脾益氣。治脾胃虛弱,白帶白濁,痔瘡出血。”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豇豆還具有以下多種功效:幫助消化豇豆所含的維生素B1能維持正常消化腺分泌,促進胃腸道蠕動,抑制膽堿酯酶活性,可增強食欲,幫助消化。 提高免疫功能,豇豆中含有較多的維量素c,它能夠促進人體內抗體的合成,增強抗病毒的能力,從而提高人體免疫力。 增強造血功能,豇豆含有多種微量元素,能夠促進骨髓等造血組織增強造血功能,提高造血能力,并能治療白細胞減少癥。 豇豆多食則性滯,故氣滯便結者不宜食。 常吃豆角能補腎 豆類蔬菜主要包括扁豆、刀豆、豌豆、豇豆等,但大部分人不知道它們還有重要的藥用價值。中醫(yī)認為,豆類蔬菜的共性,有化濕補脾的功效,對脾胃虛弱的人尤其適合。 扁豆:多在夏秋季食用。對由脾胃虛弱導致的食欲不振、腹瀉、嘔吐、女性白帶等癥狀,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糖尿病患者,由于脾胃虛弱,經常感到口干舌燥,平時最好多食一些扁豆。 刀豆:味甘、性溫,具有暖脾胃、下氣、益腎、補充元氣的作用。適用于氣滯、打嗝、胸悶不適,腰痛等癥狀。嫩刀豆用來煮食或制成醬菜,不僅味道鮮美,還有溫補的作用,老刀豆則對打嗝的治療效果最好。 豇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長豆角。它除了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外,最重要的是能夠補腎??沙浞值谋WC人的睡眠質量。此外,多吃豇豆還能治療嘔吐、打嗝等不適。小孩食積、氣脹的時候,用生豇豆適量細嚼后咽下,可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豌豆:豌豆性平、味甘,常吃能夠補中益氣,利小便。 適用于脾胃虛弱所導致的食少腹脹等癥狀。哺乳期婦女吃了還有助于增加奶量。 豆角 [別名又叫四季豆、長角豆、帶豆、裙帶豆、刀豆。 [科屬]豆角,屬豇豆種中能形成長形豆莢的栽培種,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含有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豆莢長而像管狀,質脆而身軟,常見有白豆角和青豆角兩種。 [營養(yǎng)價值]豆角富含蛋白質和多種氨基酸,常食可健脾胃,增進食欲。夏天多吃一些豆角有消暑,清口的作用。豆角種子可激活腫瘤病人淋巴細胞,產生免疫抗體,對癌細胞有非常特異的傷害與抑制作用,即有抗腫瘤作用。豆角含有較多的優(yōu)質蛋白和不飽和脂肪酸(好的脂肪),礦物質和維生素含量也高于其他蔬菜. [藥用價值]豆角性甘、淡、微溫,歸脾、胃經;化濕而不燥烈,健脾而不滯膩,為脾虛濕停常用之品;有調和臟腑、安養(yǎng)精神、益氣健脾、消暑化濕和利水消腫的功效;主治脾虛兼濕、食少便溏,濕濁下注、婦女帶下過多,還可用于暑濕傷中、吐瀉轉筋等證. [注意事項]豆角烹煮時間宜長不宜短,要保證豆角熟透,否則會發(fā)生中毒。為防止中毒發(fā)生,豆角食前應加處理,可用沸水焯透或熱油煸,直至變色熟透,方可安全食用。 [保健食譜] 干煸豆角 原料豆角300克,牛肉餡150克,鹽4克,醬油5克,料酒3克,味精2克,豆瓣醬5克,蔥5克,姜3克,油70克,糖1克。做法1、將豆角去筋,洗凈,濾干水分;蔥、姜切成末;豆辨醬用刀剁碎。2、將炒鍋放在火上,放入油,燒到油面略起青煙時,將肉餡放入煸炒,加入豆瓣醬,煸炒到肉餡中的水分基本出凈,再放入料酒、醬油、蔥末、姜末,糖和鹽。將豆角下鍋,不停地翻炒,待豆角中水分基本出凈,色澤嫩綠時加入味精,翻炒均勻即可出鍋裝盤特點口味咸香辣,色澤嫩綠,口感脆嫩。 麻醬拌豆角 原料豆角300克,麻醬50克,精鹽、鮮姜絲、香油、醋、醬油各適量,蒜茸少許。做法1、將豆角擇洗干凈,去筋,切成3.3厘米長的斜刀片。將豆角片放入鍋中焯熟,撈出投涼,控凈水,放入盤內。2、將麻醬加少許精鹽,加香油澥開,澆在盤內豆角片上,再放上姜絲、醋、醬油、蒜茸,調勻即可。特色色澤翠綠,鮮香適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