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你屬于哪一族2010年即將過去,哪個字最能凝固你對2010年的記憶?近日兩岸56萬余名網友參與了年度漢字評選活動,“漲”字高票當選。繼2006年的“炒”、2007年的“漲”、2008年的“和”、2009年的“被”之后,2010年又一次回到了“漲”。 CPI的不斷創(chuàng)新高催生出大批省錢族群——“海豚族”、“團購族”、“摳摳族”、“拼客族”……一時間買菜36計等省錢秘籍迅速走紅,全民省錢的一年里,你站在哪支隊伍里? 菜價漲,我“搜” 2010年,不少人已經習慣在消費前掏出一張優(yōu)惠券。用美食優(yōu)惠券就餐,憑打折信息購物,“券券族”們手拿各式各樣的優(yōu)惠券過上了自己的“券生活”。除了各自為戰(zhàn),不少主婦們還聯合起來“地毯式”搜索特價商品,然后互通情報或是互相幫忙購買。這部分人被稱為“特搜族”。 住財富名園小區(qū)的主婦李女士就是“特搜族”。每次逛超市,她都會搜集一些特價產品宣傳單,拿回家后仔細比較,看看哪種商品在哪個超市買最劃算。她還經常和鄰居交流信息,哪里的青菜更便宜,哪里的海鮮促銷期間更省錢等,她都了如指掌。每逢周末,她便和鄰居結伴組成“特價掃貨軍團”,去搜羅特價商品。 相比超市,許多市民更喜歡價格親民的菜市場。于是“買菜36計”橫空出世。菜奴們大方地與網友分享買菜心得:“盡量等菜場快收攤時再去買”、“鎖定一個固定攤位買菜”、“學會看天氣”、“在陽臺花盆里種點蔥”等招數一時間在星城主婦之間瘋傳。 CPI是浮云,我“囤” 對待物價上漲,星城網友“阿茲男”的應對方式很“鴕鳥”:“不會變質的必需品,一次買個兩三箱放著,躲避不斷變化的物價。” “阿茲男”是典型的“海豚族”,他們的習慣用語是:朋友,今天你海豚了嗎?2010年下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海囤族”。囤的物品則多為日常生活必備品,如米、油、菜、電、氣等不一而足。記者就多次在精彩生活、大潤發(fā)等超市結賬柜臺看到,食用油和袋裝米等廚房物資,許多星城市民一買就是一整購物車。 除了廚房必備品,年輕愛美的妹砣們則“囤”起了化妝品。近日消息稱,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漲了30%左右,部分化妝品明年將調價。隨便登錄購物論壇,發(fā)起團購化妝品、護膚品的大有人在。圣誕節(jié),李小姐前往王府井(48.54,1.06,2.23%)百貨拎回來一堆護膚品。在她看來,“囤貨才是王道,省錢就是賺錢。” 跟著大部隊, 我“拼” 應對物價上漲,單兵作戰(zhàn)畢竟顯得勢單力薄。團隊作戰(zhàn)之風迅速從網上“傳染”到網下。在2010年的星城,集結成拼客,只要能拼的,決不獨自承擔。拼吃、拼房、拼車、拼養(yǎng)、拼家教、拼保姆等新鮮玩法大行其道,深得年輕人的青睞。 拼車上班早已不是新鮮事物,近期又“拼”出不少新花樣。拼車不再為擠公車煩惱,拼房東讓房客一家親,拼卡告別“月光”,拼吃少花錢嘗更多美味,拼玩攜手“驢友”玩天下,拼學三人行必有我?guī)?,拼讀讓讀書生活多姿多彩……甚至有人嘗試“拼養(yǎng)”,即有孩子的家庭組成一個小組,每逢周末、節(jié)假日,由小組中的一對父母輪流照顧幾個家庭的孩子。 與團購多發(fā)生在陌生人之間不同,拼客更傾向于在熟人中。在私企上班的小劉是拼吃、拼玩的好手,他拼的對象主要是同事。“天氣熱的時候,幾個同事拼了游泳卡,可以避免一次大出血。嘗到甜頭后,我們一幫人經常拼‘卡’,健身卡,購書卡等都在其中。”他認可這種消費的理由是:既避免了誰買單的尷尬,也不會產生太大的經濟負擔。 乾坤大挪移,我“換” 相比之下,許多星城市民想到了改變消費習慣。身為1歲半小孩的母親,網友“小玲瓏”就表示,以前孩子用的很多東西都是進口產品,可物價一漲明顯吃不消了。朋友的偶然推薦,她發(fā)現本土的紙尿褲“倍康”品牌并不遜色于進口,于是摒棄了動輒100多元一包的日本“花王”,改用國貨。恍然大悟的不只是“小玲瓏”。不久前本報報道的《化妝用國貨,上班帶飯去》報道了部分80后的省錢之旅:從青睞洋貨大牌回歸到祖母級國貨,從熱衷聚餐到加入帶飯族,這部分人被稱為“替換族”。 記者發(fā)現,“走下神壇”的不只是進口產品,消費者們漸漸開始打起了平價物品的主意。馬小姐決定大展自己的編織計劃,“棉花漲價,圍巾、手套、襪子等也跟著漲起來,我買了毛線,正在自織圍巾、手套和棉襪。”不甘心被“雙向收費”的曾奶奶則將舊衣服派上了用場,自制尿布重出江湖:“白天用尿布,晚上才用紙尿片,也能節(jié)省不少錢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