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腕骨和足骨的損傷中,以腕部之舟骨骨折和足部跟、距骨骨折較常見。足部舟骨骨折、楔骨骨折、骰子骨骨折少見。在腕、足骨骨折的X線診斷中需注意與副骨鑒別。AFF影像園XCTMR.com
(1)腕舟狀骨骨折多發(fā)生在舟骨腰部,少見于結節(jié)部。前者診斷一般不困難。如果臨床懷疑舟骨骨折,那么即使在X線照片上未能顯示骨折紋,也應先按舟狀骨骨折處理,兩周后照片復查。舟狀骨結節(jié)部骨折應與中央副骨鑒別:后者位于多角骨、頭狀骨和舟狀骨之間,有完整的骨皮質包繞。而當舟狀骨骨折時,骨皮質不完整,在臨床上鼻咽窩有明顯腫脹和壓痛。AFF影像園XCTMR.com
(2)第1掌骨基底骨折時,于第1掌骨基底內側常見一個撕脫的小骨塊,同時常發(fā)生第1掌骨向外側半脫位,這種骨折稱為Bennrtt氏骨折。發(fā)生這種骨折時應注意與第2多角骨鑒別。第2多角骨位于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和第2掌骨之間,周圍繞以完整的骨皮質。如無骨折存在,第1掌骨與大多角骨關節(jié)關系正常。AFF影像園XCTMR.com
(3)尺骨莖突骨折和三角骨的鑒別:尺骨莖突骨折常與橈骨遠端骨折同時發(fā)生。尺骨莖突骨折要與三角骨鑒別。三角骨由透明軟骨形成,它見于胚胎早期,一般與尺骨莖突愈合。兩側常不對稱。鑒別是尺骨莖突骨折還是三角骨時應注意有無外傷史和局部臨床癥狀。此外,尺骨莖突化骨點不愈時更易誤診為尺骨莖突骨折。AFF影像園XCTMR.com
(4)足舟骨骨折和外側脛骨的鑒別:足舟骨骨折少見,常由于脛骨后肌驟然收縮而將舟骨內側撕脫,如由高處跌下、足尖著地時,多發(fā)生足舟骨粉碎骨折,距舟關節(jié)面破壞。診斷舟骨骨折時應注意與外側脛骨鑒別。外側脛骨位于舟骨內側,有人認為是舟骨結節(jié)的獨立的化骨點,常以軟骨與舟骨連接,與舟骨之間形成關節(jié)或骨性結合者比較少見,多為雙側對稱。外側脛骨比足舟骨骨折常見,如能注意其有典型部位、兩側對稱、有完整骨皮質等X線表現(xiàn),與骨折鑒別并不困難。AFF影像園XCTMR.com
(5)距骨撕脫骨折與距骨上骨、舟骨上骨的鑒別:距骨撕脫骨折多半由于踝關節(jié)過度內收跖曲所致,雖然臨床檢查可發(fā)現(xiàn)局部腫脹、皮下淤血和壓痛,但要確診往往靠X線檢查。此時應注意與副骨區(qū)別。距骨上骨位于距骨前上緣,圓形多見,有時距骨上骨下方的距骨緣可形成壓跡。舟骨上骨常為兩側對稱,位于舟骨后上緣,好像舟骨的一部分,有時形成舟骨緣壓跡。有人認為在胚胎早期舟狀骨由兩個化骨點形成,因而為形成舟骨上骨提供條件。AFF影像園XCTMR.com
(6)三角骨由附加化骨點形成,位于距骨后下部,是距骨獨立的后突,可呈三角形、圓形、四邊形。胚胎兩周時于距骨后就有孤立的軟骨存在,由透明軟骨構成,多位兩側對稱。根據(jù)我們觀察大多數(shù)病例為單個三角骨,也有的病例有兩個三角骨,但很少見。不了解這一點容易將兩塊三角骨的病例誤診為三角骨骨折。三角骨有時還需要與距骨滑車后緣骨折鑒別。距骨滑車后緣骨折外傷后立即拍片有的可無異常表現(xiàn),經(jīng)過一定時間后復查 ,骨折紋方可顯示,粗略觀察,骨片與距骨后方三角骨酷似,但骨片密度比正常三角骨密度略高,并可見囊變區(qū),骨折處無骨皮質,這幾點可做為鑒別診斷參考。AFF影像園XCTMR.com
(7)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與第5跖骨結節(jié)化骨點的鑒別:由于腳突然內翻,身體重量沿下肢傳至足外側,可造成第5跖骨骨折。此時臨床上有局部腫脹和疼痛。診斷骨折時應注意與第5跖骨結節(jié)化骨點鑒別。一般于12~13歲時于第5跖骨結節(jié)出現(xiàn)化骨點,15~16歲與第5跖骨愈合,在鑒別時應注意年齡和兩側對稱等特點。AFF影像園XCTMR.com
|